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图会“说谎”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15: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图会“说谎”吗唐晓峰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0月17日   10 版)

    本书的作者蒙莫尼尔(Mark Monmonier)是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地理系的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Geography),在地图学上有崇高地位,是地理信息、地图设计、20世纪制图史方面的权威,做过美国地图学会主席,获多种奖项。
    20世纪80年代,我在雪城大学地理系念过书,常遇见蒙莫尼尔教授。他为人和蔼,常领着一个东方小女孩,所以给我印象很深。我的同学李斌(他的博士生),向我讲述过许多蒙莫尼尔的有意思的事情。他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准确地说,是问题创新意识。学生要会解决“干什么”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怎样干”的问题。怎样干,只是对已知问题的努力,并没有发明。
    蒙莫尼尔写过几本重要的制图学的教科书,但大约在1988年,他转向研究地图的文化性、社会性的问题。这本《撒谎的地图》是蒙莫尼尔转向地图文化学(或地图社会学)的代表作,被《纽约时报》评为畅销书,也是美国许多大学的指定参考书。
    社会、文化对地图有什么影响,反之,地图对社会、人又有什么影响,这是蒙莫尼尔十分感兴趣并进行深入考察的问题。他说:地图并不是客观地理的再现物,它只是一种中介,人们运用它或通过它,引导或获得对于世界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的雪城大学地理系,有很浓的人本主义气氛,讨论文化问题、思想问题十分活跃。批判精神、激进主义思想在教授及研究生中很盛行,在当时的美国地理学界,甚开风气之先。一些老师告诉我:这个地理系在美国是很特殊的。蒙莫尼尔教授写的这本《会说谎的地图》正是这一特殊性的表现,他引导人们对于地图做批判性的考察,使地图研究别开生面。
    以《会说谎的地图》这本书为代表,蒙莫尼尔将专业工作与大众读者之间架设了沟通的桥梁,对那些“略有地理知识,而实际上是地理学文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让他们顿开茅塞。
    地图以及专题示图(diagram)在许多社会事务上都是必要的“工具”,具有解析和引导的功能。地图的使用很广泛,在治安、新闻、政治、公共管理、广告、法律与种族、个人隐私等问题上,都有不同形态的地图或示图。蒙莫尼尔考察的视野几乎覆盖所有类项。地图在社会事务、社会问题中的广泛使用,不可避免地,会携带各色各样的绘制目标、观念倾向与文化价值,这样的地图不可能是中性的。
    人性是复杂的,愚智善劣呈现精神百态。地图是人做的东西,与人性呼应,或多或少也有愚智善劣的成分,即使许多方法看起来只是技术性处理。地图中有意或无意的“谎言”便是人类本性的表现。比如本书中所说的“用计”的例子,是讲有人用 “撒谎”的手段,在自己编绘的地图上,故意在不起眼地方标几个并不存在的地名,如果别人剽窃了他的地图,他可以拿这些不存在的“伪地名”作证,去起诉对方。这是地图的利益之争。利益、趣味、谋略都是人性中的概念。
    人本主义理论就是针对人的社会特性、文化特性、心理特性而发展起来的解释思维。蒙莫尼尔的许多观察,正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他提醒我们,要从人的角度去审查制图的“技术”。
    地图也是一种由人编绘而成的包含多重信息的文本(text),一切文本存在的问题,诸如作者与读者、符号与语法、误作与误读、显示与掩藏、事实与价值等复杂性,深究起来,在地图中都有。尽管地图是一类文本,我们看地图的时候,却有个习惯,不去注意地图的作者。我们默认地图的作者都是些公正客观的人,这便漏掉了一项重要背景。
    正因为对于地图的文化、思想层面的关注,蒙莫尼尔不认为自己仅仅是制图专家,而是地理学者。制图专家可能只是一个技术专家,而地理学者则有丰富的社会关怀、文化关怀。
    蒙莫尼尔主张,在研究写作的时候,所用地图应该与文字浑然一体。在写作的同时,要随着思路设计地图或示图,而不是等到最后。因为地图也是说明问题的一种形式,与全文的叙述存在有机的联系,所以地图要与文字交融,随文出现,而不仅仅是疏远的“附图”。地图是叙述主体的一部分。蒙莫尼尔甚至认为,在研究著述中,设计好的、与内容紧密结合的地图,可以不必编号,就像文字段落不必编号一样。
    我想起雪城大学的另一位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梅尼格(D. Meinig),他也是一位善于根据讨论内容设计地图的学者。这类地图不是追求背景的客观性(所谓底图),而是追求问题的个性。这类问题地图乃是阐述的有力手段。
    就人文地图来说,地图的绘制方法是科学的,但表达的内容则具有历史特征、社会特征、文化特征的。正因为如此,若没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地图不是一眼就可以看明白的东西。因为除了图例符号含义外,要对社会文化背景有基本的了解才行。面对西方地图,即使是翻译过来的,我们也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个区域的特点。而看中国地图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领悟这个区域(比如政区)的内涵,我们会按照政区的级别,省、地、县,层层把握该地区的社会结构。这是阅读中国地图的“语法”。用这个语法读美国地图,不行。美国分州地图很多,但没有什么分县地图,我们可能读懂州的分割法,但对于州内(比如县)的分割法,就找不出来、理解不了了。
    中国的政区地图是清晰的,但这种清晰却掩盖了一个事实。中国有两千多个县,在地图上,它们是完全一样的符号,仿佛县是一种均质的东西,而其实,它们的差别是很大。
    在本书中,蒙莫尼尔例举了大量有趣的例子,说明地图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
    除了《会说谎的地图》之外,蒙莫尼尔还写过其他具有社会学、文化学价值的关于地图的著作。从下列著作的题目上,便可以看出他的关注点:《地图的限定与控制》(No Dig, No Fly, No Go: How Maps Restrict and Contro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海岸线:地图编绘者如何形构世界并图示环境变化的》(Coast Lines: How Mapmakers Frame the World and Chart Environmental Chang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画出地图来:地图与人文社会科学》(Mapping It Out: Expository Cartography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列在最后这本书,与《撒谎的地图》一样,也是许多大学的必读书。
    蒙莫尼尔还是大约1200页的《20世纪地图史》(History of Cart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的主编。这本书将是著名的涵盖世界范围的《地图史》(John Brian Harley and David Woodward主编)的第六卷。作为一个地图史家,蒙莫尼尔不像许多人那样以珍贵的古地图为重心,而是特别关注20世纪,他认为20世纪的地图的丰富多样性,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他要通过20世纪的地图史,向大众展现地图对于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的广泛而深刻的作用。
    蒙莫尼尔本人是一位严格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位敏感、饶有趣味的作家。他积极面对大众,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诸如战争、选举、地震、油价上涨等,都善于用地图的方法做生动的解说。通过媒体,蒙莫尼尔的讲解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阅读蒙莫尼尔,我们将明白,即使仅仅是地图的读者,也会面临不少复杂、有趣的问题。另外,和面对说谎的人不一样,面对会“说谎”的地图,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地图中这些深含意味的东西,我们会更喜欢它。
    《会说谎的地图》一书已被翻译成欧洲及亚洲的多国文字,现在也有了中译本,相信对于中国读者是不无裨益的。
    (本文是《会说谎的地图》一书的中译本前言,标题为本报编者所加。本书近期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0:54 , Processed in 0.1665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