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专家延伸论坛:谈新媒体现状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5 17:0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媒体专家延伸论坛:谈新媒体现状发展趋势

2012年12月10日
腾讯教育


转播到腾讯微博


嘉宾左起:李方、范以锦、张坤、沈阳

12月10日,由腾讯微博、腾讯网发起的“2012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新媒体领域专家、全国各高校领导、党宣团委负责人、新闻学院院长以及高校微博运营人员等百余人汇聚一堂,共同围绕“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题进行交流探讨。论坛上还发布了《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并进行了团中央学校部与腾讯微博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以下为腾讯微博副总经理李方;暨南大学(微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中国青年报常务副社长张坤;武汉大学(微博 招生办)信息与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在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李方:刚才我和范以锦老师都做了分享,我们希望这个环节我们有更好的交流。20分钟的讨论时间我想这样安排,我先问三位每人一个问题,我下面非常希望接下来我们是一个开放的,每个人就你感兴趣的问题跟各位老师直接沟通。首先我问一下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过去两年您直接主导中国青年报向新媒体探索,您都做了哪些?得失是什么?

张坤: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腾讯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我们确定的榜样,中青报做新媒体还是服务青年成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所以我们转型过程中间,校园联盟可能做的一些合作,四年以前牵头做的。到今天应该有400所高校的理事单位了,实际上我们是核心的读者,或者用户是我们的大学生,这块是我们的重点,依托于这样的平台,我现在也习惯于用产品来说,比如说我们跟腾讯共同合作的校园微博平台,这几个月在测试,用户还不到10万。我们是从去年底推出的就业手机报,本来是在中国电信、移动作为收费的,联通是全网接入,理论上应该是几百万用户了。还有其他的服务高校这块舆情产品,包括职业院校我们都在做新媒体的尝试,所以特别赞成李方说的,我们实际上是慢慢从内容到渠道,到用户,到产品这样的一个转变的过程。


李方:下面请教沈阳教授一个问题,我们都说新媒体多么有前景,多么有优势,你在学术的角度讲讲,我们推进新媒体的过程当中有哪些陷井要避免?

沈阳:从普通的人角度,新媒体有些设备太贵,所以有些人要卖肾以后买iPad,所以我们要提供廉价、大众的设备。第二个新媒体很多东西理性把关不足,特别是在舆论场当中有沉默的螺旋,还有水军推动整个网络的舆论形成跟传统媒体不太一样的态势,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我们就被非真实的民意误导。我今天发了口味不太重的微博,转发量会很高吗?所以有很多朋友会劝我,尽量发重口味的,转发量会很快。第三,新媒体是烧钱的新兴行业,很多媒体一上来投钱非常大,但是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人才,你有没有非常懂互联网的人,能不能找到一种相应来说比较合适自己盈利模式的人。有的是在互联网里面工作了一些年的人,还有专栏作家,第三种就是网络方面非常活跃的组织者,行动力非常强的人,这也是新媒体要关注的。谢谢。

李方:谢谢,我本来想接着一个问题问范以锦老师,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当中有哪些素质或者各种准备有可能完成这种转型,你说,首先你要有大量的钱,其次要有廉价的设备和渠道。请范以锦老师说说。

范以锦:我觉得有几种情况要考虑,一个是运营能力的提升,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提升比如说像传统媒体目前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他采取的办法就是既有传统媒体自身的创新,同时又有新媒体建立之后扩大了他的影响力,所以他的盈利模式就是几种:

第一,我创办的新媒体马上就可以赚钱,还有一种我将影响力放大,影响力通过传统纸媒,加上手机报、网站等等。他通过他的网络,包括他的手机报,iPad,中科院可以把品牌影响力做大,我觉得现在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当中,要提升运营能力。

第二种,纸媒,我认为还有空间,不是完全就没有空间了,既然还有空间,还要拼,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怎么创新。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新闻信息,想进入新媒体是不行的。

第三,进入新媒体之后,你必须要摸索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进入新媒体后怎么发展,我认为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李方:谢谢范老师,下面是开放的时间,看看在座的同仁有没有问题跟我们前面的各位嘉宾讨论,有问题的请举手。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现场提问

问:我想问李老师一个问题,您站在腾讯微博的角度,给传统媒体一个建议的话,您觉得回过头来让您把中青报的新媒体做起来,您觉得有哪些可行的措施?谢谢。

李方:其实刚才在我的分享里面已经讲了,我非常严重的建议,现在咱们品牌优势很明显的传统媒体赶快把自己的用户群,特别是高端的用户群垄在自己的旗下,发挥他们的价值,这是当务之急。至于我的内容经营的是80分还是100分,那个并不是那么紧迫,因为我们看到比如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FT中文网,21世纪经济报道,财新,甚至腾讯已经在抢夺高端经营资源的大战已经开始了,传统媒体应该更有机会。

张坤:我说两点感想,首先中青报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创新的精神进入新媒体。第二,我非常严重的赞成李方的核心用户,因为今天是高校的论坛,我始终认为中国青年报跟未来大学生没有关系,我们就失职了,我供职于这家报社,我今后就没有办法待下去了。我们2013年我们重点是打造全新的,而且是初具规模的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争取明年底我们一定要精准到达1000万大学生,现在我们通过15个渠道能够到达。

现场提问

:我是今天参会的校园媒体的同学,刚才听到李老师的演讲,在内容和渠道的改变上,新媒体是现在要以内容为主、渠道为主。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不发重口味的内容,内容是会受到影响的,我想问一下内容和渠道上怎么平衡?

沈阳:我对这个内容相对研究的略微多一些,渠道研究的少一些。我主要谈内容,目前来说从传统媒体可以有一些内容策略,比如说传统媒体尺度会小一些,网络媒体尺度大一些,在内容操作方面我个人觉得话题的操作很重要。由我们这些编辑也好,话题策划者也好,一旦社会出现一个热点立即跟进。比如说现在“走你”的话题,大家都谈的比较多,在这个过程当中,新媒体要进入整个热点话题的策划当中。

第二个就是长尾内容,比如说就像我个人,我可能关注一个全世界都没有人看到的场景,或者是不太关注的声音,比如说亚马逊上面有人卖狗叫的声音,网络中对于长尾内容的生产也很重要,这点很重要。

李方:这个环节时间就到这里了,感谢各位嘉宾,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5:21 , Processed in 0.0888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