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多向外走 李哲 在北京遇到了山东人。来到北京住在外甥女家,外甥女上班不回家,女婿在海南,家里就我们三口人,外甥女的家就成了我们的家,傍晚和妻子一块去市场买菜,转了好几个摊,最后锁定在一家相对较便宜菜又全的一个小伙子的摊前,我们都用普通话,但小伙子还是猜到了我们是山东人,询问我们是那个地方,当得知我们是泰安人时,他开始用山东话与我攀谈,他说他是聊城人,北漂京城,闯北京已经有三四年了,他说:“在北京好挣钱,只要吃苦,诚信,比在家乡好多了”,我说:“你这还算吃苦啊,连市场里都有暖气,在我们家乡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在这儿呆几年,买上了房子,说不定不愿回去了呢!”,老乡见老乡,显得格外亲切,最后,小伙子又送给我几棵芫荽,算是对老乡的格外照顾。 回来的路上,我与妻子谈到了一些人生感悟,人要想发展,决不能固守在一个地方,必须有闯的精神,努力走出来那个狭小的圈子,开阔视野,锻炼能力,象上面说的那个小伙子如果在聊城卖菜决不会象在北京那样能挣钱,思路也活泛。我给妻子举了一些例子,我的好几个学生,有的甚至舍弃了在东平的工作,他们在北京混得都小有成绩,有的买了车房成了北京人,有的当了老板,还有我的几个同学在北京也干得不错。我的一个发小,不肯走出去,至今还固守在那个小山庄,在附近打点工赚点小钱,养家糊口都困难,房子是多年前的旧房子,交通工具也是多年前的破摩托,小时候的生龙活虎的样子全然改变,变成了“小老头”俨然成了鲁迅笔下的“闰土”,他的思想和眼界已经限定在那个小地方,走不出来了。我与妻子说:“想当年,我那个丹麦朋友邀请我去丹麦发展,如果我们咬咬牙,凑够10万元钱(当时需要这些钱),真要去的话,我们的今天还能是这个样子吗?我们的观念还是落后了不少”。 山东人有“闯关东”的习惯,据说黑龙江的人有80%以上的都从山东过去的,当时为了逃生,那些固守在家乡不肯走出去的人,很多都饿死在了家乡。江南地区的人有“下南洋”的习惯,那些闯出去的人大多成了腰緾万贯的成功商人,他们大多成为居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侨民。 中国有句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一旦有了出去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能在县城就不能在农村,能在省城就不在泰安,能在北京就不在济南,能在纽约就不在北京,在大地方能涵养人的气质,锻炼人的能力,开阔人的视野,“土老帽”是闭塞的产物,我现在年龄大了,但要教育好下辈人,不要太留恋故土,做人要有大视野,才能有大作为,小地方的人如果不注意向外看,向外走,久而久之,头脑就僵化了,很难有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