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家王安忆:“点击率时代”让文学变得虚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9 00: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王安忆:“点击率时代”让文学变得虚无2013年07月24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钟琳



“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多媒体展演成香港书展新看点。新华社发
王安忆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4届香港书展,今天落下帷幕。今年香港书展的主题是“从香港阅读世界——阅读,令世界美好”,展览期间总共有560家来自30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展示了各类书籍及电子书刊。
“香港书展最大的优势是人”,对比台北书展约50万、上海书展约30万的人数,香港每年近100万的人流量不可小觑。书展主办方香港贸易发展局表示,预计今年书展的入场人次可突破100万。这一数字将于今天公布。
香港书展以往的人气重头戏——名家讲座,在今年也同样名家济济。内地作家王安忆、吴稼祥、安意如,台湾作家张大春、舒国治和席慕容,香港作家陈冠中、李欧梵、潘国灵等,再加上鲜少在公开场合发声的王家卫导演,一众名家齐聚一堂。
作为“香港书展之友”的王安忆再一次来到现场,选择“当文学遇上书”作为主题演讲。王安忆的写作历程基本上与文革以降的当代文学史重合,一直以来,她亲历并感受着文坛的悉数变化。作为一个“经历者”,她的所谈触及出版界和文坛的“新旧变更”,言谈中有见证更有唏嘘。当被问及当下再普及不过的电脑阅读及写作时,王安忆笑言自己一直不喜欢机器,更不相信有人能在电脑上看完一本完整的书。“电脑、苹果手机这些东西很可能会改变物种,人们在地铁上看,吃饭也要用,太可怕了。”王安忆说。
谈市场介入:“文学似乎变得非常虚无”
王安忆在讲座中分享了当代文坛“评价体系之变”,作为经历者的她深有所感。首先她指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市场是比较后起的,由文学批评负责评价作家的写作。王安忆将中国新世纪文学起步的阶段称作“幸运的”。“当时有一个非常健康、有生机的文学批评在同步进行,随时随地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我个人觉得,当年的市场非常正常。”王安忆指出,这个时候的印量没有歧义,印量好的基本算得上是站得住脚的作家。
到了媒体介入的阶段,媒体开始影响市场,这时反馈出来的印量也就不那么真实了,甚至会让人误入歧途。“媒体喜欢新鲜热闹的事物。在媒体介入之前,读者还是很耐心的,依靠自己的感觉和认识,慢慢读一本书,然后做出评价。媒体一旦进入之后,立刻和出版社的营销结合在一起。”王安忆说。





最后也是目前最让王安忆担心的是“点击率”阶段。“曾经,读者和作者的关系有点像知己。这一批人喜欢你的书,另外一批人喜欢他的书,之间的关系是隐蔽的。而现在的点击率让这之间变得直接了,但是我怀疑,作者从中怎么知道读者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对于“点击率时代”,王安忆庆幸自己不是生于这个时代,也早已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最初的写作中,作者有许多经验和欲望想要读者了解,其中除了分享,还包含一种价值。为什么由你来分享而不是别人,这其实是有个价值的,由作家的高度来区别。这对于作者的要求就是提高自身价值。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作者只需要知道读者要什么。在这么一个无节制非常敞开的环境下,我们每个人都恐慌。文学似乎变得非常虚无,似乎不知道文学是什么。我现在都怀疑一个年轻的写作者是不是真的热爱文学。”王安忆说。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0:52:37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味+集体回忆=香港本土味道

历年的香港书展,都被“嫩模”一词笼罩,今年由男模带来的身体消费也在持续。但是,香港书展似乎不再因此而众声喧哗,“色”与“读”各有分流。有读者表示:“路过看看男模也未尝不可,卖书的地方一样很多人,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噱头,书展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地方。”

如今的香港书展,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除了有条不紊地延续着历届的“例牌”,也加入新元素。今年的“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3D展览,可透过现代科技欣赏千里之外的敦煌壁画,引来读者观众的热情。

“卫斯理五十周年展”亦将香港市民的本土记忆集体引爆。大量珍贵藏品、倪匡先生的珍贵手稿、小说封面原画和不同版本的小说漫画得到书迷的热捧。除此之外,作为今年“年度作家”的陈冠中,也通过讲座和分享会和读者共同触摸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有香港读者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今年的书展文化味重了,很多活动的设计也让港人更有归属感。”

儿童展馆历届最大

电子书大热

众所周知,每年的香港书展还是不少家庭会选择的暑期亲子活动。今年的“儿童天地”展馆更是历届最大,云集了160家展商,比去年增加了5%。教辅书籍的热潮在香港也是从不例外,拖着拉杆箱的“大阵仗”年轻家长也是不在少数,都打算在书展为孩子们储备足量的教辅书册。据悉,《老鼠记者》是最受欢迎的童书之一,在香港销售已逾十年,突破800万册,这本意大利童书几乎成为香港孩子的“手边书”。

电子书的大热也是预料之中。联合、汉王、明报、权智等20多家电子参展商并排亮相“全城在读电子书”专区,一些参展商甚至以低至2折的促销方式吸引读者前来订阅。(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钟琳香港报道实习生陈清清杨颖华)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0:52:17 | 只看该作者
谈读者介入:“更愿意让读者成为隐形存在”
随着网络媒体的介入,作家跟读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巨大的变化。王安忆认为,当读者和作者用点击率连接起来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媒体的营销和造势,读者的喜好开始不断被暗示。作为一个传统作家,对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王安忆是非常矛盾的。“一个作者,当你想到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放在抽屉里不会有任何人看到,真的很沮丧。池莉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她说即便是林妹妹写的东西也是给宝哥哥看的。作者总是要有一个假想的读者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读者,能不能写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作家是不是要和读者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王安忆坦言:“我尤其惧怕那样的读者——告诉我他的故事,并让我要把它写出来。”她还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我曾经遇到一个老人,和他聊天之后,我把他的故事写成《阁楼》这部作品。他看到之后专程来找我,我觉得很尴尬,最后也没敢见他。其实我内心很感激他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小说素材,但我作品里面写的不仅是他的故事,另外我也怕他对我有所期望。也许这就是作家和读者的关系,我觉得更多的感觉是尴尬,所以我更愿意让他们作为一个隐形的存在。”王安忆说。
对话
上海不够浪漫,它很“现实”
南方日报:您有没有特别喜欢的香港作家?
王安忆:我在很多年前,就很尊敬香港的一个作家,那就是西西。她在香港过着极其寂寞的生活,很安静地写作,让人觉得她离香港非常远。但仔细想想,好像只有香港这个地方才能出西西这样的作家。香港其实是闹中取静的地方,西西就是可以在其中找到静谧的作家,不像有的人会把自己丢失。她自己创建了一个安静的世界,她的作品融合其中。同时西西也是非常现代的作家。
我还喜欢香港的另一个作家钟晓阳。还有李碧华,她是一个有着奇思异想的作家,她的思路和我们很不一样。我觉得香港作者都在骨子里有这自己的独特性,和大家不一样。
南方日报:提起您很多人都会想到上海书写,您会把自己视作城市写作者吗?
王安忆:我想我被认为是上海写作者不是自觉不自觉的问题,更多的是无可选择。对一个作者来说,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是你书写的背景。我一直在上海生活,中间离开过几年,但很快就回去了。
我是一个写实派的作者,要写故事首先就要营造一个环境,一个舞台的背景,这个背景一定就是上海,所以我别无选择。你让我自己去挑选,我不一定会选择上海,因为上海不够浪漫,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上海,就是“现实”。我蛮喜欢在香港生活的,我觉得自己有抵抗物质和消费的能力,像西西的抵抗力就很强。
书展印象
电影成作家讲座“高频词”

在备受关注的王安忆讲座中,她谈及自己的写作和出版道路。对于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小时代》,她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甚至将来的文学史也会对它所引发的现象有所反映。王安忆认为,电影对文学的介入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地发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她调侃自己对影视的态度还谈不上开不开放,全因自己的“机会还太少”。
作为打头炮登场的张大春和王家卫,从台版电影书《一代宗师》谈起,王家卫回忆他为这部电影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叶问的故事横跨整个民国的历史,“《一代宗师》讲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张大春则告诉读者,和王家卫聊起的武林故事百分之九十都没有表现在电影里,更调侃电影名应改为“一代失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0:20 , Processed in 0.0706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