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我在读什么》网络教研记录 张祖庆 2013年1月30日 一、群主公告 张祖庆:各位亲, 大家好!我是“下城区小学中年级语文群”负责人张祖庆,今晚由我为大家主持本次聊天活动。 今晚的下城教研群,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来自全国各地热爱阅读的朋友们,聚集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空间,聊聊我们自己的阅读生活,聊聊孩子们的阅读生活,这是一件很好玩也很有意思的事。为了让聊书活动更有顺序,请允许我将有关事项在这里说明一下。 (一)今晚活动流程 1.宣布群聊规则; 2.朱煜、闫学老师聊教师成长与专业阅读; 3.特邀嘉宾丁慈矿、王小庆、朱文君、李祖文、陈金铭、张学青、周益民、郭初阳、蔡朝阳、蒋军晶聊“2012印象最深的书”和“2013最想读什么”; 4.群内教师与嘉宾互动,自由聊书; (二)今晚聊书规则 1.先请各位把自己的头像亮起来,象征着阅读之灯点亮在生命中。 2.为了醒目,主持人发言用16号红色字体,嘉宾发言用16号蓝色字体,其余的群友,请均用黑字字体。 3.为了有序发言,朱煜老师、闫学老师聊“教师成长与专业阅读”的第一板块,以及“特邀嘉宾”聊聊阅读的第二板块,请各位不要随意插话。若有疑问,请递交给群主QQ七彩雪狐蔡老师,将由群主转交给朱煜老师、闫学老师或各位嘉宾老师。 若不遵守规则,管理员提醒三次,仍不遵守规则的,管理员会请其退出该群。 4.“自由聊书”板块,老师们可以和嘉宾互动聊书,也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和大家分享。 二、嘉宾聊书 嘉宾一 朱煜:上海福山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出版专著《讲台上下的启蒙》等五部。另在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几十篇,常年在《百家作文指导》杂志上开设作文故事专栏,在《上海教学研究》杂志上开设随笔专栏。 朱煜老师的书房照片 各位同行,我先按照要求把几本书介绍一下: 《新论语》全书分为内外二编。内篇收录了《论语》中孔子说的话。包含了核心篇(探讨“仁”的内涵)、路径篇(指明求“仁”的三种途径是学习、修身和践行)、实践篇(从治国、处世两个方面讨论“仁”的实际应用)、例证篇(以实例教学的方式,通过评论弟子、议论时政、评说历史等展现“仁”的深层含义)、哲思篇(讨论生死、鬼神、时间等哲学命题)。外编收录孔子学生们的话,包含了评价篇(同时代人对孔子的评价)、记忆篇(弟子们回忆孔子)、阐释篇(弟子们阐述孔子的思想)。还是《论语》,一字不加,一字不减,但面目一新。 另外两本,分别是: 《读书十年》这部《读书十年》信息量极大。除了上面提及的可以整理书单,了解一个读书人的阅读史,还可以借此研究《读书》这本改革开放后文化界重量级刊物的发展历程,或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界的情况。如果有兴趣,将日记中文化名人们的事迹选摘出来,就能编成一本有趣味的笔记。我甚至胡想,具有经济学背景的读者如果针对那些菜名、物价作一番梳理,或许能写出一份反映那十年社会经济状况的案例分析报告。那该多有意思。读书十年,是扬之水在<</SPAN>读书>杂志工作时的日记,全书一共三册。 《嫏嬛文集》此书上一次出版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一直想买,遍寻不得。说到张岱,大家都会想到湖心亭看雪,其实,这部书更出色。买到这本书,算是了却一桩夙愿。这是最后一本2012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书 接下来我回答第二问题,2013年想读什么书。想读的书,很多,但是要看是否出版是否买得到。重读的书,每年几乎都一样。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是一本老书了,现在估计很难买到了,但是我以为语文教师应该好好读一读,如果买不到,可以买叶圣陶教育文集,现在课标中提出关注表达的观点,要真正理解,叶圣陶的书一定要看的。 第二个每年要重新看的书是董桥在牛津出版社出的所有文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香港出的董桥的散文集,不管文章还是装帧几乎达到极品的程度.当然也有人不喜欢,呵呵。 2013年第三种,我要读的书是《周作人散文全编》。周作人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在思想上,文章观念上,我深受其影响,因此也是每年都要翻看的。最后一本打算重看的书是《旧文重读》是赵志伟先生编写的,都是各路大家对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心得,赵先生的题解写得很精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 最后要推荐给大家的书是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流沙河《书鱼知小》、《汪曾祺小说集》,这三本书都很适合在寒假中阅读,虽然文体不同,但是都很好读,读起来很轻松,能让大家有所得。 说说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的关系,我有如下体会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本体性知识,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知道一点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的知识,还有文字学的知识。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儿童阅读活动,如果没有一点文章学、文艺学的知识,那么很容易在开展儿童阅读指导时走弯路。 第二,教师还必须读一点教育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的书。刚才张学青老师的书单里面就有一本这方面的书。我们日常上课,选择教学方法策略,很多时候都是靠经验,但是经验背后有没有规律,我们必须要明白,所以要读这类书。 第三,语文教师要多读杂书,和自己专业无关的书,与专业有关的书。说实话,好的,并不多,读完了,吸收了营养,也就可以了,接下来要发展,那就要靠你广泛的阅读,从而打开视野。大家一定很熟悉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时所用的一些方法很像是一种促销手段。我自己推想,他能想出这样的点子和他经过商一定有关系。我自己推想,他能想出这样的点子和他经过商一定有关系。 除了读书,我还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听别的学科的教学,这一点非常重要。杭州每年有千课万人,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听数学课,有的时候语文课的票可以不买,但是数学课英语课一定要去听。我自己每学期都要听大量的非语文课,一有机会还会去听初中高中的课,收益极多。上周,我听一个高中老师讲如何上历史课,精彩极了,讲的是新文化运动,内容极多,但是这个老师用胡适作为一个主线,串联起所有要点。我想,这对我们语文教学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我总结一下自己的发言。教师读书要平衡,既要有专业方面的阅读,也要有兴趣阅读,而且要力求把书读通读透,这样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能说,书读完了。我有一万多本书,有人问我读的完吗,我说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估计到死也看不完。但是,如果把书读通透了,那么最后要反复读的,就是十几本书而已。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书还是读的完的,就看你如何读。第二,教师阅读之后要懂得将心比心,什么意思呢,就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读懂了,有体会了就希望孩子也能懂, 读的越是多的老师常常会忍不住,但是从专业的角度,必须忍住,呵呵。最后,就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种阅读,这是教师特有的阅读,读什么,读课。本学期我组织学校教学竞赛中,先设计了一套与平时不一样的评课标准,然后将其做成电子问卷,每个老师听完课,必须完成针对执教者的问卷。每次完成问卷就是一次评课,就是一次学习,就是一次反思,最后我在统计数据时,发现教师们的评价结果非常可观,于是奖项就从此决定,完全是投票产生,我觉得这也是一次民主训练,为此很得意,哈哈。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不要意思,打字太慢耽误大家了。 张祖庆:金克木在《书读完了》一书中,表达的就是刚才朱煜老师的核心观点。最好的书就那么几本,把最好的书读透。读得多,不一定好啊!我们,要忍住。谢谢朱煜老师,带领我们徜徉于书的海洋,让我们免费享受了阅读大餐。下面,让我们请出今晚第二位聊书嘉宾,特级教师闫学老师。 嘉宾二 闫学: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小幼教研中心主任。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跟苏霍姆林斯基当班主任》跟《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教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上,下)等。闫学老师在全国各地为老师讲教师成长与专业阅读,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欢迎。 2012年读了几本书完全凭兴趣最喜欢的说三本: 1.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2.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3. 高尔泰《寻找家园》 尤其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喜欢,伟大而丰富的爱情史诗,有着深深的苍凉的况味,令人唏嘘不已。卡尔维诺是与诺奖错过的伟大作家。小说光是形式本身就吸引了我。 高尔泰《寻找家园》是渗透了血泪的文字,迫使我们在喘息中作一刻停留,回望民族的历史,寻找精神的家园。呵呵,这些书都让我睡不着觉,不知各位朋友看了这几本书没有? 还有李娟的文字也不错,描绘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命状态。野夫的文字也喜欢,(张祖庆《乡关何处》)其中《江上的母亲》,憾人心魄。原来看过没有删节过的电子版,这次公开发行,虽有删节,但对大陆读者来说已经是福气了。高尔泰、野夫与徐晓的作品,都渗透了血泪,又惊人的坦率。(张祖庆:徐晓的《半生为人》)还有北岛的散文,这些年凡是他出版的散文集都买过,也读过。可惜有些篇什重复了,也许由于他是诗人的原因,语言太漂亮了。(张祖庆:《青灯》《蓝房子》)想想2012年还是文学作品读得多。失败之书,也很好。北岛有一本《时间的玫瑰》非常不错。 去年还在带领工作室的老师们阅读,推荐了一些书籍。主要是三个板块: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人文视野。去年工作室的学员们花了不少时间读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嘉宾三 丁慈矿:全国优秀青年名师,对课、民国教材研究专家。全国首届经典诗文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他的博学和独创性的“对课”研究蜚声教坛,《小学对课》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多次再版,广受欢迎。先后应邀到山东、广州和上海等地上示范课和作专题报告,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书房 2012年买了许多书,网上、实体店都买了,前前后后近200本。但看过的不多,仅仅十几本而已。 这是卓越网买的一部分书,2011年曾下定决心不再买书,家中没地方放,老婆也强烈反对,我也戒了多次,都戒不掉。2012年,小孩出生,我给他起名“丁子阅”,于是又有了买书的理由,自己看不完,留待子阅。我现在看书主要在地铁上。上班来回要两个小时,去一个小时,回一个小时。在匆匆的路上,读了一点书,去年印象最深的是三本: 第一本,《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那本没买到,我买的是商务印书馆的“中国文库”版。(如果是天津教育版的,版式很疏朗,读起来一点不累)熊先生是杨振宁的小学同学,大数学家熊庆来的儿子。大家不要被“理论”二字吓住,其实这本书很好懂,很有意思,大家说“理”,平易近人。不多说了,喜欢书法和写字的老师可找来看看 第二本,《学龠》,钱穆先生的著作。是讲治学门径的,九州出版社出的,怎样读书,怎样治学,钱先生以自己读书治学的经历指出了明路。 第三本《唐诗综论》,商务印书馆,林庚著。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其次才是文学史家、古典文学专家。“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即林庚先生对唐诗最精妙概括。这里面的文章妙极了,有些段落是可以拿来背诵的。 不好意思,事先没时间准备,先谈到这里吧,欢迎大家到上海来一起逛书店。 张祖庆:请谢慈矿与我们分享他的书单以及阅读心得。慈矿是刚刚到亲戚家,即上网与大家交流。尤为感人。另一位爱阅读的朋友郭初阳,此刻正在高铁上,但愿他此时信号不错。呼叫郭初阳!初阳请回应! 嘉宾四 郭初阳:独立教师,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认为语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著有《言说抵抗沉默》、《颠狂与谨守》、《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合著)等。 2012年印象最深的三本书: 一.《精读本圣经》新世界书房有限公司,2010年6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45487。连《圣经》都没有细读过一遍的语文教师,很难说是合格的,因为《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泉,欧美诸国语言的规范化,几乎都是从翻译《圣经》开始的;《圣经》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也是如此。大量文艺作品都与《圣经》有关,但丁《神曲》、弥尔顿《失乐园》、班扬《天路历程》等,都直接取材于《圣经》,莎士比亚平均在每个剧本里要引用旧约《圣经》十四次。《圣经》乍读有些费解,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汉语阐释本就是《精读本圣经》——正文排版分成两栏,左栏是圣经原文,右栏是逐节的解释经文。 二.《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寇延丁 袁天鹏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63202/。袁天鹏在2012年来访越读馆时,说到民主下乡,目光炯然,神采飞扬。谁说村民素质低而不可教育?议事规则下乡,南塘村民学开会,还不是一学就会了,不信,书里还附有记录会议过程的碟片为证。民主是可学习、可培训、可操作的。教师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议事规则走进小学的课堂? 三.《认识神》,[加]巴刻 著,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2011年11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54852/。神在掌管历史——从词根上就可以看出来,历史(History)所记录的就是祂的故事(His Story)。在本书开篇《研究神》里,巴刻写道:“我要求我们去做的,正是暂且塞住双耳,不去听别人告诉我们‘人根本无从认识神’,先跟我走一段路看看。毕竟,要证明蛋糕的味道,必须先去品尝。”你是否愿意跟随这位牛津大学的哲学博士,同行一小段人生旅程呢? 2013年最想读或重读的的一本书。《非学校化社会》,伊万·伊利奇 著,吴康宁 译,桂冠图书,2004年3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97483/。这是一本最需要引入大陆的书,1992年就有了台版,二十年后,大陆的教师们依然无缘得见。或许是因为无知,或许是因为官方害怕本书中的洞见与预言:“真正的教育过程将从社会的非学校化中获益,尽管这一要求在许多学校工作者听来无异于对教育的叛逆,然而,如今在学校中正遭致扼杀的,恰恰是教育本身。我们为何必须废除学校?在这本书里有清晰的论证。” 推荐寒假阅读书目给孩子: 小学低段:《鲸鱼》(日)五味太郎,余治莹译 文图河北教育出版社; 《小房子》(美)维吉尼亚·李·伯顿 编绘,阿甲 译南海出版社。 小学中段:《阁楼上的光》(美)谢尔·希尔弗斯坦著,叶硕译 南海出版社; 《拉封丹寓言诗选》(法)拉封丹 著,远方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学高段:《马提与祖父》(意)普密尼 著,张莉莉译,新蕾出版社; 《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著,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完毕,谢谢大家! 张祖庆:谢谢在高铁上一路奔驰的初阳。愿你的事业,也一路奔驰。《当代教育家》杂志在创刊号上的第一期人物,外国的,介绍了雷夫。国内的就是介绍郭初阳。关于郭初阳,最好的了解方式,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几本书。谢谢初阳。祝旅途愉快! 嘉宾五 陈金铭:网名曾阿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责任编辑,新型教研形式“辩课进校园”主持人,全国新经典日日诵课程实施领衔人。当过10年小学语文教师,编著的《跟着名师教语文》《新经典日日诵》等书受到一线教师欢迎。 2012年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三本书: 1.一本小说:《晚来寂静》,《人物》主编李海鹏作品,同为北方人,同为70后,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有相同的一面, 但显然,这不是最打动我的理由,而是作者的文字。作为原先南方周末黄金时代的卓越记者,李海鹏在媒体记者中享有崇高职业赞誉,转身写散文、小说,同样带来了私人化写作快感的强烈体验。跟老一辈作家完全不同的文风、思维、结构。文艺青年、中年们可以验证一下。 2.一本新闻传媒的书:《<</SPAN>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解开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的谜团。这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一张报纸之一。你知道,国内的新闻媒体几乎是在重走国外发达国家的路,包括精神、模式、手法,甚至报道形式。好的写作是相通的。新闻报道和写作也是如此。因为它们的本质都是故事。虽然你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我没见到国内解释故事是怎么产生的,有如此清晰、准确的书。 内容一窥: 第1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第2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第3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第4步 计划与执行 第5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第6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第7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第8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第9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3.一本语文教师用书:《名师谈阅读教写作》。作者是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系教授,是台湾较有影响的散文家。在大学教授创作、现代文学及古典小说等课程。虽然是大学教授,但廖玉蕙是接地气的那种,她常年和中小学语文教师厮混在一起,知道一线教师需要怎样的指导,因此,这本书就显得那么贴近一线,那么实用、可操作。值得提醒的是,她在大陆还有另一本谈阅读的书,跟这本是一样的,只是换了家出版社而已。 内容一窥: 自序 怎么欣赏?怎么写? 第一部分 阅读是情商开发的过程 多元解读的能力从何而来 阅读一本书的几个策略 以阅读蒋勋《孤独六讲》为例 少年王冕如何布局他的人生 解读《王冕的少年时代》 从极短篇看人生悲喜 以《天使与软糖》和《永远的蝴蝶》为例 九弯十八拐式的寒暄应酬 林语堂《冬至之晨杀人记》 浅近语言,深远寄托 王鼎钧《生生不息》、《注意差异》 未知的恐惧 雷骧《小书》 泼墨点染,意境尽出 《风中的白杨树》 时光过于抽象,流速过于安静 黄信恩《时差》 维护主动抉择的尊严 米尔 《出走》 第二部分写作就是自我与周遭的对话 从粗豪中找到细致 扩写的方法 衔接无间的节奏掌握 续写的策略 视觉与感觉的结合 看图说故事 脚踏四方,文写八面 报道的撰写 纸短情长 极短篇 以殊相写共相 亲情散文 轻松看电影,用心写文章 添枝加叶或翻案补恨 古典与历史改写 第三部分 观察思考打造不一样的创造力 长话短说 短信写作 颠覆传统的创意 演讲或致词 有关考试作文的十二点叮咛 说说2013年准备读的三个人吧,不说三本书了,呵呵: 1.周振甫。老先生的讲座整理系列据说深入浅出,颇有实用,如怎样学古文二十五讲、古代散文十五讲、古代诗词三十讲、怎样学修辞。等等。这些老先生所有的见识、视野、底蕴,今天的学人没有了,以后也很难出。因为周这代人是新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对其利其弊都有清醒认识。 2.潘新和。近几年语文理论界如果有真正值得学习的理论,不出两个人,一个是上师大的王荣生,一个是福建师大的潘新和。尽管潘的理论有诸多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但毕竟气势恢宏,有自己的判断和野心。《表现与存在》《语文:审视与前瞻》《语文:回望与沉思》都值得一看。 3.唐家三少。这是个网络小说作家,在青少年心目中地位类似我们当年的金庸古龙梁羽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学,以自己的喜好去判断孩子的喜好,只能让我们尴尬的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开放自己,试着去接触一下今天年轻人的最爱,我相信,你会被这些网络作家充沛的想象力吓一跳。 事实上,我前面一段时间已经读过他的不少书。称不上精品,读了也留不下印象,但让人畅快,跟当年读金庸一样的感觉。甚至可以挑灯夜读。 阅读推荐就不推了。跟吃菜一样,各人各口味,自己找到适合的就好。 完毕。 张祖庆:金铭站在一个编辑的角度,谈自己的阅读,给大家以不同的启迪。 嘉宾六 王小庆:浙江省杭州市北苑实验中学教师,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尤其对文本解读、神话教学等有研究兴趣。对于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坚持文化培育的观点。曾就相关主题发表文章若干。 张祖庆:小庆君教英语,但语文界很多人以得到他的评课为荣。 先按照祖庆的要求,说三本书。 第一本书:《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当时老师吹嘘这本书的时候,他自己只有中文版,后来我意外的得到了英文版。先引用豆瓣《重读<</SPAN>新批评>》中的一段话:Frank Lentricchia在《新批评之后》的前言中针锋相对地指出:“新批评”的幽灵并没有远去,只不过它已经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以至于当每种当代理论都或多或少带着“新批评”痕迹时,我们都习以为常地接受了。 可见,“新批评”在我们对文本的批评过程中,已经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方法植入我们的思维了,套用闫学的话,“像呼吸一样自然”。 现在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方法,譬如“细读”、“隐喻”、“张力”等,都可以从新批评中找到滥觞。事实上,如果对“新批评”研究过一番之后,我们再去理解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直至德国的“接受美学”(在美国,则是“读者反应论”),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因而,如果不去读一读这本经典著作,我们便似乎有些叶公好龙的嫌疑。这本书是美国文艺批评家兰色姆1941年写作出版的。有趣的是,它不是一部“开山之作”,而是一种对“新批评”的阶段性的总结凡是。正如马克思在死之前所断言的:“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兰色姆先生也在书中大谈“什么不是‘新批评’”。尽管如此,阅读这本书,我们还是能全面而客观地理解了继俄罗斯形式主义之后的最重要的文艺批判流派——“新批评”。 第二本书:《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郑振铎著。这是郑振铎先生在留学欧洲时研习西方神话后类似“读后感”的文集,总共不到200页;而它的姊妹篇《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战争故事》却相当的厚实。我为何仍要推介这本书呢?原因是简简单单的两个:第一,我喜欢爱情。不管一个人有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或者说他的爱情是美好的还是令人痛楚的,只要他面对爱情故事,他都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他自己的灵魂之中,享受着其中的美与好。这是十分奇妙的,或许也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的关键。本书中的爱情,有许多类型:譬如神与人之间的爱情(《勒达与鹅》等),有人与物之间的爱情(匹克美梁,即皮格马利翁对于所雕刻的新妇的爱),有父女、姐弟之间我们认为“乱伦”的爱,甚至也有对自己的爱(那耳喀索斯对自己影子的爱)。阅读这些不同类型的“爱情”,绝非是为了猎奇,而是能够藉此理解人性的诸方面。第二,我喜欢郑振铎的文字。同样的神话,用上了不同的文字,其效果便大相径庭,这个道理诸位都懂。我之第一次接触郑振铎先生的神话,应该是在阅读他的《文学大纲》,如今再次接触他那优雅而富有情趣的文字,便常常会忍不住仿造他的笔调,做些想象和创作。所谓的“研究”类文字,尤其是研究文学的文字,本身也该是美的,这也是刘绪源《今文渊源》中的意思。由此可见,爱情一旦与好的文字结合,便产生了了不起的力量。关于爱情,韩素音的《瑰宝》(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也有着令人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般的效果。而鲁道夫•赫富特纳的《最美的音乐史:从巴赫到“摇滚之王”普雷斯利的故事(Ohne Misik ist alles nichts. Geschichten von Bach bis Elvis Presley)也属于这种“神性美文”。 前面讲的两本书似乎与“教育”没有直接相关,所以第三本书应该沾点教育:郭初阳兄的《癫狂与谨守》。这本书大家很熟悉,几乎不用我讲了,不过还是忍不住要说两下,现在教师出书很盛行,但大多归诸于三类:其一,是编写类,这个不论;其二,是随感类,这个我觉得比较二,按照这样的出法,一些勤快的博客作者一年出个一两本问题不大;其三,课例类,这个是教师最引以为豪的“成果”。这些年中,我也陆续读到不少“课例”类著作,但唯有初阳兄的这本《癫狂与谨守》,阅读之后久不能使心平静,就如当年看《泰坦尼克号》,观看过程不过尔尔,但之后至少一周内,其中的场面挥之不去。我想,一部能让人挥之不去的作品,一定是个好作品。《颠狂与谨守》集合了多方意志的书,而其内容之编排,仍透露出初阳君对于语文教育该如何影响人、如何影响社会的观念和态度。这便是该书的高明之处。第一,对于公开课的态度和做法。简单地说,是初阳在课题内容上的选择,表明了他试图在公开课之商业动机与学科理想间求得一种平衡。商业是怎么回事,诸位都晓得,但初阳还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努力通过文学作品对“人”进行探索,当然,也有着对“文”的探索。第二,多元性课评。这一本书的精华之一,是每个课例后集中了各种角度的课评。这些课评,既有赞同甚至是欣赏,也有质疑甚至是批判;而课评之角度,亦是层出不穷。有些是从教学艺术的角度进行论述,有些则从伦理或文化的建设来为这些课例寻出社会意义。任何评论,都强烈地带有评论者自身的学养和思想,故这样的课评,事实上掀起了一股“教育评论”之风气。我这样说是不是在替初阳做广告?而且似乎力量还不够。 现在应该谈什么了?噢,是想要读的书吧!按照朱煜兄和闫学刚才的说法,做老师的需要阅读的面。我和诸位不一样,没有面,只有点,更要命的,是没有教育的阅读,所以今后要读的书,主要是教育两种书:第一是闫学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得好好学习小语界的东西了,免得浪得虚名。第二是初阳兄他们编写的《新童年启蒙书》,另外法国人编写的那套《给我的孩子讲……》也很有意思,想读,主要是了解孩子读物的文字风格和叙事方法,毕竟祖庆说了,今晚是谈“儿童阅读”,俺真的不懂。其实还有第三种,想好好研究下民间文化,这样以后评益民的课更加有理有据,先从民间故事开始。一般说来,没有文化的人,特别想读关于文化的书。 张祖庆:个人很佩服小庆看问题的视角,他的推荐自然也具有他的独特之处。诸位可以找这几本书读读,看他说得是否有理。若没道理,你们到北苑实验中学找他请客,让他埋单——如果叫上我,更好。感谢小庆兄。祝北京之行愉快! 嘉宾七 李祖文:深圳电视台少儿频道《读书坊》特邀读书老师,全国儿童阅读千岛湖研习营主讲专家。一直潜心儿童阅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曾受邀在全国多个省市现场授课及讲座,受台湾小语会邀请赴台湾参加“两岸小学语文名师观摩活动”。 看了前面各位的所读书目,我想这坏事了,他们读的书中,除了金铭兄说的“唐家三少”的网络小说我关注过,其他的真没有看过。这些书在不同的书店都去翻过,但自己真的没有信心能够读下来,可能是自己比较浅薄一些,所以谈到我的读书,各位请莫见笑。因为我总是每天总是穿梭于深港两地,所以,我也如香港人一般,总是背一背包,所以别人有枕边书、床头书,而我却有“背包书”,在我的背包里总是放着这样一些书:《绘本有什么了不起》、《重要书在这里》、《有效的读写教学:平衡取向教学》、《有效的读写教学:平衡取向教学》、《话图》以及一些绘本。但在2012年,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读的是这样几本书,可能因为大都是台版书,不具有普众性。 (蒋军晶:台版书,我最喜欢《飞向阅读的王国》和《中学生阅读策略》完全不说空话、套话,高端又实用。) 第一本书:《有效的读写教学:平衡取向教学》,作者:Micharl Pressley 著,(台)曾世杰译,台湾心理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Pressley是杜威和皮亚杰的综合体,除了涵泳在科学文献中,也看重现场的实践。他不只强调理论,也不只强调实务,他更强调实证研究对理论与实务的启示。他最有名的几个研究,都是进入教学现场观察专家老师怎么教,再整理出有效的读写教学策略来。他发现人人说赞的优秀国小专家老师都是采「平衡取向」的折衷派,既强调系统、结构的译码技巧教学,也让孩子尽量有机会浸润在全语言学者强调的有意义的语文氛围中。 第二本书:《提升阅读力的教与学》,作者是赵镜中、吴敏而,出版社万书楼。这是一本赵镜中先生语文教学论集。吴敏而教授说:用浪漫文学做理性教育工作的论文集。林文宝老师说:儿童阅读能力的习得与提升,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这本书将帮助所有老师成为有能力的大人。 2012年,我看的第三类书就是大量的绘本。众多的绘本里,我这里推荐各位一定要看这样两本,也是2012年新出版的。 1.《旅之绘本》,一直在读,一直都不能完全读懂的一本绘本。我称之为绘本中的“清明上河图”。 【书籍信息】 书名:《旅之绘本》 作者:安野光雅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定价:158.00元 上市时间:2012.4 这套绘本是无字绘本,里面隐含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地理。如果没有一定阅历的读者,是无法阅读明白的。 出版社的推荐语:“旅之绘本”系列是安野光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1977年出版以来,长盛不衰,是世界图画书史上的经典作品。地理、历史、人文、艺术,安野光野足迹所至的地方——美国、意大利、英国、丹麦……在他的笔下,都不再遥远。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思考,安野光野在书中展现着人类的艺术积淀,而“旅之绘本”本身也足以称为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在一张张图画中,风景的秀丽和历史的魅力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在艺术中受到滋养,在安野光雅的书中旅行,世界也不再遥远! 因为比较难读,这套绘本,目前在网络上有不少的爱好者在贴图式的破译。出版社也在出后续的导读本。《旅之绘本》全套书籍购买的时候,附带着部分导读本,但是,出版社出版的不是很全,网络上反倒是很多,很多绘本的爱好者都加入到破译的队伍中。 2.我推荐的第二本绘本——《大乌鸦》(法)方特著,(法)格劳普诺绘,蔡莲莉译,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关于《大乌鸦》,非常值得看的一本励志类的绘本。 嘉宾八 蒋军晶: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应邀赴台湾、北京等各地执教公开课200余节次。出版专著《打磨课堂——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从课堂走向课程》,发表论文、案例100余篇。 祖庆让我贴书单,那我就把学校寒假推荐贴一下吧! 一年级:从图片到文字的过度阅读——“桥梁书”阅读 用压岁钱为自己挑选一套经典桥梁书,认真读读,准备班级的晒书活动! 优质桥梁书推荐(想具体了解可“百度”,选择自己喜欢的): (1)“苏斯博士”系列 (2)《超级冒险王》 (3)《小妖怪童话》 (4)方素珍“开心桥梁书”系列 (5)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系列 (6)《劳拉的星星》系列 (7)“世界经典桥梁书”(新蕾社) (8)“花袜子彩乌鸦成长故事”系列 二年级:相信童话,慢慢长大——童话阅读 争做“小小书迷”。每天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争取读完其中两本书。 经典童话推荐: 1.《格林童话》 2.《木偶奇遇记》 3.《长袜子皮皮》 4.安徒生《夜莺的故事》 5.王尔德《巨人的花园》 6.路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 7.格雷厄姆《柳林风声》 8.怀特《夏洛的网》 9.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三年级:科学阅读,阅读科学 1.在单篇短章中学习科学地阅读 三下《草叶上的歌》(同步阅读),每天读一篇,标段、划生字词(多读几遍)、抄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方格本上(书写规范、抄写正确),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前20篇) 2.在整本书中阅读科学(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 《可怕的科学》系列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日本)后藤道夫/著,施雯黛、王蕴洁/译 《奇妙的数王国》李毓佩/著 《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著 《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著,陈筱卿/译 四年级:左手中国,右手世界——中西贯通的文学阅读 1.最好的中国名家读本:《小学生名家读本》 2.最好的国际大奖小说系列:(选择其中喜欢的读) 《一百条裙子》 《亲爱的汉修先生》 《时代广场的蟋蟀》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 《天使雕像》 《帅狗杜明尼克》 五年级:光影童年——影视阅读 1.书影结合的阅读推荐(选择自己喜欢的): 《神奇飞书》奥斯卡获奖短片——同步阅读法布拉《无字图书馆》 《迁徙的鸟》(法国)—— 同步阅读比安基《戴脚环的大雁》及其它作品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美国)——同步阅读罗尔德·达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地心游记》(美国)——同步阅读(法国)凡尔纳/著,杨宪益、闻时清/译 《荒岛余生》(美国)——同步阅读《鲁宾孙漂流记》 2.其它电影推荐:《蝴蝶》(法国)、《狐狸和孩子》(法国)、《小孩不笨》(新加坡)、《放牛班的春天》(法国)《导盲犬小Q》(日本) 六年级:做一个会思考有视野的公民 1.“写给中国孩子的社会启蒙书”——(选择其中喜欢的读) 2.《青春读书课》系列——(选择其中喜欢的读) 嘉宾九 周益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任教于江苏省琅邪路小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0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著有《回到话语之乡》《周益民讲语文》《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步入诗意的丛林》等。 我29日去台湾,到时可能不便上网,烦请祖庆转述,谢谢! 2012我喜欢的书: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刘绪源/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萧梅/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做适合人的教育》(英)蔡尔兹/著王荣亭/译新世界出版社 《从容的香槟》程玮/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接力出版社 2013想认真读的书: “新童年启蒙书”(4册) 寒假阅读的书:好书太多,各年段推荐1本吧(国外的让初阳他们推荐,我说国内的) 低年段:《蛇年的礼物》 中年段:《童话庄子》 高年段:《小学生汪曾祺读本》、《回到话语之乡——周益民的“另类语文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朱文君 张祖庆:最后一个请出,另一个才女,张学青。 嘉宾十 张学青:特级教师,江苏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江南才女,与薛法根、管建刚并称吴江三英。著有《张学青讲语文》,在《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在童话教学、课外阅读、语文课程建设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 1.柴静《看见》:这本书给予人的,不仅仅是新闻事件和事件背后的意义。这本《看见》,自然也可以看作柴静的个人成长史。她的那种自信,那种明确和那种因不断学习而会发生的怀疑和变化,我个人是欣赏的。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背后的思想——新闻事件要看见“人”。这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柴静的反思自己工作的历程,亦会唤起我们的反思:我们离“人”(学生)有多远?我们在追求成功或成功的路上,是否忘记了“回到学生”?——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2.刘绪源《今文渊源》:书并不厚,十二三万字,刘先生说这是他花力气最大的书稿,准备时间差不多有十二三年。这实际是一本《中国现代散文史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散文的形式表述学术的思考,轻灵可读,文学性又强,而且每章每节都有作者自己独到的观点。作者从鲁迅、胡适、周作人的散文谈起,对各类散文的妙处作了精要提领。同时也对三四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的散文历史和规律作出了探寻。我非常认同作者对散文创作规律的总结:作家只能服从自己的创作个性,无法接受外在风格样式的框范;作家不宜直接面对市场,真正一流的散文无可催生,好散文只可能是“即兴”偶成,不可“赋得”,更不可成批制作;散文宜杂不宜专,这是丰富与新鲜的保证;散文要有真性情,还得有一定的“先锋性”——“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3.闫国利 《阅读发展心理学》:闫国利是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这本书是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从阅读能力的发展测评谈起,谈到字词的认知、句子的认知、语篇的阅读。难得的是都从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的角度出发,尤其是作者借助眼动仪(十几万美元的精密仪器)获得的眼动研究资料,为他的阅读心理学提供了科学的数据。高校的心理学专著阅读起来比较慢。我以为一位成熟型的教师,若要跳出经验主义的旧窠向学者型的教师进发,一定要从心理学那里汲取养料。学科教学,尤其要阅读认知心理学的书。 另外,关于2013年的读书计划,我还真说不出来,我只知道,我的下一本书,藏在这一本在读的书中。只要你在读中,你就永远不愁下一本读什么。 三、 网友交流 话题一.怎么控制或检测学生读书? 蒋军晶:关于阅读少一点么,学校不要搞阅读测试,不要搞阅读考级,让孩子有选择不读的权利。所有阅读推荐尽量不要硬性规定。 张祖庆:阅读考级,太功利了。 江苏荆棘鸟:那是让孩子为了读而读。 杭州旷雪:阅读考级(刺激或激励性阅读)在台湾是有前车之鉴的。 话题二.教师读杂书。 青蓝徐雪明:如朱煜老师所言,要读杂书。教师读杂书,可以拓宽视野,并以此来均衡营养。我推荐一本杂书。特别推荐《绿皮火车》,作者周云蓬,柴静作序。柴静说他:到处乱跑的记录,翻跟头的手风琴者,一玻璃杯黄金一样的阳光。可是,他是盲人。周云蓬,眼前黑,心亮堂。他背着手风琴弹唱、行游、写诗、上微博、泡姑娘……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一杯在玻璃杯中盛满的阳光。他把生活读的有滋有味,用心享受生活的每一站点,尽管他失去眼睛难以辨别生活的色彩,但心感受到的却是比眼睛更多更丰富的精彩,本心地生活,本心地追逐每一个生活的站点。心是什么?周云蓬的《绿皮火车》,也许能帮助我们,抢救我们“即死”的精神,从周云蓬闯荡式的生活历练中,感受到他不同的阅历细节、以及他的大度宽容,生活成为他有滋有味的大餐。 如果,我们用眼睛已经无法品味生活,或被霓虹闪花了眼,那么把眼睛遮起来,跟着周云蓬去游历另一种生活,让心亮堂,透亮自己的心。或许,我们教师的生活就不会单调没有歌声。周云蓬,新世纪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9岁失明,学会弹琴,写诗,云游四方,出版诗集《春天责备》,2011年获得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语文老师,要有沾点文化血统。文化血统,要追根。台湾文学,有着深厚的祖国文化血统。南方朔《有光的所在》就是一本具有血统的文字。南方朔,《亚洲周刊》主笔,台湾最为重要的时评家、政论家、书评家。此书是他最为别样、诗情的励志作品,很生活,很精神,以散文笔触抒写开放生命、歌颂琐碎、灵魂的重量、时间之末等六个主题,读罢掩卷,不由自主对话生命、生活,构筑活着的文化根基。这本书别于他的学术运笔,娓娓道来,似与智者侃侃而谈。 当然,具有血统的文学,在五四之前的一些大家们的作品中,是极易感受到的。因此,打开书架,寻找五四前大师作品,会给我们带来血统的印记。如《舍我其谁:胡适》共五部,第一步已经上市《璞玉成璧》。许是上了年纪的读者,开始关注人物传记了。 杭州陈勇:昨天刚收到朋友的送来的一本《读书毁了我》。 上海朱煜:《读书毁了我》的作者很厉害的,他的书可以看的,尤其是对他谈的书有兴趣的话,更要看。 杭州刘发建:读圣经有空闲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北大龙虎象》《清华龙虎象》。 果果:看书与吃东西一样,就算大家公认的好书,如不进,不想读,不要勉强自己。不是你水平不够,是本我暂时还不需要这本书 杭州旷雪:读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书,过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生活。 司马旷:多读点闲书,人生短短,闲书不闲。 嘉善沈晔冰:跳出语文去读各种杂书。 台州王美青:引用朱永新老师的话——改变,从阅读开始! 杭州吴素娟:如果有被书砸死的人,那是不是也算是幸福的人?我的床头摞着很高的书,每天担心是否夜里被砸到。 江山徐强:小语界需要小庆,也羡慕小庆,可以自行阅读英文版读物,这在小语界里可以算得上是得天独厚的个人优势啦——哈哈,换句话说,当小庆拿着英文读物,给我们小语老师讲解的时候,谁知道他讲的是书中的观点呢?还是小庆内心自己的观点的呢? 杭州何素君:感谢分享,阅读使人生精彩。 四、 活动小结 张祖庆:感谢各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好书。我相信,一定有不少朋友,已经在网上下单,订购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好书,过一个读书的寒假。 谢谢各位嘉宾对我区语文老师专业成长和专业阅读的引领!读书就是生活,读书就像呼吸,让氤氲的书香陪伴我们走过寒冬,走进春天,让阅读丰盈我们的生活。 感谢转播的来自全国各群的朋友们。 各位晚安。愿你们与书共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