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丙奇:少年宫火爆招生说明了什么
18日是北京市少年宫由景山后街搬到左安门西街后的招生首日,近万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队伍在院内拐了4道弯儿,少年宫的大门也一度被挤坏。当天所有项目全部招满。(新京报1月19日)
如此火爆的招生场面,可能连少年宫也没有预料掉——原计划的招生时间为18日到21日,而现在一天就招满。少年宫招生的火爆,折射出家长对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旺盛需求,以及我国公益性质的兴趣发展机会太少。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携手为学生提供兴趣和特长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少年宫开设的项目、兴趣小组,主要集中在艺术、科技和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舞蹈团、管乐团等团队活动方面,之所以吸引了这么多家长报名,除了少年宫的影响力之外,还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兴趣班、特长班,顾名思义,是发展兴趣和特长的,但近年来,兴趣班和特长班,都异化为加分教育(为获得升学加分而进行),这遭致社会舆论的质疑,就连真正关注学生兴趣、特长的培训,也被一锅端,针对学校以开兴趣班、特长班为名乱收费、补课的现象,教育部门已禁止中小学举办兴趣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应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而有某方面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存在发展兴趣、特长的实际需求。当然,目前报名兴趣班者,真有兴趣者,以及冲着今后可能为升学增添砝码的均有。
其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也在学科培训之外,为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推出了兴趣班,但收费都比较高,不少学生家庭难以承受。少年宫开设的这些项目,学费都在一课时20到30元之间,半年下来,总学费最多不到1000元,这与一课时动辄几百元的社会培训相比,可谓“物美价廉”。
这种火爆的景象,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的思考。首先,应针对学校兴趣班变异的真正根源,寻求对策,而不是一刀切地取消学校的兴趣班。一方面,要通过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扭转兴趣班异化为加分教育的现象,目前的升学评价体系只关注分数,而没有建立把学生兴趣、特长纳入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因此学生不是自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而是为获得加分在家长的要求下被动接受培训。
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让学校按教育规律,规范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教育,满足受教育者的多元教育需求。在我国教育管理中,为何治理乱收费,就演变为取消向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项目,把乱收费的责任推给兴趣班、特长班?这是因为缺乏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如果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开设教育项目,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委员会的同意,所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那么,兴趣班是可以服务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同时也不会成为学校牟利的工具的。而如果学校能有各种兴趣班提供给学生选择,教学计划之外的兴趣班,只实行成本收费,那么,学生们发展兴趣,就不需要一味去找社会培训机构。
不改革学校管理制度,而是简单取消教育项目,这并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就如因出现安全事故,就取消春秋游一样。长此以往,学校的教育功能会大大退化,受教育者的多元教育需求将很难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满足。
其次,应大力发展公益性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在国外,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馆、体育馆、科技活动室,向学生、社区居民免费或按成本收费开放,丰富的社区教育、文化、体育、艺术资源,为培育学习型社会,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在我国,社区公共资源比较匮乏,开放力度很小,包括少年宫,一度也出租给培训机构搞商业化的教育培训,只是近年来才逐渐回归公益属性。这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很狭窄,要么“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要么“学校-家庭-社会培训机构”三点一线。
我国应通过增加投入、整合社区、学校资源等多种途径,加大公共资源的建设和开放力度,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各种兴趣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既为他们课余、节假日活动提供去处,也构建社区学生交流、培养能力、发展兴趣的平台。
本文新浪原发布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47710102ejdt.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