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蔷:我是一个真正享受过八十年代的人 2014年01月26日 来源:百度
一个时代像沉船一样脱落,从此全无声息,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重创。八十年代,也是这样一艘沉船。张蔷的复出,却给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提供了巨大的心理慰藉。
一九八〇年代最红的歌手张蔷, 在2013年成功复出。年底推出的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凭借点击率和话题性,成为这一年最受瞩目的流行音乐专辑。在复出歌手里,这是奇迹。
她16岁出道,30张专辑的总销量2000万,曾在1985年登上《时代周刊》,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内地流行歌手。她曾救活濒临倒闭的唱片公司,她的专辑每天要卡车拉运,她的歌成为一个时代的背景音乐。这是八十年代才有的奇迹。
一个时代像沉船一样脱落,从此全无声息,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重创。八十年代,也是这样一艘沉船。她的复出,却给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提供了巨大的心理慰藉。
1
张蔷算是“艺二代”——她母亲1965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在中国电影乐团交响乐队当小提琴手。张蔷从小跟母亲学小提琴,后来改学唱歌。但张蔷比母亲幸运,她遇上了好时代,或者说,一个爆炸的时代。
1983年,张蔷还在北京市海淀区205中学读高一,海淀区举办青年歌手大赛, 张蔷唱着卡朋特的《什锦菜》参加比赛,引起了轰动,但没有得奖,原因是“她唱的歌不适合当时的政治气候”。但没多久,一位叫林述泰的老师和她联系上,希望带她录制盒带。
曲目主要由张蔷定夺,多数是欧美、港台和日本的流行歌曲,“那都是从我妈单位的资料室找来的。当时我听到的大桥纯子、岩崎宏美、beegees,都是市面上没有的”。歌曲选定,由出版社组织人马译词或者填词,再进行配器、演奏和录音。
造型也得自己做。当时,“四联”是北京最好的理发馆,但做头发很贵,尤其是烫发,还要烫发票。张蔷和母亲自动手:“我看到芭疤拉·史翠珊在一个电影里的造型,很喜欢,我就去尝试。我把筷子弄折了,用洗相纸裹住头发,涂上威娜宝香波烫了个爆炸头。”这个发型从此固定下来,成为张蔷的形象标志。
第一张专辑盒带,是云南音像于1985年1月推出的《东京之夜》,这张专辑让张蔷得到了一千四百块,音像公司的老总,还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她此后三个月不要给别人录音,让他出货,三个月后再录一张,给九千块。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来得太容易,当然,这背景是流行音乐市场的大爆发。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先生,在2006年《见证》栏目的《现象1980:风起张蔷》里说:“1979年,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 ,一年赚了800万”。
所以,也会出现那种盛况:因为张蔷不够有名,云南音像决定只制作60万张《东京之夜》,没想到盒带瞬间卖到脱销,音像公司24小时不停地制作和发货,所有人三班倒,运送盒带的卡车就等在门外。这盘盒带的最终销量,是250万盒。
2
录音、演出,成了张蔷在十八岁、十九岁时的主要生活内容。
刘瑜说:“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在1985、1986年,“张蔷”也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由张蔷和她母亲组成,她们同时是歌手、经纪人、造型师,还要担当事实上的制作人和监制角色。
两年时间,十八盘专辑盒带(实际上应该比这更多),几乎每个月要录好一盘,最多的一次,一个月录了四盘。盒带里的歌曲,基本是翻唱。这种流水线速度,和借来的歌曲,以及合作者对流行音乐的认识缺陷,让她的盒带品质不一。对此,她一直耿耿于怀。
把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歌铆在一起,给近乎粗制滥造的流水作业产品遮瑕,让所有歌曲,打上“张蔷”烙印的,是她的声音,那种被乐评人形容为“又骚又嗲又野又狂”的声音,被著名乐评人金兆钧称为“咧着唱、喊着唱”的唱法。她的声音,嵌入八十年代,成为背景音乐,怎么都无法剔除。
有许多轶事。在云南音像录歌的时候,见过王菲,走穴的时候,和刘晓庆同台,刘晓庆把钱装在枕头里,晚上枕着钱睡。在她决定出国前,有出版社找到她,希望抢到她出国前最后一盘盒带的出版权,条件是给她一个四合院。
最著名的轶事,是登上1985年的《时代周刊》。《时代周刊》的记者,在内地目睹了人们抢购她的盒带的盛况后,登门采访,随后撰写了一篇介绍世界流行音乐现状的文章,将她列为世界六大流行音乐巨星之一,排第三位,在邓丽君之前。
多年后,她说:“我是一个真正享受过八十年代的人”。此言不虚。
3
1987年,张蔷离开大陆。
她成名之后,一直有传言,说她将被封杀,她的出国,也被认为和封杀有关。张蔷多年后否认了这些传言。出国的原因,非常简单,当年,人们认为“有本事的人都出国”,“那时候都想进东方歌舞团,就是因为他们的外事演出任务特别多”。后来,有个作曲家问她,愿不愿意去澳大利亚,拿出照片给她看,“天蓝得透透的,热带的植物吸引我,让我想站在澳洲的街头”,她找好了语言学校,义无反顾地离开,因为“成名并不困难,离开也放得下。”
录音和演出赚到的二十万 ,让她可以为自己做担保。她决心很大,离开之前,“把所有的演出服都卖了”。
澳洲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因为把钱花光了,我很能花钱的,我估计一年花了三五万美元。”这一年的生活,留下的是长久的怀念。2011年,她开通新浪微博,第一条就是澳洲时期的照片,配文是:“在澳洲的时光,是我最留恋的。“
1988年,她回国、结婚,丈夫是香港商人,紧跟着,她怀孕并生下儿子。她的生活节奏变了,此后几年,她出盒带的速度,变为一年一张。《唱不完的歌》、《珍重我的爱》、《弯弯的月亮》推出,已是九十年代。
4
九十年代,风向变了。
一方面,港台歌手在《潮——来自台湾的歌声》之后,凭借精良制作和包装,占领了大陆的流行音乐市场,另一方面,八十年代的文化大爆炸过后,官方开始梳理文化领域,能进入下一个年代的流行歌手,往往在歌手大赛上获过奖,常出现在晚会中,或者唱过影视剧歌曲。张蔷性格倔强疏离,有意无意地和主流保持了距离,她又主动选择当全职主妇,八年家庭生活,也让她淡出人们视野。在朝在野,她都是个异数。也许,她像张爱玲,只有那么一个特殊的时间地点,才能容得下她。
1996年,张蔷离婚,凭借专辑《尽情摇摆》复出,之后是《习惯寂寞》,和2000年的专辑《尽情飞扬》。尽管专辑的制作水平大幅度提升,她也加入了自己的创作,但所收获的喝彩,却低于预期。她需要一个契机和撬点,而这个契机显然还没有出现。
她只属于八十年代的的论断,眼看就是铁证如山了,她和“新裤子”乐队的合作,却推翻了这个隐约埋伏在前方的结论。2013年草莓音乐节,张蔷和“新裤子”搭档出现,年末推出的《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庞宽和彭磊包揽了词曲制作、编曲、MV导演、唱片封面设计,New Wave和Disco的形神交融,张蔷的声音特质,让这张专辑指向复古,却获得了比复古更多的成就。
她的声音和形象,让她顺利拿下90后歌迷,并成为最新的gay icon(同志偶像。2013年12月30日的专辑首唱会,观众横跨各个年龄段,各层各界。演唱会结束,尚雯婕发微博表示祝贺,称她为ROSE太后。
对于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幸事,她让人们看到,一个时代,没那么容易断腕般离去,也不会悄无声息地沉没。她所提供的心理慰藉,给她的新形象附加了更多复杂的意味,也让“八十年代神话”,再次得到加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