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近十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扫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4 22: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近十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扫描

2006-11-24  作者:江岳  

  湖北是三袁“性灵说”的故乡。而散文是一种侧重抒写性灵的文体。似乎是沾了故乡的灵光,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散文创作紧随小说崛起之后,呈现出兴盛之势。
  湖北有一支人数众多的散文创作队伍,涉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作者。小说家写,诗人也写。方方、池莉二人均有散文结集出版。陈应松随笔集《世
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有较大艺术张力。周翼南弃小说而专事散文,其散文集《顶天楼留墨》、《书房画室》专写作家、画家,文笔生动自然。女诗人华姿90年代以来悉心于纯粹的散文写作,散文新作《花满朝圣路》在充满追问与诗情的行文中,在宗教和哲学的氛围里,表达着作者生命的欢欣和创痛。青年诗人张执浩的散文集《时光练习簿》被指认为“先锋散文”或“新生代散文”。学者王先霈出版的《佛语哲思》睿智、豁达不失进取,飘逸不失敦厚。记者李皖、鲍风、张立先、吴绪久、李御等的散文集写出了记者对生活的独特品读。“金黄鹤”散文丛书,收录了李传锋、刘益善、董宏量、任蒙、叶大春等15位作家的散文集,是湖北散文创作实力的一次检阅。湖北还有不少青年女散文作者如:叶倾城、麦琪、王芸、王玲儿等,她们的作品清新活泼,洋溢着现代人青春的风采。   散文易学难工,要真正写好,必须对散文文体的审美特性从盲目上升到自觉。湖北散文作者是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中郎)出发接近这一目标的。散文的“散”、随笔的“随”,已将个体性灵的自由挥洒这一散文文体的题中之意言明,剩下的便是品读人生百味,从个体的生命体验中寻找情思融合的天籁了。在这方面,华姿的散文做得较好。她以“始终在途中的表达”的个人的生命体验逼近了本真本我的真情真思,用浸透了女性柔情的文字让自然万物和亲友往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从最简单的自然和最浅显的普通人那里提取浓浓的诗情和哲思,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散文文体独具的美。湖北散文作者还尝试了将小说和诗等文体与散文文体杂交,以拓展散文的表现力和涵盖面。谢克强的散文诗集《断章》蕴藉深厚,将诗美与散文美巧妙嫁接。徐鲁曾坦陈自己有时“似乎不是在写散文,而是在写小说”。鄂西作者王月圣写人物的系列散文,调动了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使散文呈现出小说的韵味,另类而别致。   “情”乃“性灵”之本。乡情、亲情、怀旧情、山水情等又是散文久远的母题。湖北散文作者在处理这类题材时,注重在真挚自然中求华美雅致。熊召政、罗时汉、李华章等的游记,融景入情,融情入理,文字典雅,意境幽远。陈应松、席星荃、温新阶、刘庆林等的怀乡忆旧之作,注重生活与情感的还原,写旧如旧,散发着浓浓的草根的香味和沧桑感。   刘继明、徐鲁的作品则以注重知识与思想含量见长。刘继明最具影响力的思想随笔大多集中于社会、文化、政治评论部分,思辩气息和书卷气较浓。徐鲁的散文集《沉默的沙漏》大部分涉及的是中外著名作家与他们的作品,在对大师们满怀激情的叙写中融入了作者自己对于人生和文学的思索和理解,张扬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趣味,显示出一种较为个人化的文化散文的意趣特征。   发现、创造,见人之所未见,刷新既有的审美经验,重铸现代人的灵魂,这是散文创作的难度亦是高度,在这方面湖北散文创作似乎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在报告文学方面,湖北报告文学作者注重品读生活,尊重生活,同时努力强化“性灵”在报告中的地位,增强文学性,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其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有田天的《你是一座桥》,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刘富道的《人生的课题》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洪洋的《徐迟的第二次青春》,王伟举的《东方底特律之梦》,胡发云的《轮实,或再一次选择──对当代知识女性情爱、婚恋与性的真实纪录与分析》,受到广泛好评。刘继明在三峡工地挂职后完成的报告文学《梦之坝》,被认为“是第一部全景式、长跨度、多方位反映三峡工程的超巨型报告文学作品”。值得推介的还有反映农村、农民问题的佳作:胡世全、赵瑜的《革命百里州》饱含激情,探索农民的苦难根源,颇具艺术感染力,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岳恒寿的《牌洲湾的伤口》、《远去的背山人》,杨豪的《农民的呼唤》关注广大农民的生存状态,为社会的最底层也是社会的大多数呼号呐喊,让我们感受到作家的忧患意识和文学的善根。王汉青反映“师德楷模”郑琦事迹的《火炬,在山乡燃烧》,刘小平的《好人李广佳》呼应了精神文明建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他还有武汉市作协组织撰写的《脊梁──来自武汉重点工程的报告》、《雕塑大武汉》,湖北省作协组织撰写的《楚天第一路──西线大捷》等等,由多人创作,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中湖北日新月异的昌盛景象。   湖北的儿童文学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不仅题材和创作观念上有所创新、拓展和突破,而且也拥有了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作家与作品。董宏猷、韩辉光、林彦的小说,黄瑞云、凡夫的寓言,徐鲁的诗和散文,萧袤的童话,都可名列国内前茅。而他们抒写性灵,则侧重以成年人的童心接近、传达、滋润儿童的童心(“性灵说”直接受到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为湖北的儿童文学界赢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和荣誉。《给少年们的诗》(曾卓)、《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和《十四岁的森林》(董宏猷)、《校园喜剧》(韩辉光)、《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徐鲁)、《黄瑞云寓言》(黄瑞云)、《单纯》(林彦)等作品,不仅分别获得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中的名篇和佳作。在创作队伍上,90年代以来湖北大致仍然维持着“四世同堂”的格局。令人欣喜的是,徐鲁、林彦、华姿、萧袤、黄春华、张年军、易羊、黄艾艾、童喜喜等青年作家在这一时期纷纷进入各自的创作高峰状态,佳作迭出,成为湖北儿童文学领域里的一支主要力量;而以“少年作家”身份进入读者视野的一批作者,如颜畅、刘婕、蒋方舟、胡坚、郭赛等,成为湖北儿童文学的新生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39 , Processed in 0.0627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