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文化”一席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 19:4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教研文化”一席谈作者:庞戈

文化建设是一个单位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打造高效和谐团队的最佳途径,也是一个单位历史蕴涵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宜昌教研文化的讨论,作为单位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以为选点是比较准的,因为教研中心本就是各学科精英荟萃、文化人扎堆的地方,没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没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与我们单位作为教研部门的性质就不够吻合。所以,从本学期一开始,单位就专门邀请三峡大学文学院彭红卫副教授来作专题讲座,又布置每位职工总结单位多年来积淀的文化精髓,探讨值得改进的问题,经过丁朴老师收集整理,列出了分类清单,学习后感觉受益匪浅。高中部按照单位统一部署,今天上午组织全体老师对讨论要点进行了逐项研讨,得出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我受大家委托,谨就宜昌教研文化最本质的特征、精髓,谈一些看法和意见,不妥之处,供大家批评指正。

什么是文化?似乎难以准确定义,但它又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德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恩特斯·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人的世界的基本特征。文化因人而存在,人是文化的目的和依据,其本质是它的人性内涵。

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活的有机体。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与人类的成长如影相随,是人类漫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总结。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使用这个概念,其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卡西尔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更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道德、品位、智能,便是文化积累的全部集合体,它成为了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前两天在武汉水果湖高中看到一篇非常精彩的学生作文,标题即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语出不凡,却又异常的贴切。

就词语本身意思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有如下几个义项:①就字面意思大而言之,是一个集大成的东西,即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的知识;如学习文化知识;高中文化程度;③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如企业文化。④考古学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半坡文化、仰韶文化。

我们要讨论的教研文化,显然应归于第③层面,即作为教研部门应有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一种组织文化。在塑造一个团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行为上,它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元素,是蕴含在单位外在形象背后起综合和体系化作用的价值构建。施恩的《组织文化和领导力》一书是有关这个话题的权威著作。他指出:“文化是一群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的问题时习得的、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这些预设在实践中卓有成效,所以被认为是正确的,被当做解决问题时正确的感知、思考和处理的方式传授给新的成员。”他有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用睡莲模型说明文化的三个层次:水面上的花和叶是文化的外显形式,包括组织的架构和各种制度、程序;中间是睡莲的枝和梗,是各种公开倡导的价值观,包括使命、目的、行为规范等;最下面的是睡莲的根,是各种视为当然的、下意识的信念、观念和知觉。简而言之,教研文化应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每个人的行为。

在这个体系中,有三个基本要素: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使命即是教研部门最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愿景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和前景,这必须合理规划,准确定位;核心价值,则是需要大家共同守护的原则、规范和价值理念。在这三个要素中,核心价值是教研文化建设的支柱。

确立了这样的支点,所以我们的讨论也主要围绕宜昌教研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展开。最后,大家一致认定:“修德、笃研、善为、有恒”这八个字,基本能够体现宜昌教研文化精髓,以下略作阐释。

修德。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崇尚德行和修养,先贤对此多有论述,最早也最为经典的是《礼记·大学》中的表述:“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后人概括成易记的“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无德难以服人。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也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类的东西比较多,难以一一列举。我们将“修德”列为宜昌教研文化第一位的出发点在于,德行这一块是对教研中心全体员工的共性要求,必须列在首位,但又要有些新意。丁老师列出的单子中有“崇德”一词,但“崇”是指推崇、尊崇,是外向的,更多的是对他人的要求,故而我们建议改为:“修德”,修是内省,更多是对每个人自身的要求。只有教研中心每位职工(无论教研人员还是行政人员),都在品德修养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为基层单位所认同,教研中心作为学术权威的地位才能真正建立,这是行政威权所不能替代的。这和国家提出的“以德立国”的基本思想也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做到“修德立人,秉德兴教”,教研员和行政工作者才会有地位,教研中心才会有威信。而“德”作为施政的出发点,也是构建和谐中心的关键要素,是管理者能够做到廉洁、正直、公平、勤勉的基本要求,是教研中心“激浊扬清,革故鼎新,敬业守责,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笃研。在讨论中,研、学、思,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三个词,而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密不可分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者不可偏废,“研”是建立在“学”和“思”的基础之上,又是学和思集大成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是教研部门必须承担的职责。所以,我们认为应做到三位一体并最终落脚在“研”上。冠之以“笃”,表示程度之深,即要求每位教研员珍惜自己的岗位,在研究中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矢志不渝。研究既要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又要深入探究学科内在规律,拿出独树一帜的成果,从过程上讲还要持之以恒,钻研到底。从文化特征上讲,研究是一种欣赏的状态,一种痴迷的状态,一种陶醉的状态,一种忘我的状态。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常人虽难以企及,但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讲,这不仅是对教研人员的要求,行政人员对工作方法、工作效率的研究,也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只有以研为本,尊贤重教,脚踏实地,深钻细究,营造一种学术弘道的良好氛围,才能使每个研究者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逐步培养一批名师级、大师级的研究人员。教研中心育才用人的原则:“养元守正,推杏坛鸿儒;培基固本,树园丁楷模。”应该说是合乎现代教育对新型教科研人员的要求的。目前宜昌市教研中心在职教研员中,已有湖北名师1名,特级教师3名,宜昌名师2名,正高职教师6名,学科带头人12名,教科研骨干队伍初具雏形。

善为。教研中心的每个职工,尤其是教研员,对外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因而对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特别高,这种能力,既有学术研究能力,包括主持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著作,主讲学术报告,听课评课辅导等,还有组织领导能力,既能策划召集大型会议、竞赛及其他相关活动的组织,又能较好地协调处理上上下下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合力。更重要的是,要勇于任事,敢于承担责任,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化纷争于无形,真正做到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学术权威为单位创造精神物质财富,维护单位团结向上的和谐局面。《老子·道德经》云:“古之善为道者,微渺玄达,深不可志。”有时候,在必须牺牲某种利益而顾全大局时,我们应知其不可而为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有时候,面对某些难以抗拒的诱惑,我们真的要懂得利害,知道进退,王安石曾在《雨过偶书》中说:“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此之谓有大智慧,真善为者也。还是老子的那句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有恒。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孔子认为,要成为真正的善人贤士,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学习和修养过程;确立目标之后,还要有恒心,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逐步接近目标,做到有恒就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研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能成为墙头之草,一味迎合潮流。教研文化是理性的,不能凭三分钟热度。我们鼓励创新,但不等于鼓噪用标新立异来紧追时尚,更不能急功近利,用弄虚作假的手段牟取非法的学术利益。在研究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们要善于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但在研究过程方面则应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教研工作的根本指向是基本恒定的,即是提高本地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研工作的重心应在如下方面展开:教育前沿理念的研究及应用,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及实施,高考、中考改革趋势的总体研究和命题测量技术研究的结合,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及落实,教学过程监控的实施手段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展示和教学规律的共性特征研究;等等。教育无小事,任何一项变革都牵动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力求稳妥是必需的前提条件。某些重大课题的研究,非一日之功可以一蹴而就,也非一人之力可以成事,必须调动一个地方所有老师的积极性,集中大家的聪明才智,坚持不懈地努力攀登,甚至几代人前赴后继,方可结出丰硕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坚定不移的决心、持之以恒的热情、实事求是的精神、明确有效的方法,实施者忘我投入的态度、遇挫不馁的毅力、优质高效的执行力,都是保证研究最终取得突破和成效的关键。我们强调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内容的深化,但也强调尊重历史,重视传承,决不能割裂每项研究的历史链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初期,宜昌曾在课堂教学、考试改革及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有过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但自己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延续下来,现在其他地区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成效,热度很高,全国知名,我们反而成为学习者,这是值得深思的教训。所以宜昌教研文化应在“有恒”上下大工夫,真正做到“治学求是,树人育真,传承继往,维新开来。”

教研文化看似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但它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环境布置的视觉层面,硬件设施的物质层面,到待人处事接物的细节层面,员工状态的精神层面,无不可以感知它的熏陶浸润。今年的首届湖北省教科研协作体六市联考,正值宜昌市教研中心担任东道主,从前期筹划、命审题把关、考试组织到质量分析会的接待安排等各个环节,都受到其他兄弟市的称赞,宜昌教研人的素质也得到很好的展示,“宜昌教研”的品牌价值得到一定确认,甚至可说是有口皆碑。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文化的讨论,也不应该是一个短时期的工作。每个教研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德勤能绩四个要素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制度管理和自我约束两方面找到合适的契合点,为宜昌教研工作的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宜昌教研中心真正成为每个教职员工温暖的家,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成为践行远大教育理想的有识有志之士事业追求的归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51 , Processed in 0.1026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