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讲稿[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3 01: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讲稿
一、 “非指导性教学”的涵义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创立者为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它是一种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的个别化教学体系。它的形成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有密切联系。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即愉快活泼、充满理解的气氛可导致思维能力的改观。50年代,他又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并将此理论用于教育改革,强调教育中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和依靠学生自我指导能力的重要性。正是在此基础上,他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学生则成为奴隶,如教师与学生互不信任,学生处于恐怖状态等——提出了在座的各位喜闻乐见的口号:“破除教学”、“废除考试”以及“废除学位”等,从而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
    含义:这种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以真实的情感对待学生,对学生无条件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指向性学习。
这里面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接受的气氛,情感,移情,以及学生的自我指向性学习。这样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显然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非指导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彻底革命,它旨在创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认为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中心,学生的“自我”是教学的根本要求,一切教学活动不但要服从“自我”需要,而且要围绕“自我”进行。具体来讲,它具有三个特点:
1、应在课堂中创设一种接受的气氛,强调良好的心理气氛之重要性;
非指导性教学认为学习气氛是关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学生在学习中才会保持其高度的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才会以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在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就可以消除这些外部威胁,同时也不会出现因恐惧引起的心理崩溃,从而使自己取得进展。与单纯运用教学技能的教学相比,良好的心理氛围在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深刻性、持久性上具有更大意义。
2、促使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同奥苏伯尔一样,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两类,他们分别处于意义连续体的两端。
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音节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为它们是没有生气的、非常枯燥、并且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所以,它们一方面不容易学习,另一方面又容易遗忘。在罗杰斯看来,我们常常没有看到,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的内容,有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也具有这种无意义的性质。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发现,他们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对自己是无个人意义的。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到及感情或者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在罗杰斯看来.“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认知学习才是重要的”。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例如,当一个刚举步的小孩把手碰到取暖器时,他就学会了“烫”这个词的意义;他同时也学会了以后对所有类似的取暖器要当心;并且他会以一种不会马上就遗忘的、有意义的和投入的方式保留所学到的内容。
在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真实的情境。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便让学生对各种角色有切身的体会;也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短期强化课程(brief intensive courses),让他们到第一线,直接面临教师、医生、农民和咨询人员所面临的问题。这些做法都是极为有效的,因为学生现在是在处理他们正在体验到的问题。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曾经在大学经历过的教育实习。在那段时间我们都曾经进入过教师的角色,面临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那段教育实习的经历对于我们从学生转向教师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证据表明,这类参与学习(paticipative learning) 比消极被动的学习有效得多。
3、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罗杰斯提出要废除传统意义上教师(teacher)的角色,以促进者(facilitator)取而代之。促进者的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换言之,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这是认知学派所关注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在该教学当中,教师不再把大量时间放在备课与讲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上,教师不再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指导,而是从学生个体的情感需要出发,接纳学生、理解学生。
三、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体系,它具有独特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应用。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最明显地体现在其教师观上。
罗杰斯用促进者(Facilitator)这一术语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对教师作用的理解也与传统意义根本不同,他把教师看作学习的向导、解决问题的模范、发动学习过程的催化剂等,因而对教师有如下要求:①真诚;②接受;③理解。罗杰斯认为.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所谓真诚,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做作和虚伪,喜怒哀乐要完全溢于言表。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奖赏.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词,它是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框套”学生。
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师观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它的教学策略主要就是: 师生间要相互信任,提供促进学习的气氛,学习重心集中在自学能力的培养。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方法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者帮助引出并澄清学生希望做的东西;
②促进者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并提供学习材料;
③促进者作为一种灵活的资源为学生服务;
④促进者创设接受的课堂气氛;
⑤促进者应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⑥促进者主动与小组分享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
四、对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评价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从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意义这类角度提出的,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是对传统理性教学的反叛。可以肯定的说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它肯定有它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首先,它把教学看成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活动,由此引起教学目的的转变。以往的教学理论都致力与知识教学,教学目的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智力水平为宗旨的。罗杰斯强调学生的情感、个性、直觉等非认知要素的发展,主张教学过程是认知与非认知、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颈部以上 ”,而应致力与完整的人的培养。
    其次,它以情感领域为突破口,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尝试一种个别化教学形式,对班级集体教学形式提出挑战。
不足:
当然该教学理论也存在不足,由于其思想根源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模拟,对情感因素的关注,也是与治疗策略密切相关的,但教学与治疗,学生与患者,教师与治疗者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能否简单地加以类比或推理,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浪费时间、教师教学的难度过大、教材难以有效掌握的缺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1:19 , Processed in 0.0688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