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提炼的“四项基本原则”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宁炜 笔者曾经就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与表述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收获不小,形成了一个(阶段性)比较深入、系统的材料。近期在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提炼不仅出现在课题研究的结尾阶段,也同样出现在全方位的工作过程当中,甚至同样出现在工作的设计阶段。提炼工作的充分与到位,同样可以使工作的构思设计与实践过程更加清晰可控,进而更好的推进工作的开展。 上个月走了不少学校,接触到许多学校特色建设的汇报材料,也参与了《沈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编制与修改工作。许多好的办学经验与教育发展思路出现在眼前,不禁让人眼前一亮。但也有不少学校的材料,能虽然看出学校的特色工作,但由于缺乏提炼的能力,表述杂乱无章,水准大打折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即便是经常撰写各种材料的人,如果没有主动性的科学提炼意识,也有可能出现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被欠缺提炼质量的表述“局部扼杀”的可能。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如何有效的做好提炼? 根据笔者的观察与思考,这里提出与提炼有关的“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抽取核心要素 抽取核心概述,就是把自己要表述的内容中最关键的点通过多次的过滤寻找出来,这种核心要素从质上讲,必须要脱离具体的事物,而又能覆盖住实践与构思的全部内容。从量上讲,不要太多,不要内容相近,更不要重复。提取核心要素要体现出统一性、相关性与完整性。 原则二:等值等角等量 等值、等角、等量都是在强调、突出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值是指提取核心要素时,围绕一个主题,各个要素的价值、功能应当是对应相等的,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发挥彼此承接的作用。同样,也不要出现重复,不要缺项。 等角是指在提取核心要素时,视角必须是统一的,都是站在相通的视角上观察和解释事物,保持视角的统一性,有利于聚焦问题,深刻认识事物。当然这样讲也并不排除全角度的认识事物,其实全角度也属于等角度问题之例。 等量是指提取的核心要素的在认识和表述事物中的“分量”要尽量保持一致。不能大小不一。等量既会帮助人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事物,便于操作,也会给人以感官上的舒适性。提炼中不能时东时西,更不能“声东击西”。 原则三:凸显自身特色 特色是认识与实践发展的局部质变,认识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特色,表达出特色的提炼才是高质量的提炼,如果忽视对特色的突出,往往会出现实践有特色而表述却“失色”的情况。这是由于提炼者站在了一个旧有框架中去认识和描述新事物。通常表现为通过具体的日期、常规的过程、常规的活动来表述特色性的工作,这样就难免落入俗套。解决提炼中“失色”的问题的具体办法是让小标题对准工作特点。 原则四:讲究语言美感 提炼讲究语言艺术,给人以美的体验,是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后的客观要求。提炼是高质量的认识活动,也应该是认识深度与表达艺术的一种整合。带有研究性质提炼的语言美感有自身的要求:第一,提炼中美感的基础:真实简洁通俗美。第二,提炼中语言美感的外衣:音律韵味修辞美。第三,提炼中语言美感的内蕴:智慧美与理性美。 以下给出两个案例,均产生于近期工作中。一个是微观教学领域中的,一个是宏观决策层面的。提炼之前的内容由他人撰写,后期的提炼由笔者完成。由本想按“提炼之前-简要分析、提炼之后”的结构分析论述,由于时间的原因,目前“简要分析”部分没有完成。 案例1----微观领域 【提炼之前】 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模式” 课前。完成课前学案。 课中。课中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小组的形成既要考虑成绩均衡,又要考虑“关系紧密”小组的构成要定期变化的。教师课上做到“两个关注、一个着力一个原则”:“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意在把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课堂学习始终。“一个着力”是着力培养竞争意识,学生发言不用举手,可以站起来就说。 “一个原则”是课上无过错原则。 课后。留“以会为标准”的推荐性作业,会了就可以不写。同时,每周五要有一个自我检测,以检验是否真的会了。“以会为标准写作业,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孩子写作业本身的价值:第一,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从小就懂得说话、做事要对自己负责,因为把握未来是谁也代替不了的事。责任感是一个人深层次的品格。取消教师值周的用意也是这个。第二,减少了学生大量的无效劳动。题海战术培养的只能是学生的厌学情绪,更为严重的,是扼杀了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会了就可以不写作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反而调动了孩子的乐学情绪。第三,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感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学琴、学表演等等。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评价,是为了更好促进师生的发展 ,提升学生的全方面的素质,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张扬个性,生成智慧。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们身心愉悦,感受着学习带来的无限的美好!使之,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长,知识与能力同增,生理与心理同悦------(学生表现:充满阳光、流露出幸福感,成就感,成功感,学生对校园生活充满热爱之情。)在评价中,以鼓励,激励,表扬,赞美为手段。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这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自学中已经学会了的内容;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学习时提出讨论的问题。 五“不”:学生自己学会了的课上不讲;小组交流会的课上不讲;作业会了的不写;设计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的环节; 六“主线”:自学为主线;合作为主旋;竞争为主线;激励为主线;团队评价为主线;反思为主线。 课堂学习过程中问题答错了也不批评。留“以会为标准写作业,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孩子写作业本身的价值:第一,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从小就懂得说话、做事诚实守信,对自己负责。责任感是一个人深层次的品格。第二,减少了学生大量的重复无效劳动。增加了亲近快乐学习的元素。培养了乐学情绪,更为有力的培养了学生的智能在课上,学生答错了,老师也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学生的心理倾向迅速迁移到下一次的努力之中。 这样的学习方式看到: 以团队为最小的竞争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探究,促进了小组的全员的整体的均衡发展。其成功所在:小组,变成了“利益、目标、理想的共同体;成了每个成员的心灵的家园和港湾”。由个人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大智慧,激情、合动力合力的竞争。团队,变成了信心、力量、能力、智慧、激情的“蓄积器”。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进取心、自信心,保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从小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竞争意识,机遇意识,还有规则意识。 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同长,智力与非智力同提高,这里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这里能帮助学生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这里是阳光升起的地方,是思想发生的地方,是生产快乐的地方……(看六年一和六年四班经典照片) 上级领导在调研时激励我们说:“你们按人的发展规律从事教学研究,还给学生最佳学习状态,一定要坚持下去!” “小组合作是主线,激励竞争作主旋,敢想、敢说、大胆做,我的课堂我作主!这是南京三校课堂教学的别样风景。我们欣喜地看到:英语课告别了one by one;数学、科学课一起动起来,语文课有了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书声琅琅……所有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思维得到发展、语言得到提高、能力在不断增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我们在南京三校看到了阳光灿烂的学生、从容不迫的老师、耿耿于怀的校长”。 促进人发展的内动力的形成:如: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集体荣誉感是一切工作的保证。信心信念、责任感、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反思习惯(能力)、好习惯。获胜有助于提升自信心、积极心态…… 学生在总结学习方式收获时归纳出的品质有“谦虚、忍耐、爱心、自豪感坚持不懈、诚实勇敢、知错就改、阳光、自强、永不言败、乐观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自我反思、自我改善、自主、耐力、勤奋、乐于助人、勇敢尝试、别人的鼓励、不骄不躁、自主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辨别能力、勇于面对困难、观察能力、抉择能力、善于交流、大度、为他人着想、取长补短、团结、、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简要分析】(略) 【初步提炼之后】 我们探索构建了理想的小学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课前目标定向 学案完成于课前:完成课前学案 问题生成于课前:生成讨论问题 目标明确于课前:形成关注目标 第二环节: 课上问题解决 合作的课堂:以团队为最小的竞争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探究,促进了小组的全员的整体的均衡发展。小组的构成既要考虑成绩均衡,又要考虑“关系紧密”。 高效的课堂:把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课堂学习始终。学生自学会的不讲;小组交流会的不讲; 竞争的课堂:培养竞争意识,学生发言不用举手,可以站起来就说。 成功的课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无过错课堂:即使回答不正确,也要找出和鼓励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的心理倾向迅速迁移到下一次的努力之中。 第三环节:课后效果检验 负责的课后:每周五要有一个自我检测,以检验是否真的会了,培养从小就对自己负责。 自主的课后:留“以会为标准”的推荐性作业,会了就可以不写,减少学生大量的无效劳动。 反思的课后:申请重考,满意为止;申请要分,说明原因。 快乐的课后:培养课上努力,课后轻松的学习感受,增加学习中的愉悦元素。 案例2----宏观领域 【提炼之前】 总体目标 沈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提高优质教育的供给水平,增强教育服务沈阳振兴的整体实力,扩大沈阳教育在东北地区的引领、辐射和集散的能力,建成教育强市,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到同期副省级城市前列。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分三步走。 第一步:力争用2年时间,夯实建成教育强市的基础。到2012年,农村地区3-6岁儿童毛入园率和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等社会热点问题进入到实质性突破阶段,市民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机制进入到全面探索和建设阶段,市民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第二步:力争再用三年时间,初步建成教育强市。到2015年,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50%县(市)区进入到教育教育强县区之列。学前教育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局面基本形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区域间、区域内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建成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形成一定的发展优势。确保办学活力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教育发展开始全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市民对教育的满意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第三步:力争再用5年时间,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所有县区均进入到教育强县区之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80%以上。建成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基本实现教育为人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教育总体发展具有创新性与鲜明特色,教育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形成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各级各类教育在东北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沈阳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到副省级城市前列。 【简要分析】(略) 【初步提炼之后】 总体目标 沈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提高优质教育的供给水平,增强教育服务沈阳振兴的整体实力,扩大沈阳教育在东北地区的引领、辐射和集散的能力,建成教育强市,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到同期副省级城市前列。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分三步走。 第一步:2012年前,完成教育“规模-质量”的转变。 实质性破解社会热点问题。全面完成教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市民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基本标志: 1.农村地区3-6岁儿童毛入园率和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 2.建立健全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3.建立、完善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4.促进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机制 第二步:2015年前,形成教育“均衡-优质”的格局。 基本形成城乡教育一体,优质教育丰富,充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基本标志: 1.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50%县(市)区进入到教育教育强县区之列。 2.学前教育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局面基本形成。 3.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区域间、区域内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 4.建成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形成一定的发展优势。 5.确保办学活力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教育发展开始全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 6.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步:2020年前,实现教育的“创新-特色”发展。 基本实现教育为人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教育总体发展具有创新性与鲜明特色,教育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 基本标志: 1.高水平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所有县区均进入到教育强县区之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80%以上。 2.建成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3.形成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 4.各级各类教育在东北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沈阳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到副省级城市前列。 (照片为南京市图书馆。摄于2001年11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