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篇有关散文大家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5 14:5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篇有关散文大家的文章

劝君莫贬余秋雨
  首先声明,我不认识余秋雨,余更不认识我,作为编辑,我也没有主动约过他的稿子。就是说,我写这篇文字,绝非是“友情客串”。之所以写这篇早就想写的文章,是缘于我跟朋友的一次聊天。
  昨天下午,朋友T来我办公室闲聊。说话间,我们就聊到了余秋雨,且很有兴味儿地将余跟刘再复做了比较。我说刘是大家、名人,余也是大家、名人,但综合比较、总体评价,从才情学识到影响力,刘不及余,甚或远不及,即余第一,刘第二。虽然他们一个是理论家,一个是散文家,但也并非风马牛,并非没有可比性。
  我的这位朋友是李泽厚、刘再复先生的崇拜者(其实我也何尝不是呢。想当年,《批判哲学的批判》我曾读得是“夜以继日”,特别是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一出,学界轰动,我也曾读得如醉如痴,那时刘才四十多岁啊),是“拥刘派”,而我自然则是“拥余派”了。我说,如将余(秋雨)跟李(泽厚)比,余可能还差点儿,但余跟刘比,则富富有余,余胜刘也。朋友表示疑义,并从古人“道德文章”并提、道德文章不能分离的角度,也像当今文化界某些人那样,论及余先生的“人品”云云。对此,我真的无话可说,又有许多话要说。
  说实在,自余秋雨出现于文坛以来,一直到今天,我真的弄不明白,为什么文化界、文学界某些人对这位散文大家,总是那么刻薄狠毒,总是那么说三道四?!什么“文化口红”,什么“为什么不忏悔”等等,少数几位名人或非名人如此这样喊,更多的人是跟着瞎起哄,我真的不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呀?那一年我路过长沙,朋友、青年批评家刘绪义告诉我,有一个专门批判余秋雨并写了一本批余专著的青年作家想见我,问我见不见,我说如此狂妄浅薄小子,不见也罢!说来还真是的,在当今“批余”的队伍中,就包括一大批这样的无知青年(其实,批余,他们配吗?)!我的这位朋友T学富五车,是青年学者,学问中人,当然不属此辈,但没想到他竟也有如此的认识,为此,我们争论得好不热闹和激烈。
  总而言之,对于余秋雨,我是这样看待的:我认为即便是余有一千个缺点或错误,也是名人的缺点和错误,因此我们一定要宽容他,更不能揪住不放。即使文化界不宽容,我们文学界也要宽容;即使小说界诗歌界不宽容,我们散文界也要宽容啊!因为余秋雨之于当代散文界、“秋雨体”的“文化大散文”之于当代散文文体的变革与发展,可以说是太重要了,意义太大了!我曾经在我的《散文情感论》一书中这样表达:如果没有余氏的出现,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将变得乏善可陈!
  想一想,自新文学一降,散文虽然曾经是一个“早熟的文体”且成就最大,但一直到现在,“散文”和“散文家”在人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恐怕稍微了解文学的人都会知道,散文这个曾经的“贵族文体”,在现代人们的心目中,要不是“小品”、“絮语”、“小摆设”(即便做“战斗的武器”,也是轻量级的“投枪”“匕首”),要不就是“文学轻骑兵”,要不就是“予老习懒”而操的一种“老年人的文体”,总之,散文是一种小打小闹、“蜗角里面做道场”般的很“小”、且不学而能的文体,而小说才属正而八经的“大文体”。与之相随,小说家坐上席,散文家叨陪末座——这是文学界延续至今的一种严重的“文体等级意识”!而余氏一出,余文一出,情形大变!中国散文的表达空间由此变大、意境气象由此变大!令人不敢再小觑散文,即使你对一般散文家仍然瞧看不上,但你决不会无视余秋雨和“秋雨体”散文吧?而且我还发现,在现当代,治散文的作家中多出文化大家,如周作人、梁实秋、朱自清、冰心、季羡林、余秋雨、余光中、李敖、柏杨等等,而治其他文体的作家中文化大家的诞生几率,显然要低得多。
  再想一想,过去的散文境界有多高,气象有多大?文化含量有多少,情感层次有多深?过去散文讲求“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中说人情”,主张“小中见大”,多取“景——事——理”或“人——事——情”等格套。而余氏散文采取新的写作套路,主张“大中见大”、“大开大阖”或“大中见小”(即通过写大事件、大人物、,来表现“人”的内心小宇宙和个体生命体验),把“历史”和“文化”引入散文,使“散文”的表现空间,得以前所未有的拓展;使“散文”的文体分量,得以前所未有的加强!请问,散文自古以来有过这样的写法吗?我认为,“秋雨体”的“文化大散文”不但“史无前例”,而且“后无来者”!众所周知,余氏散文风靡以后,出现了好多模仿者,再加上“大散文”口号的适时出现,于是有很多散文家自诩自己的作品为“文化大散文”。其实我认为,除了卞毓方先生学得还有些相似以外,其他人模仿的均系皮毛,均非“文化大散文”!所以,曾几何时,“文化大散文”被弄得名声不好,遭到了评论家们的痛斥和批判。“秋雨体”“文化大散文”是不可仿学的,难学的并不是余氏“五车”的“学富”,即知识学问(此,下工夫可致,即学而能致),而是贯穿他整个散文中那种韵致、那种文脉、那种才情,即那种“形而上”的文化情怀!
  而那些“文化大散文”仿学者,仅仅把“文化”理解成“史料”;把“大散文”的“大”理解成“大事、大情、大理”——这难道不是皮毛之论吗?2011-8-14

朱自清的游记:是导游笔记还是文章楷模
  朱自清是“散文大师”,这是大家公认的。虽然余光中曾径称“朱自清还够不上大师”,但一部现代散文发展史,离开朱氏是讲不清楚的,说朱先生是“散文大师”并不勉强。但不言而喻,即使大师、天才,也并非意味着他众体皆擅,无所不能,无(文)体不长。比如朱自清先生,我认为,写亲情、状情景是其长项,故《背影》、《荷塘月色》成为名篇经典;而写游记,是其所短。可以直白地说,称朱氏的游记散文基本上都是导游词、流水账,恐怕一点也不冤枉,也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事实。我们没必要为尊者讳,真诚地指出这一“美中不足”“瑜中之瑕”,谅尊者也会感激我们。
  也许爱屋及乌吧,因为喜欢《背影》和《荷塘月色》,很早以前我就拜读过朱先生的不少游记之作,至今篇名虽然忘记,但这些文本留给我的深刻印象,至今没有忘记。我惊讶复惊诧:朱先生如此文字与《背影》和《月色》,差得何止一两个档次,何止以道里计!其原因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些,可以说,这些作品非但不能为朱先生增光,反给他抹了黑!朱先生的这些游记之作,后来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两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读,看我说得是否属实。我估计,可能就因为这一点,余光中才不承认他是大师呢。
  在此,如果说余光中先生未免有些苛求的话,那么我认为,林非先生就对朱自清的评论则比较公允:“我曾在很多场合说过,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散文家,但他的好散文不会超过六七篇,平心而论,他文章并非篇篇优秀,尤其是游记。朱自清先生的游记作品,像是一个导游笔记,一个散文家、一个游记的散文家不应该写导游;一个好的散文家,一个深刻的散文家,应该写出内心深刻的感受让人家读了以后,发生心灵震撼。”(《散文的分量》,见2010年12月24日《河北日报》“布谷”版)林先生有肯定有批评,“导游笔记”一词,形容得既形象又准确(不过,现在各地景点导游员真实的导游词,比之过去已经幽默化、讽刺化、艺术化了,此非朱氏和当今所有游记散文家所能比拟的)。尤其像林先生这样温文尔雅、很少直接批评臧否别人的人,也说得这样直接,可见朱氏游记的艺术品位,确实不咋的。
  然而,近读《文艺报》,发现有一篇名为《朱自清与现代散文的解放》(2011年8月15日第五版)的文章,文中却这样说:“1931年他游历欧洲历时一年,写下的游记,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部散文集从容地在技巧上追求新意,在语言上字斟句酌,使得散文艺术臻于完善。在这两部游记中,他极力在作品中避免‘我’的出现,也不写浪漫情调的异域感,而是客观地描述欧洲国家名胜古迹,谨慎地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这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文本的尊重,堪称道德文章的楷模。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抒情写意,无论是结构谋篇还是文字技巧,都是惨淡经营、苦求诗心。”此段文字,读后令我吃惊:第一,我担心作者是否真正读过朱自清的游记作品,第二,如果读了,我则万分怀疑作者是否真的懂得了什么是散文。请看,朱先生的游记,在这位作者眼里,“艺术上臻于完善”,完全成了“道德文章的楷模”;朱先生游记中的所有缺憾,诸如“无我”、“纯客观”、“流水账式记录”等,在这位作者眼里,统统变成了优点!
  这还不是“阐释过度”问题,而是百分百的无知、信口雌黄!像这样的文章发表出去,必然会对散文家,特别是那些初学写作者产生误导。可是,目前在散文界,这样并不懂行的“散文评论家”真是太普遍了。有些所谓评论家倒是行中人,但无非重复些诸如“散文是情感的艺术”、“散文家应该怎么怎么”、“散文应该讲究境界品位什么什么”之类的“无错也无用”话,这实在是件很无聊是事啊!
  相反,与这篇文章同版,有一篇张全之的文章,名曰《朱自清的文学遗产》,倒是一篇令我拍案叫绝的好文字!该文思维缜密,文锋四射,生气贯注,新意时出!在对朱自清“散文大师”、“民主战士”和“著名学者”三重身份做出自己分析的同时,作者又对朱氏“刹那主义”散文美学观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就我个人的志趣而言,我感觉这样的短文章,足胜蹩脚的长篇百部,或三流的学术专著若干。该文同时还分析指出了《荷塘月色》等作品的不足,但总之,我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是经典,游记之作是败笔。2011-8-27

    
  文章来源于王聚敏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b9090100werj.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3:22 , Processed in 0.0887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