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的几位名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3 18:2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段眉轩
  段眉轩(1858-1921),其父名道寰,业医,生活于清代末叶。是时监狱残忍黑暗,犯人所遭受者为非人待遇,狱中经常发生瘟疫,小罪轻犯因之被狱死者甚多。道寰常于夜间持一灯笼入狱为犯人诊察,翌晨以自费购买药物,煎好后送入狱中与病犯服用,被其救济活者甚众。
  眉轩少承家学,专习内科,怜惜病家艰难,处方中尽力避用昂贵药物,且突破传统汤头,以五六味之汤剂单刀直入以治人病。当时各中药店一见段之处方,皆说:“啊!段先生的方子,两百钱!”嫌其价值低不能赚钱故也。
  段之处方,用药味数虽少,但不违背中医学“辩症论治,治病必求其本”之古训。如痢疾一病,在三十年代前,使病人最感痛苦者(如“里急后重”这一症状),段仅用罂粟壳、石榴皮、生石膏三药各若干,煎好后加红白糖服之,竟能其应如响。
  眉轩所长者为治疗虚弱症。这类患者身体素质本来虚弱,又患有某种慢性病。清末孝感人丁槐在安庆任总兵职,其妻患有某种疑难病,丁遍请江、浙、皖、赣各地名医治之,久无显效,乃回孝感请段氏父子治疗,终获痊愈。丁自绘“梅花图”一幅并另制“功同良相”一匾谢之。
  眉轩尝言:“岳武穆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医术亦然。”此语高子吉先生曾亲闻之。
                胡德斋
  胡德斋(1880-1933)乳名存根,肖家港胡陈家榨人,父应炳业中医内科。德斋六岁,其父即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授之,令其熟读,不准一字错讹。常于深夜将其唤醒,背诵白日所授书,因此德斋对中医经典著作中之关键核心处,皆烂熟于胸中,为德斋承其父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岁时,一日挑萝卜一担至三汊港出售,时货行主人妻患产褥热,疾情渐现严重,德斋效毛遂自荐,诊后处一方。病者丈夫怀疑惊诧,将其处方请肖港一带诸老中医审定,得诸医首肯,病人服后竟获好转。十七岁时,治其陈姓表兄之阳痿症及另一女子肠癫症俱获成功。由是肖港一带知其学有根底,而不以少不更事之年轻人视之。其后声名传至城关,经常有人请其入城看病。
  德斋于辛亥革命后迁入城关,人们逐渐发现其喜用猛烈药物以治疗积年陈疾及疑难诸症,诸医见其处方每每摇首咋舌。一孙姓青年患寄生虫病,诸医皆以使君子等药为主进行治疗,就医于胡时,胡之处方中竟出现含毒性之砒霜一药,病者父见后说:“胡先生,我只有这个儿子!”胡答:“以我一条性命作保!”病者服后,竟获奇效。
  人们俱知胡之医术偏于坝道,其实不然。药商刘立诚家主妇,产后流血不止,延一医诊治,服一剂药而血止,时德斋自汉归孝,闻之曰:“不可救矣!”不数日该主妇死。按中医医理,此病只能“化淤生新”,而不能“补”之过急故也。由是知德斋用药固然胆大,但其胆大,系有医学根基,得其真传也。
  1927年,北洋军阀退出孝感后,入城者为北伐军夏斗寅部。夏住城关西正街时,染病卧床,诸医以其为高级军官,心怀恐惧,辞不应邀。后邀胡诊治,一剂而愈。
  德斋尝言:“古有‘医者意也’一语,真是一派胡言。又有‘医者义也’一语,此‘义’字既作‘理’解,又作‘德’解,此说方为正确。”
  惜德斋酷嗜鸦片,享年不高,生平无任何著作。
                周春儒
  周春儒(1879-1950),其父寅晖字小村,清同治时参加科考,试文中“归来柳下牧童,一鞭叱咤;忙到桑间叶妇,两鬓蓬松。”一联为试官赏识,拔为榜首。后无意科场,以医终其身。著有《伤寒论述》、《医学心传》二书,因家贫未梓。
  春儒少随父习医,专攻小儿科。父寅晖除将生平临床经验传授外,父子共同对小儿科悉心探究,因此春儒在小儿科诊断治疗各方面,多有独到之处。其经常使用之处方,皆父子二人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后所得来者。
  小儿科难点之一是:病儿不能将自觉症状作出主诉,只能以望、闻、切三法进行诊断。春儒对病儿诊断后,即将症状、病因、治疗、护理及愈后等情况,向其家长作出详细解说,使病家得到极大安慰和产生极大信心。
  春儒性温善,对病人极端同情,与人诊病,从不计较报酬,对贫苦病家,经常免费诊治,如病家表示愧意时,周更以温言安慰。
  花甲后,春儒将其生于临床经验写成《小儿科秘诀》一书。亦未付梓。
  春儒子立藩,毕业于湖北省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今九十三岁,虽冉冉老矣,但神志清明,犹能为人治病,亦可敬也。
                左海樵
  左海樵(1868-1955)名家滨字昌瀛,以号行其先辈六代业医。原籍小河溪,因逃荒随其父占魁迁居龙店刘家寨。十三岁开始习医,十七岁独立行医,在龙店一带即略负名望。二十岁至三汊埠管寿康药店“坐堂”行医时,该店中人,见其年轻,欲试其医术,以一黄瘦萎靡之学徒,故作婉转呻吟之状,求左诊断。左予以望,切脉后,拒不处方,指出其病已入膏肓,宜备后事。全店中人,皆付之一笑。不数月该学徒竟病死。该店主妇亦患有慢性病,经左诊治,后获痊愈。店主制“左氏知医”匾额一块,鸣鞭击鼓以赠左,表示感谢。此事震动三汊埠一带,使人人知有左海樵此一医生矣。
  左于二十年代初迁入城关,入城后,为其治愈之疑难病例不可胜述。由是门庭若市,至数十年而不衰。远至云梦、安陆、应城一带常有人延请至其地与人治病。
  左对妇科诸症极为擅长。1947年,一国民党高级军官,其妻体弱常病,多年不育。慕左名,来孝就医。左投以平调阴阳药数剂始获疗效,妇康复而归。1949年,该军官在长沙起义,后调武汉工作。1956年,携带礼物,专程来孝致谢,不意左已离世,伊默立于遗像前,伤感不已。
  左对内科杂症颇有研究。五十年代中,孝感地委书记王家吉同志,因早年长期从事革命工作,环境艰苦,致患有某种慢性病,就医于左,左诊断后处下一方。适王赴北京开会,在京就医于北京中医学院某老教授时,将左之处方提供参阅之。该教授对左之处方称赞不已,谓其辨证施治用药精确,且对腑脏气血诸方面俱有照顾,力主王服用之,后果获得疗效。
  左毕生致力于祖国医学理论与治疗方法之钻研,绝无旁骛,家藏医学古籍千余册,得闲即展书阅读。年近八旬,仍常在煤油灯下读书直至深夜。左曾言:“我青年时读《聊斋志异》,见其中有:‘且医生何必多读书’一语,知其为蒲氏讽刺语,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惧自己成为一‘杀人不用刀之人也’!”左氏自我要求如此严格,具体表现在其工作上。如某门生一处方中使用“白合”一药,左见后,指出其应将“白合”改作为处方中之“引”,否则君、臣、佐、使不清也。他议论精辟,审病用药处处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左著有《医辩集》及《经验方一、二集》。《医辩集》为对祖国医学理论之探讨。《经验方》中皆为临床实际经验之记录,其序言中有:“治病治本,扶正祛邪。标急治标,祛邪扶正。治病不求本,非医也。”等语。
  左能诗,常与邑中“九老会”中诸老先生相唱和,自号“澴中医叟”。
  左之书法亦佳,某病人将左之处方笺掳至上海购药时,该药店中人将左之处方笺留下,嵌入一玻璃框中作书法欣赏,亦趣闻也。

  (严发显文   载1986年10月《孝感文史资料·第三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0:45 , Processed in 0.0597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