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孔子 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3 10:3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孔子  
 


         今天,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国,标志着我们国家经过长期的反复探讨争论研究,最终确认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代表,向世界推荐,并得到世界的认同。
  我今年八十岁了,读孔子读了一辈子,至今还未读懂,却仍然觉得有读的兴趣,仍然觉得有必要深入认真地钻研,争取了解孔子文化的真谛,了解它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价值。
  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论语》开篇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时,在我幼稚的头脑里呈现出一位老学究,宽袍大褂,一脸严肃,迈着方步扑面而来;虽然很有学问,道德高尚,却是个单调枯燥乏味的老夫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论语》中更多的篇章,开始认识到孔子并不是个“单调枯燥乏味的老夫子”。他会驾车;会弹琴,教学生弹琴,酷爱音乐,音乐造诣很高,《诗》三百零五篇在他的那个时代是能够歌唱的,他按照曲谱整理成风、雅、颂三部分流传;他会射箭,而且射箭的技术高超,连猎人出身頗以射箭高手自傲的子路也听从他关于射箭的教导。当时他的学生都佩服他的“多能”(《论语·子罕》);就连雄视百代,品评褒贬古今世界历史人物的毛泽东也承认甚至赞扬孔子有“很多本领”,把他列为曾经是“卑贱者最聪明”人物中的一个。(1958年5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关于“破除迷信”的讲话)
  我是1955年上大学的,学的是中文,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必定是我们重要的学习课题,听了老师关于这一课题的讲课,阅读了关于这一课题的一些文献资料,年青的头脑里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孔子倡导的封建礼教,使中国闭关保守贫穷落后,从而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使中国人民陷于沉重的苦难。十分钦佩鲁迅用“吃人”来概括封建礼教,认同他在《狂人日记》中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所谓“仁义道德”实质是“吃人”的观点,同情《祝福》中的祥林嫂被封建宗法制度迫害,经受封建礼教和迷信的精神折磨,叹息《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被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习惯势力的摧残……总之封建礼教的祖师爷孔子,是孔家店的最高头目,是使中国落后和中国人民受苦受难的罪魁祸首,对他极端憎恶和痛恨。
  1963年我们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治理大跃进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应在文化领域出现了宽松的环境,有的学者提倡读孔子的《论语》。于是,我在旧书店买了一本草纸印刷没有注释却有白话翻译的《论语》。我粗略地通读了一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还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我以为孔子这些闪烁真理光芒的名言,道出大跃进错误思想认识上的根源。从此对孔子刮目相看。此后,又从报刊上读了些介绍评论孔子的文章,知道了孔子是奴隶主阶级思想的代表,维护没落的奴隶制度,经过汉代董仲舒的改造,特别是宋代朱熹的改造,成为了封建社会的圣人;其实,兜售封建礼教的孔家店的老板不是孔子,而是历代的封建帝王,他只不过是被利用的招牌而已。
  1963年党的宣传部门号召认真攻读马列和毛主席的原著,反对断章取义,曲解原著,为我所用,例如“一天等于二十年”。我刻苦认真地研读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虽然没有读懂,但自认为恩格斯关于“存在”和“合理”的关系是:历史上一切存在过的事物包括制度和思想都曾经有其合理性;反之,一切合理的事物包括制度和思想也将必然存在(变为现实)。同时,我还认真通读《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在读到第二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学习》一节(一九五五年北京版直行印刷,五二三页)“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我眼睛一亮,我认为,毛主席上述这句话的意思涵盖着:孔子学说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珍宝,应该承继。
  文革期间,我得知毛主席“孔子名高实秕糠”的诗句,感到十分诧异,一头雾水。但经过苦思苦想后终于明白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存在决定意识。文革时期我们国家的形势已不同于以往,毛主席也从在野党的主席变成为执政党的主席,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导师,他的观点发生改变,是可以理解的。接着发生了林彪叛逃事件,再接着全国范围开展了批林批孔运动,在此期间孔子成为了反动的代名词,不但是造反派,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再尊称孔子,而是蔑称孔老二;我所在的学校的一位姓孔的学生,因为别的同学戏称他“孔老二”,为此他和那个同学打了一架,打得头破血流。可见孔子在当时中国的地位低下;据说孔子他老人家只得出国避难,在美国纽约唐人街树起孔子的铜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斗转星移,文革结束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到来了。我从报纸的报道上看到,中国人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镌刻着普世价值的名言的墙壁上,发现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知道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同为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法国的伏尔泰高度评价了孔子,称孔子是“真理的解释者,人类道德的化身”。孔子的“人本主义”思想成为了他参与并领导的十八世纪西方启蒙运动第一蓝本。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郑重宣布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为此,我又认真地阅读了孔子的《论语》,并参考了朱熹《四书集注》中的《论语》部分;还买了一本《孔子家语》,虽知道《孔子家语》是儒家后学者的伪托,但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回答齐景公问政,确实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强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回》)明确地表现了他维护奴隶统治者的利益。孔子也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表现了他的轻视妇女和奴隶的思想;当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种菜时,他骂樊迟是没有出息的“小人”,表现了他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观点。
  但孔子也有关心民生的一面,当他的学生冉求帮助鲁国的头号有钱有势的季氏增加赋税、搜刮钱财、大肆剥削老百姓时,他愤怒地斥责冉求“非我徒也”,并号召他的学生们“鸣鼓而攻之”。(《论语·先进》)。《礼记·檀弓》篇中孔子教育他的学生要认识到“苛政猛于虎”,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残酷剥削的愤怒;另一方面也寄寓了他对学生的期望,希望他的学生将来从政时不要残酷剥削老百姓。
  《礼记》的《礼运》表达了孔子儒家学派的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那个理想的社会里,政权是应该由选举出来的贤能的人掌握;人们都不自私,爱己也爱人,就业充分,弱势群体得到妥善的照顾;物质财富应当珍惜却不仅仅私有享用,而要与大家分享,聪明智慧才能不只是为己谋利,而要为大众谋利;没有小偷强盗恐怖分子,社会安定太平。
  虽然,据考证,《礼运》篇并非孔子所作;但大同思想,在《论语》中已见端倪。如: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不仅使我想到“先富帮后富”的口号,还有“双赢”和“共赢”的主张,这些都是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相关联的。
  鲁迅曾说过:“倘加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题未定草”之九>》)我想,读孔子时也应避免这种现象。
  我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1959年参加工作,1994年退休从教35年,如果算上在部队担任文化教员4年,则从教近40年,大概也培养了三千个“弟子”,他们都成为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其中也有十几个优秀的人才。但他们是我和数、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等许多老师共同培养的,而且还有教导主任、政治主任和校长等的教诲和指导。而孔子他一人就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第一个创办民办学校,而且质量比当时各诸侯国的公办学校要高,全国各地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前来就读,而且大都成才。毛泽东晚年推崇备至的法家,其中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细算起来,还是孔门后学荀子的学生。孔子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无疑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从教的同时还整理编订了《诗、书、易、礼、春秋》,奠定了中华文化主要的基石。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我虽然来日无多,但仍然想对孔子有较多的了解,至少要涉猎一下孔子他老人家整理编订的《诗、书、易、礼、春秋》。
  对人类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伟大人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几乎都遭受到褒贬不一的看法,甚至引起激烈的争论。孔子也是如此。现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对孔子仍然褒贬不一,看法各异;将来还会争论不休。只要我还没有离开人世,我有兴趣阅读这些争论文章,对照着进一步去阅读孔子的著作,以期对孔子有更多的了解,争取读懂孔子。
        
                                                  与时俱进写毕于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19 , Processed in 0.0713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