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王彬散文集《旧时明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4 03: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诗境的哲思中谛视风景
——读王彬散文集《旧时明月》 2014年07月11日
张清华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王彬已经跋涉了30多年。虽然作品数量不是很多,然而却颇有质地与特色,体现了学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
  《旧时明月》虽然只有十几万字,但却给我留下了至深印象。书中写女人、写自然、写人文风物,写历史与旧事,有的虽是以述说地理名胜为由,但所引出的仍是一串久远的史迹故事,因此,这是一本让人在文化层面进行深度呼吸的书。在王彬的笔端,历史的片段与关节、轶闻和秘密,人物与掌故、野史和杂记,以碎金片羽的方式被串连起来,生发出一种有意思的效应——历史变得多面和鲜活了,充满了细节性、私密性、歧义性。其间更有让人驻足盘桓、咂摸滋味的魅力与理由,有更多人生与历史的启示。
  此书最文学也最迷人之处,是它借某个名胜、掌故或意象来凭吊那些红粉佳人的篇章。先不说其中诗意的氤氲生发,悲悯的感慨情怀,仅其中精细的书卷功夫就让人惊叹。《红粉》一篇写到白居易与张建封之遗妾关盼盼的一段唱酬,他自《云溪友议》一类稗史杂记间找到了诸多文字证据,复现出一段让人唏嘘的故事。同朝为僚且曾位及尚书的张建封,晚年曾于徐州的燕子楼设宴,与乐天先生饮宴,并请出自己最为宠爱的小妾关盼盼助兴。后张公死,而白居易居然寄诗盼盼,言其应为亡者殉身,以光“名节”。几番文字往来催逼,这位盼盼终于演出了一曲“红粉酬千秋”的悲情绝唱,绝食而死。因有诗文为证,这段公案便不似子虚乌有,不止还原了一个多面的白公,更生发出了一个现代和人文的命题,那就是对于沉疴百代的男权传统的讥刺,因为它即便是在白居易这样素以“人民性”著称的诗人那里,也未能幸免。
  同样的篇章还有《沈园香碎》,作者从陆游唐婉的悲情故事挪移到鲁迅与朱安的不幸婚姻,对这位旧式妇女的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这类文字的处理并未因为思想的注入而变得浅淡和概念化,作者掘向丰富的历史暗道或人性幽曲的渊薮,如此便保有了文字的弹性和厚度。《翠屏山》中对石秀心态的微妙探察,《香光》中对武则天一生权谋与杀戮历史的寻访和“统计”,简直可以是“精神分析”的范例和史籍功课的样本。历史和人性互相穿插,复活出人物的心迹、性格、境遇与命运,也使文字本身发酵出更多诗意和神韵。
  最能体现王彬史籍疏证和校验功夫的是有关北京的几篇文章,其中关于老北京的地名风物、碑碣旧闻的辨析考据,令人惊叹。读了他的文章遂知道,在我们脚下,历史烟尘之中曾发生着如许动人心魄的故事。其中关于清乾隆时期的一位征西将军兆惠的描述,所涉及的知识涵盖了清初叶时突厥、蒙古、回部等北方诸族十余个部落的沿革、迁徙、征战或联姻,还有兆惠本人开疆拓土的功勋。王彬的文章竟能将这些史迹清理得丝文不乱,而且为挽救数处珍贵的文物遗迹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最后,还要谈谈文章的风神和笔法。《旧时明月》给我强烈的感觉是,它会让人感到时光渐渐慢下来,它经得起细读、细品,须要洗心净手、凝神养气慢慢地展读。这当然不是来自刻意的“章法”,真正的好文字不过是人的映像,它体现的是作者的学识气度和情怀修养,这岂是可以雕琢堆砌出来的?文如其人,王彬文字的从容厚重和温润隽永是其修养学识的自然流露,他低调含蓄的为人风格,也自然地映现于他的文字之中。
  不过,“没有章法”并不意味着王彬的文字缺少秩序,相反,不显雕琢乃是娴熟功夫的自然表现,王彬的文字老辣洗练、不施粉黛。言其无法,首先是说“境界为上”,王彬总在自己的文字中提炼或张扬出天地正气与人格风骨,相形之下对那些不足取的观念趣味他都毫不隐讳地予以针砭,而对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也从来不限于道德称颂,而是试图彰显其内心的丰富、性格的多面,凸显出命运的力量。一如他借什刹海的诗文旧迹对赵孟頫一生的简约描述,透露出一丝庸常,几许悲情。赵孟頫并未像宋臣谢翱那样以身殉节,而是以遗民身份投考新朝求官,然而“一生行事总堪怜”,他并不如意的内心,使之每有“红裙翠袖奈愁何”的失落感。作者以敏感的笔触,写出了他的诸般处境,也仿佛深及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
  所谓“无法”也是说文章秩序的自然生成,节奏的疏密、意境的浓淡、格调的抑扬,都是随心所欲和自然而然的产物。以《岳阳三士》为例,先是写及范仲淹的进退忧乐、忘我修为的胸襟高格;随后则切换至江湖传奇中的仙人吕洞宾,并且引出一个附会吕仙的名为李教的人。最后以杜甫晚年在洞庭的巡游和诗歌作结,凸显出一个颠沛流离又执著高迈的儒家人格。读此文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意,可谓一唱三叹,跌宕陆沉。
  在《旧时明月》中,王彬对历史人物、自然风物、典籍掌故的信手拈来、挥之即去的处置,也是他文章的精妙之处,让我想起施耐庵先生的两句诗,“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确是读史论世的佳境。


2#
发表于 2014-7-31 16:51:01 | 只看该作者
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13 , Processed in 0.0886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