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确认并打开了“福建诗人”的写作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6 09: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诗歌:确认并打开了“福建诗人”的写作真相……
林茶居

这些年来,厦门的诗歌呈现着一个上升的势头。这除之一批诗人诗歌写作的日益结实外,也在于有关诗歌的社会性活动的日渐温热。从2001年的全省青年诗人研讨会到前不久的闽南诗歌批判会,因为均在此地举办而必然引燃本土诗人的诗歌血气;而《厦门诗人十二家》、《厦门优秀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厦门青年诗人诗选》等本土性诗歌选本的接续出版,更一次次渲染着厦门诗人的诗歌意趣。
诗歌写作与诗歌活动总是相互支撑、相互荡涤的,两者作用之下是内心的更多搏动,这是诗歌所可能带来的生命意气。它牵动的常常是一个人对自我精神原乡的切切寻望。在诗人这里,他走的更可能是诗歌之途。所以,当今年五六月间江浩跟我说要做一个福建诗歌选本的时候,我除了感佩,一点也不觉得惊奇。后来我从子梵梅那里得知,是陈功、高盖、江浩、颜非、南方、老茂诸君,考虑以“陆诗歌论坛”为依托做一份纸刊,并准备将创刊号做成一个“福建诗歌专号”。就是这样,加上杨雪帆的封面创意,一本很有想象力的刊物——《陆》诗歌出来了。
单纯从福建的诗歌民刊讲,《陆》自然是后来者,但它明确强调了对“福建诗歌近阶段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见“编后语”), 强调了某种程度上的“福建诗歌格局”,这使其自身一出现就有了一个比较显明的话语面目。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创刊号,《陆》的形式感别出一格:按汽车牌照结构各个版块。好的形式感不仅体现了形式本身的精神品质,更蕴涵着具体操持者的用心、命意和他们对诗歌的美好感觉。
既然是“福建诗人专号”,其地域性自是不言而喻。当然,这种地域性是就这些与“福建”有着或血缘、或地脉、或教育、或工作、或爱情、或婚姻、或法律的关系的诗人而言的,这样也就有了一个精神地理学的意味。至于诗歌本身,肯定不在其关照之内——不要试图从诗歌中去窥探它的地域意义,尤其在这个流水般的时代里。所以,我十分认同子梵梅在“卷首语”中所说的,《陆》诗歌“试图呈现福建诗歌在某一时期的一个切面……到目前止,你我能看见的福建,曾经有这么一些人在维护和持续着心灵最后的自由”。这显然是一种比较健康的诗歌态度——不要有什么世俗的企图在里面,也不止于命名与定位,精神的打开、氤氲与提升高于一切。在这一点上,我感到《陆》诗歌是可以信任的。
经常会听到一些本省诗人说,福建是诗歌大省,但我一直不这么看。所谓“诗歌大省”,在命名的意味上与诸如“人口大省”、“纳税大县”乃至“养猪大户”有多少本质性的差别呢?在“诗歌大省”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大我”站在那里张牙舞爪着。在诗歌写作以及诗歌讨论中,这种自我的幻觉、这种俯视着别人说话的姿态是需要警惕的。我更为关注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诗歌写作者,是他们落实到写作中的幽微而坚韧的言说方式、语词精神和语言信仰。从这个视角看,福建的诗歌无疑是非常有活力的。自舒婷以后,福建每三两年都会有一个或两个诗人被所谓的诗歌界记住,或因为突出的个性,或因为显豁的动作,或因为大量发表作品,或参与了某些“重要”的活动,或因为以上几种中兼有三两种。用“民间”的话说,就是被主流价值观认可了。就《陆》诗歌这个专号看,这份名单有:吕德安、汤养宗、伊路、安琪、叶玉琳、谢宜兴、刘伟雄、黑枣,等等;在此之外,是余禺、曾宏、鲁亢、张文质、郑国锋、程剑平、俞昌雄、荆溪、杨雪帆、道辉、老皮、子梵梅、阳子、康城、简清枝、游刃、昌政、鬼叔中等另一批一直沉潜着的相对边缘的实力写作者。随着网络的日益热闹和各种诗歌民刊的陆续登场,为数更多的70后诗人、80后诗人不断涌现,其中的一批优秀者切实地带出了不少新的语言质素。
诸如,林忠成,秀弱,谦卑,而在诗歌中,却喜欢厮杀,一贯意象强硬、词汇错杂、语调生冷。“泥土在厚厚的雪下,像个宝宝般睡得白白胖胖”——这是他难得的自我颠覆,同时重构了“泥土”、“宝宝”、“白白胖胖”这几个生活化词汇的血肉关系。陈小三,一个叙述的高手,松弛而精到,收在《陆》诗歌的这首,《在山东还能写中秋诗吗》,都是日常性的句子,但铺展了一个开阔的形而上空间。本少爷,“如果你我孤独,对望几眼,芳草无限制,它还是孤独”,这漫不经心的句子有一种大的格局在里面,十分难得。(但他有的诗一直往下走而又未能穿透地面,有点“口水”。)吴季,《出生地》,几乎就是一堆小说素材的累积,但时空穿插恰如其分,其中的悲悯让这些有点唠叨的句子具有了母性的情怀。徐南鹏,在他的诗句后面是比较单纯的目光,“早晨,我看见一位孕妇/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环抱着她的丈夫,甜蜜、动人/仿佛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如果诗与生活有某种对应的关系的话,那么这样的句子就是在把它定格的同时又把它打开。冰儿,她的诗大体上是向内的推进、挖掘,“孤独,身体里全部拔不出的钉子/火车每经过一次就深入一分……”,有时虽然显得用力过度,但处处显示了她对日常表达的不妥协……
我总是带着个人的偏见去探找语词的开阔地,我总是更多地苛求作为灵魂守夜人的诗人的语词修为——更多地苛求他们保持一种对不言自明的词汇、句式与表达的警惕。我也有越来越多的“爱与怕”,“爱”是因为诗自身的高贵诉求,“怕”是因为诗本然的对人的心灵品质一览无余的挑剔。那么,对于《陆》诗歌来说,重要的还不是它给出了什么样的“近阶段”的“福建诗歌”,而是它在多大的程度上,确认并打开了这些“福建诗人”的写作真相、精神气度,以及对自身语词灵魂作出了怎样的生命呼应。
(原载2008年1月30日《厦门日报》“海燕”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47 , Processed in 0.1161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