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尊重教师的发展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8 22: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重教师的发展权

    王晓春


      几年来,我参加过多次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奖活动,看过的教师论文已近千篇。这些论文题目往往雷同,内容则多数是把自己做的工作贴上一个当下教育界流行语言的标签。可以说那里面没有多少研究的成分,更不用说个性和创造性了,以至我常常难以挑出“优”等的论文来。问问其他评委,印象也差不多。更可怕的是,今年和前几年比,未见进步。
     今年的论文中,贴得最多的标签是“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可是这些论文所告诉我的实际情况却是:
      1.教师本身的科研素质未见提高。
      2.教师十分缺乏主体性,说的都是别人的话。
      3.教师十分缺乏创造性,连提出新问题都做不到,更不用说研究了。
      也就是说,他们挂在嘴边的词汇,正是自己最没有做到的事情,而且好像越是没弄好的事情,越要使劲说。这是为了维持心理平衡吗?
    可是你到学校去,老师都会喊“忙”喊“累”,大家都在高速运转,疲惫不堪,教师总体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教育要人的发展为本,所谓“人的发展”是包括教师的发展的,教师如果得不到发展,学生能发展吗?
      那么老师们在忙些什么?他们的精力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如何发展,全看他的精力如何分配。
      大约20年前,我还在某中学教书。学校教师团支部邀请我和青年教师座谈,让我说一说怎样提高自身水平(那时“素质”一词还未流行)。我对他们说:“一个教师,除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之外,能抽出多少时间来自学,这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
      我的意思其实是说,教师不但要工作,而且要发展,工作和发展不完全是一回事。只不过我当时还不能说得像现在这样清楚。
      教师的精力有自主性的投入,也有被动的投入;有任务性的投入,也有非任务性投入。现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跟着上级的考试和检查评比的指挥棒团团打转,被动的精力投入、任务性的精力投入几乎占据了教师所有时间和空间,非任务性精力投入、自主性的投入太少,这种精力分配比例必然造成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发展的停滞。许多老师都对我说,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然而一个学期过去,静下心来总结总结,却是“两手空空,头脑空空”,增加的只是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这是典型的缺乏主体性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心理状态,即所谓“有工作无发展”,人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成了机器。比如我有一台洗衣机,它每周洗两次衣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闹情绪,也不出故障,令人满意。到了年终,我很感谢它。但是我要是让它写一年的“工作总结”,它能写出什么来?恐怕也就是“忙忙碌碌,头脑空空”而已,它“工作”过,但是没有“发展”,只有磨损。这个比喻似乎刻薄了一点,但恐怕有些道理。人的异化不是什么新鲜事,马克思早就说过的。
      要防止教师异化成“工作机器”,必须有宽松的环境,必须给教师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人类为什么能从野蛮走向文明?根本原因是生产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使某些人不必为吃穿而发愁,于是可以抽出时间来从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同样道理,一个人,只有有空闲,才能从容地发展自我。能有多少时间供个人自主支配,是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现在不是实行5天工作日了吗?将来还会实行非坐班制,弹性工作制,这不是因为人类越来越懒惰,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更高素质的人,而高素质的人只能在越来越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全场紧逼”式的情境往往会妨碍人全面素质的提高。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非要把工作和发展对立起来,老师们不可以在工作中发展吗?”
      教师确实可以在工作中发展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应该成为教师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天地,可惜现在有关上级对教育教学工作管得太多、太细、太死板了,只需要执行,不怎么需要个人的发展。可见,工作本身,也有个宽松不宽松的问题。退一步说,即使教师的工作有足够宽松的环境,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光靠工作也不行。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有工作任务之外的发展余地。比如孙中山、鲁迅、契诃夫,如果只准许他们在本职工作中发展自我,人类就只能增加三个普通的医生,而损失了两个大文豪,一个大政治家,那未免太可惜了!至于普通人,如果除了工作别无所知,别无所好,那他的生活质量恐怕成问题。一个生活质量差的人心情就不会好,做别的工作或许还凑合,去教育孩子,其效果可想而知。为什么现在许多老师和学生关系这样紧张?首先因为这种老师的性格就不丰满,不乐观,学生没有办法喜欢他们。
     人的发展应该是社会需要和个人自我实现的结合。有的教师提高了个人素质以后,可能会跳槽去干别的(当然,他必须遵守合同),这对社会有好处,而多数教师提高了个人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是会增加教育教学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快乐含量的。
      有的校长说,你给教师宽松的环境,他不一定用在学习上,他会去聊大天、打毛衣。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是这种学习自觉性的缺乏是怎样形成的呢?正是因为过去管得太多了。自主性的缺乏是“他主性”太多造成的。我们不能拿过去的失误为今天的失误辩护。你不能要求一个从来没有多少自主权的人,有了自主权马上就会很好地运用它,这里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泼冷水。
      假如你走进一家工厂,听见机器轰鸣,看见人来车往,厂长办公室里挂满奖状,但是仓库里产品在悄悄积压,科研和技术改造的投资比例极小,你一定会得出结论说:这个工厂没有后劲,它的工人离下岗不远了。同样道理,一个学校即使升学率再高,只要他的教师们没有真正得到发展,没有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写不出言之有物的总结和论文,没有创新精神,那么它将来的前途也不会光明。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得不到提高,学生没法发展,教育也没法发展。单纯追求眼前任务的完成和上级的表扬而不尊重教师的发展权,不逐渐引导教师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这是比工厂的短期行为还要危险的短期行为。
                     
                                             2001,11,24

(摘自拙著《走向素质教育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03 , Processed in 0.0748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