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易写却难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4 10:2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易写却难工
                                  李清明

    由于散文的写作可以不拘形式,题材也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故可写的东西非常之多。究竟写什么样的内容?选取怎样的材料?这确实需要作者认真考量和思索。在这点上,我一直学习和遵循周作人所说的,要么有意义,要么有意思。这里所说的“有意思”,强调是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有意义”更多是说明文章思想性的重要。有时,一篇文章对前者能两取其一,也属不错;如果能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那书写出来的肯定是一篇上乘之作了。
  言为心声,一个作家要写好有意义的散文,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为功利所役,不为世俗所蔽,不断地修养和修炼,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见识和境界……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说,散文需要的是思想——舍此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强调的仍是作品思想性的重要。一个人的思想从哪里来?套用古人的话,就是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学习中,我发现,但凡那些写得有意思,可读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散文,大多得力于它有精彩、独特的细节描写。基于此,在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的习惯。有了好的立意与好的材料作为基础,在散文写作的态度上,我则努力坚持“在场”和“写实”。强调自己在书写过程中内心和身体都在现场,拒绝道听途说,无病呻吟;力争“求真相、寻真理、说真话”,写出生活的真实感和原生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说到散文的语言,有人说,散文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人说,写散文其实就是写语言……强调的均是语言对于散文写作的重要。如果不经细心推敲和反复练习,大多数人写出来的文字总会干巴巴的,就事论事,为叙述而叙述,公众语言及大话套话多,文字拖沓臃肿,仅仅停留在“文通字顺”的水平上,缺少现场感,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和意境了。所以说,语言是文章、一篇散文的门面,也是一块吸引其往下深读的敲门砖。写作就是一种探寻,探寻最好的表达。有时,语言的魅力就是思想本身的魅力。
  闲暇之时,我曾对莫言、贾平凹、沈从文、汪曾祺等文学大家的经典篇章的语言文字作过一些研究,发现其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章节,想在里面加进一个字或减掉一个字都非常困难。虽然,初看他们的文字都很平实、质朴,但整体上却是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意境,让人欲罢不能。这些都是他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注重准确、精练,乃至于平和、朴实、静美而富有张力的结果。汪曾祺一直坚持说自己是一个文体家,强调的就是对语言文字艺术的运用和追求。
  贾平凹曾说,作家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描写少用概述,要学哮喘病人说话——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要少用公众语言、少用成语……他还举例说,如果要用“万紫千红”,切忌照搬,要生动地描写出一千朵花是怎样红的,一万朵花是如何紫的。朱光潜曾说:“语体文的声音节奏就是日常语言的自然流露……正如我们不能拉着嗓子谈话一样,必须念着顺口……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文变和发展。”韩少功也曾说,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见到两个人全用格言警句对话的……这些,印证了一句佛门语录:高僧只说平常话。实践中,我每写完一篇散文,总是会叫小孩或自己细心朗诵一遍,如果听到和感觉到哪句话有些生硬、听着不顺耳,或过于熟悉和过于流畅等等,都会停下来反复推敲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还有,面对散文的书写,我很欣赏也非常喜好于生活及做人做事方面的“悖论”:纠缠、放荡、暧昧、喜新厌旧等等,即围绕文章的主题,不断地纠缠,让其暧昧朦胧、若隐若现;挑选的材料和细节则选新颖的、鲜活的、毛茸茸的;文字的运用弃舍呆滞、古板、陈腐,让其跳跃、炫彩、放荡……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沈从文说,读书不是受影响,而是受启发,而启发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有生活、有经历。所谓通达,即是通天地之气,通万物之气。常言所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说的都是此理。通达了,你的创作灵感便会飘然而至,常常会有许多神来之笔,如天马行空,越写越好。当然,通达的前提是要多写多练。平常,我们说话为什么张口能来,而写文章却常常难以要把想说的、想写的写出来?那是因为说话,我们天天在说在练,所以熟能生巧。写作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做到天天写天天练,保准也能想说什么就能写什么。
  而我的写作先是出于一种爱好和迷恋,继而便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温暖、一种信仰……但愿我的书写,在温暖自己的同时,也能给读者带去一丝温暖。虽难至,然心向往之。
(来源:2013年9月13日 中国作家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2:25 , Processed in 0.0672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