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分分合合的故事
文章作者:高晋
姓氏这个词,现在都是指姓,某人姓姬,你可以称他为姬氏。但在先秦的时候,某人姓姬,你就不能称他为姬氏,不然就会被人笑话。那时候,姓和氏完完全全是两回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姓和氏是先后出场的,最先登台的是姓,然后横空出世的才是氏。现代人说姓氏这个词时,把姓排在氏的前面,还真是不知不觉间,暗合了历史呢。
姓出场的时候,代表的是血缘关系。在现代,你爸爸姓王,你也就姓王,姓代表着你们的父子关系。但开始时,姓代表的却是母子关系,那时候你妈姓王,你就会姓王,根本不关你老子什么事。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开始阶段,子女是随母亲姓的,这也是姓的左边为什么是个女字的原因。可是,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混到最后,连这点权利都被男人抢跑了,包括她们自己,最后都“认贼作父”,“反认他乡是故乡”,跟着老子走了。
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氏虽然出现得比较晚,可甲骨文中的这个氏字,代表的是身份,是地位,是高贵。典籍上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胙土命氏”,意思是黄帝他老人家分封诸侯,给他们每个人一块领地,这些人就把自己领地的地名,作为自己的氏。那时候的氏,还不怎么多。到了西周的时候,政府大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领地给手下人。这样层层分封,就像老鼠会一样,下线越来越多。这些下线又都以领地名为氏,于是,氏终于多了起来。从这些史实你可以看出来,有氏的都是些各霸一方的人物,都是些惹不起的角色。
所以说当时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氏的,只有贵族才有,而这些家伙为了炫耀,都把自己的氏亮出来,放在名字前面,原姓倒不怎么提了。如果一个人叫姜某,得到一个陈氏,他就会自称为陈某,行走江湖时,大家看到他是有氏的,知道惹不起,都会给他几分薄面。当时的情况是:氏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这就是说,一个老子,养了几个儿子,某个儿子比较有出息,混到了一块领地,他就摆出贵族的派头,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氏,而不再加姓,这个氏还可以传给他的子子孙孙。要是他的某个子孙又混到一个氏,他又可以亮自己的氏,又可以把自己的氏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所有的子子孙孙,他们的姓只有一个,不过这个姓里就有两个氏。
像春秋战国时的著名改革家商鞅,史记上说他:“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这就是说他本来姓姬,他的祖上得到过两个氏,一个是公孙,一个是卫。后来他被封在商地,又以商为氏,史学家们这才称他为商鞅的。所以商鞅又可以自称为卫鞅、公孙鞅,但他就是不叫姬鞅。他这是怕别人把他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丢份。
就是因为有一个氏比较威风,比较有面子,所以后来的人都想弄一个风光风光,于是就你氏我氏大家氏起来。可混一块领地实在太难,大家只好剑走偏锋,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以自己的官职为氏的,像司马、司空;有以自己的住地为氏的,像西门、东门、东郭、西郭,从这儿你可以看出来,西门庆的老祖宗,可实在不怎么样啊;有以自己的先人名字为氏的,像高、刁、公、施;有以兄弟的排行为为氏的,像伯、仲、叔、季;有以自己的职业为氏的,像巫、屠、优、卜。优,就是演戏的,现在的优氏朋友,你的祖先可能是演员,所以你有做明星的潜质。屠,古称屠夫,屠氏朋友,你的祖上大概是杀猪的,不过你也不要自卑,要知道,在古代屠夫可是一种高贵的职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以自己的职业为氏。在古代,只有做官的才能经常吃肉,所以他们又被称为“肉食者”,你的祖上成天和达官贵人打交道,牛着呢。巫、卜,也就是算命的,这种职业,在古代那就更高尚了,王公贵族们做什么事,都要先找他们算上一卦。顾客是这种级别的,你说这种职业能不高尚吗?
这种你氏我氏大家氏的结果,就是氏到最后,社会上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物以稀为贵,就像是人参,多了也就不值钱,只能卖青菜的价,于是氏就烂了市。又因为氏和姓一样,都是放在名字前面的,于是到了西汉的时候,姓和氏渐渐双剑合壁,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再也不分开。氏再也代表不了身份地位,再也代表不了高贵,只好和姓一起,都代表血缘关系去了。原来有氏的人,也就直接把氏当成了自己的姓。
最早反映出这种社会风气的人,根据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的考证,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时候,说他“姓赵氏”,写到汉高祖刘邦的时候,说他“姓刘氏”,这已经和现代的说法很相似了。实际上,现代的姓氏说法,也就是从他那里来的。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氏从姓里分出来,渐行渐远后,虽然没人撮合,却又逐渐靠近,最后团结成一个人,一起出去闯荡江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高贵,要想被人尊敬,外在的包装是靠不住的。不靠天,不靠地,也不靠祖上,这才算是好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