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锺书桃坞中学读书作文史迹补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30 16:1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钱锺书桃坞中学读书作文史迹补遗
? 刘桂秋




1923年,十三岁的钱锺书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在这所学校由初一一直读到高一。1927年,北伐军占领江浙沪一带,新政权规定不准把基督教《圣经》作为学校必修课,美国教会宣布停办学校,以示抗议,桃坞中学也停办了(不过停办一年之后又恢复了上课);学校停办后,钱锺书便转入无锡辅仁中学就读。
    2004年,笔者的《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一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下卷第四章“从桃坞到辅仁”,对钱锺书在桃坞中学的学习生活作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介绍。此后,又有钱之俊《钱锺书少年时期的读书与作文》、《钱锺书与〈桃坞学期报〉》和张剑华《钱锺书与他就读的桃坞中学》等文章,披露介绍了一些新发现的钱锺书桃坞中学读书生活史迹。在此基础上,笔者最近又有了一些新的发见,于是再作补遗如下。



一、钱锺书在桃坞中学的作文排名   

  刘衍文先生《漫话钱锺书先生》一文中曾有一段文字,转述从别人那里听到的钱锺书读中学时的轶事:   

吴戬毂兄见告,《围城》第一章写方鸿渐:“他国文曾得老子指授,在中学会考过第二,所以这信文绉绉,没把之乎者也用错。”为什么要说考第二,不说考第一呢?原来这也是有所本的,本事为钱公读中学时的作文评比。得第一名的是后来在吴兄就读的文治中学任教的朱光辉先生。据朱老师说,原先钱公在中学读书时,每次作文,总是排名第一,但至朱来插班后,就退居第二了。钱公不服,要求单独比试,校方特允出二题让他们竞争。钱公又提出大家要在两小时内当场交卷,朱说,我下笔没有钱锺书快,也不是上正式作文课,文有二题,是否允许我次日交卷,校方许之。次日有关老师经过认真评阅,评下来的结果,还是朱为第一。     

笔者手头有民国十七年(1928年)印的《私立辅仁中学校章程》,里面有钱锺书这一届及前后几届的辅仁中学学生的名录,其中并无朱光辉的名字。所以,可以认为,上文中“钱公在中学读书时”的“中学”,应该是指桃坞中学。但是,上述之事显然已经过前后几个人的辗转流传,而笔者至今也尚未查到朱光辉是桃坞中学学生的任何记载,所以,这仍然是一段有待进一步证实的“孤证”。

     退一步说,即使上文中所述之事是真实无疑的,仍然还存在着一个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那就是:钱锺书和朱光辉作文的“第一”和“第二”之争,是在班级范围呢?还是在年级范围呢?抑或是全校范围呢?张剑华《钱锺书与他就读的桃坞中学》一文中说:“钱锺书入校不久,第一次参加了竞赛,就得了中文竞赛全校第七名。后来,每次作文竞赛,钱锺书总是排名第一,直至一个叫朱光辉的学生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况。”看来是将其理解成全校性的作文竞赛了。但是细味《漫话钱锺书先生》一文的文意,是说由于有朱光辉的“插班”进来,才使得钱锺书的作文排名由第一退居到第二,说的似乎还是在一个班级之内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在我们现在发现的新材料中也能得到一定的佐证。《桃坞学期报》第九卷第二号的“本校春秋”一栏,第一条“前茅虑无”下记:     本校为激励生徒,研精(笔者按:当为“精研”)国粹起见,爰于正月十八号,举行中文竞赛,题为《为学无止境》。同学分坐纪念与自修两室,沉思力索,勾心斗角,乌丝撷宋、班之艳香,麝墨泼韩、苏之潮海。鸿篇佳制,定多巨观。   

  这次全校作文竞赛举办于1926年1月18日(农历为乙丑年腊月初五,故下引文中说比赛时间是“乙丑冬”),当时钱锺书是在初中三年级。本期《桃坞学期报》上,还特设“文章竞赛”一栏,前有导语云:

    吾校为发扬同学之竞胜精神,爰有文章竞赛,玉尺量才,堪称盛举。乙丑冬,以“为学无止境”为题,命全校同学共作之。张君青莲以最优获全校第一及高三第一,王君凤炅、王君进生、曹君觐虞、房君鉴钊暨府君丙麐,各以优胜占一级鳌头之选,鸿章佳制,烂然可观。因请于张身立夫子,以高级中学三级之第一披露本报,以示精彩。身立夫子谓:曹、房二君虽列级初中,其竞赛成绩优入高中之选,当表而出之。因合之共五篇,依班次列之于左。

    在导语之后,分别刊载本次文章竞赛全校第一名及各年级第一名的同题作文,依次为:全校第一并高三第一张青莲,高二第一王凤炅,高一第一王隽生(导语中作“王进生”),初三第一曹觐虞,初二第一房鉴钊,初一第一的府丙麐之文则未刊。其时钱锺书和朱光辉(假如他是桃坞学生的话)正在读初三,但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既不是全校第一,也不是初三第一,可见在全校作文竞赛中,钱锺书或朱光辉“总是”排名第一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二、钱锺书桃坞中学时期作文补遗   

桃坞中学的学生自办有校刊《桃坞学期报》。该刊创办于1918年。在钱锺书就读的那几年中,该刊每学期出一期,每期中文文章约占一大半,英文文章约占一小半。中、英文文章设“中文编辑部”和“英文编辑部”分别编辑。自第九卷起,钱锺书担任该刊编辑,其中第九卷第一号和第二号为中文编辑,第十卷第一号为英文编辑。     在1926年和1927年两年中,钱锺书在《桃坞学期报》上共刊发了六篇文章和译作,分别是:    


《喜雪》,《桃坞学期报》第八卷第一号(1925年1月);
    《进化蠡见》,《桃坞学期报》第九卷第一号(1926年1月);
    《天择与种变》(译作),《桃坞学期报》第九卷第二号(1926年7月);
    《〈新学生的第一夜〉跋》,《桃坞学期报》第九卷第二号(1926年7月);
    《〈吴中招提记〉序》,《桃坞学期报》第十卷第一号(1927年1月);
    《获狐辨》,《桃坞学期报》第十卷第一号(1927年1月)。
   

  上列六文中,《进化蠡见》、《天择与种变》和《获狐辨》三篇,后来被收入苏州档案馆整理出版的《馆藏名人少年时代作文选》;钱之俊先生见到后,在他的《钱锺书少年时期的读书与作文》和《钱锺书与〈桃坞学期报〉》两文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介绍至今仍未经人披露的另外三篇。  

   第一篇《喜雪》:

     北风如刀,卷地扬沙,时虽冬令,而老树婆娑,尚戴三数黄叶。然一夜之间,尽为封姨而秃头矣。白雪皑皑,弥漫六合,极目四望,尽是一片粉妆玉琢世界,犹如一夜春风,梨花缤纷于万树枝头;又似满腔愁怀,首为之白也。然散入珠帘,则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嫌薄,迥非春日气候矣。冒寒出门,则风烈若刃,面额如割;幕中草檄,则砚水冰凝,不成点画。无已,围炉饮酒,效党太尉赏雪故事耳。而从征塞外之客,铁衣当犹被身也。呜呼!战场白骨,纠缠草根;马毛带雪,汗气蒸腾。古来征战能几人还,况于冬日乎!噫嘻!哀我黎民,无罪无辜,鲜衣乏食,何以卒岁?安得使纷纷白雪,尽化为银,以拯其急而救其命哉!开窗四望,见一犬驰骋雪上,足印所在,犹以大地为画面,而绘梅花其上也。闻邻农啁啾相语曰:明年收获,当能丰盛矣。   

  从此文的刊发时间推算,钱锺书其时应该是初中二年级生。他在写此文时,调动了此前学习阅读的积累,运用了不少和雪有关的典故,对雪中景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描绘。但文章整体上略显堆砌,而较少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又文中多半篇幅写的是雪中使人哀伤的景象,也似与文题“喜雪”有所不符。这些说明初二时的钱锺书,他的写作水准仍处在一个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阶段。   

  第二篇是《〈新学生的第一夜〉跋》:

    赵君颐年以其新作《新学生的第一夜》见示,中述一学生初离故土思家之状的,是知个中甘苦者语,非外人所能道。回忆儿时,亦尝读一与此相类之小说,名曰《相思》(Maladiedubays,作者已忘)者,内写一旅人,远戊不得归,念家成疾事。时余童骇,未知作客之苦,以为夫夫者,殊之须眉之气,家果何可恋哉?后游学斯校,因离家远,一年仅四度得归,夫然后始知家之可爱。而每睹床前明月之光,闻火车汽笛之响,辄油然勃然起莼鲈故乡之思,盖不知其来之何从焉。顾尤以假期后到校两三日为甚,固不只如赵君所云“新学生的第一夜”已也。揆之他人,谅亦如斯矣。赵君喜谈电影,嗜文艺,尤好作美国风之FreeVerse,第颇有时下欧美之二分投稿家(Two-CentContributer)习气,是亦白壁之瑕也。                                               一九二六年五月二日夜钱锺书跋


     细味文意,可以看出本文有一些排印上的明显错误,如“初离故土思家之状的”当作“初离故土的思家之状”;“远戊”当作“远戍”;“童骇”当作“童孩”;“固不只如赵君所云‘新学生的第一夜’已也”,“已”前似缺一“而”字;“白壁”当作“白璧”。又文中“以为夫夫者,殊之须眉之气”之句,也似有文字讹误之处。

    钱锺书写此文时,已升入到初三年级。在《桃坞学期报》第九卷第二号的小说栏目上,刊载了赵颐年的《新学生的第一夜》,叙一去外地读书的学生,到新学堂后第一夜的思家念亲难以入眠之情状。钱锺书此跋,即附于原作之后。相较于第一篇文章而言,这篇跋文中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切身感受。还有一个可以注意的细节是,这篇跋文紧附于赵颐年《新学生的第一夜》之后,在此期目录中并未标示出来。钱锺书是这一期的中文编辑之一,此文或正是由他经手编辑,在此过程中,有所感而写下了这篇跋文。   

  第三篇是《〈吴中招提记〉序》:   
王君君纲,劬学彊老,刚毅木讷,宣尼所谓近仁之器者,庶乎几之。然而豫逸篇章,从容文讽,同学多士,莫之或先也,又岂特斯人斯德,为吾党之良而已。尝读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心焉慕之,故吴人也,仿作《吴中招提记》,第遣词用意,了不相似;吐言天拔,自成佳什,殆所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者耶?强矛序之,于戏,学愧子夏,何益葩经,识逊元凯,胡补左氏,将笔汗颜,匪遑底宁,殊难为地也。
    钱锺书写此文时已是高中一年级,文中的“强矛序之”当为“强予序之”之误。此文刊于《桃坞学期报》第十卷第一号,此序之后,便是王君纲的《吴中招提记》。《吴中招提记》仿照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体例和写法,逐次介绍了苏州戒幢寺、报恩寺、寒山寺、虎邱寺、灵岩寺等五座寺庙的历史沿革和内外景色。而钱锺书为此记作序,称其“仿作《吴中招提记》,第遣词用意,了不相似;吐言天拔,自成佳什,殆所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者耶”,虽不无溢美之词,但整体上写得精炼老到,显示出作者的文字功夫已有了不小的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6:04 , Processed in 0.0896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