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中文系推荐阅读古书书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2 14: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北大中文系推荐阅读古书书单作者: 职业生涯规划
北大中文系推荐阅读古书书单,中文系的同学有必要通读一番,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亦可选读。
http://www.pkucn.com/thread-305708-1-1.html
http://www.pkucn.com/thread-305708-1-1.html
http://www.pkucn.com/thread-305708-1-1.html
我想来说说中国古代的书怎么读,或者说有关中国传统的书怎么读。
首先,为什么要读古书,为什么要了解中国文化?我想,无论是学习西方还是学习中国,都不能仅限于学习知识,学习的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的方法,或者说是思想。那么我们学习西方,学的是他的理性,学的是他的逻辑、思辨,那么学习中国,特别是中国传统呢,我觉得是学一种情怀,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情怀,是一种本来感同身受但却逐渐被世人淡忘的情怀。

其次,应该读哪些书呢,特别是对于并不是将中国文化作为主业的同学,哪些中国的古书或者说关于中国古代的书值得一读呢?我想分为哲学、文学、历史三个大项,然后按照历史时期的推演逐一来介绍一下。
在读具体原著之前,有必要读一些通史类的书,它能提纲挈领地将知识串联起来,有了骨架,然后往里填肉,便有了脉络。

(1)哲学类:我推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三联)和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复旦)。前者的地位不消说了,我来说说后者。葛兆光是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他的这本思想史有点西方写史的味道,由于他是做禅宗思想史起家的,所以书中涉及大量宗教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据说这本书在南开曾被诟病过,但作为我的师兄,还是要力挺一下的。

(2)文学类:虽然有袁行霈主编的一套四卷本《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但我还是推荐刘大杰先生写于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百花)。因为我觉得做学问不光是有思想,有学识,还要有才气。

(3)史学类:有两套大部头的书,一是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一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中国社科),这两套书随便哪套啃下来都很了不起。至于小部头的书,则有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以及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北大)。翦伯赞是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历史系的系主任,他的书观点虽然有些陈旧,但不失为历史教材中的经典著作。张帆是研究元明清历史的,曾经还给我上过课,他的书我没看过,应该也是继承了北大一系的传统。

(4)还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百题系列,包括《古典文学三百题》、《古代艺术三百题》、《古代汉语三百题》、《中国历史三百题》、《中国哲学三百题》。这套书简直是为考研预备的。里面用问答的方式将知识点串起来,也是相当有特色。
介绍完通史类的书,我想按历史朝代的顺序来说说古代那些很有意思的书。

(1)先秦:
古时就有人说过,不读汉代以后的书。这说明中国的确是个早慧的民族,他在文明建立之初就创造了灿烂的不输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相较来说,后世却一直裹足不前,这很值得我们思考。这一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书就是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

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出自《礼记》,《论语》、《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著作。如果想训练一下自己的文言水平,我建议读宋人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华)。朱熹是难得的中国古代比较通达的思想家,他解释经典从不用玄奥的语言,都是极简洁明白的,学问就应该做到举重若轻。

四书中最值得一读的就是《论语》,推荐的版本有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华)和李零的《丧家狗》(山西人民)。我要多说一句李零,他是北大教授,研究战国文字出身,对《孙子兵法》以及古代方术很有研究,是难得的把学问做得生动活泼的学者。我一直主张,学术不能死气沉沉,干巴巴,也应该是摇曳多姿的。但记住,一定不要读《论语心得》这样的东西,尤其是最开始读古书的时候。刚开始读书,最好是读没有后人点评的原文,最多是加一些注释或翻译即可,切不可有先入为主的意见。

五经中推荐《诗经》和《周易》。我曾经打个比方,如果送给外国友人一部最能代表中国的书,我会选《诗经》。中国人关于“美”的概念,大半来自这本书。同样我推荐朱熹的《诗集传》(中华),这部注释《诗经》的书,同样是语言优美的。

今人注释《诗经》的书有很多,我推荐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上海古籍)。我对《周易》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是我觉得要比另外几部经重要,这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可选中华或上古的注本。
诸子百家中最漂亮的当然是《庄子》,有心人可以比较一下《老子》和它的关系,我觉得虽然同属道家,却完全不是一码事。这两部书可以读陈鼓应的注本(《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中华)。其他的诸子,我觉得有兴趣还可以读一下《孙子》,很薄,读起来很快(李零《兵以诈立》,中华)。《荀子》和《韩非子》是先秦学术的集大成之作,如果有时间可以涉猎一下。

这一时期还值得一看的书,比如屈原的诗(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山海经》(袁珂《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等等。
在史书方面,自然还有《左传》、《战国策》(上海古籍),如果没时间的话,可以通过读《史记》来弥补,如果选择明代冯梦龙的小说《东周列国志》(人民文学)来了解先秦历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两汉
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史书——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中华)。名为史书,如果只把它们当史书看,那就错了,这里包含着哲学、文学(汉代诸多散文名篇都收在《汉书》里),等等。我要特别说一下司马迁,《史记》虽然在史学意义上不一定比《汉书》更有代表性,但是想想,以一己之力来完成一部通史,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其野心似乎只有后世的《资治通鉴》可以与之比肩。
读部头庞大的史书,会有如坠五里雾中的感觉,所以我建议最好能带着问题去读。比如我读《汉书》时,带着个课题,就是《汉书》中涉及的有关汉族和匈奴的和战关系问题。这样读完书,就能完成一篇专题性质的读书报告,会使读书的过程变得印象深刻。同样是利用《汉书》,我还作过儒家各派传承关系的研究。这都是使用史书的方法,建议你也试一试。
东汉还有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张仲景《伤寒论》(人民卫生),懒得看里面的药方的话,也应该读一下它的序,告诉人们不要汲汲于名利,应该关心自己的健康,多好。今人刘力红所著《思考中医》(广西师大)是读《伤寒论》的记录,可以当作了解中医的入门书吧。
如果再加一本学术书的话,可以考虑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华)。

(3)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史进入玄学和佛教时代,我不想推荐具体的阅读篇目,只举两部今人的著作作为代表——汤用彤的《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大)。佛经可以读几部最有代表性的,如《坛经》、《法华经》、《金刚经》、《楞严经》、净土宗等,选一两部仔细读就可以了。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白话佛经系列可以参考。
文学是要首推诗歌的,这一阶段的诗如何读呢?我认为可以读清人沈德潜编辑的《古诗源》(中华),它收集了先秦到隋的重要诗人诗歌作品。如果对某些诗人感兴趣,还可以深入读下去,我觉得三曹(余冠英《三曹诗选》,人民文学)、陶渊明(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庾信(《庾子山集注》,中华)值得关注。而文章呢,可以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六朝文絜译注》。如果还有余力,就可以读南朝梁萧统编撰的《文选》(中华)了。
史学上当然是号称“前四史”的另外两本《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华)。
除了以上诸书,我认为以下几部似乎更为不朽:《世说新语》、《搜神记》、《文心雕龙》和《洛阳伽蓝记》。刘义庆《世说新语》(华夏出版社32开本,这个版本译注出奇的好),可以在如厕、睡前、等车的任何时间读。干宝《搜神记》(《新辑搜神记、新辑搜神后记》,中华)是将神鬼之事当正史写的第一书。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作,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列。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中华),开启记录城市史的先河。

(4)隋唐
这一时期的史学并没有特别的推荐,如果要看,可以关注吴兢的《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和刘知几的《史通》(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后者是中国史学的集大成。如果对中晚唐史感兴趣,今人赵益的《日落九世纪》(凤凰)是个很好看的读本。
文学上,最了不起的就是以时代命名的唐诗。推荐的读本是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这是难得的简洁晓畅的注本。如果再深入,可以读清人沈德潜(就是编《古诗源》的那位)编辑的《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或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萧涤非主编的《唐诗鉴赏辞典》。如果对某个诗人感兴趣,还可以选读他们的诗集。我曾经想给唐代诗人搞一个排名,但这项劳动必然是徒劳的,不过,如果将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放在前列,应该可以得到认同。希望你能关注这几个人。可以参考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几个人的诗选。
唐代还有一种特别的文学形式,就是“传奇”,也就是文言短篇小说。可以参考鲁迅辑校的《唐宋传奇集》(人民文学)。深入阅读的话,就是《太平广记》(中华)。说到鲁迅,我想多说一句,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可不读鲁迅,在文学研究上,他撰写的《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有时间的话建议读一下,文采、学识俱佳。
关于唐代的文章,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文选》。其中韩愈、柳宗元的作品值得一读。说到古代散文,我建议可以看两部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古文观止》(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北大)和刘盼遂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这两部随便选一本来读即可。阴法鲁是北大中文的老教授,他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北大)曾经是我们的教材,里面天文地理可谓包罗万象。

(5)两宋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文化肇极于赵宋,宋朝可谓文化之集大成的时代。而且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口号,一点也不输于汉代知识分子的以政治家自命,但反观今日,不能不感叹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倒退。
这一时期哲学上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哲学家,从程颐程颢兄弟到朱熹。如果有时间,翻翻《朱子语类》(中华)吧,把学术跟唠家常一样讲出来,我们应该感叹为什么没有遇到一位像朱熹那样的老师。
史学上最了不起的就是《资治通鉴》(中华),它把《左传》之后到宋初的历史贯通起来,把史书中记载错乱的史事编排清楚,使中国历史一脉贯之,放在今天,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读通鉴这样的书,不必集中在一个时段攻读下来,可以放在枕边,每天读几页,一个人也会慢慢受到感染的。如果能和《通鉴纪事本末》(中华)配合来读,就更好了,它把通鉴的结构打乱,按照历史事件专题重新编排,方便读者就历史上某一问题能有一个连续的全面的认识。
文学,可以用华瞻来形容。我们先来介绍几个选本: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宋文选》(人民文学)。钱钟书的学问在于通透,所以他的书,有时候注释比原文还要好看,真可谓学术也可以嬉笑怒骂。
宋代的文学我以为有三个人可以凌驾于诸家而不分轩轾,苏轼、辛弃疾、陆游。如果说欧阳修和苏轼都是全能型文学家,那苏轼比他的这位前辈更多了份人间气。苏轼几乎是历代文人热爱的对象,以至于关于他的八卦都可以编成一本书(颜中其《苏东坡轶事汇编》,岳麓),如果想要一个全面的介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百花)是目前一个还不算完美的选择。辛弃疾的词号称“英雄词”,可参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邓曾经任过北大历史系的系主任。在这里我要讲个故事,我上大学的时候,看到历史系同学手头有一本《苏东坡轶事汇编》,这书在当年就很难买到了,于是用一本新买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和他作交换。今天在这里写下这两本书的名字,还有些亲切感呢。陆游是南宋一等一的大诗人,他的诗我觉得和苏轼不相上下,但如果牵涉到国仇家恨,似乎陆游更令人敬佩一些。可以看朱东润撰写的《陆游传》(百花)一书。
说到词,还要追溯一下南唐二主(《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然后一直往下,包括秦观(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上海古籍)、姜夔(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如果有兴趣以及时间,可以涉猎一下。我不大喜欢李清照,所以这里也就不推荐了。
从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笔记类的文体,记载逸闻趣事、学术观点、风土人情等,中华书局出版过一系列的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每一本都很有趣,不妨挑一两本长长学问,如洪迈的《容斋随笔》、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

(6)元
元代没什么可推荐的,值得一看的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我在大学写过一篇关于从唐传奇《莺莺传》到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演变的论文,所以有一点心得。虽然没什么可推荐,但这一部很值得一读。元以后的戏剧,自然以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冠绝一代,但似乎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更好看一些,这些都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注本。

(7)明
明代的东西我是不熟悉的,所以不成体系,就凭我的感觉来推荐吧。
哲学上推荐王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和李贽(《焚书、续焚书》、《藏书》,中华),大体是不错的。
史书上,虽然《明史》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当高,但读下来是需要时间的,不如参考今人作品,如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和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中国友谊)。
我认为明代最值得研究的就是知识分子问题,因为在这一时期,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不是也号称中国进入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时代吗。特别是在明末,面临政治腐朽、知识分子自身堕落以及外族入侵、农民起义等各种因素,对于明代文人的拷问比其他朝代尤为激烈。所以,我推荐丁易撰写的《明代特务政治》(中华)一书,此书写于民国,有借古讽今(讽刺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寓意,但我们一样可以从中了解到知识分子面对极权的百态,时时令人扼腕。
明代文学除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人民文学)三部小说外,最值得一读的就是文人散文,我特别喜欢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中华),特别符合明末那种忧伤的氛围。
明代还有一部奇书,就是《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古代背包客的书,有兴趣可以一读。

(8)清
清代最不好推荐,因为他的庞杂。清代学术是中国历史上的集大成,几乎各个门类的研究,即便放到现在,也很难有所超越,这里只能举起一二了。
如果被推荐者是即将把中国传统作为主业的同学,我会一上来就推荐《四库全书总目》(中华)。古人做学问的门径无非两条,一是小学(文字音韵之学),一是书目。而《四库总目》可谓集清代前期学术之大成,每一本书的介绍都渗透着古人的心血,而尤为难得的是,文字还十分耐读,便将其作为学术散文来读,也未为不可。
有两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是梁启超(东方),一是钱穆(商务),择其一即可。还有一部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中华)。
史学上推荐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华),是学术札记性质的书,按专题将正史中发现的问题逐一罗列比较。梁启超还有一本《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可作参考。
清初三大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各推荐一部:顾炎武的《日知录》(上海古籍),里面每一篇考据文章都很短,但都是扎实的学问。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可以作为《资治通鉴》的接续作品,可以看看古人的思辨水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岳麓),是对中国古代制度的反思。

文学上,除了《红楼梦》外,《聊斋志异》(《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是非常棒的,还有时下非常火爆的纳兰性德的词(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以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人民文学)。
请原谅我对清代的草率,因为细究下去,清代自身就可以写这么一大篇,但恐怕光这些人们就已经懒得看了。
最后,如果对鸦片战争感兴趣,可以参考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三联),从史实而非道德的角度重新评价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如果对晚清政局感兴趣,就请参阅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吧,不要看岳麓版的,那是经过删节的,要看就看台湾远流的,这是近十年来看过的最带劲的一部讲史的书了。

说了这么多,这还是了解中国传统的最基本的书单。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我更欣赏梁漱溟的一句话:“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中国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人,一本书一本书,一步又一步走过来的,才有了这包天容海的情怀。后辈学子,能不敬乎,能不勉乎。

来源:佳人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05 , Processed in 0.1156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