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晓云:校园的样子与学校的立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 11:5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程晓云:校园的样子与学校的立场作者:教师月刊
去年,因为受邀参加“叶圣陶从教一百周年纪念会”,我有幸参观了苏州一中,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它的建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那种特别有苏州味道的黛瓦白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校园里的一棵巨大的紫藤,它已经在那里生长了近千年,苍老的枝干上依然长满了浓绿的叶片,站在它面前的时候,一种深沉、幽邃的历史感袭上心头,这棵值得尊敬的老树,构成了校园最美丽的风景。我想起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描述的巴学园,它的大门甚至直接是由两棵树构成的,于是我想,校园里一定要有浓郁蓬勃的植物,一株充满智慧的古树,或者一片幽静的小树林,应该是人文气息最好的载体,是一所学校该有的意境。
好的校园,还应该有孩子们共同建设的痕迹,寄托孩子们多年以后对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童年的念想。我小时候读过的村小,校园里的小花园是我们自己动手建的,老师带我们用砖砌了一个圆形的小花坛,然后到野外挖野花,喜欢什么就挖什么,然后仔仔细细地栽进去。这是我们亲手建设的花园,不需要老师的交代,我们就把每一棵花花草草照顾得很好,更不需要什么不要践踏花草之类的教育。现在,我们接触到的校园,尤其是城市校园,都建设得很漂亮,甚至堪称豪华。栽种的花木也很名贵,不过孩子们似乎与它们并没有多少亲密关系,经过它们身边的时候,很少去关它们今天长高了多少,精神状态又怎么样?于是我就想,多年之后,这里的学生应该不大会像我记得那些野花一样记得这些美丽的花木吧,似乎它们只负责装点校园,不负责与孩子们一起长大。倘若被问起,没准它们还真不如我们小时候那些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幸福呢?
好学校的校园要足够舒展,足够安静。城市化的脚步势不可挡,每一寸地皮都透着金贵,学校的占地面积很难扩展,以致很多学校学生数量虽多,活动空间却有限。过于狭窄、局促的空间一定很难养育出澄明宽阔的心灵。试看今天的城市学校,几乎都地处闹市,有的甚至直面街市,熙攘嘈杂,尤其是早晚接送时间,人声鼎沸,车水马龙,通行犹如战斗,稍有片刻停留即被厉声呼喝,这样的场所,每天搞得人心匆匆,谈何人文气息,谈何诗情画意,谈何高贵精神?更有一些学校,班级人数达到近百人,很难想象,学生每天待在这样的教室里,是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状态?
好的学校,它所坚持的立场必须是为了学生。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所,是一种文化存在。但是在现代社会,它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高度组织化的教育机构,科层制的管理架构与文化似乎天然难以兼容,学校很容易陷入行政化、制度化的泥淖,从而丧失掉文化追求,丧失掉人文立场,退化为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机构。当前种种教育乱象,都与学校的这种高度组织化有关。分数至上,诚然是因为好分数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更因为关系到组织中相关人员的利益。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出现给成绩差的学生戴绿领巾、脸上盖蓝印章这样公然违背教育原则的奇观是毫不奇怪的。教育者,或者说教育管理者常常忘记,学校是为了学生的生长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这里获得成全,无论是成绩,健康,心灵,兴趣,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学习好还是学习差的孩子,还是长得丑还是长得美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学校真诚的关怀。好学校会将每一个普通的学生教育成为精神上的健全人,拥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健康,自己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全,学校就尽到了自己的使命,而不是相反,只有学生的表现亮眼,能够成全学校的名誉和地位,才是学校的好学生。
所以,好学校要能够坚持这样的教育主张,在制度存在与文化存在之间保持好平衡,坚持学生立场,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好学校。
有人可能会说,时下功利主义盛行,要想坚持这样的立场恐怕是艰难的。作为一个经常接触学校也经常读到作者探讨教学与教育的文章的编辑,我心里也常常想,坐而论道总是容易的,一线的学校和教师要坚守自己的教育主张,何其难也?
非常地巧合,正当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收到了《教师月刊》年度教师的文稿。很有默契地,在敖双英老师的文章里,读到这样一段描写她的教室的话:
有一间童话般的教室,建在树林里,小溪边,打开门窗能看到小鸟,走出教室就能采到野花。孩子们下课后能够爬树、打球,放学后可以到小溪里捉鱼、摸虾,周末能够到山上捡野果、采蘑菇,帮家里上山下田去劳动。有配备了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室,有属于孩子们的图书室,有一块自己的劳动实验基地。一个老师带着十几个孩子,各个学科都能教授。孩子们都是就近入学,每天走读,早起帮家里劳动,早饭后到学校上课,第一节课是口头作文,在树底下谈自己早晨参加劳动的所得所感。上午和下午的学习之外,中午还有一个小时的艺术课程,全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分组进行,有专门的教师指导。午饭在学校吃。每周放一次电影,孩子们吃过晚饭后和家长一起来学校看,第二天晚上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电影,相当于每星期开一次家长会,进行一次家长培训。每个周末,孩子们自由选择,或自己安排活动,或跟着老师去家访,或拜访村里的名人,或参观考察乡镇企业,或去外地旅游……
心里豁然一动: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学校的样子?
(本文发表于《校长》杂志2013年第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6:47 , Processed in 0.1622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