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在《建设一所新学校》的前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4 14:5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建设一所新学校》的前面
赵桂霞

多年来,我心中一直勾勒着一个“理想学校”的形象。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我为孩子们有那样的自由而欣羡落泪。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为黑柳彻子遇到那样一位校长而额手相庆。
我喜欢《夏山学校》的那种民主或称作自由的教育方式,因为那是“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而《帕夫雷什中学》则就是我心中渴慕的那所学校。
那就向着这样一所心目中的学校前行吧!
于是,我们开始“行动研究”,撷取关键要素,寻找通往路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
本书记录的,就是广文中学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本书共分五部分,每部分由若干篇文章构成,貌似是零散的案例故事,实际当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五个部分指向学校发展的五个方面,而每一部分都展现了基于该辑主题的行动研究过程、成果及所感所悟。
第一辑“建构理想”,主要回答一所学校怎样定位,如何确立愿景,怎样把学校愿景转化为教职工愿景,如何寻找发展路径、研究发展策略等问题。这些看似宏观的问题其实很微观。学校的发展也像一个人一样,要思考“我在哪里,我要走向哪里,我怎样走向那里”的问题。第7—13篇用具体案例回答了“新学校行动”的五个关键词,即“客户、测量、诊断、流程、改进”,以及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操作。
我一直认为,一所对学生成长负责任的学校,必定要首先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一所能够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责任的学校,必定能够成为一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学校。广文中学建校之初,即成立教师发展部,践行“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把教师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二辑“追寻幸福”,展现了这方面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及具体实践,尤其是基于名师成长规律研究的“五个关键因素”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营养,是学校特色和品质的具体体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校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在规划、建设、实施课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在理想学校要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广文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特质明显”的成长目标,由此顶层设计了广文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
我们的课程建设不是关起门“造”出来的,而是基于“发现”,第三辑的“发现课程”,用一个个案例再现了这一过程。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学科课程已经通过“引桥课程、整合教材、适量练习”走向了生本化,活动课程实现了个性化,特色课程成就着广文特色。
学生在学校里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自然理应是校长关注最多的地方。第四辑“改造课堂”,呈现了广文中学推动课堂改革的三个阶段,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到“高效愉悦课堂”,最后提炼形成具有广文特质的“54321自主课堂”。我们把课堂改革定位于“改造”,旨在消除教师疑虑“放心”改革。广文的课堂改革没有行政力,有的是自下而上的内在自觉,因为这样的改革才是最持久的改革。广文课堂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舞台,是师生愉悦地共度生命历程的地方。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重要,让每个人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建校之初我们就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营造民主和谐向上的氛围,调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第五辑“创新管理”中,既有学校管理层面的创新,也有学部管理层面的创新;既有对财和物的管理创新,也有对人的创新;既有对部门的管理创新,也有对事的创新。学校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只有改革学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方方面面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效。
如果用纯“科学理论”的高度评判,我们的一些探索可能很“草根”甚至很稚嫩,但也许惟其如此才有些许的生命力。因为我同样一直认为:任何教育理论只有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教育实践只有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才能有普遍性意义和可借鉴价值。
以前只是希望,而现在我开始认为,多年来心中一直勾勒的那所“理想学校”,已经向我们走近,笑吟吟地……
赵桂霞和她的行动研究
                     ——专著《建设一所新学校》序言
李希贵

认识赵桂霞,是在2001年5月。那一年,我调至潍坊市教育局任局长,她在局办公室工作。2002年,她已去基础教育科任副科长。为了推动潍坊市课程改革,她随团赴上海考察教育状况,回来后,她代表考察团撰写了2万多字的考察报告。通篇的报告内容充满了她的发现。她善于从细节中捕捉教育真谛,发现问题,寻找潍坊教育发展的差距。直到今天,我依稀记得她写的一篇篇短文。我发现,她是一个对教育很有感觉的人。
为了推动潍坊市课程改革的运行,她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助相关领导试图建立潍坊市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从改造学校内设部门、加强课程管理、推进课堂改革等几个方面寻求潍坊市课改机制的突破口。与此同时,为推动潍坊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她从初期调研到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的研究改进,为中考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发现,她是一个很有研究能力的人。
2004年,她调至教科院工作,她的研究能力在这里得以施展。在教科院任副院长的两年里,她和教科院的老师们一起推动实施了“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的机制。学年工作结束后,教科院向每位教师征集在课改进行中的困惑和问题,然后将征集的困惑和问题分教研组、学校、县域三个层面分享、汇总,最后汇到市教科院,从学生成长和课堂改革两个维度,整理形成课程改革中的“双百问题”;再将“双百问题”下发,由教师自主认领,组建“虚拟研究所”进行行动研究。教师的研究成果,由政府颁发成果奖,同时由教科院组织推介会。她和教科院的老师们不仅在研究机制,这一运行机制也推动着教师们的研究。
2006年,她到了广文中学任校长。她从孩子们入校报到的一张照片里,发现孩子的需求,进而与老师们一起开发出“入校课程”;她又从孩子们离校时留下的那张被砸坏的桌子上,发现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开发了“离校课程”;她还从学生入校时英语考试成绩的男女生差异里,发现孩子们的差异根源,进而帮助老师们研制开发“引桥课程”,最大程度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障碍,遏制两极分化;她从首届艺术节那个被妈妈生生拉下台的男孩的成长中,捕捉到活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带领全校老师将学校所有的活动课程化,并最终使“活动课程”个性化。广文中学近年来在课程创新中尊重个体的差异,尊重孩子的选择,赢得了孩子对校园生活的喜爱。
在许多校长的眼里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一些教育问题,到了赵桂霞的眼里就成了应该破解的难题,通过她的行动研究,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会出现分化?学生的学习难点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因为对问题的敏感,在许许多多的学校里早已成为“常态”的一些现象,到了她的眼里就成了“不正常”现象。在她看来,这样的问题不解决,教育就无法真正迈向理想的教育。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她一步步地推动着学校教育趋近科学。
2007年1月,一群有着教育理想的人开始了新学校行动研究的征程,其中,就有赵桂霞和她所在的广文中学的老师们,“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要素?”“教师幸福吗?教师幸福的根源又在哪里?”“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愉悦的课堂?”……她带领老师们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研究方式进行缜密的研究和分析,在行动中研究,用研究的成果解决行动中遇到的问题。
于是,她的学校就在她研究、收获的成果推动下不断发展着,进步着。
于是,她的理想也就在学校迈向理想学校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真诚地祝福赵桂霞和广文中学的老师们!
李希贵
2014年8月6日  北京

建设一所新学校
——在全国第五届新学校论坛上的发言
赵桂霞
孙子云:先胜而后求战。
打胜战的军队,是先胜利的把握,然后才跟敌人交战。
学校的发展同样如此。必须在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才能让学校发展的每一步走得坚实。
学校定位——
广文中学是2006年7月由两所学校的初中部整合而成的一所学校,我们面临着“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的定位选择。合并前的两个初中部,称得上是优质学校,但是,走进课堂,发现学生的状态并不那么积极主动;校园里,也常常会发现一批神情漠然、表情单一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家长与学校之间有不小的隔阂,教育理念存在错位。2006年12月首届艺术节上,本来选定2男2女四个主持人,在排练时,其中的一个男孩就被妈妈拉下了台,妈妈留下了一句噎人的话,“主持能让我的孩子上高中吗?”
可是,传统意义上,都说这是一所好学校啊,教学质量高,办学条件好,教师素质都不错。我们该怎么办?
我知道,无论其他品牌怎样,我们都会确定白酒中的五粮液、茅台是上品;
无论脑白金怎样,我们在商场选定给老人送礼的时候, “送礼就送脑白金”。
这就是我们已经形成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智,只接受与他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的或吻合的信息。抢占先机很重要!
“心智模式”的定位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广文是一个新建学校啊,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给学生、给教师、给家长、给社会一个新的心智模式!
教育为了什么?学校因何存在?从终极意义上说,学校存在的永恒价值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基于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张扬,从而使每个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生长力量,自动自发的成长。如同鸡蛋,从外部打破,只是一盘千篇一律的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就诞生出一个又一个个性十足的鲜活的生命。而这份自动自发的力量要来自——学生喜欢。
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唤醒学生的内在生长力的过程,而这份生长力必然来自学生自我的接受和认同。学生喜欢,就会激发出自动自发的能量。
教师,是学生内在生长力量的一个“唤起者”,当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状态,就能最大程度地释放自身的能量。当教师有了更大的能量,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潜在能量。
家长,不仅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孩子的发展;家长对改革的态度变化,直接推动或者阻止着孩子的参与。家长满意学校,就会支持学校变革,更好地推动学生。
社会认可,学校就能借力社会资源,就会获得方方面面的支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于是,我们给了新办的广文中学一个明确的定位:办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理想学校。
2006年9月,新建的潍坊广文中学大门口还没有挂上校牌,面向大路的西院墙最高处就已经镶嵌了夺目的标语:用心成就所有广文师生,全力打造初中理想学校。我们的使命也如此清晰地表达出来:广文的存在,就是为了“成就每一个广文师生”。
定位有了,但并非自动形成心智模式,必须及时“交出一份信任状”——为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
选择一个怎样的证明?在理想学校的四个关键词组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发展。所以,我们从学生中寻找。我们决定,把“书写校名”权交给学生。
2006年9月1日,开学了。临时制作了一个校名牌匾挂在门口。12月份,艺术节,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项目,就是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书写校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涨,375幅作品被选送到了办公会上。
谁来选定用哪幅呢?大家一致通过,组织学生自己选!
学生发展处把375幅作品张挂到了体育馆一楼大厅,里三层、外三层,组织学生为每幅作品打分。汇总学生的分数,三副作品高踞榜首,最后,在专家的建议下,校名书法选用谭晔的作品,因为她字体刚劲有力,结构饱满,与百年老校的厚重互为呼应,是非常适合的作品。与此同时,被学生选定的其他同学的作品,其风格各有特色,我们根据作品特点,选作了楼名书法的作者。
校名是学生题写的,主持校名揭牌仪式也由学生刘瑶主持。2007年2月1日,开学后五个月的大课间,校名揭牌仪式在学校大门口隆重举行,门口聚集了很多围观的社区百姓,拥堵了广文街道。老百姓说,这个学校不一样啊,揭牌这么重大的活动都是学生操办,不光校名是孩子写,连主持都让孩子做,这才是真正的好学校啊。
广文的形象,在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人的心目中得到确认。理想学校,成了广文中学的一个发展愿景。
战略发展——
——确定战略目标(关键成功因素)
怎样办学,才能通达这样一所理想学校?在明晰了方向以后,我们必须明确战略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知道,采取怎样的具体行动才能达成这样一个组织愿景。
没有理想学校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可以自己研究。2006年9月,面向“学生,教师,家长,校长,专家”,调研“您心中的理想学校的关键要素”,行动研究就这样开始了。
汇总上万份问卷,我们寻找到了建设理想要素的8条基本路径:
n  构建适合学生、可供选择的多元课程
n  建设师生互动、高效愉悦的自主课堂
n  提供自主发展、个性张扬的成长空间
n  培养素质全面、幸福愉悦的教师队伍
n  打造高瞻远瞩、理念先进的干部队伍
n  营造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文化氛围
n  建设优美整洁、环境幽雅的和谐校园
n  创造设施完备、资源充足的教学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就是实现理想学校愿景的战略目标。
而教职工参与整理问卷的过程,让我们同时收获了另一个结果:组织的愿景转化为个人的愿景,将战略目标凝结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目标,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理想学校的目标上来。
在事关理想学校建设的八个要素里,我们发现,核心的要素在课程、课堂、教师、学生、管理。我们把这五个要素作为战略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从2006年开始至今,每年的工作要点就是课程、课堂、学生、教师、管理五个维度,只是,每年的战略改进措施不同,发展的维度不同,内涵更加深刻了。
而且,从2006年开始,设立了五个“主题发展年”,每年确立一个“战略发展领域”,依次为教师发展年、高效课堂年、精品课程年、学生成长年、文化管理年。五年下来,我们依次收获了广文教师发展学校、54321自主课堂、三位一体的广文课程体系、学生成长六大体验模式、广文文化20条等研究成果,理想学校的雏形也就形成了。第二个五年,我们进入了战略改进领域,特别聚焦课程、教师和管理三个要素。
——确定发展路径(战略改进领域)
每年暑假,广文中学就会召开由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参加的学校战略发展研讨会。每年的研讨会上,我们都会围绕三个问题研讨:我在哪里?分析现状;我要走向哪里?回到战略目标上;我怎样走向哪里?从内外部环境中寻找机遇,获取再发展的路径。我们会采用SWOT分析法,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内部的基础优势和劣势;从外部环境中寻找机遇,发现可能影响学校发展的要素,最后确定最有利于实现主要目标、创造卓越绩效的战略组合。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实,人们倾向于寻找和使用符合他们成见的信息而忽略同其相矛盾的信息。决策时,为避免认知偏差,也为避免群体思维,我们都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避免以领导者的意见为中心。
每年一次战略规划,并非每年都进行更换新的战略,而是对现有战略和结构的修改与肯定。每次战略研讨会,我们展望1-3年,每年进行相应的更新或递进调整战略规划,最终形成年度工作要点和后三年发展规划。
其中,年度工作要点是为完成使命和愿景而必须确实做好的具体工作,是学校或者部门的具体行动计划,也是部门或者个人应该完成的绩效指标,因此,我们定量表达,切中要害,简要描述,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还有时限的要求,也有评估的方法,最后形成年度工作落实备忘录。
——明确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
无论我们的年度工作计划多么周密,总有看不到的地方;无论我们的制度建设多么完备,总有关注不到的空间。不同岗位、每名员工可能会遇到规定不到的事情,计划或制度无法一一作出回答,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核心价值来指导员工。2008年,我们总结两年教师发展、课堂改革的探索,发现教师发展年里,“寻找教师发展的根源,创造适合发展的路径”,就能推动教师发展;课堂改革年里,我们“寻找课堂变革的根源,创造适合学生的路径”,也同样收获了课堂变革的诸多成果。“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对学生而言是这样,对教师也是这样。于是,2008年,提出了“适才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核心办学思想,成为指导所有教职工行为的指南,从2008年逐步构建形成了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全员适位、家庭适导、学校适所等完整的办学体系。
反馈回路——
研究发现,一个人自己明确知道的事情,只占15%左右,在这个范围内做事情,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一个人明确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占30%,每个人都会回避在这个范围内做事情,所以也没有风险。最可怕的是,有55%的事项,自己并不知道,还以为知道呢。这个55%是常常给我们带来风险和问题的部分。
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有时刻注意执行情况,通过反馈回路传达到决策层,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问题。尤其是,我们是培养人的行业,如果有问题,那将是无法修复的伤害。而决策中或者执行中的问题,我们的“客户”最能感受的到,因此,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特别是他们的抱怨,是建立反馈回路系统的重要思考。
我们建立的反馈回路系统有:
——定期反馈:如期中期末质量监测评估,满意度调查,校园生活质量,家校恳谈等;
——日常反馈:如家长驻校轮值,“五角枫下校长有约”等;
——专项反馈:如餐厅,班车,作业等;
——延伸反馈:如回访毕业生等。
以“家委会驻校轮值”为例。家委会建立了5420工作机制,即每天至少5名家长在校值班,做4件事情,每件事情面向20个对象,包括访谈20名学生、巡查20个地点、电话访谈20个家长、走进20间教室观课。驻校轮值报告每周一次提交学校办公会,办公会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研究措施,并由校务处跟进问题落实情况的督查。家长成了我们发现问题的另一双眼睛。
反思——
广文建校8年,是在行动研究中清晰了学校定位和办学“使命”,也是在行动研究中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愿景”和“战略目标”,围绕“关键成功要素”,确定每年的“战略(发展)改进领域”,形成年度工作计划,并在一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指导下予以实施。实施过程中,构建的“反馈回路系统”起到了推动落实、及时回馈矫正并不断完善的作用。
但在八年的发展中,我们也发现了困惑和问题,主要有:战略上“眼中有人”,实施中往往过度关注项目和绩效指标的完成,怎样也做到“眼中有人”呢?行动研究让我们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眼中的问题似乎层出不穷,因而改革创新不断,机制难以固化,如何解决改革创新与机制建设之间的矛盾?
建设一所新学校,这是我们永远的行动。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反思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让教育更加顺应孩子的天性,更加面向每一个孩子,新学校会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01 , Processed in 0.0695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