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同魔鬼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故事,今天读起来,却惊出我一身冷汗。
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头,特别喜爱安静。每天傍晚,小孩子放学后,都要在楼下玩,他们都热爱上了一项活动,就是拼命踢楼下堆放的空油桶,咚咚咚,咚咚咚,如战鼓,如响雷。老头苦不堪言,但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孩子的“激情燃烧”。
冷静下来的老头,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他走过去,让孩子们用最大的力气踢油桶,声音越大越好。这样结束的时候,他要给每个孩子五元钱的奖励。
孩子们可高兴了,踢得很欢。当然他们也都获得了奖励。
这样过了几天,老头又请求孩子们,让他们还继续踢,可是,由于最近手头比较困难,只能每个人奖励两元钱了。那天,孩子们还在踢,但明显积极性不高,发出的响声也不大,有些孩子甚至开始心猿意马,消极怠工。
再后来,老人让孩子们继续踢,只是,他再也不拿钱来奖励孩子们了。孩子们很愤怒,厌恶的看了看老头,惺惺而去。心里想:“老家伙,你做梦吧,我们可不想白踢!”
老头漂亮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世界又恢复安静了。
然而,读完这个故事,我却久久不能平静。
关键的不是事情的结果,而是这个故事的意义。换言之,这个故事背后的心理学元素是什么?是什么让孩子在短时间之内,就失去了踢油桶的动力,而且避之唯恐不及?
我想到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所谓内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能带来满足感和乐趣,从而产生一种主动性的内驱力,促使人做出相应的行为。而所谓外在动机,是指因外在的表扬和奖励而促使自己所发被动的行为。
孩子喜欢闹,他们踢油桶,只是觉得好玩,有趣,带劲,踢油桶是他们的内在动机,这种主动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乐此不疲,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怕疼。
老人的高明在于,他巧妙地利用物质奖励,把孩子的内在动机转化为外在动机,把孩子单纯的有趣的快乐的踢油桶行为,转化为仅仅为了五元钱的刺激踢油桶,然后又逐步减少金钱,直至最终斩断外在动机,从而使得孩子既失去了内驱力,也失去了外驱力,最后感到索然寡味,无聊至极。
道理很简单,先前的孩子是为了快乐而踢,后来的孩子是为了钱而踢。钱少了,他们就会怠工;没有钱,他们当然就不踢了。
推而广之,我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极端的恐惧,并且涌起深深的悲哀。
本来,教育是多彩的,鲜艳的,湿润的,水灵的,幸福的,完整的,魅惑的。出生以来,哪个孩子头脑里没有十万个为什么?哪个孩子不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也就是说,探究知识,追求道理,本来就是孩子莫大的欲望,无限的兴趣,天然就有巨大的内驱力。
可是什么时候,我们就像那个老头一样,用成绩、名次、三好生、名牌学校、奖状、奖金、光耀门楣、光宗耀祖来激励孩子努力,甚至用挣大钱、娶美女来刺激孩子勤奋,殊不知我们是用一些可怜的外在动机,压抑了孩子内在的求知欲望。辛辛苦苦的老师,苦口婆心的家长,并不明白,奖励内在动机引发的行为,会促使积极的内在动机向外在动机转化,反而严重的抑制了孩子。
可怜的孩子,他们对世界探究的乐趣,是因为我们的谋杀,不知不觉地转化为对外在奖励的追求。一旦孩子不再为兴趣而学习,不再为求知而努力,只是为一些所谓的外在功利而奋斗。有一天,当他们感到外在的奖励,不值得他们为之奋斗时,动机就没有了。孩子们就会停止下来,不再“踢油桶”,并且远远的躲开。
道理就这么简单。反思我自己的教育,也问题多多。
比如为了鼓励孩子做家务,我们就采取奖励的措施,孩子妈妈甚至把做什么家务获得什么报酬,明码标价。比如洗碗两块,晾衣服三块,拖地五块等等。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做法可以杜绝孩子不劳而获的习惯,让孩子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可是,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权利和义务不是对等的么?孩子享受了家庭的好处,难道不应该为家庭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孩子为家庭的义务劳动,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奉献精神和爱心,让孩子流一些必要的汗水,不是可以让孩子和家庭建立起真正的驯养关系?为什么要用金钱把高尚的劳动变成一种交易?
孩子如果没有对家庭付出过汗水和劳动,他就不知道珍惜家庭,也不会懂得疼爱父母和获得感恩之心。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经过努力而得来的东西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无价值的。
当孩子的劳动,不是因为“我要为家庭尽责任”的内在动机而驱动,而是受“帮父母干活就可以得到钱”这样的外在动机做驱使。结局可想而知:一旦父母不给孩子钱,孩子就失去了干活的驱动力,或者当父母的奖金不能对孩子产生吸引力的时候,孩子就会拒绝劳动,而且振振有词,不会有丝毫的愧疚。
由此看来,教育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因为好奇而学习,因为想学习而学习。学习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让孩子捍卫他自己的这个权利。
毋庸置疑,批评、打骂、惩罚等痛苦驱动,赞美、鼓励、肯定等快乐驱动,都属于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短视的,暂时的,功利的,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其效果都比不上内在动机,最可怕的是,一旦外在动机消失,或者刺激性不够,孩子就会厌学,甚至因痛苦而厌世。
教育,如同魔鬼,我们该怎么做?可能要改变的东西有很多,但首先要切记:坚决不要奖励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而要奖励孩子要改正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