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学子插上腾飞的双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1 13:5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学子插上腾飞的双翼

□ 本报记者 李寅
在新疆的中小学里,双语教学成为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重要手段 王彦龙 摄
双语教学在民族地区得到了大力发展 资料图片

  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哈萨克族学生朱力得孜,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雀仁乡中心小学的学生。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一字一句地朗读课文《多才多艺的祖冲之》,尽管她害羞地说还不知道“多才多艺”是什么意思,但她已基本能够用汉语普通话和外界交流了。而她的长辈们,由于至今仍然不会汉语,因此无法离开家乡,到大一点的城市去就业。
  朱力得孜显然已经比长辈们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技能,那就是语言。而这得益于国家在民族地区建立和实施的民族语与汉语两种语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语教学。

双语现象早已有之,改革开放推进了双语化进程
  双语现象并不是新生事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双语现象古已有之,各民族自古就有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传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建立和实施民族语与汉语两种语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由于奉行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迎来了创立和发展的良好机遇。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将这一原本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实际的教育模式无情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恢复正常,民族教育飞速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民族地区也迫切希望把自身融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此时,语言不通成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外交往的最大桎梏。
  更为重要的是,语言还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当人类进入新的千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人们突然发现,人才原来这般重要。
  西部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绝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在西部,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可以说,西部大开发,就是对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个关键因素。邓小平曾经说过,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
  “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少数民族人才匮乏的最佳途径就是培养大批少数民族的双语人才。”丁文楼如此理解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人才只能靠教育来培养,而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其他地区相比,是滞后的,哪怕就在同一区域,各民族间的教育也是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新疆青河县中学老师舒格拉·毛林从事了多年的教学,他对双语教学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调查:
  “分析每年自治区初中毕业生统一考试成绩和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各科的成绩,不难发现,参加考试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是比较低的,特别是数学等理科课程的成绩相当低。”舒格拉·毛林说,拿数学来讲,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卷的数学试卷满分为150分,在新疆,实际上大多数民族语言考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普遍较低,达不到满分的1/5。
  舒格拉·毛林发现了一个现象:汉校的少数民族考生,用汉语言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他们的数学等理科的考试成绩同汉族考生的成绩相近,甚至有一定数量少数民族考生的成绩比汉族考生的成绩还高。
  在中学阶段使用的教材、考试科目、考试试题、统考时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民族语学校考生的成绩和汉语学校的考生成绩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舒格拉·毛林把原因归为:第一、在民校,缺少具有较高水平、较强业务能力、懂汉语的骨干教师;第二、由于语言的障碍,影响了这些学校与内地中小学的交往、合作,发达地区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果难以被借鉴;第三、由于语言障碍,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像汉族学生和上汉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一样,及时、充分掌握和运用优质的参考资料和复习材料,尤其是最新知识和最新信息。
  舒格拉·毛林的调查,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民族地区人才不足的原因,同时提醒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双语教学进入了发展的春天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力增强,教育,在民族地区被空前重视,双语教学也迎来了春天。
  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将一切依赖计划的传统思想打破,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才能在交流中得到发展,这使少数民族群众深深地体会到必须要过语言关。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语言调查,50多个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25个民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而汉语则是通用的语言,包括回族、满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也在使用。
  丁文楼认为:“少数民族应该充分掌握和使用汉语,这对于他们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提高参与竞争的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
  时代的发展要求民族中小学校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施行,这部法律明确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作出了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这些法律和有关法规,为双语教学提供了法律保障。
  1980年以来,中央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双语教学的文件、批示,双语教学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双语教学花开遍地。
  198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发文件,决定先在城镇少数民族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增设汉语课,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到高中毕业时,既掌握本民族语言也掌握一定水平的汉语,初步实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80年恢复推行使用壮文,1981年开始在壮族聚居地区的部分中小学校进行壮文教学实验。199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壮文教学实验管理工作,由自治区民语委移交教育行政部门,这标志着壮文教学被纳入了基础教育的轨道。
  1987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出3项决定:一是成立州民族教育改革办公室;二是州民族教育改革办公室要以双语教学为重点,进行民族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三是将改革实验所需经费纳入州财政预算。
  ……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旨在探索我国民族教育新路子的双语教学实验,从南国的壮乡苗寨到内蒙古大草原,从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遍及整个民族地区,涉及50多个少数民族和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
  据统计,我国目前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有1万多所,占民族地方中小学的10%左右;实行双语教学学校的在校生600多万名,占民族地方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0%左右。
双语教学体制不断完善。胡锦涛勉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开始建立并不断得到完善。
  眼下,如果你到新疆南部,便会惊奇地发现,双语教学的幼儿园很走俏,尝到了不懂汉语普通话之苦的家长们,希望子女从幼儿园开始就能接受双语教学。
  国家还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20.9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新疆7个地州及9县市的“双语”幼儿园,并对幼儿园的生活设施、教学辅助设备及活动设施进行标准化配置,从根本上改善学前“双语”教学的办学条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新疆大学就开始酝酿汉语教学改革,1983年先后在生物、政治、地理3个系进行分散教学试点,1987年全面推行分散教学实验,1988年,新疆大学汉语教学部开始实施分级教学实验。
  1988年,一项旨在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简称HSK)诞生,这一考试被延用至今。如今,在一些民族地区,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对HSK的要求犹如内地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一样,是很多用人单位列出的“基本条件”。
  在今天看来,民族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比较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
  同样,有关高校、科研机构也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通晓“民汉双语”的教师,编写了一大批适用的双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而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的成立,则是双语教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1979年5月,来自全国14个省区的民族教育专家汇聚广西,召开了“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经验交流会”,就在这次会上,“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会”宣告成立。1983年,研究会改名为“全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会”,1985年再次更为现名。“研究会成为了双语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依托和纽带,其研究成果形成了双语教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至今,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还不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双语教师培训班。
  2002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开设一门外语课。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至此,双语教学已不再仅仅是教学实验和探索,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行为。
  今年3月8日,胡锦涛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时,对代表们说,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更多掌握多种语言工具、具有广阔视野的人才,直接关系新疆的长远发展。要继续从多方面努力,办好内地高中班,搞好远程教育,培养更多掌握双语的教师,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民汉兼通”,双语教学的平衡点
  “双语教学是中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中央民族大学曲木铁西教授说。
  然而,改革开放以前,有的地区对双语教学不积极,当看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有些人对双语教学理解却不够全面,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学汉语。
  “以前,有些地区要么忽视母语在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么忽略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全国各民族通用语文这一事实,以致民族教育长期实行单纯以汉语文作为教学语言,或者单纯以少数民族语文作为教学语文等单语教育体制。”丁文楼说。
  据丁文楼介绍,时至今日,人们在认识上也不一致,有些人对母语在双语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如在南方的一些民族地区还有不少人认为民族语文是“土货”,出不了远门;有些人却担心搞双语教学会使本民族语言的交际功能退化以致被融合。“这些都不是双语教学的本意,双语教学,是要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在双语教学中既不能强调民族语文而忽视汉语文的教学,也不能只强调汉语文而忽视民族语文的教学。”丁文楼说。
  在西藏,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提出了“以藏语为主,藏汉结合,藏汉并用”的原则,在基础教育阶段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学好汉语文,逐步做到在学生高中毕业时能够藏汉兼通。云南白族地区的小学则总结出了“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的经验。
  丁文楼认为,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仍然存在认识上不统一、办学效率不高、师资教材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缺乏统一管理、民族间地区间城乡间双语教学质量不平衡等问题。“双语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的民族教育才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丁文楼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45 , Processed in 0.0712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