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翔:教有学理的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3 18:0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翔:教有学理的语文
——访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
原文刊载于2015年5月20日《中国教育报》
程翔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同时担任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报记者杨桂青
教过多年语文之后,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慢慢领悟出:“语文老师必须站在文化的制高点来教课文。”这是一位语文教师三十多年从教经历中“修炼”出的文化自觉。秉持着这种自觉,他努力探索学理观照下的语文教学之路,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教有学理的语文。
秉持语文学科的文化自觉
“语文”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简单的发问,促使程翔“逆流而上”,找到“语文”的源头。
经过研究各种史料,程翔发现,“语文”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在惨败中吸取教训,开展“洋务运动”,开办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于是有了“洋语”、“洋文”,简称“洋语文”。
因为这段屈辱经历,程翔深刻感受到,“语文”一词先天带有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意味。1903年国粹派代表邓实写道:“故一国有一国之语言文字,其语文亡者,则其国亡;其语文存者,则其国存。”
在现代语文学科的形成过程中,叶圣陶起了重要作用。程翔说,“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被迫搁浅。”建立语文学科,是叶圣陶的一贯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又一次提议改革“语文”科,被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
一部曲曲折折的语文教育史,让程翔体会到,“作为学科的‘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统一的语言文字,历来就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因此,上都德的《最后一课》时,程翔反复提醒学生理解韩麦尔的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程翔说:“母语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整体记忆,丢掉了母语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思考语文教育的学理依据
在程翔看来,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传承以母语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灵、精神、人格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既然中国语文学科在诞生之初就承担着民族振兴的使命,语文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那么,怎样让语文学科更好地实现它的使命,体现它的功能呢?
程翔认为,学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已有的原理和法则,二是新生的原理和法则。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教育原理和法则有:培养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生命、人格和个性;处理好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把“培养什么样的中国人”作为教育的灵魂;教育类似农业,警惕“过度教育”,防止“教育异化”;教师的天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他指出,语文教学又属于教学与课程的范畴,必须体现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原理和法则: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内化与生成;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教授方法和规律,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充分体现课程的功能,教师是“用教材教”,不仅仅是“教教材”;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体验与内化生成。
探寻语文教育的学理依据
但是,语文教育仅仅遵守教育的学理,就足够了吗?非也。程翔认为,语文教育姓“语”,语文的“核”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符号意识的觉醒。语文教师要好好研究各种关于语言的理论。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赞赏程翔的这一观点,他说:“课程改革强调人文性,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改革的一个亮点,但不能偏执,不能离开语文教学的规律,否则会淘空了语文,适得其反。程翔提出以读、写为核心,以语言为‘抓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有意义的。”
程翔说:“我曾经有过缺乏学理的语文教学经历,仅凭热情,根据好恶、感觉和经验教学,教学缺少理论修养,有时面对学生质疑,心里发虚。”
为了寻求语文的学理,程翔研读过符号学、解释学、叙事学、心理学等各类学术书籍。这为他的课文讲解、阅读课、写作课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语文教学究竟有多少相关的学理,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学理往往随着文本体裁的具体情况而出现。涉及语文教学学理的书究竟有多少本?大概有一百本吧。但是想要知道是哪一百本,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追寻。”程翔说。
语文有学科自身的学理,不同的篇目也各自有学理。程翔追求学理的种子,是在二十多年前就种下的。程翔从教第六年,正好赶上山东省第二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当时,按照课程进度,程翔在教《荷塘月色》。为了解读文本,他找来所有能找到的关于《荷塘月色》和朱自清的资料。程翔在那次比赛中得了综合一等奖和讲课单项第一名。他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丰厚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的。
文献资料仅仅是第一步,文献背后、教材背后、课文背后、作者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一位语文教师,只有慢慢开启了这道沉重的闸门,门后的各位名家、各种思想才会深情款款地走出来,“帮助”语文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程翔的第七本著作《说苑译注》。写这本书的缘起是讲《愚公谷》一文时,他发现教学参考书中有关《说苑·政理》的译文值得商榷,于是就找来相关材料核实。谁知,一发不可收拾,由《愚公谷》到《政理》,进而到整册《说苑》,程翔用了5年业余时间,穷道究理,完成了这部百万字大书。看完这本书后,刘国正先生说:“要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王世堪先生说:“以后你看语文的视角就不同了。”
有了学理做基础,语文课自然澄明起来,语文教师的专业价值便得到了充分体现。程翔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体现在“课堂作品”上。程翔的课纵横捭阖,古今中外随意拈来。
做有灵魂的教育
其实,学理并非程翔对语文教育的所有追求。程翔用他身上浓重的人文气息、人文情怀,拥抱着学理,在课堂上飞翔。程翔的理想是,“做有灵魂的教育”。
在备课《琵琶行》时,程翔流下了眼泪。送报纸的师傅看见后感叹道:“我平生第一次看见备课还能备哭呢!”讲完《离骚》,他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做屈原这样的人?”有的学生摇头。他说:“你不做是可以的。但是,你要知道,正是因为有了屈原这样的人,中国历史的天空才那样的灿烂光明!”在学习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有的同学流了泪。他问学生:“巴金最可贵的是什么?”学生说:“是良知。”他说:“太对了!一个民族要有良知。巴金用他的笔进行了深刻反思。我们这个民族太需要反思了。”
讲台是程翔的战场。他说:“每当我走上讲台,我仿佛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好像看到医生拿起了手术刀,战士背起了钢枪;吊车在旋转,钢花在飞溅,火车在奔跑……讲台,多么神圣的地方!是源泉,是力量,是战场。”
程翔借用两副对联自勉:“粉笔一支,传道授业解惑;诗书半榻,修身养性育人。”“青灯黄卷夜继日,苦口婆心暑易寒。”
程翔《雷雨》公开课教学点评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元华:
程翔老师在话剧教学“再对话”方面匠心独运。语用学意义上的语用,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语言使用”不同,语用学的语用不但指简单的遣词造句、写文章、说话等,而且强调和突出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全程参与和全面重构。所谓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发挥到极致的自然结果。程翔老师深知个中三昧,引导学生沉浸在话剧文本对话语境中,能够相对集中地挖掘同一类话题深意,又能由此辐射开去,得心应手地和学生畅谈附属话题甚至游离话题。整个再对话重心突出,又摇曳多姿。
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韩雪屏:
这一课例还告诉我们,执教者把经典剧作《雷雨》这一选场,不仅作为语用学基本理论的例证,而且把它当成了学生练习划分对话段、认识对话组的平台,当作学生演练、解读剧本技能的实验场地,就如同驭者练骑术的跑马场,如同枪手演练射击的打靶场一样。这种胆识与气度,实际上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早年提出过的观点:选文不过是从同类文章中选出来的样品,是学生学习和练习基本功的凭借,因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课本”。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追问,执教者为什么能提出这种教学设想?那就要归功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学养了。
西南大学语文教育研究室主任魏小娜:
程老师以开放的学术气度面对经典作品,摆脱了语文教学的“匠气”,使“文本细读”在话剧类选文的教学中焕发了新的活力。本课例抛弃前人成见,由剧本文本本身的语言品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尝试以前也有人做过,但是本课例的独到之处,在于借助了学术研究成果和著名演员的角色体验,开阔了教学视野,拓展了文本细读的视角和路径。程老师为我们道出了得“鱼”之“渔”:“其实,在学术界,我的理解并不新鲜,只不过我比较注意吸纳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已。”“《记忆深处的老人艺》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我觉得,演员的理解可能比学者的研究更接近生活,更鲜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文献阅读很重要,它支撑着我的教学。”——这在当前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编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确实是语文教师实施“自救”的一剂良方。
包头第三十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贺全忠:
程翔先生设计《雷雨》的教学目标是“划分对话段,认识对话组”,可以说坚持了语文阅读的规律,并且不漏痕迹,顺理成章,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当然这需要勇气,勇气的背后是自信,自信的背后是深厚的学养。
那么,同样划分段落层次,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呢?其实,对文本语言进行拆分,就是对作家创作思想的归类,而段落层次之间的关联,就是作家的创作思维。“思想、思维、语言”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三个要素,我们对文本语言的拆分其实就是对思想的归类,在归类后的思想组合中体会作家的思维过程。因此,对语言进行划分段落层次处理本身不是目的,由语言到思想,由思想到思维的过程才最为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4:07 , Processed in 0.0614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