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控制共鸣的种类来源:播音主持网 播音主持气息控制共鸣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口腔共鸣 口腔是气息冲击声带后形成语音的最主要的共鸣腔。因此口腔是演播者用声的共鸣中心。口腔共鸣器是决定语音音色的主要共鸣器。对于演播用声的共鸣来说,主要在吐字准确清晰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而口腔共鸣器的核心位于舌头的位置。通果舌头位置的高低前后及唇的圆展变化,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口腔形状,发出各种不同的语音。 ﹙二﹚ 鼻腔共鸣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 鼻窦是鼻腔四周颅骨和面骨内的含气空腔,体积较小,共有四对,分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一般认为,它们具有共鸣器的功能;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当软腭放松,鼻腔与口腔的通路打开,声音在鼻腔得到了共鸣。软腭关闭后,声音沿硬腭传到鼻腔内壁,可以感到鼻腔在振动。这是声音在鼻腔的两种共鸣方式。 ﹙三﹚ 胸腔共鸣 胸腔位于声带以下胸部肋骨内。它有固定的容积和空间,是不可调节的共鸣器。胸腔共鸣也需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加以调节。胸腔的空间及共鸣的能量大,发出的声音浑厚、宽广。由于共鸣的部位低,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低音喇叭,适于比较低的音调。 在演播中,由于作品内容的需要,声音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时,胸腔就成为口腔共鸣不可缺少的基础。当两者浑然一体、运用自如时,不但从色彩上给听众以一种庄严、深沉的感觉,在内容上也会让听众感到真实、可信。 ﹙四﹚ 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实际上是鼻腔共鸣的深化。鼻腔共鸣的位置是很具体的,声波通过鼻腔,引起了鼻腔共鸣。鼻腔紧靠颌窦、筛窦、蝶窦。通过骨头的传导,引起了这些小窦室的振动,由于共鸣腔比较小,部位又高,适合高音区用声的需要,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好像不是从嘴里出来的,而是从眉心透出。声音高昂、明快、铿锵有力,适合于表现激昂热烈的感情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