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看“励志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 05: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看“励志教育”
作者:王栋生 来源: 作者博客



问一学生有何愿望,该生说“我要当‘学霸’”。我惊讶之余,委婉地说,其实这是个不太中听的词,也许并不像你理解的那样荣耀。但该生认为,班主任常说“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刻苦努力”。我想到,该生接受过那样的教诲,学习价值观必然扭曲,很难说服她;只有遭遇挫折,落入困境,或受了强烈刺激,才有可能清醒。
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他们受周围“文化”的熏染,从小被鼓励加入“争抢”。一些学校的“励志系列活动”,很奇特,其所谓“志”,非名即利。从校长老师,到家长学生,所有发言表态,必谈中考高考,常用词有“状元”“名列前茅”“拼搏”“高分”“夺魁”“折桂”“金榜题名”…… 有学校开大会,请回“高考状元”(有省、市、区各级,各科之分),让他披红绸带,从老板手上接受赞助的巨奖,当场展示励志风采,以此“激励”学生。
教育报刊经常刊登教师和学生的“励志”谈话案例,和我们早年接受雄心壮志教育大异其趣。比如,学校向学生介绍,本校学长某甲,刻苦读书,365天从不休息不娱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考取名校,现在某大学当教授,进了政协;某乙,家境贫穷,初中苦读三年,考取高中名校,后保送大学,现在是企业家,拥有多少亿,名列中国富豪榜;某丙,当年窘迫,班上成绩落后,外语倒数第一,哑巴英语无法开口,后来发愤,每日背书不止,终于考上外语学院,现在经营三家外语培训中心,年入几百万……似乎学校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育为追名之徒逐利之徒。
教育者似乎都能记住一堆教育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加上现身说法,学生在少年时代,脑袋里塞进这么一堆东西,他会变为什么样的人?对教育又会有什么样的认识?
这种“励志”教育究竟有没有用?
如果学生无志向,目标不明,缺勇气,悲观失望,有些故事可能会给他一些启迪,但如果学生本无人格心理缺陷,教师以名利诱惑他,那就是对人性的迫害!——他本可以长成一棵笔直的树,你为什么要扭曲他?
为什么不能让他慢慢走,享受教育的过程,而一定要“激励”他,要他“迎头赶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遥遥领先”? 以“过上了好日子,当上了十大企业家”“成为高管,领取高薪,住豪宅,捐给母校二百万”之类诱惑他,学生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些物质享受和虚名呢?我有时很担忧,如果一名志趣不高的教师在有精神追求的学生面前鼓吹物质利益,他的学生会怎样评价他?
“励志”往往也会闹笑话。曾有老师说起,“励志”谈话失败,学生不买账,后来得知那个学生的父亲从小成绩差,初中辍学,后来却富甲一方,亲友中名牌大学毕业的,纷纷到他企业里打工。老师们反思,校园里也有滑稽事:当年成绩平平的学生,毕业后做房地产生意发财,捐一笔钱做“奖教金”,冠以自己姓名;年度获奖教师所得奖金,不够买0·1个平米。又有中学校长自身“励志”失当,比如,没有专业背景,连课都不用上,却凭招生的权力寻租,轻而易举地在大学混到一份博士文凭,而该校学生要想成为博士,必须经过漫长岁月的学习,当他们发现校长竟然也是“博士”时,先前树立的励志观不知不觉间便坍塌了。这类例子甚至开始有普遍性。励志会促成上演正剧,偶尔成喜剧,名利驱使下,会成闹剧,甚至悲剧。
我们以前期望学生能有“优雅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现在,这个提法总是被“励志”大军嘲笑。常有高中生叹息,从小学到高三,一直被各种变了花样的“励志”顶着前进,尚未知“优雅”为何物,基础教育阶段已经结束了,除了体会“严肃紧张”,连“团结活泼”也没享受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2:28 , Processed in 0.1046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