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
《现代汉语词典》每一次修订,都会受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第6版的出版仍不例外。媒体报道称,这次《现代汉语词典》最大限度地跟上时代脚步,收录了像宅男、宅女、两限房、群租、北漂、拼车、愤青、闪婚、傍大款、香蕉人、小皇帝、蚁族、月光族等大量时髦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间语文的活跃。
是否急于把这些新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仍值得探讨。语言和文字的规范虽有利于人们的沟通,但必须经过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过于强调跟进时代,肯定会造成语言的僵化。语言的规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要尊重语言发展自身的规律。“五四”是一个新词大量涌现的年代,很多新词留下来了,也有大量新词随着时间流逝,早被淘汰,像洋火、梵哑铃、司的克等。改革开放之初,也流行过很多新词,像万元户、走穴、倒爷等,现在人们也极少使用。
如果把这些词过早编入词典,规范下来,反而会影响到语言的自我淘汰与发展。语言规范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到它的稳定和继承,也要给它充分的自由,允许它自我发展与变化。只有新要素积累到一定历史时间,才有淘汰旧要素、规范的必要。语言更多的是约定俗成,所以要尊重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60多年来,因对语言规范工作做得过快,已使很多地方的方言濒临衰落或消失,普通话从方言中汲取的营养也越来越少,语言多元、进化的迹象几近停滞。
有人说我们进入一个“烂语文”时代,我是赞同的。这与对语言的过度规范有关。由于对语言管得过宽、过死,一些经过十多年教育的人,天然地反感像高尚、境界等这些高雅的词。网络之所以新词层出不穷,也是这种逆反心理导致的。
普遍话最主要的源泉,是各地的方言。方言土语是汉语最重要的文化现象,然而由于不允许在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上使用,使得今天的普通话,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都变得越来越枯燥贫乏。普通话如果失去方言的滋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它毕竟不是天然语言,而是人造语言。方言的生动性,是普通话无法抵达的。可以设想,假如明清时代,要求所有戏曲全统一成华北官话,今天我们不可能看到如此之多的地方曲种了。这是语言学的简单常识,我们今天却喜欢和常识拗着干。
保护濒危方言,保护整个汉语的多样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取消对语言的过度规范。让语言在各类艺术作品中,有自由呼吸和生长的空间,给语言成长以时间,才可能遏制住语言的急速堕落。
叶匡政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