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那些被误用的句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6 01:1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谈那些被误用的句号作者:苏培成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3日 12版)



编者按
  《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自2012年6月正式实施以来,在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得到广泛应用,也引起社会公众的一定关注。但由于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发布施行5年多来,很多人还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这个新的国家标准,当然也就不能严格和自觉地执行这个标准。本刊特邀该国家标准修订课题组首席专家沈阳教授和苏培成、杜永道两位语言专家,对《标点符号用法》的修订和使用举例做些说明。
  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里面使用最多的是陈述句。为了使书面语表达准确,易于了解,在陈述句的末尾要用句号。那么什么是句子呢?从表达说,句子表示的是相对完整的意思;从结构说,多数句子是一个主谓短语。
  当前句号使用中最常见的毛病是在该用句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两三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句子。例如:
  (1)公告中确认执行董事葛坤失联,由于葛坤负责监督管理集团财务和现金业务以及维持同管理集团与其主要银行的关系,可谓位居要职,但在辉山乳业还款紧张的非常时期,竟然失联,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真的“失联”?
  (2)在众议院共和党人中,不论是保守派还是温和派,都有不少人拒绝投赞成票,有的认为新医保案反“奥巴马医改”不彻底,不足以将后者“连根拔起”;有的担忧大量工薪阶层民众将因此失去医保。
  例(1)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确认董坤失联,第二层说董坤身居要职但在紧张时期竟然失联,第三层追问是假失联还是真失联。全句应断为三个句子,句中的第一和第五这两个逗号要改为句号。造成这种少用句号的原因,是作者担心改为三个句子就会把相连的意思隔开。几个相连的句子在意思上自然有联系,不然就不会组织到一起,但意思的相连有松有紧,在较松的地方用句号隔开更便于读者理解。句子最后的“失联”要去掉引号。
  例(2)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众议院有不少共和党人不投赞成票,第二层是分析这些人不投赞成票的原因。原句中分号使用不妥。因为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原句由分号处分为两部分,而这样分出来的两部分与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要把第三个逗号改为句号,全句断为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由两个分句组成,中间可以用分号。
  有时我们也看到多用句号的句子。例如:
  (3)“不想吃饭了?”妻子好像很费力地支撑着来到床边,轻轻地问。怕吓着他似的。
  “怕吓着他似的”是说明妻子的心态,不是独立的句子。第一个句号要改为逗号。
  句号的误用有时和句子组织得不妥相关。对这样的句子只改标点不能解决问题,还要适当调整句子的结构。例如:
  (4)年过八旬的王蒙并不拒绝新媒体,他没事儿也看手机里的文章,也时常上网搜索,但“不沉迷于此”,“手机上的东西很重要,对我补充各种的知识、临时查阅都很有好处,我丝毫不拒绝这些东西。”
  (5)本次展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发起,旨在向观众展示“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交通“生命线”,让观众领略茶马古道沿线的风土人情。展览分4个单元:第一部分半月地带·早期文明、第二部分通达陆海·汉唐古道、第三部分茶马互市·茶风盛行、第四部分民族融合·贸易兴盛,展示了茶马古道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连接,茶叶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游牧民族“茶乳相融”的生活习俗。
  例(4)有两层意思,一层说王蒙的动作,另一层说王蒙的言论。因为句子组织得不好,这两层意思不容易看清。可以改为两个句子,见例(6)。
  (6)年过八旬的王蒙没事儿也看手机里的文章,也时常上网搜索,但“不沉迷于此”。他常说:“手机上的东西很重要,对我补充各种的知识、临时查阅都很有好处,我丝毫不拒绝这些东西。”
  例(5)有三个问题:分号的提示范围,只能到“贸易兴盛”,不能到句末;展览的宗旨和观众看到的展览内容重复;全句把三个意思写成了两个句子。可以改为三个句子,见例(7)。
  (7)本次展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发起。展览分4个单元:第一部分半月地带·早期文明、第二部分通达陆海·汉唐古道、第三部分茶马互市·茶风盛行、第四部分民族融合·贸易兴盛。观众从中看到茶马古道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连接,茶叶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游牧民族“茶乳相融”的生活习俗。
  (作者:苏培成,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5:50 , Processed in 0.2498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