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95|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探索中追寻农村教育的新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0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探索中追寻农村教育的新境界


                      ——杨店学区学术内刊《探索》创刊号读札



                                                      管季超


    在孝南区所有乡镇中,我对杨店镇的教育状况,较之其他乡镇相对而言更为熟悉一些。
    早在1995年春,应当时的杨店镇教育组领导的邀请,我和程崇敬同志一起,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杨店镇的所有学校,制作完成了反映杨店镇“普九”成果的电视专题片《托起明天的太阳》。
    从那时起,我就对作为“楚天明星乡镇”的杨店镇的一切信息特别留意。从事专业教研工作以后,又先后与三任教育组(学区)教研员亲密合作,以各种形式或深或浅地参与过该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与该镇不少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朋友慢慢熟识起来,并在纯净的业务合作中建立了君子之谊。
    ——杨店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区名列前茅。
    杨店镇的党政领导重视教育,杨店镇的人民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最近十余年来,杨店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比较快,改革的步子大。杨店教育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常常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经验。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杨店镇基本完成了学校布局的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的有序整合。优化教育软硬件资源方面的举措气魄大,效果好。普教、成职教、幼教,都有可圈可点的亮色。
    ——杨店镇中小学有一大批敬业爱岗,好学上进,热心参与各级教研活动的优秀教师。作为小语、音美、幼教教研员,我对他们中一些深具潜质的青年教师朋友,留有深刻印象。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印象,相信区内教育界同仁也会有同感。
    在又一年桃花含苞待放的季节,杨店学区教研员崔春同志将学区筹办的学术内刊《探索》创刊号清样稿交到我手中,嘱我写点读感文字置于卷末。
    我一向珍视来自一线工作的同志们的文字,重视来自合作伙伴业务工作方面的请托。欣然应命,以诚恳和友善的态度,表达一些阅文时粗浅的感受,与这本学术内刊的作者和杨店镇中小学教师朋友们作一次交流。
    将近30篇文章仔细读完之后,我获得了这样几个印象:
    一、《探索》学术内刊首期内容比较丰厚,汇积了杨店教育界同仁目前在教育教学诸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的成果.
    作者们探索的领域是较为宽广的.既有教管人员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下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新思考;对如何建立立体管理模式,切实推进养成教育的新实践;对培养和保护学生个性的独到见解;对小学生心灵健康教育的深刻感悟。又有一线教师班级管理经验的实践总结,对教师职业生涯中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文章切入角度的多元化,多向度,体现了杨店教育界同仁探索与实践的丰富性和精细化。
    二、也许是因为工作角色背景的特殊性,笔者在研读“学科教学研究”这一版块的18篇文章时颇多共鸣,很受启发。
    ——一线青年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读写结合、乐写悦读中的许多做法,与笔者十多年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时作的若干探索颇为相近,当然也就引为同调,深怀欣慰。
    “雏凤清于老凤声”,欣看新竹蔚成林。教育事业的发展寄望于青年教师承继传统,守正创新。
    ——农村教育受到生源条件、教学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一些制约,现实的困难着实不少。但如果转换思维,重新发现,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期中即有作者对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运用于教学的问题,作了颇有新意的阐发。
    ——一线教师工作繁重,能用于系统理论学习和教育写作的时间不可能很多,开展教学科研有许多困难。但一线教师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之中,每天面对许多需要应对的具体任务,每天都会被迫(当然更好的是“自觉”)去思考一些问题。
这样一来,与专业教学研究人员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研究意识。
    一线教师既是研究的主体,又常常是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所谓“理论”有了一种本能的“反省”。这种“反省”性的研究意识几乎是本能的,不需要特别发动的。事实上,我们一线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这种“研究”,自觉的或为了应对工作的,可系统言说的或以“潜述说”状态存在的。
    教学研究的核心是“问题”。所谓“问题”,就是需要研讨的矛盾、疑难。
这种矛盾、疑难,都是与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联系在一起的。矛盾总是具体的矛盾,疑难也都是具体的疑难。缺失情境,就没有所谓的矛盾和疑难,也就失去了体验的真切性和研究的针对性,稍不留神就会落入空泛。
    正是在研究的鲜明的“问题解决”的特点上,在研究成果一旦产生即刻可以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上,一线教师较之专业研究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让实践与思考双翼齐飞,让探索与言说相伴偕行,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能够常有发现,常获创意,一定可以积累起丰沛的教育实践智慧,成为问题解决的能手,学科教学的专家。
    本期“学科教学研究”专栏的文章很有几篇比较好地呈现出“应对真实情境,寻求问题解决”的“草根教研”特征,展现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成理、贴近教学实际的朴质风格。
    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深知一线教师的甘苦,能体谅作者们在选择论题、斟酌文辞上付出的艰苦,对本集文章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不拟在此过多评说。相信会有机会与作者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再作更充分的交流。
    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会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与古今中外教育家进行思想对话;必然会踏实工作,不断反思,不断积累,凝聚起独具个性的教育实践智慧;必然会不断让自己的专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淬火,常放光彩;必然会树立起学高身正,儒雅淳厚的专业人格。
    而这一切,正是杨店镇一线教师朋友们已经努力在做,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出色的。
    教海探航,是勇敢与智慧者的事业。既然《探索》之门已经开启,春花已然在古驿的田畴绿野中绽放,秋实在握的丰收图景,就是可以满怀信心去期待的了。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1:02:26 | 只看该作者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54:23 | 只看该作者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53:28 | 只看该作者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52:09 | 只看该作者
从春晖湖畔出发


                  
                           
——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0届毕业生水彩、国画作品展观展随记


                                                                          
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管季超


    接到学院朋友的电话匆匆赶到展厅时,杨剑君副院长等几位熟识的朋友正在指挥水彩和国画两个专业的毕业生们在布展。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兴奋,他们一边七手八脚地张挂作品,一边愉快地交谈,展厅里洋溢着青春气息。
    他们的老师呢,也像站在金色稻海边的老农一样,难隐心中的喜悦,被学生们簇拥着,一会儿在这张作品前指点几句,一会儿又将双手抱在胸前,眯着眼,微仰着头,对另一件作品表示赞许之意。

    27件水彩作品布展在展厅的西厅,吸引我驻足观看:
    水彩画这样一种绘画形式,自西洋传入我国,时间并不太久。但似乎这个画种,颇是吻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不但在我国落下根来,而且舒枝展叶,成为很受画家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水彩班的指导老师陈军先生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了,他的水彩画曾得湖北美院刘寿祥等名家亲炙,形成了自家的风格。
    记得2002年在广西玉林的一次美术教育研讨会上,笔者与《中国水彩》杂志副主编同居一室,他向我打听陈军先生的水彩画创作情况,说是约了陈的一个专题。自桂返鄂不久,就在朋友聚会时,得到陈先生赠我的一期《中国水彩》杂志,上面有推介他的专题,占了好几个页码。行内人都知道,这样的“规格”是相当高的了。
    陈先生为人随和平易,画友间聚饮时他讲的“段子”总是引得满座欢笑。有他在场,你的酒量要是不超常发挥,那才是怪事呢。
    水彩班另一位导师卢晓利先生相识也晚,交流少些,但看过他几件作品,印象很深。圈内人说,卢先生是坚持若干年作水彩画艺术探索的。
    我不大懂评赏水彩画时该用哪些词作画风的概括,这里想到了一个词,不知二位先生是否认同。
    ——静美!
    对,静美!至少我在看到二位先生的作品时,这个词儿就好几次的蹦到我的脑海中。
    他们的学生,所选绘画题材也大多是江南水巷,侗族木屋、土家老街、老城一隅、湖岸孤舟乃至锈蚀的农用机械或是少数民族的面具。于静静的物象,静静的描绘中,传达出一种静静的美感。

    因为国画班导师李波先生是过从甚密的朋友,与国画班的同学们都很熟了。笔者还来不及细看水彩作品,就被几位熟悉的女同学拉着去看她们的花鸟画作品。
    06级国画班共有25位同学,与他们聊天多了,还是能从他们带一点儿口音的普通话中猜出他们哪位是湖北人,哪位是湖南、江西、广西、山东人。
    男生只有9位,是班上的“少数民族”。但是男孩大多都胆大,挺有主见。您看,大部分同学都担心题款时字儿写不好,把画给整坏了。黎业职同学一向很爷们儿,我见他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挥毫,很有些放笔直干的勇气。
    春节以后一开学,李波就告诉我,这个班的同学经过了大一时的国画基础、写意花鸟,大二时的国画专修,大三时的分科主修,这学期要进入毕业创作了。
    隔三差五到学院画室去玩时,总能碰到这个班的同学在那里画初稿,作调整,或是向老师请教该如何完善作品。
    前不久,客居羊城的水墨画家王顺华兄来学院交流,我和王兄见过这个班同学的毕业创作作品未裱件,觉得整体上与去年年末举行的那次名为《百花争春》的汇报展又大有进步。
    谭雯的花鸟长卷《兰竹雏鸡图》颇获导师赏识,为题“妙参造化”四字于卷首。
    李建云的山水手卷《山居秋暝图》古意十足,李老师也是忍不住一题再题, 青眼有加。
    徐飞的《松鹰图》,在展厅里很是抢眼,李老师为之题曰“曲高和寡视高则物众”。
    孙婷的12帧《杂花图册》册页创作十分用心,铺展开来,很是耐品。
    田亚昆的《菊花四条屏》,黎业职的丝瓜、紫藤……也见其创作过程的用心。
    观展笔记记得不全,还有一些同学的作品也因其在仿拟某位前辈名家上得其神形或在画面意境营造上用了功用了心,让笔者留连画前。
    综观整个国画部分的毕业创作,成绩是喜人的,毕业同学初窥国画艺术之堂奥,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相信他们已经较为明确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他们在审美情趣上已能与前代名家声气相通,对中国传统的花鸟山水艺术有了一份难舍的挚情。
    明显感到不足的,仍是题款,或者说是书法的功夫。
    记得大概是2000年吧,那年春节前,我和在孝感学院党办工作的书法家左剑桥先生等几位朋友,在中国美术馆去看《20世纪书法大展》,主办方是将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等几位国画大师列入书法名家的,让我对书法与国画创作的关系不得不细想一番。
    即以黄宾虹为例,宾虹先生绘画作品中的笔法,既深契传统的要旨,又活泼洒脱,独辟蹊径,特别是其晚年之作,看似毫不经意,但笔锋一触纸,便密实而凝重,即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像是“铁划银钩”,不可移易。厚重、灵动,一笔得之,密合无间。
    国画班的同学显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欠缺,开始在书法上用功更勤了。只不过他们太重视毕业创作,不请老师来题款,还是有一点儿不放心。

    离开展厅,走过春晖湖,想到“春晖湖”这个名字,我忽然有了一阵感动。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摇篮,这些来自各地的青年,在四年时间里,在导师的指导下,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一步步逼近他们心中的艺术理想。
    今天,花已盛开在春晖湖畔;明天,果定然结在四面八方。
    毕业展,对于学院的教学工作来说,也许算一个总结;而对于这些志在凌云的青年来说,则是新的出发。
    祝福这些即将在春晖湖畔重新出发的青年朋友,在走向未来的长途中,坚毅、执着,向前,向前……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51:49 | 只看该作者
从春晖湖畔出发



                       
——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0届毕业生水彩、国画作品展观展随记


                                                                                             
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管季超


    接到学院朋友的电话匆匆赶到展厅时,杨剑君副院长等几位熟识的朋友正在指挥水彩和国画两个专业的毕业生们在布展。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兴奋,他们一边七手八脚地张挂作品,一边愉快地交谈,展厅里洋溢着青春气息。
    他们的老师呢,也像站在金色稻海边的老农一样,难隐心中的喜悦,被学生们簇拥着,一会儿在这张作品前指点几句,一会儿又将双手抱在胸前,眯着眼,微仰着头,对另一件作品表示赞许之意。

    27件水彩作品布展在展厅的西厅,吸引我驻足观看:
    ——水彩画这样一种绘画形式,自西洋传入我国,时间并不太久。但似乎这个画种,颇是吻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不但在我国落下根来,而且舒枝展叶,成为很受画家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水彩班的指导老师陈军先生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了,他的水彩画曾得湖北美院刘寿祥等名家亲炙,形成了自家的风格。
    记得2002年在广西玉林的一次美术教育研讨会上,笔者与《中国水彩》杂志副主编同居一室,他向我打听陈军先生的水彩画创作情况,说是约了陈的一个专题。自桂返鄂不久,就在朋友聚会时,得到陈先生赠我的一期《中国水彩》杂志,上面有推介他的专题,占了好几个页码。行内人都知道,这样“规格”是相当高的了。
    陈先生为人随和平易,画友间聚饮时他讲的“段子”总是引得满座欢笑。有他在场,你的酒量要是不超常发挥,那才是怪事呢。
    水彩班另一位导师卢晓利先生相识以晚,交流少些,但看过他几件作品,印象很深。圈内人说,卢先生是坚持若干年作水彩画艺术探索的。
    我不大懂评赏水彩画时该用哪些词作画风的概括,这里想到了一个词,不知二位先生是否认同。
    ——静美!
    对,静美!至少我在看到二位先生的作品时,这个词儿就好几次的蹦到我的脑海中。
    他们的学生,所选绘画题材也大多是江南小巷,侗族木屋、土家老街、老城一隅、湖岸孤舟乃至锈蚀的农用机械或是少数民族的面具。于静静的物象,静静的描绘中,传达出一种静静的美感。

    因为笔者与国画班导师李波先生是过从甚密的朋友,国画班的同学们都很熟了。笔者还来不及细看水彩作品,就被几位熟悉的女同学拉着去看她的花鸟画作品。
    06级国画班共有25位同学,与他们聊天多了,还是能从他们带一点儿口音的普通话中猜出他们哪位是湖北人,哪位是湖南、江西、广西、山东人。
    男生只有9位,是班上的“少数民族”。但是男孩大多都胆大,挺有主见。您看,大部分同学都担心题款时字儿写不好,把画给整坏了。黎业职同学一向很爷们儿,我见他每一次拿出的作品都是自己挥毫,很有些放笔直干的勇气。
    春节以后一开学,李波老师就告诉我,这个班的同学经过了大一时的国画基础、写意花鸟,大二时的国画专修,大三时的分科主修,这学期要进入毕业创作了。
    隔三差五到学院画室去玩时,总能碰到这个班的同学在那里画初稿,作调整,或是向老师请教该如何完善作品。
    前不久,我见过这个班同学的毕业创作作品未裱件,觉得整体上与去年年末举行的那次名为《百花争春》的汇报展又大有进步。
    谭雯的花鸟长卷《兰竹雏鸡图》颇获导师赏识,为题“妙参造化”四字以资鼓励。
    李建云的山水手卷《山居秋暝图》古意十足,李老师也是忍不住一题再题, 青眼有加。
    程飞的《松鹰图》,在展厅里很是抢眼,李老师为之题曰“曲高和寡视高则物众”。
    孙婷的12帧《杂花图册》册页创作十分用心,铺展开来,很是耐品。
    田亚昆的《菊花四条屏》,黎业职的丝瓜、紫藤……也见其创作过程的用心。
    观展笔记记得不全,还有一些同学的作品也因其在仿拟某位前辈名家上得其神形或在画面意境营造上用了功用了心,让笔者留连画前细细品赏。
    综观整个国画部分的毕业创作,成绩是喜人的,毕业同学已经初窥国画艺术之堂奥,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相信他们已经较为明确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他们在审美情趣上已能与前代名家声气相通,对中国传统的花鸟山水艺术有了一份难舍的挚情。
    明显感到不足的,仍是题款,或者说是书法的功夫。
    记得2007年春节前,我和在孝感学院党办工作的书法家左剑桥先生等几位朋友,一起到中国美术馆去看《20世纪书法大展》,主办方是将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等几位国画大师列入书法名家的,让我对书法与国画创作的关系不得不细想一番。
    即以黄宾虹为例,宾虹先生绘画作品中的笔法,既深契传统的要旨,又活泼洒脱,独辟蹊径,特别是其晚年之作,看似毫不经意,但笔锋一触纸,便密实而凝重,即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像是“铁划银钩”,不可移易。厚重、灵动,一笔得之,密合无间。
    国画班的同学显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欠缺,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在书法上用功更勤了。只不过他们太重视毕业创作,不请老师来题款,还是有一点儿不放心。

    离开展厅,走过春晖湖,想到“春晖湖”这个名字,我忽然有了一阵感动。
    “春晖湖”这个名字是谁给取的呢?挺佩服这位拟名者。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摇篮,这些来自各地的青年,在四年时间里,在导师的指导下,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一步步逼近他们心中的艺术理想。
    今天,花已盛开在春晖湖畔,明天,果定然结在四面八方。
    毕业展,对于学院的教学工作来说,也许算一个总结;而对于这些志在凌云的青年来说,既是一个小结,更是新的出发。
    祝福这些即将在春晖湖畔重新出发的青年朋友,在走向前方的长途中,坚毅、执着,向前,向前……



                                                                                                                                                                                          2001.5.17午间急就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51:15 | 只看该作者
春晖湖畔的一丛新竹
          ——喜看《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06级国画班写意花鸟画汇报展》

                      ■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管季超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孝感人。
    从孩童直至中年,我在这片土地上学习、工作、生活。
    和您一样,我爱这里的一切。
    但假如您要问我:对咱们的家乡孝感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会告诉您:难买到好书,难看到有规模的书法美术展览。至少这两点,让我总觉得有些遗憾。
    所以,每次出差到外地,第一个要找的地方是当地的大书店,急切地向当地人打听的,是哪里有艺术馆和博物馆。
    先后到北京去过十五次。每次去,都一定要在中国美术馆盘桓半日,到“风入松”书店背回一袋新书。
    所以,每次闻知本地有书法展、画展,都要邀上好友一起去看。
    除了工作之外,咱也就看书、看字、看画这一点儿爱好。
    况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作为以文化传承为职志的教育工作者,本应该对书法美术尽可能多的有所了解,这样才当得起教师作为“文化人”的名分。
    应学院朋友之邀,笔者有幸先睹为快,看到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06级国画班25位同学的写意花鸟画临摹作品。
    闻知他们将把这百余件作品以《百花争春》的展名举行一个像模像样的汇报展时,为他们虔敬艺术之心所感动,不揣浅陋,说一点儿观展感言: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最重要门类之一,于唐代独立成科,根植中华文明沃土,历经千年发展,在不断探索与革新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笔墨语言,在宏大的中国画发展历史中,它是不断敲击的强音,以其细腻、丰满、野逸等丰富形象,传达了东方艺术的独特内蕴。
    花鸟画的确是“很中国”的!
    任何民族的绘画形态背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在支撑。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生存方式的不同,会造就出不同的绘画种类和形态,也形成了传承这种绘画形式的不同的学习方式。
    对于花鸟画这样一种“很中国”的画种,更是如此。
    来自广西、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的25位青年学子,在春晖湖畔开始学习花鸟画时,我庆幸他们得遇明师。
    他们在大一时上过七个周的国画基础课,进行过几十个课时的书法基础训练。进入大三之后,开始系统地学习花鸟画。
    他们的指导老师对学习计划作了周密的安排,指点他们临摹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花鸟画大师的作品,从中体会花鸟画特有的绘画语言。根据习画者的性情与个人喜好,指点他们主攻一家,或主攻某一类题材,悉心指导他们攻克其中的难点。动笔临习之时,辅之以对历代名画的解析,由五代的“黄筌富贵、徐熙野逸”至崇尚写真画风的宋代名作,元代“文人画”佳品,明清诸家代表作,近现代诸大师乃至当代汤文选先生等名家杰构,均有所寓目品味,帮助他们进入到花鸟画特有的语境。
    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切宜的。
    呈现于展厅的百余件画作,即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收获的成果。
    25位青年学子,习练花鸟画时间并不长,但从他们的临作来看,都抓住了所临名家名作的主体风格。部分作品,甚至颇能传达名师之气韵,“隐隐有大家之风范”。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笔者很佩服学院老师的善教;“真积力久则入”,笔者很欣赏25位青年画人的善学。

    ——25位青年画人在考入高校之前,是有过素描、色彩、速写等西画体系的造型训练的;进入学院之后,这一类课程的学习又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不过,对于花鸟画的学习来说,仅有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至少,通过习练书法,提高线条质量,是必须要做的功课。至少,涉猎一些古典诗词文,丰厚人文积淀画外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从展览的作品来看,有些作品可远观而不耐细品,何耶?
    尚未摆脱西画“描形”之囿,缺乏书法功底,不能挥写之故也。
    不少作品题款与画作明显不能匹配,何耶?
    摹形尚能近似,借助题款文字寄情抒怀力有不逮故也。
    不少作品题款位置不妥或文词失当,何耶?
    浸淫古今名作尚不够深切,文学功底尚待补课故也。
    这样的问题并非个别,而成为“共性”的问题,可见,25位青年朋友如欲在写意花鸟画领域登堂入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从现在起,立定目标,久久为功。
    一俟临摹名作得其形神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如何完成从写生到花鸟画创作的新课题,又会摆在他们面前了。
    好在,他们都很年轻,有大把的青春可以任由他们来从容规划。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让我们来祝愿他们立宏志、广识见,有毅力、勤用功,学有所成。
    孝感学院的校园,很美。
    春晖湖这个名字,让我联想起多次留连过的燕园“未名湖”。
    我想,我们观展者在多年之后,脑海中还会浮现:在2010年元月,春晖湖畔那一丛充盈勃勃春意的新竹。


                                                                                                                                          09.1.5.急就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50:49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12月8日下午    教育田野研究手记



                              文/孝南区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今天下午2:30,与罗斌副校长等区实小师生到达陡岗镇小。
    一到校,即按自定计划展开教育田野调研工作。
    自定调研内容为:1、陡岗镇小音乐美术教学现状;2、留守儿童个案调查。
    用了整整三节课时间,完成了此计划。

             一、陡岗镇小音乐美术课教学现状[略]

            二、留守儿童一例6年级/某班阿梁同学访谈录

    他圆圆乎乎的脸,是班长,很懂事的一个小男孩。
    进办公室时,他有礼貌的喊了声“报告”。
    我和他对坐着交谈。
    他告诉我:
  
  ——我老家不在镇区,骑自行车要15分钟才到呢。但我家在镇区买了房子,上学很近,几分钟就到了。
    爸爸妈妈都在吉林省松原市建筑工地上打工。父亲贴磁砖,妈妈做饭。有时忙了,妈妈也帮忙贴。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读完市工校计算机专业以后在天津工作,二姐初三没读完就到深圳去打工了。大姐有时打电话回,关心我的学习。
    爷爷早去世了,奶奶在老家湾里住。有时间我去看她,她也偶尔来帮我洗我洗不动的外衣、被单。衬衣、短裤、袜子我自己会洗。
    您问我三餐饭在哪里吃。我告诉您吧。
    早餐我在学校吃。中午呢,就到初中对面的小餐馆去吃。一般吃两块钱一餐的,有时只吃一元的饭菜,偶而吃5毛钱一个饼子。有五元的饭菜,我舍不得,没吃过。想吃肉的话,到奶奶那里,她给我做。
    五年级上学期我整个学期只用了300元钱左右生活费。爸爸妈妈心疼我,打电话回来让我想吃就吃。爸爸妈妈给我的钱,由一位亲戚代管着,用完了就去拿。
    我每天一放学就回家做家庭作业,做完了再出去玩;有时也在学校玩一会儿再回家,玩完了再做作业。
    暑假我家楼顶上的天线锅坏了,家里没有电视看,只能看DVD。有时,我也到楼下邻居家的大哥哥家去看电视。他和我共一个大床睡觉。他在初中读初二。
    爸爸妈妈给我买了手机,我放在家里。每隔两三天爸爸妈妈就在晚上打电话给我。我先拔过去,他们不接;然后他们再打过来。长途加漫游,挺贵的。
    这次期中考试,我只考了433分,班上第四名。您问我第一名是哪个,是从北京大兴区南大红门小学转学回来的女同学,她叫小宇,父母在北京卖豆腐。她一、二年级是在陡岗镇小读的,上学期又转回来了。她学的课本和我们不一样。她期中考试考了456分。期末考试我要加油追赶她!
    我不到网吧去玩。我们班有同学去。有一位同学上星期有四五天不到校,班主任老师急坏了,天天和他家长打电话,还陪他妈妈一起去找,终于在网吧找到了。班主任老师请他到班学习,态度很温和。
    您让我既要节约,又要保证餐餐吃饱,谢谢您的提醒。半个月前,我妈妈回陡岗了;爸爸也在一个星期前回来了。现在我回家就有饭吃。爸爸妈妈在家过完春节,三四月份又要去吉林,我又得一个人在家。
    大姐说她元旦回家。二姐春节说不定也回。
    那时候,我们一家就可以团聚了。
    管老师,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老师再见。

       ●本帖延伸讨论:  
1、如果不给基层学校配齐音体美专职教师,艺术课真能“开齐开足上好”吗?在一时配不齐的情况下,“过渡阶段”各校该如何想办法先保证“开齐开足能上”呢?

    2、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会遇到许多并不为城区教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完全了解的具体困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爱岗敬业的,凭着良心和责任感在负重工作,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是否一定有好效果呢?

    3、笔者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值得研究。农村教师已见多不怪,城区教师不大了解,高层领导又顾不到这个层面。于是,必要的研究和对策似乎缺位了。

    您以为呢?您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有哪些好做法?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50:23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12月23日在祝站姜窑小学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研札记



                                ■孝南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管季超/撰写



                                        ■祝站学区教研员
                                          马仲文/校订



    一、调研活动背景:

    1、祝站镇姜窑小学是祝站镇属村小中规模比较大,办学条件比较好,师资队伍水平比较高的一所学校,也是祝站镇所属学校中,除镇小外,我最熟悉的一所学校。数年前,曾应前学区教研员盛文俊同志之邀,到该校与老师们进行过业务交流,对这所学校留有良好的印象。
该校曾积极申报作文研究课题,原任校长和语文组老师们对小学习作教学研究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今天的调研,有了解该校习作教学改进状态的意图。
2、本学期我室《教研活动计划》中由我完成的工作内容中,有“到毛陈、西河、三汊、祝站四学区进行小语教学现状调研”的条目。前三个学区此前已完成(参见《教师之友网》“教研员工作论坛”子栏目)。

    二、调研活动方式
    1、上午8:00到达该校,汇同学区教研员马仲文同志一起完成调研工作,13:40离开该校,到学区食堂就餐(午餐后到另一所村小继光小学探望一位青年朋友)。
    2、为了尽可能将一个方面的问题观察、研究得细一些,我采用的方式是:要求该校教导主任收齐1-3年级学生语文《作业本》、3-6年级学生《作文本》(不作筛选,整建制地),然后逐一浏览、分析,现场写出写实性的调研札记。

三、姜窑小学学生语文作业、习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一)学生语文课堂作业
    我浏览了1-3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作业(生字)本,获得一个印象:老师们工作上是努力的,作业批改很认真,学生的作业练习量也比较充足。
    该校低年级学生语文作业汉字书写都很认真,这与老师们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我所提的建议是:
    1、不要轻忽老师的批语/批改用符带给学生的心理影响。老师在低年级学生作业本上用红笔写下“要认真”、“要仔细”、“字写好”这些批语时,不妨稍稍放慢速度,把这几个字写好。久而久之,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
    2、咱们学校的老师“创造”了好几种鼓励孩子们的作业批改方式,如划红星、画笑脸、打长长的红对号、写“优”等等,老师们也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订正错别字,这些做法都是挺好的。
    但对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的养成教育”非一日之功,(一种好习惯的养成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乃至十几年,岂能一蹴而就?!)我们的指导方式还可以更多元一些,还可以再“细一些”。
    譬如:程天乐同学写“我”、“升”这样的字时,常把第一撇与第二笔连在了一起,撇得很陡。老师可否不采用一页打三个长红勾的方式,而是直接用红笔示范书写一次?或者集体评讲时在黑板上示范一下?
    如陈菲同学写“亿”字时,右边的“乙”弯不起来,老师也不要放过,为其示范一下。
    再如王天奇同学写“器”字时,一连写了6个,都没写好。他将中间的“犬”字放到了下面两个“口”字中间了。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为其作了示范,并批上了“要用心”之字。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小语教师工作之琐细、劳累。同时也想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若干年来,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以“赛课/发奖”为多,对教学细节的关注不够,汉字书写教育被遗忘/轻忽。语文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也普遍不高。
    有时候,学生作业中字儿写得不好,并非其主观态度上“不认真”,而是没有得到无微不至的、及时内行的指点,不知“如何去做”而造成的。
    作为教师人数相对不多的学校,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教师在岗研修”、如何开展“教研组活动”?我们觉得还是选择“微观”的“细得不能再细”的“小课题”来进行研究,比较、合适、对路。

    譬如:
    ——在咱们乡村小学,语文课课外作业如何布置?如何检查?
    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是否采用“集中评讲”的方式比较节约时间?
    人数较少的班,可否当堂(在学生课堂上)完成作业批改?
    鼓励学生写好作业的方式有哪些?一种方式用长了,有“抗夸性”(我们临时造的一个新词)了,是否得采用新点子?
    如其打上一个长长的红勾,不如在一面作业(抄生字)中挑出学生写得最好的那几个字儿,划上双圈,以示褒扬?
    咱们语文组老师在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是否仍需要进行“三笔字”训练?
    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口了一台日本产的电视机,放在工厂的食堂里,这个人“杵”一下,那个人又“杵”一下,一天放好几个小时。但十几年过去了,这部电视没有“垮”。为什么?咱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做的每一个零件都优质。
    好的教学活动也如此,如果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整体的水平就会相当高,咱们的学生也会终生受益了。
    苛求于一线教师不是我们的目的,作为同行,我们共同勉励,尽量将咱们手头上的活干得漂亮些,扎实些。
    这种提醒是善意的,是并不过分的。

    (二)三到六年级学生课堂作文
    上学期,我先后在毛陈镇中心小学、新华街沿河小学、书院街北池小学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习作教学)现状调研(请参看本站相关主题帖)。本学期,我又先后在毛陈镇小、西河学区、三汊镇中心小学进行习作教学现状调研(均于调研活动次日将《调研札记》上传《教师之友网》)。
    前些年,曾先后组织了三次全区小学生习作大赛(通讯赛形式/不收取任何费用!),仔细研读过的学生赛卷在近万份。
    还曾从区实小、城区十三所小学调阅了近200册学生日记本、课堂作文本(均于当日或次日写出调阅感受,随调阅文本一并返还学校)。
    我家中收藏有初中三个毕业班共约200名学生的全部日记册(总数量近千本),均逐篇批览。另完整地收藏了区实小一名学生从小学二年级直至高中的全部课堂作文和日记本,亦逐篇批览。
    作过这一些研究之后,我的感受是:1、作文教学重要!作文教学是目前小语教学中的难点、冷点、软肋,是很多老师指导能力的弱项。2,作为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过长期探索的教研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足够的能力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支持。

    (三)从姜窑小学学生日记本中发现的比较好的实例:
    1、我在一线工作时,进行过持续9年的初中生日记写作训练的教学实验,对指导学生日记“情有独钟”,看到姜窑小学的老师们抱来一大摞学生日记,兴致勃勃地逐一翻看,热情肯定老师们在小学生日记指导上付出的辛勤劳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从中筛选出如下篇目,建议老师们再从中“优中拔粹”,附上新评语,由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负责录入,尽快上传专业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学生习作点评”子栏。
    ——建议沈素同学、5(1)班胡妮同学、吴旭同学的指导老师从孩子们的《日记本》中认真筛选出一、二篇代表性习作,经过必要的修改润饰后,附评上传。(或在适当的时候,为这样写日记挺认真,字儿写得又好,文章也蛮有“看头”的孩子出一期板报或采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写作尖子生”是应该培养的,有“尖子”,才好就地找到“示范”的榜样,带动所有孩子爱写作)。
    ——管季超认为,在校学生的日记,与成年人的“私密性”的纯为记事、记录个人感受的日记(如《鲁迅日记》)是不同的,它实质上是一种“开放式的自由练笔”(非命题作文)
    我们建议老师们要求学生为每篇日记(至少是大部分日记)加一个标题。
    加标题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锻炼了孩子们的拟题能力(概括、提炼生活的能力),这是将来走上社会进行实际应用写作时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功;二是可以用文题“管住”自己,不至于让日记散漫无中心。三是可以方便老师据题判文。
    我录下了一些孩子日记中的好文题,供老师们在班内评讲时参酌:
    ●杜媛:《爬树》、《用泥巴做泥巴人》、《用饼干玩游戏》
    ●王侣:《徐家田两日游》、《种菜》
    ●程芝娴:《做作业的乐趣》、《老师很辛苦》、《吹泡泡真有趣》
    ●方萌:《学会感恩》、《数学老师生气了》、《第一次挖红薯》
    ●夏晶怡:《补裤子》、《怕蛇》、《逗猪》、《不想长大》、《看到试卷后的心情》、《好吃,耍
            赖皮的梦梦》、《还是上学好》、《小气的大伯》、《毛燥的爸爸》、《我学会了抱抱子》、
           《可恶的程攀》
    ●沈苇:《弟弟终于开窍了》、《姑妈家的狗疯了》。
    ●程艺然:《一只丝毛狗》、《停电》
    ●程琦:《笼物“鸡”》、《三打麻奖》(模仿“三打白骨精”写的连续日记)
    ●徐飘:《和弟弟打架》、《疯起来玩儿》、《好想弟弟》、《这是一个意外》
    ●王新亮:《爬树比赛》、《赢珠子》、《跳房子真高兴啊!》
    ●王婷:《谁是杀狗凶手》
    ●有一些同学的汉字书写比较潦乱,日记也写不长,但我仍从他们的日记本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标题,证明这些孩子关注到生活中一些“可写”的素材,并试图加以表现。“没有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看起来有些绝对化,细一想挺有道理。例夏子豪、王盼、沈婉玲、沈闯、易阳、章正、刘莎等同学的日记中也有好的文题。
    假如老师们再加一些指点,这些孩子的日记也同样可以写得长起来,有味儿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初中教学一线工作时,关注到国内学术界在“写作学研究”领域的若干学术成果,一直通过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杂志等报刊追踪这方面的学术动态,并与中国文章学会会长管金麟先生(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就“文章学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书信往还,进行交流。(寒假得暇,可将当年的交流信函以专题帖形式上传《教师之友网》“理论前沿”栏目。)
    最近十年,我在作文教学研究上有两个“兴趣点”,一个是进行了一个“写作训练个案”的追踪研究;二是关注农村小学生习作中“如何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的研究。
    姜窑小学夏晶怡同学的《课堂作文本》和日记本请指导教师代我收集齐全,作为我向这个孩子借阅,请学校在本学期期末专函挂号寄给我(最好附上指导老师介绍这个孩子各方面情况的专文),我会写出一份《个案研究报告》,上传《教师之友网》“习作点评”专栏,并请人教社《小学语文》月刊(全国小语会会刊)副主编刘捷博士等编辑同志也上网看看,作些指导。
    拜托姜窑小学的同行们好好培养这个孩子。夏晶怡小朋友非常善于从生活中抓取生动鲜活的写作素材,“裁切”这些素材的能力也挺棒!有培养成“写作尖子”的潜质。
    咱们教小学的老师,如果不能为初中贡献学科“尖子生”,是一种遗憾;教一生的语文,教不出几个能写会说的学生,是一种遗憾。
    ●也有许多同学,整本日记全没有“文题”。最典型的是王柳姿、黄思、王英三位同学,日记写得挺认真,甚至不厌其烦天天写上“日记”或“日记一篇”字样。因为没能得到老师的提醒,还没能尝试“为日记加标题”这种训练形式。
    ●和在三汊镇小调研时获得的感受完全一样:学生的汉字书写良好习惯在低年级没有得到很好的强化,书写水平并未随年级提升而提升,反倒越写越潦乱。例如沈壮、沈康、左勇超这几个小男孩,老师们可否在如何把字儿写得工整漂亮上“逼”一下,“手把手”个别指导一下?
  

  四、与姜窑小学语文组朋友们聊天
    ——我们的“调研”活动是着眼细节分析,是同行间的一种友善的提醒,与“教管”行政方式的“检查”是不同的,仅供老师们改进/优化工作效果时的参考。
    ——一线教师工作的辛劳我们感同身受,我们无意于苛求,更非“挑刺”。看花易,绣花难,诸事一理。
    但,认真地去干好每一件工作,总是我们(您、我、他)共同所想的。
    我将江苏省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农村学校)杨瑞清同志的一段话抄下来,转赠姜小同仁,共勉之:
    “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
欢迎老师们跟帖讨论,批评指正。

    五、在祝站镇姜窑小学调研之后想到过,但思之不深,思之未明的若干问题,罗列于后,请业务合作者马仲文先生和教育界同仁们,帮我一起思考:   
    ——城乡教育失衡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从“教师立场”来看,我们在农村教师管理上存在哪些不适合教师发展的障碍问题?(“科学量化”式的评价是否完全科学?不是被帮助、被指导而是常常被审视、被指责状态下的“检查”,一线教师是否欢迎?我们对教师的工作“管”到何种“度”比较好?是否应划定一下“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界限,解放教师的创造力,培植“个性化”的教师?既“管”又“导”如何?)
    ——“微型村小”(百余名学生,上十位教师,甚至几十名学生,上十余教师)的教管、教研如何进行?
    ——远程教育资源用得如何?一线教师(小学女教师居多,村小年龄偏大的教师不少)的在岗研修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常常只抓“赛课”/“发奖”,关注过教师工余生活吗?老师们是否有书可看,有报可阅?村小教师“得奖”的机会比镇小少,更比不上城区直属学校,如何“平衡”?如何关注在村小工作的有为有志青年?
    ——是按学术标准用人好呢?还是按“是否听话”、是否“围着我转”、是否“能为我办私事儿”为标准用人好呢?“校本教研”的空泛说教与具体到一校的微观操作之间的大片空白由谁来填补?



■附录:


    赴祝站镇继光小学探望青年朋友王晓明时研读该校“首届学生作文竞赛”相关实物后作的札记

■管季超
08.12.24补记



    ——该校校长王小明同志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原在姜窑小学当语文教师。参加“全区小学语文教师现场作文赛”获一等奖,与我有过多次书信交流,后调镇小作教导主任,(期间应我之约,4次编制小语全区统一测试卷)今秋再调继光小学任校长。
    我约马仲文同志专程到继光小学去看看他。
    ——小王同志与另一位青年朋友、教导主任沈敏江同志策划组织了该校首届小学生作文竞赛。10月16日下午初赛,23日下午复赛,3-6年级分别有11、15、11、15位同学参赛。初赛及复赛均提供8个题目供学生抽签写作。文题是半开放式的,附有文题阐释。
    我花了约半个小时细看了复赛获奖卷,整体写作水平不高,但竞赛活动的组织是郑重其事,细致认真的。
    ——该校学生只有105人,教师14位,是“标本式”的“微型村小”。(但在该镇村小中,仍位列第三)目前农村地区这种“微型村小”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进行教学管理,颇值得研究。
    ——为节约经费,王小明校长自己亲自安装篮球架,为篮板刷油漆,正在干活儿。我想握握他的手,他满手油污。不想打扰他,鼓励两句,半小时后离开了该校。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0:49:02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孝南教研〔2009〕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小学语文、中小学艺术网络教研评优活动的通知

各学区、各区直中小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教研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网络教研能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建立起开放、平等、交互、及时的研究平台,能有效实现优质教研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推进教研工作的深层发展。
    为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多交流研讨、获得学术评价的机会,我室拟依托《教师之友网》学术网站,尝试开展小学语文、中小学艺术网络教研评优活动。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开展此项活动的依据:
    ①湖北省教学研究室2009年2月26日所发《关于组织网络教研活动的通知》精神。
    ②孝南区教学研究室2009年《工作要点》文本中关于“网络教研”的相关表述。
    二、活动时间:
       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1日
    三、参与对象:
    按照“严把学术质量关/自愿参与/零费用公益服务”的原则,凡我区小语教师、中小学艺术课教师中具备基本的上网操作能力,热心网上学术研讨并以实名发表具一定学术水平的主题帖、学术评议性跟帖者,均视为此次活动的参与对象。
    四、评优内容/参与形式:
    ①由我区教师网友自主上传个人课堂教学实录、原创的真实教学案例至《教师之友网》“语文教育”/“艺术教育”两个版区的《课堂教学》子栏,以主题帖形式实名发表,欢迎各校参与研讨的教师以实名发表学术性的跟帖评议;
    ②由我区教师网友自主上传原创教育叙事文稿至《教师之友网》中《教育叙事》子栏,以主题帖形式实名发表,欢迎各校参与研讨的教师以实名发表学术性的跟帖评议。
    五、重要提示:
    ①《教师之友网》是我室管季超同志2008年3月10日创办的专注于教研业务问题的专业性公益学术网站,与一般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性论坛相比,有更为严格的网管要求(删帖甚严,存帖求精),参评主题帖必须实名上传;严禁偏离学术研讨范围的闲聊,严禁发表非学术性言论。
    ②为便于活动结束时统计各学区、各区直学校小语教师、中小学艺术课教师的参与情况,建议按照统一的格式注册发帖(即“校名+实名”),建议在主题帖后附言:“此文参加孝南区小语(或‘艺术课’)网络教研评优活动”。
    六、评审工作
    为了鼓励我区小语教师、中小学艺术课教师积极尝试网络学术交流方式,尊重一线教师学术劳动的成果,在活动结束之后,将从经审读存帖的主题帖中,按不少于1/2比例评定区级奖(如整体水平较高,可适当提高评奖比例)。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纳入评优范围:
    ①抄袭、拼凑的文稿(一经发现,即作删帖处理,并作业务工作个人信誉记录)。
    ②不按照本次评优活动要求以实名注册者(其文稿视为一般性网上业务交流)。
    评审工作分网上初评公示和行文正式公布两个环节,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应有的学术标准,欢迎广大教师网友监督评审过程。
    本次“网络教研评优活动”约请《语文报》小学版主编吴殿魁担任学术顾问。
    “网络教研评优活动”评委由我室主要领导(2人)、相关学科教研员(1人)、部分学区教研员(3人)、区直中小学优秀原创帖作者代表(1-3人)组成,以网上公开透明的方式操作。
     七、《教师之友网》域名:xnjyw.5d6d.com(前不加www)。
    《教师之友网》系《孝南区政府网》(电子政务平台)和孝感市教育局《孝感教育科研网》的联盟网站。创站一年来,总页面流量超过60万人次,是高速成长的优质的公益性学术网站。
    请各学区、各区直中小学积极宣传,认真组织小语教师、中小学艺术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教研平台,创造具有我区地域特色的网络教研新经验,提升我区教学研究工作的学术水平。


                                                            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0:10 , Processed in 0.1828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