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社交媒体,现在的旅游已经不再是孤独的行走,而是一种分享:生活的分享、态度的分享、文化的分享、世界观的分享。”
在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从文旅融合新时代的旅游传播创新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01
“融”也是传媒行业核心的理念和关键词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2018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指出,文旅融合应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让文化+旅游实现1+1大于2,这是文旅产业共同的愿景。事实上“融”也是最近五年传媒行业核心的理念和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文化创意与城市形象塑造的融合,旅游变革、传媒变革、文旅融合、旅传互促,新时代文旅传播就成为了一个跨界融合的新的领域,也成为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时代的重要的课题。
文旅融合是离不开传播的,给文化加码,为旅游赋能,是旅游行业对文旅融合的意义的解读。文化也好,旅游也好,文旅融合离不开传播,或者说恰恰是传播促进了文旅的融合。人们需要文旅融合后新的生活和出行的理念,新的文化、创研的产品,新的文旅体验和服务。诗和远方的美好,需要通过新的传播形式触达大众,人们“读书破万卷、行路走万里”的美好的愿望,需要文旅融合赋能后的产品和服务。旅行者也需要通过行走,不断记录和传播美景、美食和美人,传达他们幸福的时刻和向往的生活。
02
文化和旅游从来都离不开传播
徐霞客是中国的一代伟人、千古奇人,他所撰写的《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命名为中国旅游日。他一生的足迹遍布21个省市自治区,写下60多万字的旅游笔记,篇篇都是美文,都堪称游记佳作。但是他这一辈子所行走的记录,在他生前是没有出版的,只有一些至亲好友读过他的手稿。在他去世后135年,才由他的孙子辈把他的游记刻印出来,我们才知道他走过了哪些名山大川。
今天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新的媒介发展给每个人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新媒体随身、泛在,传播力度及时,传播速度精确……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分享旅游心情的最佳渠道,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谁去了什么地方,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
03
如何通过新媒体来促进旅游景点宣传
去年5月,抖音上的一则关于西安的短视频火爆流传,使得西安一夜成为了网红城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受这个启发,南京市也模仿了西安在抖音上做了一个18秒钟的南京的短视频,短短几天时间,这个短视频就有13亿人观看,据统计,去年全年与南京相关的抖音上的视频短片一共有262万条,总播放量达到了196万次。这在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因为有了新的媒体,正是因为有了新的传播手段,人们可以方便地促进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甚至一个乡村的旅游资源的传播。
从新闻与传播研究上来看,新媒体如何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有四个方面的认识:
媒体融合,传受融合
在新媒体大格局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现在也合二为一,融合在了一起。每一个掌握了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人,他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根据最新统计,现在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了8亿,微信日活用户超过了10亿,这是一个巨大数字。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63亿人次。在这两组数字背景下,再来理解每一个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就可以想象到,中国与旅游相关的传播数据量到底有多大。更何况,旅游还是一个与多种行业、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比如出行要火车、飞机,要住酒店,要参观演艺活动,要购买土特产等。
大数据与小数据融合
大数据一般是指我们产生于互联网空间的数据,以及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器而汇聚起来的数据记录。小数据多指传统渠道的调查数据、统计数据、上报数据等。我们研究中很重要的心得和体会就是,大数据必须与小数据融合,大数据研究必须借鉴和取经传统经典研究,才能更加全面和真实的观察和认识世界。
大型项传播与个体感悟融合
旅游传播已经做了很多年,各城市、各景区、各目的地其实都有自己的宣传片、形象片和旅游宣传口号。但是在互联网深度渗透生活的时代,大形象宣传必须与个体的感悟、个人的体验相结合,需要在宏伟壮观之中融入“人”的情感和体验,以情动人,才能是有效传播。
智能体验与人心计算融合
人工智能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两年人工智能的热度不断成长,2019年相信人工智能在旅游领域也会普遍地实施。
我们参与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希望搭建一个跨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与文化、旅游、传媒相关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和机构,能够交流各自的创新的想法、创新的举措,相互学习,经验互鉴。从而通过传播创新共同促进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传播创新,促进传播生态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