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蒙:生活才是创作的常青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24 21: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蒙:生活才是创作的常青树

  【新闻人物】
  3月21日,春分当日,“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走进鲁迅文学院,开讲“春天一堂课”。
  这天,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温暖启幕。36名中国作协基层会员在浓浓春意中“回娘家”,听一听名家的课,聊一聊文学的事。
  虽已88岁过半,两鬓斑白,但王蒙先生依然才思敏捷、谈吐从容。面对基层作家聊起文学,那些过往的日子,那些写作的顿悟,那些生命的记忆,在他的脑中汩汩而出,70载的创作岁月仿佛浓缩在此刻。
  时间、空间、想象、语言,是这堂课的四个关键词。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王蒙开宗明义。
  1979年,他的小说《青春万岁》正式出版,至今已过40余个春秋,“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仍是当下年轻人的青春宣言;小说《这边风景》开始创作于五十年前,虽无法摆脱特定时代的印痕和局限,但穿越岁月而依然常绿,已被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受什么样的观念影响,都有热腾腾的生活,都有衣食住行,都有善恶美丑,都有对美好人生的期待。”在王蒙的眼中,生活才是创作的常青树,是不断迭代变更的写作理念中的不变量,是作品走向经典的宽阔大道。
  “生活绝不是观念的图解,也不是观念的衍生品。生活就是人民,是活生生的人。”王蒙认为,《这边风景》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展现了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里面有正直的品格、美好的爱情、诚实的劳动,有壮丽的风景、绚烂的风俗和器物,还有各民族丰富表情和音调的语言。他高呼:“我爱生活胜过爱我自己”。
  在王蒙看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根据地。北京和新疆,便是他常写的地方。不过写作空间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特定的场所,“在《春之声》中,我坐闷罐车的经历便来自其他地方”。还有不少作家说不清自己的文学根据地,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亚,他们涉猎了不少地区的风物,甚至写过多个国家和民族。“空间不止有一种可能性,见得多了,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可能性。”
  讲座中,王蒙高兴地说,他正在看科幻小说《三体》,“这部小说有很强大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有它的逻辑、有它的思路,具备现实合理性。一切想象要深深根植于生活”。他透露,从2013年起,一直在构思一篇中篇小说,“我也争取把它‘抡圆’了”。
  乘着“想象力”的翅膀,王蒙又谈到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文学又是思维的艺术,作家应具备强大而深邃的思维能力。”在他看来,中国的语言是音、意、形、笔顺的结合,能自成一个世界,有无穷的妙处。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语言能够给写作者以极大启发。
  在提问交流环节,广东基层作家陈再见说出了自己的困惑:面对流动且碎片化的现代生活,青年作家如何处理文学与空间的关系,构建自己的文学根据地?
  王蒙回答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气氛,熟悉的语言。但我们对生活的爱,不要受根据地的限制,因为生活不断膨胀、不断延展、不断创新。”他叮嘱作家们,永远不能认为自己对生活很熟悉了,我们要对生活保持好奇心、爱心,“要对所有的经历保持兴趣”。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刘江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9:38 , Processed in 0.0675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