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市一周(1)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冷眼热读易中天
书市一周(1)
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
——冷眼热读易中天
蓝柯
今天,2006年9月23日,应《孝感晚报·大周末》主编王峰先生之约,本人开始为该报“阅读”版撰写专栏《书市一周》,依据孝感市著名民营书店卡西莫多书店所提供的《卡西一周图书销售排行》,对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若干图书发言,每周一次。
央视“百家讲坛”捧红了阎崇年、刘心武和易中天,尤其以易某为甚。上海文艺版的《品三国》(上)是2006年7、8月份书业销售淡季唯一的亮点。愁容满面的各路诸侯喜出望外,纷纷翻箱倒柜捧出易的旧作重装上市:《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品人录》、《读城记》……。据不完全统计,现只有三种未印,就是《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和《黄与蓝的交响》(与邓晓芒合作)。而真正确立易某学术界地位的恰恰是这三种书。为什么不重印?一是专业性太强,距离大众远了一些;二是各主要媒体未曾参与运作,声势太小。
眼下,《品三国》(上)(上海文艺版)、《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东方版)卖得正火,各方对易某褒贬不一,“易粉们”觉得易是新世纪中国文化的标高固然不切实际,毕竟我们还有李泽厚、叶秀山和刘小枫!但某些高校中人对易某表示不屑我同样反对,他们说他就是口才好,言下之意是学问并不怎么样,我倒想问一句,你们的学问和《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比比如何?你不要和《品三国》比,那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那是知识大众化的产物。再说了,鄙视易某的人中除了耿直之士还有红眼病患者,易某赚钱,正大光明。但抢了这些人的市场份额啊,如美男作家葛某,一边呼唤人文关怀,一边制作《沙床》那种文化垃圾,如此虚伪做派盛行知识界久矣!正是这样一些学者名流与出版界的资源垄断者狼狈为奸坑读者,编什么《茶文化》、《酒文化》、《青楼文化》、《中国宫廷秘史》之类的扯淡货色,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怕人骂,署个化名蒙混过关,反正出发点是创收。我不知道他们搞的那些名堂有什么学术价值!
必须承认,易中天所写的讲史读物学术含量不高,但一个社会中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毕竟有限,更多并不以学术为业的人、不参与知识生产的人,他们也有求知欲和受教育的权利,需要一部分学术中人走出书斋,用富有魅力的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知识和学术成果。在此过程中,对艰深的知识作通俗化处理是必然的和必要的。我同意张远山的看法,附庸风雅是迈向风雅的必由之路,起码附庸风雅的人是以风雅为荣的,他把风雅当作自己人生值得追求的境界,有什么不好呢?何况哪一位风雅之士都有过一个附庸风雅的阶段。可惜我们的风雅之士太健忘了。应该鼓励大家附庸风雅。对于知识大众化,阅读史上不乏成功的范例,林语堂《中国人》,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房龙《宽容》、《人类的故事》,都是此中经典,这些书论学术、思想并非无可企及,但优美的语言、丰饶的感悟性文字,又是康德、海德格尔和金岳霖之类大家所不能为的。
我们的知识界流行一种风气,就是做事高不成低不就,传世之作不能为,知识普及不愿为;对于做这些工作的人还不屑一顾。然而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说不定知识大众中一小部分由周国平、易中天引导而登堂入室,杀出几个苏格拉底也未可知。
卡西一周图书销售排行(1)
1、品三国(上)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5.00元
2、中华趣味语文 刘元 金城出版社 38.00元
3、一个世纪的阅读体验 秋风、白沙 光明日报出版社 29.80元
4、亲爱的提奥:凡高书信 [荷]凡高 南海出版公司 39.80元
5、莲花 安妮宝贝 作家出版社 25.00元
6、青瓷 浮石 湖南文艺出版社 32.00元
7、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易中天 东方出版社 28.00元
8、发现另一个中国 王学泰 中国档案出版社 28.00元
9、宣纸上的记忆 刘长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5.00元
10、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纪连海 光明日报出版社 25.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