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戴着教育的“眼镜”看电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0 13: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戴着教育的“眼镜”看电影
《天那边》剧照
《全民超人汉考克》剧照
《功夫熊猫》剧照
《买买提的2008》剧照
  对教师而言,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忙碌的,而且,在忙忙碌碌中很多教师都形成了“职业病”,什么事情都从教育的角度去考虑,比如看电影。在电影里,有人看到娱乐,有人看到异国风情,有人看到动人的故事,有人看到视觉奇观,但很多教师却从中领悟到教育的智慧。这是弥足可贵的“职业病”,在这种“病”的后面是深沉的爱。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美好的电影打动了我们的教师,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些如光影般在银幕上闪烁过的影像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教育智慧,成为他们笔下独特的教育笔记。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刻,我们用他们这些文字盘点教师一年的文化生活,鼓励教师从更广的文化视野中寻找教育的钥匙……    ——编者
2008,我的影像记忆
  ■万立君
  2008年,影像记录了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平凡的人,记录了平凡的生活,也记录了平凡中的感动。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回忆2008年的影像,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欢笑与泪水。
  2008年初的贺岁片《长江七号》,是我喜欢的艺人周星驰的作品,一样的平民,一样的搞笑,却有不一样的温情。很多人都很感动周铁死而复生的那个片段,那确是十分感人的场景。原以为相依为命的父亲已经离开人世,却在第二天醒来时发现一切都没有变,爸爸还在,家也还在,不是孤单一人,于是小狄紧紧抱着爸爸“放肆”地哭泣……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被感动了,心里很温暖,好像什么东西轻轻触到了内心那最柔软的一角。
  再想想《长江七号》里小狄因为考了0分而作弊,让周铁签字。其实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作弊让家长签字的事情并不少见。虽然这种做法欠妥,可是我认为,老师还是应该深入了解孩子,寻找这种事情发生的背后原因,我们应该对孩子宽容一些,成绩固然重要,却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够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2008,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我想,莫过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另一个就是汶川。5月12日,这个四川的小城让无数中国人记住、牵挂、祈福。《5·12汶川不相信眼泪》,尽管有人批评这部纪录片制作得十分粗糙,没有反映汶川大地震中的诸多真实。可是,我仍然被这部纪录片深深地感动着。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当时的许多真实情况是在很多年以后才公之于世的,而这一次纪录片能这么快就公映,无疑是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
  汶川地震的时候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哭泣声萦绕耳边。物伤其类,怎能不悲?汶川地震时,学校也组织孩子们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我想,这个纪录片是一个进行爱的教育的好机会。孩子们也许还没有彻底弄清楚捐款的意义,如果老师不告诉他们,那么捐款很可能只会流于一种形式。让孩子们体会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感同身受的爱心,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关心他人,那才是最终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让孩子们真正地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才能让他们在未来将自己的才学回馈给社会。也许,在现代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说难免会被认为是十分矫情的。然而,我仍然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迷离于形形色色的一些文化垃圾中,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有激情、有承担、有理想的社会中坚力量。
  顾筠导演的《筑梦2008》,是2008年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纪录片。奥运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看着纪录片,看着我们慢慢地把“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目标具体实现,心里面的感动和自豪油然而生。这是情不自禁的,也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洼里乡的拆迁户、国家女子体操队小队员的选拔、我喜欢的运动员刘翔、奥运安保特警的训练……每一个普通的百姓都在为这次的百年梦想尽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特别是看着鸟巢从设计图纸到最终的实体,仿佛看着我们祖国的渐渐崛起。我想,这样的一种感情,对于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应该要把它完完全全地传递给孩子们,传递给我们祖国的未来,让孩子们一起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感到骄傲,通过这些感性的画面,让孩子们直观地体会这一切。
  我的2008,同样也是你的2008,是我们每一个人的2008。这一年,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我们的国家也在成长。它悄无声息,以至于你无法看清它的形状。幸运的是,影像为我们留下了这“流动”的美丽,也记录下了这些脉动的成长。
《天那边》 导演:韩延
  电影《天那边》用细腻感人的镜头语言,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作为一名“80后”的大学生,愿意把爱心化为行动,去关爱每一个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它让你体会到和你不同的另外一个天那边的世界,体会自己的梦,让有理想的人们坚持自己的梦想,绝不放弃。

  天的那边,有爱存在
  ■李文静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电影《天那边》相遇。突然,心中涌动出某种特殊的情感。对于我们这些身为人师或是将教师作为职业目标的人来说,这部简单得甚至有些模式化的电影,却充满了平淡生活中的温情,充满了真实背后的反讽。与其说这是一曲笑声与眼泪的完美合奏,不如说更像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警示、一种洗礼、一种反思。也许这个小小村子里发生的事情并不能代表所有,不能说明所有,但是,却阻止不了我们心中葆有的那份深深的感动与敬佩,像涟漪般慢慢晕开、晕开……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年轻的许晓萌和恋人江可可,坐着一列空荡荡的火车,来到水咕噜村的水咕噜小学支教。一个认真而执著,充满了奉献的热情;一个潇洒而自我,只为追随爱情的脚步。他们给偏远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青春的活力、灵动的节拍与希望的力量。他们把这里作为人生的初航地,作为爱情的试金石,而这里,对他们的到来却既有喜悦又有悲伤。在贫困而简陋的环境中,他们成了一种诱惑,而他们,却似乎听见了自己生命的回响。
  是的,在遥远的天那边,人们勤劳善良、默默无闻地活着,单纯而又坚强地面对一切。“破罗”是这里唯一一所学校的唯一一位老师。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甚至有些土气、傻气的农村教员,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憨厚而质朴,在受到批评时,总是斜着眼、低着头承认说“那确实”;他幽默而可爱,讲课时搞笑的方言、张牙舞爪的“蹦迪”都不禁让人捧腹大笑;他认真而负责,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存下鸡蛋给孩子们换练习本、焦急地寻找进城打工的学生春秀。在朴实的行为下,埋藏的是一颗深爱孩子的心。
  现实总是残酷的。在深入体会了农村的艰苦生活之后,两个年轻人的价值观愈行愈远。江可可终于放弃了苦苦追寻的爱情,回归到浮躁的城市生活中;而许晓萌,则始终坚持而固执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满腔热情地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教学长处。在与罗老师的接触中,她起先生气、难过,后来却能慢慢理解、体谅了,因为,她看到了罗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真心。然而,罗老师的噩耗是那样让人震惊——在山上挖修教室的土方时被泥石流吞噬。得知这个消息后,已经在城里当教师的许晓萌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看着窗外……再后来,在那张幸福的水咕噜小学合影中,她微笑着坐在最中间,而身旁,是一把放着鲜花的空椅子。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教师形象,一种是像许晓萌这样接受过系统训练,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高素质人才;一种是如罗老师一样在偏远地区十年如一日,勤恳、认真、舍己为学生的普通乡村教师。他们同样值得尊敬与喝彩!可以说,志愿者的帮助与乡村教师的奉献,共同撑起了偏远地区孩子们的一片天。
  但我想,当我们乐观地进行褒扬的同时,也许更应该做的是反思。
  诚然,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自孔子开始,就已经提倡“有教无类”,到现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更是教育分配公平化、合理化的表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能塑造出健全的人格。但是,这种理念是否真的具有“普适性”呢?在封闭贫困的农村,硬件设施出乎意料的落后,人们整体的接受水平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派出志愿者去播撒几个月的“理念”,进行几个月的“实验”,想必结果不会圆满。因为那里的老师和学生亟需的不是理论,而是财力物力的投入和内心的支持与关怀,所以我认为,全盘否定抑或另搭炉灶,只会造成教学上的混乱。我们应该多培养像罗老师、许晓萌那样能够留在乡村踏踏实实教书的人才,对农村的教育资源多投入、少索取,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因地制宜”而非“一视同仁”,这样也许会减轻不必要的教育负担。
  国家已经实行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这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问题是,人留住了,心能留住吗?这就涉及到更加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我们要求提高教师各项素质的同时,首先不能忽视的就是“爱”这个词。没有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护,就算教学技巧再高超,教学理念再先进,也无法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我们或许不应该把“罗老师们”提升到多么伟大的高度,因为,他只是在认真地履行着一个老师的义务,甚至,只是仅仅基于对孩子们的深厚感情。对待孩子,情感交流是最重要的,当老师真的对学生付出了爱,就会得到学生爱的回应,这是一种情感维系,也是一种信任和支持。拥有了这种爱的磁场,师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讲,影片中那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不会讲普通话又有何妨?没有先进的理论素养又有何妨?他有一颗火热的充满爱的心,有一颗为了学生而无惧无畏的心,我想,这就足够了。
  影片为我们真切地展示了这种“大爱”,它不同于爱情的火热与缥缈,不同于友情的甘醇与体贴,不同于亲情的血脉相连,它是一种内心力量的迸发,是纯洁心灵的闪光,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之爱,是舍己为人、无私无畏的生命之爱!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正是这种透彻而纯粹的情感,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也正是需要这种爱的滋润与呵护。是的,在沐浴着影片中这“爱的光芒”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更深入地想一想,在美丽的天那边,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来源:中国教育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3:22:40 | 只看该作者
《买买提的2008》 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  作为奥运电影进入市场的头炮,《买买提的2008》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连接起来。清新的画面、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民族风情,使得影片斩获了今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最受群众欢迎影片奖。
  尊重孩子的梦想
  ■武美琴
  金黄的沙漠、成片的胡杨林、贫瘠的村落、有梦想的女老师、善意的文化干部、喜欢足球的孩子、简单的足球梦、梦想中的奥运,所有的这一切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部电影《买买提的2008》,而联通这部戏的线索就是“梦想”。梦想真的很简单,也很神奇,每个人都是怀着梦想成长,或许当我们长大后,发现梦想并未实现,但是仍能莞尔一笑,因为,毕竟我们曾经梦想过、欢欣过、奋斗过。而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吸引我的地方。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一个满怀梦想的文化干事,由于工作失误,来到了贫瘠的沙尾村。为了能继续自己的梦想,他为村子里的孩子勾画了一个绚丽的梦想。村长虽然知道这并不真实,但是为了帮助改变小村庄的现状,实现全村人的梦想,他配合了这个活动。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努力下,这个梦想足球队开始一步一步创造奇迹,有着过人足球天赋的孩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通过孩子们梦想的实现,沙尾村的村长卡德尔也用这种方式开启了村子里的乡亲们,从而使得沙尾村人民又找回了自身顽强、善良、勤劳的品德。成片成片的防护林建了起来,乡亲们终于在自己的脚下发现了水源,一口一口的井喷出来的不止是井水,更是象征了梦想变成现实后人们不可抑制的欢悦。
  整部影片充满感动,贯穿于整个电影中的少数民族艰苦环境的描写,或许能让更多的孩子们关注当今物质条件所造成的环境差异,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除去这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中,有一个场景使我记忆犹深。当买买提在沙尾村想组建一支少年足球队,来到第一个小朋友家时,小朋友的爸爸说:这件事,我不是非常支持。买买提再次恳求道,你没看见那些球星光彩的一面吗?有的时候,足球可以改变他的一生。“这可不一定。”小朋友的爸爸拿起了球,给买买提表演了一番说:“你看,我踢得好不好?可是我现在还是一个鼓匠。所以,足球并没有改变我们的一生。甚至说,我们全村的人都喜欢足球,都踢得很棒,可是没有一个人因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买买提目瞪口呆,无话可说。或许这些话听起来有些戏谑的成分,间接告诉我们村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那就是全村人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都随着梦想的破灭而消失了,更深层次则是对成人固定思维模式的一种嘲讽。
  梦想,是每个孩子心里的一个秘密花园,或光彩、或绚丽、或神秘、或阴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判断这些梦想,去规划孩子们的这些梦想,而忽视了我们自身曾有的梦想最怕的就是束缚。拥有梦想的孩子,梦想是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现在生活的一种态度,过去生活的一种反省。所以,作为老师、家长,不应以自身的价值观或经验去评断其优劣,过多地干涉他们的梦想,把自身向往的色彩强行涂抹在孩子们的梦想中。就像那个小孩的爸爸,因为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不但从此对自身放弃希望,对生活放弃热情,而且也要剥夺孩子梦想的权利。
  所以千万要尊重孩子的梦想,因为当他们长大后也必须要面对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喧嚣的现实总在撼动人类脆弱的心智,而年少那执著的梦想,至少可以使得他们忘记自身的渺小,而选择另一种态度去面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3:22:07 | 只看该作者
《全民超人汉考克》 导演:彼得·伯格  《全民超人汉考克》是一部大片,但从教育的角度看,英雄汉考克的成长就是一个孩子在现代社会成长的缩影。
  孤独的英雄一如孩子们的内心渴求
  ■陈露晓
  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他们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渴慕的情结。关于英雄是刘胡兰,还是董存瑞,这些显然已失去了现实的土壤;关于英雄是“蜘蛛侠”、“蝙蝠侠”,还是“超人”等偶像,这些显然是一种不真实的浪漫。史密斯主演的《全民超人汉考克》这部影片,就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形象叙述,而是以一种毁誉参半的笔调进行写真,既有孩子们想象中的顽劣和是非模糊,又有英雄的侠骨柔情。
  汉考克的外表放浪形骸,但掩盖不住其内心的孤独。从他百无聊赖地躺在街头长凳上出场,就以邋遢的形象在人们眼中闪烁,有一种三毛在街头流浪的影子。其实他的内心世界时刻被一种现实的光芒划开,显露出一种孤独、无助。当看到,他从火场出来露在外面的半个屁股时;当看到,汉考克追问“难道我是个野种吗?这么多年,为什么就没有亲人找我?”时,心酸的感觉又会禁不住涌上心头,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汉考克所拥有的一系列怪异行为。他拥有超能力,不会老,不会死,刀枪不入,然而,他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答案是:None!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甚至没有任何人喜欢接近他,认同他。他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只有靠出格的行为来引起更多的关注。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他更需要的是心理治疗。于是乎汉考克酗酒,经常看到他拿着一个酒瓶乱晃。现实中的法令不允许酒后开车,他却喜欢酒后飞行,不但影响正常飞机航班的飞行,还常撞坏指路牌……
  也正是这种内心孤独,他迫切需要感情。在爱情方面,他一反常情的隐隐约约、半推半就的含蓄,直接就对别人的老婆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始追求。他迫切需要证明和探求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有了后面与女超人精彩搏斗的情节。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那位女士也是个超人,并且还是个比汉考克力量还大的超人。两人缘定数千年前,只是同类相排斥,导致始终有缘无分。
  汉考克的孤独折射到现实生活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父母外出务工,多少留守儿童,是在孤独地守望着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变,有多少父母离异而造成孩子心中总有一种爱的残缺,又有多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和老师的教学任务目标强压,让孩子们感受不到学习乐趣。对孩子的情感培养是细致的和春风化雨的教化,应积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知内心孤独,往往在被别人漠视时,会感到更加孤独。如汉考克视条例如虚无,酒后驾车,以放纵来引起关注。这些其实是一种孤单的信号,影片将其放之于一个具有超强能力的人身上,进行大胆表达,其实也是一种引起社会关注的手段。何况是没有超能力的我们,更何况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朋友呢?该影片极强的社会教育功能使我们觉得汉考克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缩影。
  其实,任何一种形式的文本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地只让孩子们看一些纯粹的教育片,那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不营养教育。我们应还原给孩子们一个立体的现实的教堂。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各路信息进行自主获取,内化成一种具有个性的审美愉悦,自主地成长。当然,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做一个清道夫或平台搭建者,进行正确的疏导和环境营造。汉考克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带着超越人类能力的一种真实的浪漫。再回顾一下影片中的情景,当汉考克用叉子戳玛丽,试探她是否和自己一样是刀枪不入的超人时,活像一个具有简单思想而又顽皮的孩子。后来又用各种手段逼迫玛丽告诉自己实情等,显出一种孩童的执著和纯粹。让人觉得汉考克就是一个很可爱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这些细节既折射出了孩子们对英雄崇拜的梦,又表达了孩子们对父母苛求完美的精神压力缓冲。英雄原本就是这么不完整!
《功夫熊猫》 导演:马克·奥斯本 约翰·斯蒂文森
  动画喜剧大片《功夫熊猫》,以17项提名领跑2008年美国动画安尼奖。
  作为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及相关建筑元素为背景的国际动漫大片,导演斯蒂文森骄傲地说:“《功夫熊猫》是一封给中国的情书”,极富感染力而且激励人心。
  不放弃,你便看到希望
  ■刘红萍
  在美丽的和平谷里,胖熊猫阿波和他的父亲开着一间小面馆,父亲想让阿波继承他的面馆事业,阿波却沉迷于中国功夫,一直梦想着成为武林高手。热闹的比武大会吸引了阿波,而主持人龟仙人居然认定没有一点武功的阿波就是他要找的“龙斗士”。灾难的阴影离和平谷越来越近,浣熊师父觉得是把龟仙人留下的“龙之典”传给阿波的时候了。可是,他们打开一看,神秘的“龙之典”根本没有记载一点武功,上面一个字都没有。
  但后来的经历让阿波明白了:空白无一字的“龙之典”的真谛是“勤能补拙,不放弃,便有希望!”这,就是大片《功夫熊猫》里的阿波。胖乎乎、行动笨拙、没有一点武功基础的阿波为什么会被选定为解救和平谷的“龙斗士”?其实,很简单,阿波被选定,只因为他对功夫的热爱,对功夫怀着执著、永恒的梦想。
  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
  记得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说过:“一个积极、执著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智商或出身,甚至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当选择一个积极的心态时,生活便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能否选择一种积极、执著、乐观、自信的心态。
  一个智商很高的学生,如果一直自我否定或消极倦怠,结果可想而知。相反,即使像“阿波”这样智商平平的学生,如果家长、学校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一种积极、乐观、不放弃的心态,也许会有惊人的回报。我身边不乏这样的教育成功案例。
  2008年5月初,北大附中的一个初三学生找到我,跟我诉苦,本来成绩就一般,可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一直下滑,就在这最后的时刻,他打算放弃中考。我对他说:“你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不会做的题目肯定存在,这一点承认吧?”他点点头。“既然有不会做的题目存在,那你是希望考前让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还是把你不会的题目隐藏起来?现在通过考试发现了问题,及时把问题的漏洞补上,考试不就可以多得几分吗?不要自我否定,更不能放弃。”那次,我跟他谈了半小时,并跟他家长进行了交流。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中考他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市重点高中。
  电影“功夫熊猫”中,阿波挖掘出了身上的强项,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历史的使命。众所周知,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那是称职的老师。但能把一个普通的学生,甚至是落后学生都带起来,那才是一个好老师。怎么让落后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我个人的观点就是:一定要挖掘他们身上的强项,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美国一个小镇,有一个公认的“笨男孩”,到10岁时,还不能口齿伶俐地说话、表达,在学校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可是,一位老师却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吗?你的作文写得很棒,你的语言思维能力其实很优秀,只是你没有努力去释放出来。”听到这话,那个小男孩几乎落下泪来,为老师的鼓励所感动。他奋发努力,后来成为一个作家和富豪。他就是卡耐基先生。
  然而,痛心的是,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多父母、很多老师过早地给孩子判了“死刑”:认为孩子头脑笨,智商一般,因此放弃了对他精心的培养。许多孩子也认为自己很一般,比别人差,一次、两次的打击,就让他们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最终放弃了自己。殊不知道,他们此时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只要再多坚持一会儿,再多努力一下,就能看见胜利的光辉了。
  “昨天是历史,明天是未知,而今天是一个礼物,所以今天才叫present。”这是影片“功夫熊猫”里智慧乌龟为鼓励熊猫阿波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也想对有的学生说一句:勤能补拙,不放弃,便有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38 , Processed in 0.0666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