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8 22:1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我一直在原孝感市东门中学任教初中语文,担任班主任。
   那时的我,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洗漱完毕,将一天的工作计划列在一张小纸片儿上,揣进上衣口袋,然后劲头儿十足地快步赶往学校,早早地进班督促学生朝读。教室的钥匙起初是交给住学校附近的一位女生的,因为常常比我还到校迟些,有段时间干脆由我来开教室门。
   白天要备课、上课,要改作业,要管理班上那些琐琐碎碎、七七八八的事(这些事在一个青年班主任的心里,往往被看成天大的事儿)。因此,白天是根本静不下心来读书、看报的。
   好在那时精神头足,能熬夜,家务事儿也全由母亲做了,晚饭过后,就可以拧亮台灯,在书页的翻动中进入我的精神之旅。有时看得倦了,就躺在床上看。所以我对“卧游”一词有特别的心会。
   有一段时间,东门中学的教职工总数正好是108人。
     108将中,在校订有报刊杂志的人约在半数,在这几十人中,年长者爱订《家庭医生》;女教师爱订《知音》;家有儿女就读初中、高中者,爱订《中学生数理化》;部分同事也订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中学生阅读》等与所任学科对应的报刊。
   只有3个人所订报刊品类比较特殊,其中一人所订报刊的用费近于奢侈。
   第一位是陈立华君(现市直楚环中学副校长)。陈与我同龄,小月份,是我极佩服的同龄人之一。他比我稳重,比我办事能力强,是最年轻的校领导。
   立华订的刊数量不多,但与一般数学老师不同,有《数学通报》(中国数学会会刊)这样的高水平的纯学术刊物。
   第二位是余胜安兄。胜安兄年长于我,是孝感师专中文系的老龄学生(入学前已工作多年)。胜安兄对传统诗词的熟悉程度是远远超过我的,我亲见他把一本《宋词》翻得乌黑破烂。他与师专孙续恩先生等名宿有过从,这让我这个毛头小伙子也羡慕得紧。
   胜安兄所订的刊(他似乎未订过报)要么是《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要么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其他什么刊。有一年,我在《光明日报》上发现了“中国文化书院”招收学员的启事。拿给他看,没想到他竞报了名,成了不拿文凭的“书院”学员,死心塌地跟着北大汤一介等先生,在各大城市听演讲。
   立华君稳健务实,又怀有高远之志。
   胜安兄一任性情,对传统文化是真心去爱的。
   这样的判断“虽不中亦不远焉”,因为我与立华搭班三年,常与胜安神侃,都是了解的。
   用立华前些时碰到时的表达:是“老哥们儿”。
   第三位,就是在下了。
   许多人对季超的评价是“性情中人”!
   这种评价在不同的语境里,含意可能完全不同!
   喝酒时,说你是“性情中人”,是指你喝酒爽快,“感情深,一口闷”,是个直人。
   考虑“提拔重用”时,可能成为你“不能重用”或“限制使用”的一个好理由。
   幸好我亲耳听到这样的评价时,大半应是褒义,于是就欣然受之。
   季超订报刊也是“一任性情”、“让兴趣泛滥”的。《美术》杂志我从读高二时一直订到现在。这蛮好!见证了一本杂志从0.35RMB一直到26.8RMB的全过程,《书法》杂志也订了好多年(我的字儿到现在也难看得很。因为我订《书法》杂志是喜欢看其中半文半白的文章,而已),还订过《青少年书法报》、《中国钢笔书法》等杂七杂八的书法类报刊。
   连续订过好几年《读者文摘》,订过《汉字文化》,订过……。
   另一本一直订到现在的杂志,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学习》月刊。我从不掩饰对这本杂志的激赏,义务为之鼓吹延誉。(假如这本杂志的主编看到这篇文章,至少要付给我一万元广告费啊)。
   立华、胜安兄的订刊是少而精,我则是继续着“穷人家的少爷”的作风,常常拿月工资的一半乃至一大半订了刊,买了书。(好多年和父母在一起吃饭,似乎蹭饭时就不用考虑伙食费了。我不是孝子!)
   这些书刊并没有真的一字不漏看完了,看懂了,但似乎不这样不能满足我的“购书癖”。俸去书来,坐拥书城的感觉是过瘾的!
   一忽儿我喜欢语言学,就去买许多本这方面的书来;一忽儿对收藏感兴趣,又买一堆鉴赏陶瓷书画的闲书;一忽儿对中医学有兴趣,又去找一本《中医入门》之类的书胡看。
   这样的做法害处极大,博而浅,杂而乱,一年四季穷忙乎,没看到一点儿“社会效益”,更遑论“经济效益” !(要不是父母“赞助”饭钱,已饿死好多年了哈)。
   图片中的这两种辑刊《教育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是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所出的“台港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辑刊中的两种,是那时我认真看过的。搬了几次家,清理丢弃了不少书刊,这两种都舍不得。因为其中内容相当好,又在大陆报刊上见不到的缘故。
   读书、教书,教书兼读书,读书兼教书。管同学、管老师,管老师兼管同学,管同学复管老师。
   这样过一生,也蛮好!
   您看呢?
   瞧不上这样的生活状态的朋友,也许下结论还早了一点儿,因为盖棺论定呵!
   为我担忧,打抱不平或同情有加的朋友,也请放宽心,因为咱觉得挺知足,挺幸福。
   咱真的习惯了,喜欢这样的生活。
                                                                                                                                         OO八年五月八日

[ 本帖最后由 马建军 于 2008-5-19 19:5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
发表于 2011-4-15 15:48:41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3-14 22:20:21 | 只看该作者
书店在一个社会里的发展,也可以用饮食的环境来对照。
  社会的饮食发展,可以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饮食匮乏,无从选择,大家只求维持基本生存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饮食富足,开始山珍海味,大吃大喝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超越富足,开始培养美食家品味的时期。
 
  书店在一个社会里的发展,也可以分这样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阅读的环境贫瘠。读者走进这时候的书店,看不到多少种陈列出来的书籍,往往连一些经典的阅读,也都只能在风中悄悄地传说。
  第二个时期,是阅读的环境开始开放。这时候的书店,好像脱离一个食物供应不足,货架上零零落落的商店,走进一个全世界食品、食材都汇聚一堂的超级百货商场。各种补充过去阅读空白的书籍倾巢而出,各种争奇斗妍的新理论新主张铺天盖地,各个商家价格与促销手段令人眼花撩乱,但其中也不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困境。
  第三个时期,是阅读的环境不但继续开放,环境的质量也大幅改善。先进百货商场里的食材,不只在表面的种类上丰富无比,实际的质量也都普遍提升。书店不再只以折扣促销为号召,而懂得把各式各样的书籍,按照市场、棒球场、图书馆所应有的模样,予以恰当的展示与介绍。读者也对书籍内容的评价,以及自己阅读需求的评估,都有相当的认识。书店和读者之间,形成有来有往的沟通与互动,也相互提升。 [zt]
10#
发表于 2010-11-7 19:59:47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21:32:4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教研室各位专家多到肖港初中指导工作!管先生这个网站很纯净,有品位,发帖很方便,我喜欢!给教师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习的园地,向管先生致敬!空谷有幽兰,兰幽香自远。只为馨香故,求者遍山隅。同道者会越来越多!


8#
发表于 2008-5-11 10:21:58 | 只看该作者

把鼓励当动力

我和鲁版,马版,寒版。。。再努力
7#
发表于 2008-5-11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教研室各位专家多到肖港初中指导工作!管先生这个网站很纯净,有品位,发帖很方便,我喜欢!给教师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习的园地,向管先生致敬!空谷有幽兰,兰幽香自远。只为馨香故,求者遍山隅。同道者会越来越多!
6#
发表于 2008-5-10 22:17:43 | 只看该作者

请仁杰老技师指点,看咱这么干,成不,,,

我在不会打字时,网上开/专栏/;不会操作网管时,办起网站;人气尚不很高时,面向全国招版主。。。。。湖南永州朋友蒋少军称之为‘管季超现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5#
发表于 2008-5-10 22:05:18 | 只看该作者

树伟;我14号和木芳兄弟一起到肖中

秀华的画已请三位书法家题字,明天上传//我留一件,返她两件//欢迎朝曙等朋友登陆
4#
发表于 2008-5-10 18:34:22 | 只看该作者
自得其乐,知足常乐.愿管老师永远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39 , Processed in 0.07426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