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如钱钟书今天考清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7 19:3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假如钱钟书今天考清华……

- 作者:马国川    文章来源:人民网   
  日前,清华大学招生负责人介绍说,清华在高考录取中只注重总分,不看重考生的单科成绩。

  钱钟书当年考清华时,虽然作文得了满分,但数学只得了15分(此事见于杨绛先生的《记钱钟书与〈围城〉》)。可是清华大学在录取中没有“只注重总分,不看重考生的单科成绩”,而是打破惯例,予以破格录取。假如钱钟书今天考清华,那就可能被摒在门外,中国将会因此而少了一位大师。

  在我们以往的学生评价体系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制约,学校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仍然要求学生做“好学生”,也就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表现优秀的学生。但是在国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使用“资优生”的概念。所谓“资优生”,狭义上是指资质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学生群体,其共同特征是:智商较高、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具有潜在优秀特质的学生群体。这与我们习惯上所称为“好学生”有极大的区别。因为我们所说的“好学生”属于肯定性评价,而资优生作为资质优秀的学生,它所强调的是具有发展成优秀学生的可能性,是属于发展性评价。

  许多国家非常注重资优生的培养,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教育机构也从培养未来“精英”人群的高度,分别制订了资优生教育计划。可是,我国大陆地区不但极少使用资优生这一概念,而且往往对于那些非常突出又另类的人才抱有偏见,仍然把高考录取体制建立在旧有的评价体系上。今天清华大学在高考录取中“只注重总分,不看重考生的单科成绩”的做法, 不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吗?

  大学目前越来越强调统一化和格式化,结果就是大学的个性越来越没有,大学之间必要的合理竞争机制不可能出现。各种东西都通过数字来进行考核,这样的体制下招揽不来大师的苗子,产生不出真正的大师,当然也谈不上是建设一流大学。清人龚自珍有诗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今天来说,更重要的恐怕是“天公”降下不拘一格的人才后,如何让人才不向隅而立。当然,像钱钟书先生这样的不世之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假如一种选拔制度把钱钟书先生这样的人才拒之门外,岂不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45 , Processed in 0.1288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