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史”要客观公正[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20: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史”要客观公正

     ——评刘志的《中国现代硬笔书法史》

    如果好人不出来讲话
    邪恶就会变成真理
    ——阿拉伯民谚



       王  

                    
            (一)
    一段时间以来,武汉的《书法报.硬笔书法》版,连续刊发了刘志先生的《中国现代硬笔书法史》,(以下简称《书史》)。并加了 “编者按”,称刘志是“硬笔书法理论家”。本人关注硬笔书法多年,急于先读为快。谁知读了几遍,越觉不是味道。前面几篇,除了大段抄袭前人的论述而外,基本上没什么新内容。而且错误百出。作者没掌握可靠的资料(例如报纸、书刊上的第一手资料文字),道听途说,随意褒贬,完全不尊重客观公正的事实。这那里是在写“历史”?分明是歪曲历史,误导读者。此刻,我对这位“理论家”的所谓“书史”已毫无兴致,刘志何许人也?如此不顾事实、混淆是非目的何在?为什么?
    我们仔细解读刘志的《书史》,就可以找到一把打开奥秘的钥匙。
               
         (二)
    可以说,刘志对中国现代硬笔书法史知之甚少,加上闭塞和偏见造成的先天缺陷,所以他的所谓“书史”只能是一个怪胎。大家曾记否,就在他的“书史”出台前后,他在网络上急呼,请广大书法界人士给他提供材料,由他来“完成写作”。用这种办法来写一部历史,让人匪夷所思,可见他是个粗制滥造、急不可耐的人,平日不积累,不收存,不调查研究,将一个严肃而神圣的“书史”写作,变成一个大街上批发货物的小贩那样,以为急忙忙收购一批货物,假冒伪劣在所不顾,又可以急匆匆抛售出去。可以说,他的“书史”就是这么出台的。
    刘志的《书史》,从第一篇就错误百出,他说“钢笔….是十九世纪末由欧洲人沃特曼发明”,即便是抄来的,也将时间、地点抄错了。因为传统说法是“美国人沃特曼1809年发明钢笔”沃特曼是个推销员,他和巨商签协议时,因使用鹅毛笔漏水,玷污了契约,巨商毁约,使沃特曼发誓而研制钢笔。既然说到硬笔书法,就不能不介绍硬笔工具,刘志对国外硬笔书写工具知之甚少,除了不着边际介绍一点钢笔外,连铅笔、园珠笔,以及当今的签字笔、记号笔一字不提。其中只提了一个“原子笔”,还是错了。他说是“鸦片战争爆发后, ,中国关闭的大门被打开,洋货开始进入我国。钢笔、原子笔等硬笔类工具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刘志可能不知道,原子笔就是园珠笔,系匈牙利记者比洛于1939年发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1946年由美国人雷诺生产推销,因当时美国人发明原子弹,故又取名“雷诺原子笔”。此后改名园珠笔。而鸦片战争是1840年发生的,怎么可能将1946年后才生产的原子笔提前100年进入中国市场呢?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20:16:38 | 只看该作者
(三)
    刘志《书史》第二篇的题目是:陈公哲《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及其意义。
    读者朋友,你知道陈公哲吗?相信大多数人不知道。你见过《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这本书吗?相信全中国如今没有几个人见过这本书。因为这本1935年出版的书,当时总共只印了一千册,后无重版。此后历尽抗战烽火、文革浩劫,尚存几许也?敢说刘志先生也没见过这本书。

然而,刘志却大肆铺陈,渲染,随意发挥,把陈公哲先生的这本字帖捧到无限高度,仿佛当年的唐太宗发现了《兰亭序》一般。下面照抄刘志的原文:“‘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它的出版,得到了国内文学界、书法界众多名家的赞赏。章太炎等社会名流纷纷为其写序题跋,极力推崇。是对当时激烈的洋笔与毛笔之争、对推动钢笔的普及和应用发起的一次无声的呐喊。也为今后硬笔书法艺术在中国大地的生根发芽、蓬勃发展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开拓作用。”
       “它开创了硬笔书写在技法层面应用的先河”。“影响了此后半个多世纪的钢笔书写潮流。”“他的钢笔字帖随着他地位的提升而不断地影响着大众。”“给人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开启了硬笔创作与出版的先例,掀起了硬笔书法的启蒙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硬笔书法史的开端。”“从而揭开了现代硬笔书法运动的序幕。”
    好啦,不多摘引,通篇溢美之词,美仑美奂,比比皆是。刘志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妙笔生花,想当然耳!
    我们应当尊重前辈陈公哲先生的创造性成果。但既然是写“史”,就应当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客观公允。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在1935年抗战烽火燃烧的上海,一本只印一千册的钢笔字帖。能够掀起“硬笔书法的启蒙运动。”起到“非常重要的开拓作用”?而且“影响此后半个多世纪的钢笔书写潮流”?请问刘志有何依据,至于“得到了国内文学界、书法界众多名家的赞赏”,刘志能否出示这“众多”名家的赞赏之词,见诸何种报端或书刊,以证明你的“书史”不是随心所欲的杜撰或伪造。这么写历史合适吗?
    细心的读者会问;刘志先生如此拔高前人,是何目的?诸位朋友,这其中就有令人深思的秘密了。
1980年,在以庞中华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推动下,乘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掀起硬笔书法巨浪,波及海内外,为世人所瞩目。庞中华先生因此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正是在庞中华先生的热心推动下,1984年秋在杭州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硬笔书法社团,——《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创办了第一个刊物——《中国钢笔书法》, 1993年经国家文化部、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庞中华当选主席。刘志以编写“硬笔书法史”为名,将一些历史故人,凡写过钢笔字帖者,抬出来大肆宣扬,而只字不提庞中华,三缄其口,仿佛中国硬笔书法界从来就没有庞中华这个人。这岂不是掩耳盗铃吗?
    刘志这般的苦衷,醉翁之意不在酒,无非是渲泄其心灵暗处对庞中华的嫉恨,借抬高一个人来贬低另一个人,文人杀人不用刀也。曲曲折折,吞吞吐吐,无非想告诉人们:“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是历史上的某某某”,“中国硬笔书法根本不知道庞中华其人”。
    尽管刘志把陈公哲先生的《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捧到无限高度,千言万语,大事铺陈,洋洋洒洒,不及其余。但我敢断定,刘志等人根本就没见过此书一眼,不知此书有几页几行,印了几册?信口开河,以为别人也不知道也。
    陈公哲先生写于七十多年前的这本字帖,而今存留者凤毛麟角也。本人曾亲眼见到过一册,那收藏者正是庞中华先生。
    这本珍贵字帖,得来颇有故事:此书系唐山市退休老人王兴仁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购于上海,多年随身珍藏。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王老先生将此书从瓦砾堆中抢救出来。198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庞中华主讲的《钢笔书法讲座》,王老看后十分兴奋,遂将此书委托中央电视台转赠庞中华。
    庞中华先生得此书十分欣喜,便当即在报刊写文章介绍,并刊出了封面和其中两页的复印件。广大书法爱好者们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刘志,拾人牙慧,捡来报刊上的几页字帖,大做文章,企图以抬高陈公哲先生来贬低庞先生也,春秋笔法。
如此写历史,我为刘志先生感到可怜,亦感到可悲!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20:17:46 | 只看该作者
四)
    刘志在他的《史书》的第五节“硬笔书法的兴盛与发展”中,极度地表现出他的偏见。
    刘志在这篇两千多字的文章中,前面也冠冕堂皇讲了一些新时期“政治形势”之类的套话,然后就笔锋一转,用大量篇幅来吹捧杭州的没有合法身份的“协会”是如何通过“大赛”来掀起了中国的硬笔书法大潮。而对于海内外公认的“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的庞中华先生,刘志费尽心机,只写了几个字:“
1980年,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出版”,欲盖弥彰。杭州的“协会”所做的工作和所起的历史作用的扩大和缩小都是不符合历史的,如何评价也不是刘志一人说了算的。

    就在刘志潇潇洒洒的吹捧文章中,也是错误百出,有的简直是大错特错。说明刘志根本没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文中提到:“1982年,《浙江青年》举办钢笔书法比赛……短短一个月时间,收到参赛作品近10万件。”
事实是,该刊于19825月征稿,八月五日截稿。共收到稿件21967件。这是该刊于当年底公布的准确数字。刘志胡吹冒料,将时间缩短三倍,将稿件数夸大了近五倍。这真像大跃进年代浮夸风,是有意骗人还是无知瞎写?只有刘先生自己明白。
    顺便提一下,这第一次的“青年钢笔书法比赛”,一等奖是三名:上海顾仲安,天津王清玺,杭州任平。
刘志对于1980年代中国硬笔书法潮流的来龙去脉其极浅薄无知,加上他的偏见,因而他就将八十年代全国形成的硬笔书法热潮轻易地归功于杭州举办的几次“大赛”,和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授奖大会”促成的。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恢复历史的真面目吧——
    刘志在他这段2500字的写史文章中。羞羞答答、吞吞吐吐写了这么几个字:“1980年,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出版。”(以下简称《谈》书。)
    是的,正是1980年,正是庞中华《谈》书的出版,打开了中国“钢笔书法”的闸门。“钢笔书法”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印刷物上,就见诸于当时中国美协主席江丰为《谈》书写的序言之中。《谈》书的出版,在改革开放之初掀起学习热潮,一时洛阳纸贵,到九十年代印数已突破一千万册,而且至今二十八年来还在印刷发行。
19801129,《人民日报》率先为《谈》书作了热情评价,标题就是:“书法的新品种——钢笔字”这是第一篇赞颂“钢笔书法”的文章。紧接着“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重庆日报”等国内报刊都作了正面报道;《河南青年》杂志发表了记者杨东明介绍庞中华的长篇报告文学。1981年春,庞中华应邀到河南大学作首次的钢笔书法与“人生”演讲,产生轰动,紧接着在河南多所大中学校巡回讲演,并出席“全国青年自学成才座谈会”。当此之时,江苏作家石楠、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董惠君等朋友,又在江苏、四川、广东的报刊、电台上大力宣传,并盛邀庞中华到江苏各大城市著名学府及江苏最高学府“南京大学”讲演,致使“硬笔书法”的种子播放神州大地。
         19813月,上海书法家沈鸿根、林似春、叶隐谷等成立“晨风钢笔字研究社”这是中国第一个钢笔字书法组织;此后,以顾延培为领导的上海“中华钢笔、圆珠笔书法研究会”则是享誉全国的硬笔书法社团。
    正是经历了庞中华先生等近两年辛勤播种,才有19825月《浙江青年》杂志发起的“第一届全国青年钢笔书法比赛”。比赛伊始,《浙江青年》主编杨建新、编辑倪健中就和庞中华热情联络,特邀请庞中华先生撰文介绍钢笔书法的文章,以及石楠介绍庞中华的专题文章:“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1984年,杭州举办第二届青年钢笔书法比赛,邀请庞中华到杭州,在西湖边的“新新饭店”住了三个月,主持评选和颁奖活动,并与陶松锐、倪健中、尹俊龙等朋友,(杨建新已调走)一道,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硬笔书法社团——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创办了《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发现和提携了一批硬笔书法人才。对以上这些中国硬笔书法初创时期的重要史料,刘志都闭口不提。
     更重要的一点,中国当代硬笔书法能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主要是当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庞中华主讲《钢笔书法讲座》而产生的连续性轰动效果所致。
         198310月,中央电视台青年编导骆幼伟首先邀庞中华在《文化与生活》栏目中亮相,央视名角刘璐主持节目;接着央视电教部副主任赵德珍邀庞中华主讲《钢笔书法讲座》,由央视著名播音员杜宪主持,当时央视只一个频道,每周播六次,轮回播放达五年之久。它在中国大地产生的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远远超过几场“比赛”产生的短期效应。1985年,庞中华在郑州创办“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一百多万学员把庞氏书法普及全国,这才是当年硬笔书法热潮到来的根本原因。
    书坛泰斗沈鹏先生写道:“80年代初,社会上开始畅销的《庞中华钢笔字帖》和中央电视台持续数年播放的《钢笔书法讲座》,使庞中华的名字与硬笔书法联系在一起。”客观公正地说,当年庞中华在央视的书法讲座产生的影响,比现今易中天、于丹的讲座更为热烈和持久。正是由于庞中华和全国各地众多书法家的共同奋斗,才会有八十年代硬笔书法沸沸扬扬的大好局面,并且持续到今天,使硬笔书法成为一门独特艺术,从中央到各省、市、地、县、都建立了各级硬笔书法协会,并且一代代承传下去。
    中国硬笔书法事业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是几代书法人奋斗的结果,庞中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将被历史所铭记,这是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共识,是广大中国人的共识。刘志以写“硬笔书法史”为幌子,抹煞、贬低甚至只字不提庞中华的名字,只能证明自已的偏见,让自己蒙羞。在此,借杜甫评四杰诗为结: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200916
4#
发表于 2009-3-21 23:07:51 | 只看该作者
都是 一家之言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0:23:55 | 只看该作者

老管有话说

1,刘志是我的神交文友,没机会见面,通过书信.刘君写文章还是很卖力气,挺认真的刘君有才,但何必理此坛'破事儿'.
2,,[老管也写过涉及'硬坛'的文字,那是好玩儿.这个'坛'的破事儿不值当去掺乎.不是为了应请帮柳哥的忙,老管懒得涉足.无趣得很] 老管现已无兴趣多理踩这个'坛'的破事儿了.
3,老管见过庞中华老人两次,他在老管和弟兄们面前摆的谱儿挺足.老管忒不喜欢这人儿.[你是写钢笔字儿的,老管是教书的,你称老管为'老师'是正宗;咱叫你一声'老师'是高抬你了,知道不 ]
4,上帖写得不错,文字上有功夫,[老庞本人写不出来,他的文章粗糙,没思想//管理统御能力又远不及辽宁张哥].从志华君管的网上转帖过来,纯属看着好玩儿.
4,[书法报/硬笔书法]彩报办得挺好,包容四海不偏执.//海南君他们很买老庞和辽宁张哥的面子,没少抬轿子【就像张哥也很给兄弟我面子一样./都不像孝感我柳哥那样儿忒不知好歹】
4,老无哥您不必违心地跟在任何人后面跑,专心写好字儿,就挺好. 我柳哥欠老管的稿酬/劳务费请哥帮我催催,利息咱就不要了,只要本儿.想长期拖着拖没了,门儿都没有.
5,我佩服老无字儿写得棒, 老无应该佩服老管敢直言,果决.
6#
发表于 2009-3-23 09:16:57 | 只看该作者
老无只跟在老管后面跑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0:48:22 | 只看该作者

老管哪那大的本事,请得动陆主任

安陆回来,找你喝酒,对‘坯’一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7 04:22 , Processed in 0.0728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