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理念探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6 15: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理念探微
作者:刘伟   
20世纪以来,美国特别重视美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作用,美术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期间不同的教育思想想继影响着美国的艺术教育,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30年代到50年代的儿童中心论、60年代到90年代的DBAE理论和90年代以来的多元文化理论。岁月沉浮,但这些艺术教育思想的影响至今犹存,关于这些思想的功过得失,也是当下理论讨论的重要话题。
一、儿童中心论的影响
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他主张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尤其反对成人干涉。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和自己应该教什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兴趣和才能,培养自信并有创造力的儿童。“把美术看成是实现儿童的创造力及精神成长的工具。”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为儿童本能的生长和儿童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强调在教育中务必照顾到儿童的健康和生理、心理条件,希望学校成为儿童可以自由试验、玩耍和表现自我的地方。儿童中心论者在教学中支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出奇之作。
一种思想的形成、发展必然对社会产生意义,但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其不适应发展的地方必然暴露出来,而导致逐渐衰落。经过教育实践,罗恩菲德美术教育理论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美术没有被视作一门学习的课程,而是当成了儿童自我表现的工具。学校的功能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创造力、宣泄情绪的机会。随心所欲的自由表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造成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松散管理,导致美术学科在整个课程中地位的低落——居于附属地位。
其次,罗恩菲德的实践教育方法过分强调保护学生的自然发展,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从而使得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处于一种儿童自发的、无目的的,无教师干预和评价的,无所谓最后作品的严重放任状态。教学中只有关心学生的主观性表现,学生的美术学习因缺乏目的性和连贯性而没有明显的进步,美术教育成果并不显著。
二、DBAE的演变
进入80年代,美国盖蒂艺术中心提倡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认为美术教育应是一门具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人文学科,是有相当系统性的一门独立学科,它在学校中的地位与科学和语文等科目是平等的。
DBAE主张教学内容应以人类文化中优秀的美术作品(包括从古代到当代的西方和非西方文化中所有的优秀艺术,如民间艺术、实用艺术和纯视觉艺术等)为核心,吸取四个相关艺术学科(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批评、美学)的内容为主要对象。DBAE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种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力”——也就是如何领悟艺术,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的艺术学习中把四门学科的知识整合,实现互补,使他们能用艺术媒介来表达思想,能看懂艺术,可以评价艺术,了解艺术史,以及美学中的概念。
代表人物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埃利奥特•艾斯纳(Elliot Eisner)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美术能力不是随儿童成长成熟的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学习和教育指导的结果。”要使教学内容(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卓有成效,则需要有系统化的连续性课程设计,而不是那种感恩画火鸡、圣诞节做节目装饰的以日历为中心的教学。他指出唯有在井然有序的、连贯的关系中,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才会更为深刻、复杂而广博。而且,对教学要尽量评估,因为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评估,对师生教与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DBAE在实践中也遇到了问题:
由于艾斯纳过分强调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学四个领域知识的均衡,使得美术教育失去了美术的独特性,忽略了美术学科本身的基础学习。美术创作的地位岌岌可危。
DBAE强调美术应该具有与其他科目类似的综合性,从而使美术课程成为传授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对学生发展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造成了不良的影响。DBAE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不能实现充分的互动。
虽然DBAE所选取的美术作品都是经典之作,但限制了学生对其他风格和艺术形式的求知欲,也因此阻断了学生与现代信息的联系,影响了学生对当代思潮的了解。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
21世纪多元化共存已是一个社会现实。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国美术教育开始注意到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并把这种融合文化多样性的艺术教育视为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的最佳手段。艺术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应该是被正统意识编辑过的。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公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而且为进一步推动多元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支撑。追求平等、尊重差异和倡导合作是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和理念。为每一个学生能在教育中实现自己最大限度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学校要创设体现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特色的学校环境,将多元文化整合到课程之中,使学生不分性别、智力、文化、种族、社会阶级等,都在学校拥有相同的学习机会和经历,保证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真实的情景中评价学生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呼吁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以使拥有非主流文化背景的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和经济机会,使拥有主流文化背景的学生也能够成功应对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亚文化。
总之,回顾美国近现代的美术教育,希望我们能从这些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他们的教训给我们以警戒,为在中国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严谨的美术教育体系提供指导性建议,避免在我们的美术教育进程中重蹈覆辙。今天,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及全球化观念影响下,中国的美术教育将何以定位,走出自己的美术教育之路,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16:24 , Processed in 0.1061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