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面+规范+民主+科学=效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2 19:3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面+规范+民主+科学=效益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简翠萍

    在实施新课程、落实教育质量行动计划的今天,审视近年来的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工作,我们以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为依托,以特色名校为目标,在课程改革管理上做实“四项”工作,实现了课程改革管理的“四化”。
        一、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实现课程改革管理全面化
    在课程改革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课程改革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课改管理的中心。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在校的所有教职员工,所以全面的课程改革管理要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入手。
    1、树立全员合力兴教意识。新时期,课程改革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它需要学校各部门重视教学,人人心系课改。为此,我校就各职能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服务课程改革工作做了相应的规定,基本做到了党支部    把握中心,导向到位;政教处    紧扣中心,保障到位,教务处    咬住中心,管理到位;总务处    围绕中心,服务到位;工会    关注中心,协调到位。不仅如此,学校领导主动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带头研究。如:学校校长、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都承担了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而且是带头担任课改年级的教学工作。学校基本形成了部门协作抬教,人人合力执教的全员兴教氛围。又如:2007年10月为了抓课堂教学,学校所有管理人员深入课堂,蹲班、蹲年级听课,用半个月时间听完了本年级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并进行了反馈,联系年级领导和年级组长在听课结束后上交2份材料给校长,即听课笔记和本年级课堂教学的调研意见,由教学管理人员针对调研意见拟定学校课堂教学提升方案并实施。
    2、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教师的素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我们以“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为指导,把教师培训当作“固”教的大事来抓,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请进来,走出去。每学期请各级领导、专家到校辅导讲座2—3次。一年来,我们请各级领导、专家到校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科研辅导讲座10多次。只要外面有培训,学校总是不惜余力抽教师出去参训,基本保证了每位教师每学年出去学习、观摩至少1次,仅今年,学校送教师出去培训达80人次之多,共用资金2万多元。二是落实校本培训。学校固定学习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或集中或分组进行业务学习。每周一放学后1小时为固定业务学习时间,具体安排是每月第一周由教务处组织集体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观看教学典型示例,听专家辅导讲座。第二、三周由各教研组组织教师钻研大纲,研究教材教法,交流教学心得、评课。第四周分课题组开展活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校的业务学习从未间断,每期组织业务学习不少于10次,教师们的学习笔记不少于3千字。每周三进行电教和英语口语培训,培训有计划、有地点、有内容、有责任人。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教师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学校每年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规定每人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作为制度贯彻执行。
    3、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管好学生的学是课程改革管理的又一重要方面,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管好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学的管理立足点在于教会学生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各环节的任务,取得学习的高效益。我们一是通过校会、班会及课内外的活动把现代学习观念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学校制定和贯彻了《二小学生学习程序规范》,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学法知识和操作手段;三是鼓励学生进行积累、总结,从而形成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实现会学的目的。
       二、以落实教学过程为抓手,实现课程改革管理规范化
   作为一所名校,规范化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规范化的管理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基础。
   1、做好“教”的规范化。第一,规范备课。在制定备课标准的前提下,教务处对教师备课实行月查制度。检查由学校各学科中心组成员根据标准认真督查、评定等次,.并及时将情况公开反馈。集体备课的备课本教学设计、教科书批注圈点、教后反恩、电子备课逐一检查,缺一不可。第二,搞好课程设置。严格落实部颁计划,开好学科课程,开足活动课程,设置好地方课程,注意隐性课程,不挪课。第三,注重上课。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全员参与,向课堂要效益的每学期教务处组织学科中心组成员对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量化评分,并将得分用到教师素质测评的相关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不定期随堂听课,不定时督查,查教学行为,了解教学效果。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学管理人员听完随堂了解新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每学期结束所有中层管理干部分年级听复习课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第四,搞好集体研讨。在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重点突出了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多年来我校形成了每位教师至少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的制度,每次上课本学科的教师都到场听课,上完后,讲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不流于形式。第五,落实培辅工作。认真落实“三五”工程和“五生”帮辅,帮辅工作做到六有:每个教师有帮辅对象,学期开始有培辅计划,实施过程有记载,学期结束有培辅总结、典型材料,培辅工作有成效,学校建有档案。
   2、完善“学”的规范化。在学的方面,我们认为小学生主要是学习过程的规范化和学习环节的规范化。学习过程规范为六个环节:即传统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阶段复习和阶段总结。前四个环节的根据是认知心理过程中的领会、巩固、应用三个阶段。阶段复习的提出则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要求,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阶段复习则是实现知识学习系统化、网络化的必要手段,也是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总结是学生学习上自我优化的手段,通过总结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阶段总结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阶段总结可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完善。这是学生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好方式。我们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规范,形成班级学习制度。
   3、确保教学供给规范化。为了确保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改革时期更需新的投入。学校在背负债务的情况下,投入的实效性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管理服务教学”这一理念和认识,我们提升了按需投入的应用理念,即选择那些教育教学实际最需要的地方投入,避免重复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坚持软件先行,硬件跟上的原则,重视教师应用培训的力度和实际应用的效度。同时,还提出了“四干四不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事坚决干,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的事坚决于,有利于学校生存发展的事坚决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事坚决干;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事不干,花钱高、效益低的事不干,加重学生负担的事不干,违背家长意愿的事不干。一年来,我们积极争取投入,投资20多万添置了微机室和电子备课室,购置了20台教师办公用电脑等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化,教师办公无纸化。
       三、以教师参与为动力,实现课程改革管理民主化
   办好学校,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是老师的参与,二是教育科研。可以说它们是教学起飞的两个翅膀。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教师参与,实行民主科学化管理才能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教师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1、以人为本激励教师参与。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学校确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是强化师资培训工作,对教师培训实行目标管理,每个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期学习计划;二是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让教师参与制度、目标的制订,形成自我管理机制。
  2、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参与。要让全体教师参与就需要广开言路、广开门路,这就必须要创造适合全体教师参与的各种组织形式,否则参与只能是一句空话,形式越多,渠道也就越多,越便于广泛地吸收教师参与,更充分地实行民主管理。多年来我们以“二小论坛”为阵地,通过论坛、讨论、演讲、例会等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同时我们还坚持了教职工代表会、教研组长例会、全体大讨论等民主管理形式,把全体教师吸引到了学校管理中来,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四、以教学研究为依托,实现课程改革管理科学化
   教育科研是培养名教师、名校长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最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教研科研双轨运行,努力尝试将教科研工作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
   1、集体备课实现专业引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今年我校实行语数集体备课制,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备课记录,要求任务人人承担,在具体操作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集中解决上周或上一单元的教学疑点问题,反思前次集体备课实施情况,总结教学中的新发现、新经验、新突破。②研讨下周教材的目标任务、教学重难点以及完成目标的策略、措施等,确定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途径;或者集中对一个或几个课题内容进行重点剖析、深究,拿出最佳处理方案;结合教材特点确定某一课型作为研究主题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出实效性、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2、“二小论坛”实现同伴互助。开设教育教学论坛,为学校教师互通信息、交流情报、介绍经验、学术研究的场所,也为学校领导联系群众、集思广益、民主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论坛,不仅能强化其主人翁精神,而且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水平。我校针对培训内容或自学内容,每学期举行两至三次教师二小论坛,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今《我眼中的校本课程》、《教育叙事报告》、《班主任工作》等论坛都编印成集。
   3、“课堂问题”促自我反思。关注课堂,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如我校发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批评仍然占一定比例,尤其是对学生非智力方面的评价以批评为主;学生能参与评价,但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还不够充分;学生对激励和表扬的渴望与现实差距较大等问题。同样,我们也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发言涌跃,到了高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逐渐减少,课堂逐渐变得沉闷。课堂的这种由活跃变沉闷的过程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基于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参加实验的老师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实验方案认真探索、总结、改进,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重心,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改革,锐意进取,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全国家教工作示范研究基地”、“教育教学质量十强学校”等;仅近一年教师就有8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4人次在市级优质课或录像课竞赛中获奖;培养了一大批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生。一年来,先后有74名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作文一、二、三等奖,100多人次在科技节获奖。2006年秋,学生的黄鹤美育节书画作品获省级一等奖,节目代表市送省参赛,到目前为止学校3—6年级90%的学生都会较熟练操作电脑,2—6年级50%的学生有一点小特长,如绘画、舞蹈、器乐、工艺制作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56 , Processed in 0.1110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