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山西网2月14日电 每到春节,家家要贴春联,以言志抒怀,祈福盼喜,辞旧迎新,烘托渲染吉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但这几年手写春联在城市逐渐减少,我们看到的多是没有墨香的印刷品春联。春节前夕,太原市楹联家协会呼吁单位和市民,要尽可能手写春联,留住墨香,彰显我们并州古城独特的文化底蕴。
印刷春联风行
过去连续两年春节,本报分别以《满目春联少墨香》、《校园春联铜臭味太浓了》为题,对太原街头春联情况予以关注报道,深感手写春联的难觅和宝贵。今年春节前夕,我们又一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春联上。
在康达、康隆商城卖春联的店铺里,花花绿绿、金光闪闪的各式春联挂满墙面,一派热闹景象,前来选购春联、福字、剪纸、灯笼的市民络绎不绝。一家商户老板喜滋滋地说,最近每天要卖上千副春联。买春联的市民表示,买下的春联印制精美,贴上漂亮、气派、华贵、时尚。除此之外,银行、超市也在赠送春联,许多市民把印着宣传词的商业春联贴上门,看上去也一样红火热闹。
城里人喜欢现代时尚,加上生活节奏快,图省事方便,所以多选择了印刷品春联。但许多人喜联而不懂联,把一种传统文化看作像放鞭炮一样简单,不经意间丢掉了古城的韵味儿。
文人坚守传统
但还有少数执着的市民仍然坚持手写春联。他们认为,贴印刷春联的人太多,家家户户千篇一律,缺少特色和生气,不能反映主人的心声。手写春联饱含墨香,精心编排,融入心愿,更有文化品位。
原清徐县文化局局长、太原市楹联家协会理事王茂华说,从五代后蜀之君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副春联算起,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春节前夕,他不仅自己编写了春联,还帮别人编写春联。他说,编联、写联、赏联,无限情趣在其中。
市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乔中兴多次参加楹联赛事并获奖,他曾写春联“猴入桃园争献瑞,鸡啼柳巷喜来福”,融太原街道名于联中,显示出地域文化特色。
省实验中学语文老师段海霞逢年过节都要为学校编写对联,还把对联写作融入语文课堂。每接一批新生,她都自编对联送给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通过识联、赏联、写联、展示作品,让对联走近学生,还鼓励学生为自家、亲朋编写春联。
尖草坪区第一职业中学18岁的李伟酷爱楹联文化艺术,他学写了不少春联。三年级小学生朋朋自幼练习书法,这几天,他把亲戚家该贴的春联写了个遍。一些社区组织老教师、小学生为居民书写春联,书写春联的过程充满了令人期待的“年味儿”。
写出古城神韵
为了弘扬春联文化,2月8日,市楹联家协会写了春联赠送友协,其中赠市文联“文灿和谐景,联辉锦绣城”;赠市书法家协会“书承颜柳标新意,法继汉唐扬古风”;赠市美术家协会“云烟落纸,描九州春色;机杼入图,绘三晋风华”;赠市摄影家协会“喜揿快门,摄下和谐景象;巧呈一瞬,映出绚丽人生”。这些春联词句精练,韵味浓厚,寓意深刻,融入三晋文化,彰显各协会特色。
2月10日,市楹联家协会组织楹联家和书法家来到郝庄和服装城,为村民、商户现场书写春联:“劈开商海千重浪,赢得服装一角天”、“千条业路各驰远,三尺布衣我做长”、“晋阳商埠繁盛景,当代清明上河图”,“楼台锦绣如都市,商贸繁荣胜汉唐”,“信誉罕山重,名声双塔高”等等,反映了郝庄以工兴村、以商富民、农村都市化的巨变,赢得群众一片喝彩。
市楹联家协会主席魏华荣意味深长地说,楹联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两行文学”,春联是楹联宝库中的佼佼者。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印刷春联不能代表楹联文化,最多只是一种装饰品,还存在音韵不协调、对仗不工整、联脚不合律、意境不高雅、张贴不规范等问题。而手写春联最具文化韵味。他说,一副好春联,融文学、美学、韵律、书法、诗歌诸多内涵于一体,一副好春联能够看出主人的身份地位、教育背景、工作性质、家庭情况、人格品位等。
魏主席最后强调,并州山河锦绣,人文荟萃,山川名胜居多,文化底蕴深厚,希望单位和市民尽可能自己编写春联,在春联中融入古城文化内涵,写出我们并州古城的神韵来。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申毅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