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州文化看得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08: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州文化看得见

 
一、独特的城市魅力
 
    一个人有人格魅力,一座城市也有城市魅力。人格魅力在于这个人崇尚真、向往美、追求善所修炼出来的精神气质;而城市魅力则体现在这座城市所特有的风貌、风格以及所蕴含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品位。

   城市魅力的精髓是人文精神。在制度层面,这种人文精神往往衍化为一种理念和风范;在技术及其产品层面,它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的反映;在物质层面,它表现为一座城市的整体建筑式样和综合风貌;在日常生活层面,却又展现了一座城市的人们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等。总之,它物化为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渗透到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市民人际交往的角角落落。
 
二、独特的苏州文化
 
    天下之大,但谁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其实,每一座城市也都拥有着自己的人文精神,散发出那特别而惟一的芬芳与气息。

    苏州是文化的。苏州之所以成为 “文化苏州”,是因为这座城市所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所不拥有的人文精神,享有独树一帜的城市魅力——人文精神守望者的形象。

    人文精神的“守”,是继承、巩固和呵护;人文精神的“望”,是祈盼、融合和创造。“文化苏州”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守望者的形象是最恰当不过了。它历经风雨,穿越岁月,怀有着包容的胸襟,拥有了扬弃的品格。它既守得住,延续千年文脉,保持一种真我的本色和风采;又望得远,迎接百川归海,吸纳多元文化的精华和真谛。

    苏州人文精神衍化在城市风貌和建筑形态上的守与望,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它衍化在物质与非物质产品上的守与望,就是率真与刻意的结合;它衍化在市民态度和生活方式上的守与望,就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它们是矛盾的,却又是统一的;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锋芒毕露,却在城市深处表现得如此的亲昵体贴、那般的亲密无间;它们因为矛盾着而产生了永不停息的前进动力,又因为统一着而凝成了“文化苏州”古老而悠长的历史编年。
 
三、独特的理性之城
 
    文化首先是感性的产物,苏州首先是一座感性的城市。在许多人的眼睛里,“苏州”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和象征。

    一提到苏州,人们就会立刻想到城内水巷纵横、小桥众多,城外河道成网、湖荡棋布。无论是城里城外,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湖光山色,都是一样的柔美多姿,令人动情,发人寄兴。于是,在这一方感性十足的水土上,历代文人墨客踪迹到处可见。他们或远道而来,寻找一时的灵感;或长居此地,享受一生的陶醉。他们或各擅其胜,描写丹青;或各抒胸臆,遣词造句。他们或因风起太湖而伤感,或因月上东山而遣怀;或因《水乡双桥》的动人色彩而惊动世界,或因《溪山红树》的悠远古意而留传千秋。他们抒写出多少首诗词篇章,留下了多少回低吟浅唱,既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的灿然若霞,又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沉静如练;既有“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别样风情,也有“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的壮美画卷。苏州就是一首首感性的诗、一幅幅感性的画,是一首首诗吟成的城市,是一幅幅画绘成的城市。

    但在那些真正了解苏州城市形态、熟知苏州城市风貌的人的心目中,苏州更应该称得上是一座理性之城。

    文化虽是感性的,却也要历经理性的思考和锤炼。感性是苏州人文精神的外表,理性则是苏州人文精神的内核。风雨中,黑白灰的色彩让人如此沉静;水云间,淡素雅的容颜也十分地令人安心。古建筑周边控制高度,是为后人留下一块畅想的天地;古城镇格局保护肌理,是为历史记下一笔殷实的回忆。这些都缘自于苏州人理性的文化精神。
 
四、独特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甲天下。古典园林是苏州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代表,它是文人性情之作,也是法乎自然之作,它所追求的意蕴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著名古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说过,“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似假便奇”,这句话道尽了苏州自然山水与园林风光的渊源关系和无尽的妙处。置身于苏州任何一座园林,它所突出和强调的“模山范水”,既让你不出园门而得到畅游自然之胸襟和情怀,又丰富了人们用艺术的眼光认识大自然、亲和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之情趣。

    园林营造人工之自然,盆景追求自然之人工,但它们又都是精心刻意的文化创造。应该说,“文化苏州”的精神内涵体现在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产品上,给人留下的精细秀美的印象更是让人难以磨灭。它们看上去是率性而为,却一个个都是呕心沥血、艰苦卓绝之作,所体现出来的率真与精心、自然与刻意相统一的文化精神,便清清白白、一览无余了。
 
五、独特的文化品牌
 
    桃花坞年画也是苏州一个极富特色的文化品牌。《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的一个代表作品。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把苏州人比喻成《一团和气》上的那个胖子,虽在形体上差距十万八千里,但在内心深处、在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上却是异常地完美和谐。外在的形体是艺术家的合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内在的和气才是艺术真实和伟大的生命。要不然,这个手执“一团和气”四个大字的胖胖的人物,何以在苏州召开的二十八届世遗会期间,脱颖而出,摇身一变,从而堂堂正正地成为苏州迎接国际友人的形象代言人呢?

    苏州人有其保守和继承的一面,其实那是每一种文化都有的自尊心和自重感。但苏州人更有其开放与创新的一面,苏州文化历史之源远流长则非常贴切地说明了这一点及其重要性。苏州人既尊重自己的文化,又友善地包容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既在继承传统中有所发扬,又在融合中重和去同、开拓创新。在苏州,儒家文化是主流,但也有千年玄妙观道教文化,有西园寺、寒山寺等佛教文化,有兵法文化,有伊斯兰文化,还有来自更远的异域他国的天主教文化;在苏州,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但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已有51个民族的人在苏州安家落户,其中回、蒙、维吾尔、满、苗族人数成千上万。这些非主流文化和少数民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大家在一起相敬如宾、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给苏州这座城市及其文化增添了五彩缤纷的多元颜色和多样内容。自古至今,苏州人和苏州文化始终遵循着包容与融合的方向与路标,走的是一条开放与创新的康衢大道。

    最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特别注意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继承和大力发扬苏州传统文化中优秀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现、发掘在外来文化中与时代同步合拍的精神状态。在乡镇企业崛起的年代,创造并弘扬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在开发区经济兴起的年代,创造并弘扬了“不等不靠、埋头苦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昆山之路”;在国际资本加速汇聚苏州的年代,又创造并弘扬了“引商、安商、富商、留商”的“亲商理念”。这就是苏州人通过艰苦的实践过程而得到的“三大法宝”,为从历史承接而来的苏州文化精神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期苏州文化精神的自觉行动。
 
后记:

    苏州的人文精神是感性与理性、率真与刻意、继承与创新的融会贯通,是守与望的辩证统一。

    时间巨人的步伐铿锵有力,它由远及近,又由近而远。21世纪是一个城市竞争的世纪,也是一个文化竞争的世纪。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市民的多元,苏州人文精神的发扬又一次来到了关键的节点,又一次攀上了一座高高的守望之塔。如何使更多的外来文化的优秀理念融入苏州,如何让本土文化的优秀精神更好地渗透到“新苏州人”中,这座美丽的东方水城在继承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如何守、如何望、如何推陈、如何出新,机遇共挑战,任重而道远。

    一个城市的体验与经历,直接塑造出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而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将决定着一个城市的走向和未来。不论是本土的“老苏州”,不论是刚报到的“新苏州”,也不论是不远万里而来到中国的“洋苏州”,大家沐风浴雨、同甘共苦、齐心协办,共同守望苏州的人文精神,“文化苏州”才更具魅力。
                                                          (朱 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08 , Processed in 0.0598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