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中闵教授专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4 18:3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志伴努力 拨云方见日
——管中闵教授采访箴言辑

【人物名片】:管中闵,台湾文化大学经济学学士,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经济学硕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经济学博士。曾在美国伊里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经济学系任助理教授并获终身副教授,而后回到台湾大学经济系任教授。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时值管中闵教授前来我院暑期学校讲学之季,我们在其临行前特别进行了专访。其间,管教授侃侃而谈,从各个层面谈及了他在求学、择业、科研、育才等方面的点点滴滴,对其宝贵的经验和独到的观点,我们做以下采访纪实,以飨读者。
―――――――――――――――――――――――――――――

箴言一:从荒诞学生到美国教授,没有不可能的事——
在每一个光鲜亮丽的学者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辛碌历程;只不过,对于管中闵教授而言,这段历程不仅镌刻有奋斗的艰辛,也见证下他思想的重大转“正”。因为单从他年轻时看似“荒诞”的岁月经历来说,今天管教授能走上资深学术的这条路,实在令人相当吃惊与侧目;这一点,就连他也毫不讳言地说,“年轻时的岁月是惨碌的,一路是靠跌跌撞撞才走上如今的学术大道”……两个机缘,两段经历,让他有彻底的醒悟和改变——因为婚姻让他的青春期叛逆得以扭转,因为兵役让他漫不经心的态度得到纠正,为了彻底改头换面,他说他从改变潦草的写字方式开始做起,可见其改变决心之真挚。从台湾到美国,他克服了各种学习的滞后与障碍。利用假期自己重修大学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相关课程,并且在UCSD研究所课程压力繁重的前提下坚持旁听修习数学课,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抽象思维,另一方面则为自己未来的研究厚植能力基础。在自我学术研究、人生思想不断成熟的催化下,也依靠着家人的鼎力支持,管中闵教授很快地便从一名“拙劣的研究生”转变成为一名跻身全美前四十的大学(UIUC)的教授。回忆起自己求学一路走来的“心路历险”,他显得相当感慨,“七年弹指,一切恍然如梦;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你可不可能下定决心、努力去做”。

箴言二:毅然回台,发挥计量经济学者的更大边际贡献——
在美国一晃就是十余年,UIUC的教职忙碌而充实,学术人际也深植不少;不过,即便是有升等和长聘的“诱惑”,管中闵教授还是毅然选择回到学术上素昧平生的台湾故土。这个决定虽然得到管教授夫人的支持,不过难以避免地将对其全家造成“剧烈的冲击”;毕竟回到台湾,无论是工作、经济还是学术人际、基础,一切都不确定,这就意味着很多部分必须重新开始。对于这种选择,管教授只是很平静地说,“事实上,美国根本不缺这么一位计量经济学者,回到台湾,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边际贡献”。或许是面对面采访的关系,记者对于管教授的这段回答印象最为深刻,或许是回归故乡的心志在发酵,或许是学者己任的本质在酝酿,又或许是两者都有;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回归动机的深层蕴涵必定出于真善的感性!经过全身心的奋斗和努力的开创,现在,管中闵教授已经为台湾带来了计量经济学的生命力与发展力。时任台大经济系、台湾“中研院”教授的他,已经浅尝学术开创者与发展者的初步甘甜。当然,管教授也应我们的好奇,首度为我们揭开台湾“中研院”看似神秘的面纱。他说,其实这个机构并非外人所想的那样有巨大政治力的介入,相反地,“中研院”其实是一个纯学术研究单位,里面的每一个研究员皆恪守研究的本分,至于政治立场的表达则为研究员个人的自由,但与集体无涉。

箴言三:学术研究让我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对于人生每一步,管中闵教授都走得特别认真;尤其是在学术漫漫之路上,从台湾到美国,从美国回台湾,再从台湾迈向内地、渗透国际,管教授一步一脚印,潜心作学术,千里走来,始终如一。管教授说,学术是一个纯粹的目的,而非获得其他附属价值的专用工具,即便在他困难拮据的时代,这个信念都始终没有动摇;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利用学术,意图谋得一官半职或特殊利益,这一点,作为一个学者,他觉得相当坦荡。而又是什么魅力让管教授对学术的纯朴性保持如此忠贞?——“其实,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快乐;很多科研成果从‘过去没有’到‘现在被挖掘出来’,不论将来是否被继承发展,这已经就是一种创造!不过,这种创造必须具有连续性,毕竟学术与社会的不断前进需要学者不断研究、不断创造,来避免被新一波浪潮所淘汰。因此,学术值得我一辈子的投入,我很快乐!”,管教授面对记者的疑惑,回答得很自然,肺腑之辞溢于言表!

箴言四:学术必须且应该是精英领导——
走了这么多地方,管教授对各地的学术氛围也是颇有感触。他说,学术应该且必须是“精英领导”;“行政领导”或“民主挂帅”这两种极端对发展学术最终都是行不通的。这种“精英领导”不仅对学术机构有启示作用,映射在求学者身上,应树立“学术追求高标准”的价值观。试拿发表论文来说,在台湾,一般都以SSCI文章数作为研究成果的标准;不过上有决策下有对策,很多人便专挑若干比较生僻的SSCI刊物进行投稿刊登,以此成果“挂旗呐喊”,这便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当我们认真完成一篇论文时,投稿应从最高等级的刊物逐级往下递补投递,不能一出手就从该体系生僻底部的刊物作为目标,这样不利于学术的深入开展。另外,针对很多年轻人治学的误区——“入行不久便大举投入政策研究”,对此,他以过来人的经验表示不为苟同;管教授说,年轻学者应尽量聚焦于一些纯学术的研究,即便基础抽象,也应视为一个经历磨练的必要过程;所谓打好基础,会飞得更稳更高!

箴言五:用培养土壤的心态培育学术后代——
再进一步结合自身的教育理念,管中闵教授向我们娓娓道来其培养学术子弟更进一步的看法。他说,培养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其独立治学的能力;为师者,与其插枝嫁接帮做盆栽,不如培养土壤待其花开。管教授从他的指导恩师White教授那里继承了一个培养观念,那就是对于论文指导——不定选题、不作限制、具体指导。他说,让学生全面而批判性地去收集、借鉴材料,自主地去确定研究方向,经历磨练,之后导师再于语言、知识上加以指导,才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治学能力的较好办法。而目前,管中闵教授的博士生在这种培养机制的催化下,几乎都能用英文在计量经济学领域公认的一流期刊上,发表一至两篇论文;如今每天,管教授都会腾出一定时间与学生交流心得,教学相长,对于无形中潜移默化的教育他觉得功效相当显著。在记者采访后的隔天,管教授就已匆匆回台,其中的缘由令人相当感怀,原来,管教授的好多学生早已和他有约在先,要为他庆贺将至的生日!
                                      (采访;宋江红 江鹏飞  撰文:江鹏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23 , Processed in 0.0663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