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高密管氏的世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5 11: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关于高密管氏的世系关于高密管氏,据《高密管氏家谱》康熙十六年旧序中说,管氏“自周之后,若齐之管仲,楚之管修,汉之管宁、管辂,亦皆出于周,以谱牒矢传,不敢妄认。”现在的世系只能追溯到北宋初年,还是高密二世祖思敬在元朝时所序。说北宋初年,一世祖管纯“居胶东,以孝经教授乡里,人呼为教读先生。”管纯有二子,长曰奉,次曰材。二人迁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奉“为涟水军伍卒,材务农渔海以充军用。”不久,又迁到“浙江处州龙泉县,为龙泉管氏,旁支仍居胶东。”管奉生有二子:“长曰师复,次曰师常。”二人皆饱学之士,但都隐居不仕。其中管师复为知名诗人,有“白云集”传世。管材亦有二子:“长曰师仁,次曰师礼,”其中管师仁在徽宗崇宁年间“举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召为吏部尚书,大观间,累官枢密院直学士,以奏议忤权幸,罢。”《宋史》有传。(见《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师礼做过江陵知县。而管师仁有三子:长子管洪,次子管浩,三子管深。其中管洪“以恩授龙江提举。”管浩“有才识,以杂科任临淮县尉,未几,以疾归。”浩有一子,名曰大方。时金人入侵,北宋灭亡,高宗南渡,管大方遂迁回海州。其它族人留在龙泉的仍有很多。而管深有一子名鉴,“调江西常平提干,乃家临川。”此人乃南宋著名词人,有《养拙堂词》一卷传世。那么,是谁迁到高密来的呢?序中说,管大方迁回海州后,“金侵疆愈急,大方又渡江,居丹阳(今江苏丹阳),教其子国信曰‘管氏牒谱,当固藏之,异日有北还之理,祖宗之陵,在齐之东界,不可迷也’。”管国信生五子,分别为镗、锪、镛、镇、锴。越四、五年,又迁回海州。其中管镗生二子:长子熙光,次子熙烈。熙光“易贩于江淮,二十年间,蓄积有数千金,家业颇振,人号为海州大户。”熙烈“少有大志,知州事,举为屯田官,……又迁海州都税大使。”,“熙烈生四子:曰植、槐、松、榛。”这时金人攻陷涟水军,槐、松、榛都被金人俘获,只有管植逃出。“四月,元兵至瓜州(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植适贩海实及闽府果,因以进偏师,得授沭阳主薄。后元兵大陷江淮军,举家失散,植殉节坠井死。有二子,曰蘷、曰政。”二人“抱父骸瘗于沭阳之髡柳西岗”,管政把谱牒藏在衣袂之中,逃归海州,“娶陈氏,生二子,曰盛,曰隆。元军往来淮泗间,南北摽掠,殆无虚日,于是父子遂北归,流落于高密县南王柱社(今柴沟镇大王柱村),未几,又迁掌家庄社(今高密城西张吉村,应为仉家庄)。其它旁支仍居海州。管隆生二子,曰克勤、克礼。克礼生二子,曰士谦、士能。士谦方十余岁,学书算,来县,娶孙氏。迁于县之东鄙,又居县之东门外街北。”高密管氏奉管士谦为一世祖。而士能之子文敬迁诸城,为诸城管氏一世祖。其时,已经是元末明初了。而莒县管恩灼所著《双凤山下人家》一书,亦认同管纯为始祖,是为避战乱由海州至丹阳,再迁回海州,后代流落江淮二百余年后才北归至山东。所不同的,莒县谱认为其始迁祖与高密、诸城之一世祖是兄弟三人,莒县者是老三,称“滨海公”。于洪武二年至莒州北65公里之双凤山下安居的。据先伯祖遵仁公说,莒县、诸城、高密是联了宗的,自十三世开始,所定行辈为“泽、岐、鸣、廷、国、恩、家、庆”。从《双凤山下人家》一书中可见,高密的十五世与莒县的十六世,皆为“廷”字辈(高密有改为“福”字者)。高密谱中载明,因为诸城一世祖是高密一世祖之侄,所以高密十六世“绍”字与诸城十五世“泽”字兄弟相称。由此可见,莒县谱称莒、高、诸三处始祖为兄弟三人之说不可信。
关于三县管氏同族同宗的事,本人曾多次听祖父和父亲说起过这样两件事:其一是说,在光绪年间,胶河年年发大水,为治理胶河,沿河四十多处村庄公议,决定从仓上,王当一带将河堤取直,并报县上同意,刻日即将动工。这样,就把管家苓芝围在河堤之内了。当时,高密管氏家族中没有一个人的功名地位超过高密县县官的。其时,我们家尚在管家苓芝,我高祖父的哥哥笃庆公(考名书贤)是庄上唯一的秀才,他想到了莒县的探花府,决定亲自出马去莒县请人来高密直接与县官交涉。于是专门从南曲一家大财主家借了人家新置的亮顶子马车去莒县把廷鹗公接了来。廷鹗公让车夫直接打马进了高密县城,此时,早有人报知了县官,县官心怀鬼胎不想见,坐上轿子就往城外跑,廷鹗公一声“追”字,车夫打马飞奔,其时正是春季,恰逢鳞刀鱼(带鱼)上市,那马车夫真是训练有素,马车过处,轧得鳞刀鱼嘎唧乱响,带鱼横飞,当时的高密县城很小,加上马车比轿子快得多,一会儿就望见县官的轿子了,高密县官一看,跑不脱了,只好下轿打千儿请安,赔不是,修河的事也不再提起。管家苓芝直至今天仍留在胶河西岸堤外。祖父生前曾说,要不是廷鹗公来,民国元年的那场大水,就把管家苓芝冲到东海里去了。
自从廷鹗公高密之行之后,高密管氏宗祠的匾额由横写横挂改为竖写竖挂,这在当时,只有家中有功名在一甲三名之内(状元、榜眼、探花)官职在三品以上才可以这样做,否则就是违制。可见,高密管姓族人提起莒县小窑的探花府五进士,也是很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的。
其二是说,我奶奶娘家东王家苓芝的戴家,擅长竹制工艺。民国年间,有一年麦收前,奶奶娘家的某人用大车拉了一车杈把扫帚之类的货物去诸城地(相州)赶大集,因为卖货讲价得罪了当地人,货物被哄抢一空,正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时,忽然想到此地有一姓管的大户人家,何不冒充管家苓芝的人登门求救呢。于是自称管氏某世孙求见老爷。老爷问明情况,说:“孙子,上炕。货抢了好,不用你自己卖了。”一边摆上好酒好饭招待,一边问清了各色货物的价钱,吩咐管事的说:“到集市上去说说,凡是拿了咱家孩子东西的,叫他们按价送钱来,送货来的不要,给我打出去。”酒足饭饱之后,钱也交来了,一算帐,比平时多卖了若干钱。这正是“姓了半天管,赚了若干钱”。此事一时传为笑谈,同时也说明,高密、诸城管氏乃一家。
从上边的记叙看,高密管氏经历了从山东到江苏海州,再到浙江龙泉,再从龙泉回海州,又因贸易或战乱辗转于江淮间,最后落脚高密这么一个过程。因此必须研究一下龙泉管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2:27 , Processed in 0.2273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