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舟竞渡三百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07:4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舟竞渡三百年
来源:东莞时报
壮观的龙舟比赛现场。(记者 陈栋 摄)
工人在制作龙头。(记者 陈栋 摄)
潢涌村黎氏大宗祠。(记者 陈栋 摄)
2005年,中堂夺得东莞市篮球联赛冠军。(中堂宣传办供图)
  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十三,中堂大大小小的河面上,就会聚集参加竞赛的龙舟队伍,乡亲们站满河边争相呐喊助威。凭借深厚的龙舟文化,2006年,中堂获得“中国龙舟之乡”称号;2008年,中堂龙舟制作工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中堂人还建起了龙舟广场,拓宽了龙舟赛道,江两岸还建了观景台。而在中堂,和龙舟一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是那几百年的宗祠;和龙舟一样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则是日益崛起的篮球运动。
  五月十三去中堂赛龙舟
  关键词 龙舟
  中堂各村的壮年几乎无人没赛过龙舟,龙舟制作也成为中堂的一大特色
  29岁的霍荣昌兴致勃勃,他朝着镜子瞧瞧了自己的装扮。他很开心,因为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十三,他将作为中堂斗朗龙舟队的一名队员,坐在长长的龙舟上,使劲地击打起河里的水浪。
  划舟五小时
  霍荣昌来到了队伍中间,他和同伴共60人坐在龙舟里,全神贯注地望着船头。不知何时,河两岸站满了村民,他们手舞足蹈不停呐喊。在鼓声、号子声、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赛龙夺锦的交响曲开始了。
  “哟嘿,哟嘿……”船员们喊着整齐的拍子,手中的船桨不停地搅动河水,溅起一道又一道水花。
  从东莞水泥厂,到大汾新村……龙舟渐往目的地驶近。霍荣昌全身都湿了,不知道是水还是汗,他只知道继续用力。劳累困顿在龙舟行进过程中似乎都不存在,他只记着祖辈的教训:赛龙舟时队伍一定要齐心,如果一个人松懈了,整个集体都会松懈下来。
  在整整划了五个小时后,终点终于到了。斗朗队最终获得了第四名。这是一个不错的名次,霍荣昌和伙伴们开始相拥欢呼。
  这样的场景,在中堂存在了300年之久。300年来,龙舟渐渐成为了运动竞技的项目。而从2006年开始,中堂镇还把每年的龙舟景改为了“龙舟文化体育节”。
  造舟30余年
  赛龙舟需要力气和精力,上了年纪后,霍荣昌很少有机会下水了,不过他依旧和龙舟接触着,因为他现在跟制作龙舟的传承人霍灼兴一块制作龙舟。
  霍灼兴今年48岁,他从17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龙舟。30多年过去了他的技术已达炉火纯青,凭着经验就能把一艘龙舟在图纸上一笔一画设计出来,在木料上凿孔量距只需手感就能完成。
  对于龙舟制作,霍灼兴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材料。他介绍,木料一定要笔直,而做龙舟的杉木,都是从中山甚至云南、贵州运来的。制作龙舟,要经过开料、选龙骨、起水(拗弯龙骨)到刨光、打磨、上色,最后到安装龙头、安装尾舵等工序,这些都需要耐心和细心。在霍灼兴的船厂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龙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龙,大龙长约28.5米,宽约1.5米,可容纳28排划手共56人。
  除了制作比赛的龙舟外,霍灼兴还会制作一些小龙舟作为工艺品,只是这些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并不售卖,“只用来送给朋友。”
  据了解,目前中堂有8间龙舟制造厂,分布在斗朗、马沥、东向三个村。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民间工艺,中堂制定了龙舟制作的保护规划,并设立龙舟制作老艺人保护基金,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待遇。
  800年宗祠影响一代代人
  关键词 祠堂
  潢涌村的黎氏宗祠弘扬孝义文化,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潢涌人
  在中堂潢涌村,有一座800年的祠堂,有着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还具有水乡文化韵味。这座黎氏大宗祠于1993年6月22日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在潢涌中学做老师的黎胜仔被任命为黎氏大宗祠修缮小组组长,负责调查祠堂当初的面貌,并尽量按照原貌进行修复。于是,黎胜仔开始不断找村里的老人座谈,并查阅各种资料,研究碑文记载。一年过去了,祠堂修缮的工程终于完成,黎胜仔松了一口气。
  关于黎式祠堂有这样一个故事:黎氏始祖因至亲得病,久治不愈,割股肉作药使至亲病愈,此事传到了朝廷,感动了宋朝皇帝,钦赐“德本”,以彰显他的孝义。这也是祠堂“德本”二字牌匾的来由。而这个宗祠,800年来历经沧桑,在南宋年间毁于兵火,元朝重建;元末再次毁于兵火,明朝又重建;抗日战争时又被日军烧毁,后又重建;截至1942年,共重修了8次。
  黎胜仔说,潢涌风气很好,从没有吸毒、打架事件,至于不供奉父母的,更是天方夜谭;这与这座800年的宗祠很有关系,因为“德本”孝义的宗祠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潢涌人。
  至今,分布在中堂镇各村(社区)的祠堂共有34间,大部分有近百年历史。著名的,除了800年的黎氏大宗祠外,还有300年的凤冲陈伯陶故居。中堂历来重视宗祠的保护,近年对全镇祠堂进行了普查,并聘请有关专家研讨、拟出修缮方案,目前已有13家祠堂已经修缮或正在修缮中。
  男篮队成东莞强势球队
  关键词 篮球
  中堂人酷爱篮球是出了名的,中堂在历年市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2003年,东莞市举行第一次全市篮球联赛。在三四名的争夺中,中堂的刘炯树站在场边,看着自己的队员在场上拼抢,心里既紧张又激动。
  那时的刘炯树是中堂镇宣传科教办主任,被抽派做中堂篮球队的负责人。在这之前,他对篮球并不感冒,妻子甚至对他抱怨:为什么别人都带老婆去看CBA,你却连自己都不去看呢?直到他带领这样一支队伍参加市里比赛,并且黑马式地获得了全市第四名,刘炯树才开始爱上了篮球运动。
  不仅是他,整个中堂似乎都爱上了篮球。一个又一个的篮球场在中堂建起,篮球馆、灯光篮球场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冒出来。2005年,刘炯树再次带领中堂篮球队参加东莞市篮球联赛,这是他人生当中最难忘的一次记忆。
  八强,四强,中堂队一路出线,并将与东城队争夺冠军。比赛前,队员们排除了所有干扰因素,一心一意只想为中堂夺得冠军。伴随着观众的加油声与呐喊声,中堂赢了!刘炯树激动地与队员一一相拥。当时的中堂镇委书记钱超也来到现场,夸赞小伙子们真是好样的。
  在东莞市历届篮球联赛中,中堂获得2003年的第四名,2004年的第二名,2005年的第一名,2006年的第二名……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中堂男篮成为东莞市强势篮球队。
  而最让中堂人自豪的是,他们的队员没有外援,都是中堂本地人。
  刘炯树介绍说,中堂人特别热爱篮球运动,每年镇里都会举办篮球赛,各个村(社区)组成代表队参加。本地人都来打篮球,希望通过参加镇里的篮球比赛获得入选镇篮球队的机会。除此之外,中堂的上上下下对篮球运动也很重视,企业也愿意给篮球队提供赞助。(侯玉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1:56 , Processed in 0.0685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