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误解了孩子该咋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0 10:0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误解了孩子该咋办

  许多父母都认为,他们给了孩子生命,是这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所以也一定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其实,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他小小的心灵里有许多家长不了解的秘密,一些做法也需要我们俯低视角细心体会。若家长总是抱着成年人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不但容易产生误解,让他伤心委屈,还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点灯的心将告诉您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避免独断专横,使教育切中要点——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00: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对不起,是妈妈误解了你

    贝贝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有着大多数5岁男孩儿的特点:贪玩、鲁莽、粗心、好奇……每天都有新尝试和新破坏,常常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让妈妈头痛不已。这天,妈妈买菜回来,发现客厅地板上一滩水迹,再定睛一看,家里的上万块钱的真皮沙发全被浸坏了,而贝贝正拿着个小刷子,一边往上倒洗手液,一边还在沙发上使劲儿刷啊刷。见此情景,妈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抓起贝贝噼里啪啦就是一顿打:“把玩具都玩坏了,就玩起妈妈的沙发了是吧?叫你这么淘气,不打一顿都不长记性!”见妈妈发了那么大的火,贝贝吓得哇哇大哭,委屈地说:“妈妈上午骂我只会破坏不会帮忙,把沙发都画脏了,所以我才想帮妈妈刷干净……” 听了贝贝的哭诉,妈妈愣住了,扬起的手停在了半空。  

解读:为什么我们会误解孩子?
    案例中的情景在我们身边的家庭中比比皆是,孩子以其稚嫩而独特的思维方式,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让家长啼笑皆非或头痛不已的行为。我们总习惯于抱怨孩子:你什么时候才长大懂事?为什么总不能让爸爸妈妈省心?孩子的种种做法,常常被家长冠以淘气、懒惰、蠢笨等负面标签。殊不知,其实正是由于我们不理解孩子的成长特性和内心思想,误解了孩子的所作所为。
    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行为
    家长一直担任着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长久以来的权威感使我们习惯于以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孩子,那些孩童式率真、单纯的思维方式已经离我们太远太远,于是我们不由自主地,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孩子做出与我们期望不相符的事情时,误会就产生了。
    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许多家长虽然为人父母,但却并不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成长特性和心理特点,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知识,对孩子一些行为表现的解读依然停留于表面。特别是当父母被愤怒、不满、无奈等情绪充斥脑海的时候,更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
    忽视孩子的能力不足
    孩子毕竟还处于成长阶段,其动手能力和经验体会都不足,尽管有些做法是出于美好的愿望或具备充分的理由,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弄得一团糟,反而激怒父母。而且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在与成人的沟通中常常处于弱势,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若家长缺乏耐心与宽容,不愿静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误会便由此产生了。
    其实,孩子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复杂难懂,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喜欢用简单直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只要家长真正以平等的姿态进入孩子们内心,给予宽容、耐心和理解,一定能消除对孩子的误解,给他一个愉快的童年!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00:50 | 只看该作者
扫描: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

    若非孩子发出委屈的声音使我们了解真相,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误解了孩子。有时候,误解与真相往往一线之差,究竟该如何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看清孩子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成长密码呢?
    ◎其实我不笨——
    妈妈一直希望芹芹成长为一个斯文乖巧的小淑女,但芹芹偏偏像个男孩子一样大大咧咧,喜欢跑跳攀爬。为了熏陶芹芹的性情气质,妈妈把芹芹送去学习钢琴。面对枯燥晦涩的五线谱和单调重复练习,芹芹常常心不在焉,一学期下来没弹好几首曲子,视唱水平也在班里排名倒数,愁得妈妈逢人便说:“我家闺女怎么总不如人呢?”
    其实芹芹并不笨,只是妈妈没有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有时并不合理正确,芹芹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应该多安排运动、舞蹈等动态内容以消耗其多余精力,而妈妈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种抑制孩子天性的做法必然导致芹芹无法适应、表现失常,造成妈妈误以为孩子“很笨”的结果。
    家教提示: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不符时,切勿急着埋怨、愤怒、伤心,更不要轻率地给孩子下定论,细心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有助于避免误解的发生。
    ◎其实我不坏——
    明明和表妹在一起玩得正欢,在跑跳追逐中,明明不小心把表妹撞倒在地,正想上前扶起她时,被奶奶看到了,奶奶不由分说责备明明说:“你怎么能欺负妹妹!快点向人家道歉!”明明连忙解释: “我是不小心的!”奶奶扬手作势要打:“还顶嘴?这孩子现在越变越坏了!”明明“哇”地一声哭了:“奶奶就是偏心……”
    这是家庭中典型常见的误解案例,明明虽然确有失误,但这种犯错并非出于本意,而且也主动补救了,奶奶不但没有问清情况,还不听解释,仅凭主观判断就给明明贴上了负面标签,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家教中,最忌缺乏耐心和分析,一见孩子失误就凭经验给他定性,误解也就由此产生了。
    家教提示:孩子闯祸后先别急着斥责,多考虑几种可能性:是不是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弄砸了事情?是不是孩子渴望探索才不小心造成破坏?是不是我没有分析和倾听就妄下定论呢?三思而后行,有助于避免误解。
    ◎其实我不懒——
    妮妮刚上幼儿园,妈妈觉得是时候培养一下女儿的自理能力了,便开始着手进行训练。让妮妮自己整理玩具,她一股脑塞进箱子里就完了;让她自己叠被子,她总是把被子抱起来往床脚一堆;让她洗自己的小衣服,没揉两下就喊累不肯再洗……急得妈妈一天到晚数落妮妮:“大懒虫,什么事儿都不认真做!”
    许多家长都会埋怨孩子懒,因为孩子总是对家务或学习表现出敷衍态度,不求精细,但其实,孩子“貌似懒散”的背后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家长们却没有去深究。比如情景中妮妮妈给孩子安排的自理训练就远远超出了一个3、4岁孩子的能力范围,妮妮笼统、粗糙的做法和逃避的态度都是因为自己力所不及,而非妈妈口中的“懒”和“不认真”。
    家教提示:在评判孩子做事前先考量一下:孩子是否有能力将其圆满完成?我们是否传授过正确的方法?孩子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专注力或耐性?结果的不尽如人意究竟是出于态度懒散还是经验不足?
    ◎其实我能做——
    妈妈在厨房做饭,莹莹想帮忙,便拿着自己的玩具小刀跑到厨房切胡萝卜,妈妈连忙把莹莹赶出厨房:“别碍手碍脚的,自己玩去。”早上出门前,莹莹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自己穿鞋,急性子的妈妈忍不住说:“瞧你这笨手笨脚的样子,妈妈帮你穿,省得又迟到了!”结果在和别人聊天时,妈妈却总抱怨说:“莹莹可没用了,在家里一点忙都帮不上,连个鞋子都不懂自己穿!”
这个案例也许家长们一看就明白问题所在:莹莹妈根本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又怎能要求她动手能力强呢?这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其实孩子并非做不到,早早给孩子贴上“不行”的标签是一种误解,虽然她可能暂时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快,但只要家长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指导,孩子一定会熟练和能干起来。
    家教提示:避免这种误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放下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有时候过度关爱也会阻碍孩子能力的发展。适时放手,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其实孩子比我们想像中更能干、更优秀。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01:06 | 只看该作者
测试:父母到底能打多少分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自尊。当家长误会了孩子,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呢?
    100分:主动向孩子道歉
    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这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正直诚实的品德。
    70分:以承诺代替道歉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这类父母在发现误会孩子之后,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这样的家长能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错能改”了。但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60分:转移视线岔开话题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一般会很快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尤其是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孩子的这种特点,在自己错怪孩子的时候,就故意用玩具转移孩子的视线,或故意岔开话题。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家长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遇到问题就逃避”的榜样。父母都逃避责任,那么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又会怎样应对呢?
    50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不懂事,是不会“记仇”的,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错怪了孩子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家长就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30分:找孩子别的错掩盖窘迫
    有些家长当自己误会孩子后,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窘迫。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孩子会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对家长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性格懦弱。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那就需要尽快改变自己了。
    一定要记住,孩子也有思想,当你误会孩子时,千万不要有一些不当的举动,因为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01:25 | 只看该作者
支招:家庭中的防误解小攻略

    孩子虽是父母所生所养,但他毕竟是独立的个体,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完整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谁都无法一手掌控孩子的心灵和梦想,哪怕是父母,也不能仅凭经验或表象就对孩子作出判断。大人与孩子的世界大不相同,而家长常常不能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误解也就由此产生。家长该如何正确理解孩子呢?让我们掌握一些防误解的小攻略:
    善于倾听,换位思考
    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常常过于自信,以为自己完全了解并掌控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以“孩子眼珠子一转就知道他打些什么主意”?赶快抛弃这种自以为是的念头吧,孩子不会永远一成不变,他也经历着成长中的学习、生活中的体验,渴望与父母分享每一分心声,得到我们的指导。善于倾听是理解孩子、避免误会的第一步,更是每个好家长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适时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观点视角出发,体会他的思想情感,也许就会发现,许多看似顽劣鲁莽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可爱而正当的理由。
    多点耐心,常怀宽容
    不可否认,教育孩子确实是件辛劳疲惫的事情,需要操心的方方面面太多,家长难免急躁焦虑,容不得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闯祸。正因为我们把孩子看得太重,所以常常将他的缺点和错误扩大化,急不可待地要扭转纠正,而忽略了成长本身所需要的时间和阶段。因为渴望孩子更加乖巧优秀,所以我们总是欠缺一份宽容和耐心,孰不知,这种宽容的家教心态才是最有助于孩子成长学习的法宝。能够容忍孩子偶尔的失误,耐心分析每次闯祸、每个缺点背后的原因,才是积极的教育良方,让我们都尝试做孩子心目中宽容的好家长吧!
    控制情绪,调整期望
    有时候其实并不是家长无法判断孩子所作所为的对错,而是我们常常被一片混乱的现场和孩子令人失望的表现所激怒,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心中的期盼不符时,家长总会不由分说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负面标签。谁都不想成为独断专制的家长,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都情绪,理智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成长密码,及时根据孩子的心智发展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强迫孩子完成力所不及的事,也不要以为一次说教就能永不再错,更不要妄想孩子一夜之间就长大懂事、完美无缺,给予孩子空间,是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及时反省,修复心结
    当误解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听着孩子委屈的心声,这时家长该怎么弥补和纠正?首先,我们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应该主动了解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是孩子偶尔犯错、能力不足、性格缺陷还是家长自己本身过于激进?其次,无论被误解的事情大小,我们都应该主动道歉并安抚孩子,不让他留下心结,以免激起孩子更多的逆反和消极心理。最后,家长还需要就事论事地进行反思和积累经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误解孩子并不糟糕,糟糕的是始终无法掌握正确认识孩子内心、引导孩子成长的方法!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01:41 | 只看该作者
感言:让我们一起探索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本百变纷呈的书,一旦家长能成为他的知音和书迷,孩子必然会动力十足地将这本书谱写得更加精彩。读懂孩子这本书并不容易,如何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做家长的自始至终需要学习的课题。只有当我们真正以平等亲切的视角去发现和欣赏孩子,避免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和阅读,深入他的内心,尊重他的想法,珍视他内心那份童真的瑰宝,才能成为孩子信任和喜爱的好家长。所以,我们给孩子下定论做判断之前,不妨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过于主观和自信?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考虑他这样做会不会有别的原因?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先掂量一下我们的期望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并没有家长想像中那么简单,它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挖掘。三思而后行,做个慎重理智的家长,更有助于我们读懂孩子这本书,陪伴和指引他健康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02 , Processed in 0.0694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