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峰巅上独自行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9 00: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峰巅上独自行走
          ——诗人郑炜及其诗歌

                 李春松
  当我决定为诗人郑炜写评论时,我很快就收到了他在遥遥的东部所邮来的两本诗集:《郑炜诗选》和《当梦成为一种负担》。我心里有一种莫大的震惊和温暖。震惊的是因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诗作所凸显的纯净品质和孤高品格;温暖则源自于他对于人的注视和关怀,准确地说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的关怀和注视。事实上,对于这样的诗,我是不敢轻易落笔的。我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是没有丝毫的把握。但我一定要写这样的文字,那是我心灵无法左右的。我不能抵达诗人内心的堂奥,但我愿意为这样的诗说点什么,尽管我的文字朴拙俗陋。实际上,去年十月我在新浪开博之始,就斗胆链接了诗人郑炜。尽管当时我不认识也不了解他,我是被他博客里置顶的“两只小鸟”和“美丽的爱情针孔”所震慑和惊服了。

              一、与郑炜诗代表作的共鸣同醉

  诗人郑炜是倡导四行诗的。我之所以被郑炜的诗震动,并不在于他四行诗的形式,而在于他的诗引发了我深深的共鸣。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赠》:

  抽回这美丽的情丝吧!
  你的针,在那布片上,
  每穿过一次,就——
  多了一个新的针孔……

  这诗是他21年前的作品,诗人恰值20年纪。我们不得不惊异于他年轻的诗心有着怎样的一种感受力和抒写力!细细品味这几句,竟生出无限意味。无论你的情针将我穿得遍体鳞伤,我的心结仍然为你而殇亡,虽然此时我希望你抽回那情丝那情针,但我仍然感激你,因为是你留下了我如此多的针孔,所以我要赠你。诗就在这样的意象叠加中飙升至一个新境界,如舒婷的《双桅船》“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循环往复,缠绵悱恻,最后置之死地而后生,方知已是新生。
  不少评家和读者对此诗有不同的评价。或许这就是诗的魅力和魔力吧。诗靠的是形象和意境取胜,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在我看来,诗与非诗的本质,在于你写出的东西,是不是一种情绪,或者说有没有意境的存在……”因此好诗往往有不同的解读。因为每人感受到的形象往往是不一样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
    他的另一首被誉为“一首完美的诗”的代表作《两只小鸟》:

  和风
  细雨
  小雨伞

  小草
  大树
  溪流
  天地间
  两只雀跃的小鸟

  这首小诗简单而丰富,平静而热烈,获得了诗评家的广泛赞誉。诗人、作家涩水先生认为,它“虽然只有寥寥23字,却充分地表达了少男少女在开始吸引阶段含而不露的心态,全诗情景交融,明白含蓄,美丽如画”,是一首完美的诗。著名诗评家盛海耕教授在《读郑炜短诗有感》一文里谈到它的时候写道:“连题目在内27个字,却生动地写出了清明前后江南随处可见的山野的盎然春意,传出了充溢作者内心和天地间的勃勃生机,物像清晰而迷蒙,意境沉静而活跃,宛如一幅成功的春山烟雨图。”著名诗人、诗评家沈泽宜教授则两度点评它:“天地有意,万物知情,这两只小鸟何其快乐!新鲜之蜜似的初恋,让局外人读了也怡然忘机。”,“画面清新,意象简洁,寥寥几笔,几可乱真于肯明斯。”
  而我却更多地惊叹于当时处在高中时期的少年郑炜,那时对诗句如此细腻的敏感把握。初高中时我也写过不少诗,虽然曾获得老师的相当好评,甚至有散文诗把高中老师读哭,但我现在看来,那都是冗长繁复的倾泻,诗人郑炜的境界,非常人能及。郑炜是很谦虚的,说常练即可,可绝非那么简单。几个简化字看似随意的排列和摆放,便是深比一层深,远比一处远,永看都不厌,已臻至境。用周汝昌的话说就是,若非才情交汇,岂可道得只字?诗人是深谙越是简越是繁的极至哲学和美学的。正如他所说:“最简单的语言,就是最高级的语言。”
  而他的另外一首代表诗作《盆》:

  洗脸的时候,
  你是脸盆;
  洗脚的时候,
  你是脚盆。

  《湖北作家》杂志主编高晓晖先生论及此诗说:“诗人思考现实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评价。盆,不论洗脸洗脚,都是具有盆的效用的,可是,用于洗脸则贵为脸盆,用于洗脚则贱为脚盆了。盆之贵贱,并非以盆之本身的质量取舍,评价的标准,全在一个‘用’字。历史上有成王败寇之说,现实中也有‘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流行语。显然,诗人的创作是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
  我很信服这样的评论,不过在未看到高先生的评论之前,我是对此诗作了别解的。我说:“诗简而至无味,甚至要责怪诗人的无趣了。可仔细思量,你会发现,我和你是如此的亲密,以致于忘了彼此的身份,达至交融相生之境界。‘相忘于江湖’,彼此难料,同醉一苛。但诗意还未完,你我如此亲昵,还是要各自走路,分道扬镳,非永远的鱼水关系。能合能分,此之谓真爱也。” 我当时有些后悔把这样的绝作生拉硬扯到爱情的解读上了,岂不让人笑话,岂不无聊?后来看到诗人对高先生的回复说到“倘若他只读过我的原作,我想,大概不会有这样的评论吧。”诗人郑炜的谦虚,给了我的别解一种宽慰。他又说:“简与丰,往往是相对而言。”也是一种慰藉。
  而真正使我宽下心来的却是,我对此诗是产生了共鸣的。我想,能够使我产生共鸣的,算得上是好诗。哪怕我的共鸣与诗人有偏差。诗人也说过:“在我看来,只要能打动人心的诗,能引起读者普遍共鸣的诗,都是好诗。”同时,诗人在和著名青年作家夏泽奎的对话中也说到:“高级的艺术本就应该多义的,这正如我在追求的‘有所指,有所另指’。”我想,诗人和高先生是“有所指”或者“有所另指”,而我是“有所别指”罢了。算不得过错的。何况诗歌本身就允许多解。

                二、郑炜诗洞穿意象之门

  诗人郑炜是真正在他的诗“有所指,有所另指”上下了苦功夫的,也真正使他的诗达到了“有所指,有所另指”的艺术境界。这使他的诗作在极度有限的文字空间里充盈着幻妙的神思,漫溢着丰润饱满的情思和意象,浸淫着诗人思想的哲理韵味。这也正是我对他的诗产生共鸣的一大原因。
  除了上面提到的他的代表作之外,还有不少诗都算得上他的代表作。而这些诗中,普遍有着丰富的意象,令人心颤,让人沉醉。请看他19岁时的处女作《冰》:

  我握住
  冰的碎片

  冰
  无声地哭了

  短短13个字传递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一种意韵和心境?境界溢出,诗的灵光犹如上帝微笑,从神坛卸下,滴出了最为柔软多情的泪。是诗人充满智慧之水的心湖。握住的显然是一种冰清玉洁的灵魂,而这灵魂,偏又轻轻地哭了。冰为什么而哭?是因为“我”手心里的温暖和热量,使它融化。作家夏泽奎说得好,读此诗,他感觉到了诗“背后隐藏着的伤痛和温暖。”伤痛源自于何处?鲁迅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冰的碎片是一种美的东西和象征,它的被毁灭,带给我们心灵隐痛。但是,冰的哭泣,又是我们灵魂的颤栗,因此对于我们自身又是一种与爱和悲悯相联的温暖。诗靠意象给了我灵魂的震颤。
  诗人郑炜善于将深邃的思想浓缩在极简的文字里,来传达丰繁的意象,以震撼人,感染人。他的一些哲思讽刺诗也是以意象取胜的上乘之作。

     镜  子

   见到谁,就对谁说:
  “你在我心里。”

  其实,你
  究竟记住了谁?


    纸风旋

  面对这么一阵
  小小的风,
  犯得着滴溜溜地
  转吗?

    气  球

  飞得再高
  心
  也还是
  虚的

    他  们
  
  他们以为我走失了
  他们不知道
  一直的  我
  与自己待在一起

  面对这些清晨荷叶上露珠般的小小诗歌,你不得不惊为天人,叹为天出!诗里哪怕有刺,但仍掩饰不了诗心的晶莹玲珑,圆润饱满。尤其是极少的字里,一种哲学理趣凸显,感性与理性交织,见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自我的超然审视。静影清心,天赐诗缘。诗人心府灵净透澈,绝尘脱俗,是幻化诗意的圣地。其诗如卞之琳《断章》之意趣,似北岛《回答》之理韵。真正好的诗是充满哲理思辨的,是可以让人产生无尽的眷恋和想像的。诚其所然。

               三、郑炜诗与爱的联姻情结

  而诗人郑炜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则是因为他在他的诗中投入了真实而深沉的爱与恨,他将他的身交付给诗的神坛,他把他的心融入到诗的骨髓里。然后,他浓缩成真善美的化身。而这,正是我对他的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和共振的最真实原因。
  读郑炜的诗作,时时让我想到罗素的一句名言:“有三种情感,虽然朴实,却不可抗拒,主宰着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遭受苦难的怜悯。”诗人在诗行里秉承着这三种情愫,让我们情动,让我们不可抗拒。
  郑炜在他的一些青涩的爱情诗里,表达着他对爱的渴望。在《向晚时分》里,传递着“人生若只初相见”的恨绪。若非亲身记取,怎有恍若隔世?情变无边,唯有记忆的芳香可可。在《歌》里,往事不再,时间已失,唯有诗人的心灵鲜活不死,如同南官河。在《曾经是什么》里,最让人追忆的往往是简单的美好。在《当初的木船》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家乡的杜鹃花》里,情是那不灭的花。唯有爱可以凝结成诗。
  郑炜写爱的诗,除了《赠》给了我深深的震动,还有两首:
一首是《你的友谊》:

  你的友谊令我害怕,
  就像毒蜘蛛对我亲吻。
  我宁愿有人无视我的存在,
  倘若他爱我至深。

爱就是爱,绝对不是友谊。如果爱变作友谊,比毒蜘蛛亲吻还要伤痛刻骨。如果没有爱了,干脆你把我忘记,千万不要可怜我把我当作朋友。要么轰轰烈烈,要么分道扬镳。绝不要假意温存,装作友善。否则,那是最大的伤害。诗能把爱写得如此的沉痛而不显,实在少见。
还有一首《后来》:

    后来,你来了
    说声再见,抬抬手
    就像扔一页废纸
    那样轻松

    后来,你告诉我
    你的船靠错了岸
    可你却把缆绳,依然
    紧系在那个港湾

    后来,你消失了
    我总是做梦
    总是梦见
    狂风、暴雨、骇浪

    这是爱的冤错姻缘,思想不灭,情何以堪。“一方因游戏爱情而自食恶果,另一方却因爱的执著而梦魂不安。”(盛海耕语)爱就是这样的奇妙和神奇,即便对方刺痛了自己伤害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却仍然要为对方身陷囹圄而担心而牵挂。这里蕴藏着多少人世爱恋,多少痴情梦幻!这是诗人对爱的执着,对爱的解读。
  而在诗人心里,真正的爱不是情爱,而是理解之爱。在《生日抒怀》里, 诗人的心镶嵌在夜色的天空之上,既普照大地,又显孤高和寡。这正是需要的意境,轻盈灵动的心儿怎容轻易碰触?若是有灵犀的有心自会发出灵光,与诗人遥遥唱和,共相辉映。诗人一定在不胜寒的高处寻找对话的他者,寻找温柔的和风,寻觅高识而蕴藉的知音,寻找明亮的眼睛,以叙难解的情怀,以解生命的衷肠。生日不是酒的聚会,而是心情的隐歌。在《我是一只寂寞的小鸟》里,诗人的情怀在孤独中透出亮光,孤独是诗人的睿智居所,是诗人的灵府藏地。但这就是诗人最丰赡的念想,因为这是他诞生才华的地方。在《题库尔贝<泉>》里,诗人正宜于库尔贝“泉”之精髓,诗画一体,同质相赋,诗句如泉一样,流进了我的心田。
  郑炜是个独立诗人,这在他的诗作《独立诗人》里体现得很明显,而也正是因此诗使诗人获得了“独立诗人”的称号。

  这世界一片嘈杂,
  如何听得见你微弱的歌声?
  成功的未必都是优秀的,
  失败的也未必丑陋。
  别管大人先生们的教训,
  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选择。
  多少规范,一如枷锁,
  却把制造者牢牢禁锢。
  想上帝创造出高傲的灵魂,
  难道只是让他俯首屈从!
  土壤不同,气候不同,
  为什么非要把一样的作物栽种?
  谁说在这旷野之上,
  就不能一树高矗!

  作为“独立诗人”,并不等于说不需要理解、友谊和爱。诗人的爱很深沉,很高远,一般人抓不住,理解不到。在他的《等待》一诗里,表达出诗人对理解、友谊和爱的期待,可是真正的理解和爱又是那么的难得。

  天暗下来
  只有清冷的灯光

  脚步声近了
  我伸出开启的手

  但被叩响的
  是另一扇门

  高晓晖评论到:“六行简短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十分真实的环境氛围,并记述一个完整的情节。而诗的动人处却在于将人的孤独感表现得入木三分。天暗时分,是最容易生长孤独的时节,一个脚步声,激起了交流的渴望,可是,被叩响的却是另一扇门,失望使孤独越陷越深。”
  于是,诗人坚守着“孤独”,坚守着他的个性箴言“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选择”。诗人在生活中是孤高绝傲、个性鲜明之人。傲慢算得了什么?傲慢是文人得以维持丰富内心的权杖,是文人得以保持旺盛创造力的不竭动力。而个性是什么?“个性是关键。极富个性的人是不惧怕孤独的,每一位卓越的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发明家都很珍惜孤独的价值。”(桑德堡语)。于是,诗人坚守着他的傲慢,坚守着他个性的孤独。因为,他知道“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 (里尔克语),因此,“诗人在绝然的孤寂之中构造他的诗。”(英国诗人奥登语)。

                四、郑炜在孤独的高矗中结晶

  诗人抓不住常人的理解和爱,但他抓住了自己的孤独。于是,他把自己的爱投入到对乡村的抒写上,对乡村的热烈歌赞上。

     树

  被城市滋养的树
  生活在新建的公园里
  它还记得
  故乡的土地吗


       乡村印象

  成群的麻雀在丝竹丛中休眠
  南瓜藤爬上了老屋之顶
  纳凉的大人们团坐天井里
  萤火虫诱引小孩子到处追寻


      夏  夜

  蛙声里流泻着如水的月光
  朵朵白云随音乐轻轻飘荡
  我在花木间的小路上漫步
  两个孩子在我前面捉起了迷藏


      串豆耳朵

  何时才能再在夕阳下的田野里漫步
  看绿油油的麦田一丘一丘
  任草丛的蚱蜢在我脚背蹦跶
  采摘一只又一只串豆耳朵

  郑炜是农民的儿子,他对乡村无比眷恋,他的乡村诗写来透着浓烈的乡土气息,诗味浓浓,情意深深。土壤是他真正产生才华的地方,也是他灵魂得以结晶的福址。我们看到,正是乡村的每一寸土壤,使得郑炜内敛,忠诚,厚重,饱满,土壤给了他无尽的营养,丰硕了他每一滴血液。我们发现,诗人郑炜开始飞翔,带着泥土的气息,携着诗意的芬芳。
  著名文学评论家洪治纲曾在为郑炜诗集写的序里引用过勒韦尔迪的话:“诗人是潜泳者,他潜入自己思想的最隐秘的深处,去寻找那些高尚的因素,当诗人的手把它们捧到阳光下的时候,它们就结晶了。”
郑炜结晶了。读他的诗,让我想到康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富有,并不凭着他所拥有的东西,而更凭着那些他可以没有而仍然保持着尊严的东西。”这句话曾深深地震撼着我,而郑炜的诗又再一次点燃了我的这种震撼激情。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可以震撼你可以感动你。郑炜的诗就是这样的。
  而诗人郑炜其人也是这样的。他没有丰饶的值得羡慕的人生经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和家庭背景,相反,他出生于不富裕的农民家庭,还曾经为生计所奔波所劳顿,甚至为基本的生活所怀疑所决断,但是他从来不曾放弃过他的梦想,他为自己诗的王国汲汲追求,奋然前行。他不多言,甚至在众人面前显得木讷。他没有许多人有而且可以炫耀的东西。他甚至被不少人漠视和忽略。但是,诗人郑炜,他仍然保持着尊严。他可以凭别人没有的东西,保持着自己高傲的头颅。那就是,他对知识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他坚信,坚持和努力一定可以换来没有的东西。虽然,他未必需要。
  诗人郑炜,因为他对知识的渴求,所以他愿意将他“诗心且为寂寞舞”。他的《心灵之门》写到:

  心灵之门一旦洞开,
  切不可轻易关闭。
  诗神存在于每一个时刻,
  只要你留心在意。

  当心灵启开的那一刻,便是神灵之门洞开之时,切莫张望犹豫,菩提树悄然生花。诗人对知识对真理的眷顾望眼欲穿。我们因为他的这种姿态也一同和他被时间和空间延伸,直至温暖传遍你我。

                五、郑炜诗对苦难的悲悯

  我从来都认为,诗人是这个世界上心灵最纯净、最柔软、最情重的精灵,是上帝的宠儿,是最让这个世界充满诗意、温暖和美丽的因子。诗人郑炜愿意去抒写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东西,愿意把眼光投向那些弱小的甚至是苦难的灵魂,是因为他心中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充满怜悯。他有一首诗《题米勒<拾穗者>》:

  她们只顾拾穗,
  收割后的麦地里还能残留几枝?
  甚至于万能的上帝也不能
  令她们将头抬起。

  米勒的《拾穗者》曾经深深地感动了我。那时我还只是个初中生。我说不清为什么那些在金黄的阳光和田地里拾穗的人们低头弯腰的背影一直感动着我。有种莫名的伤痛一直萦绕在我心中。而郑炜这首诗将我的感动加剧直至震撼,她们为什么不抬头啊,连万能的上帝也不能使她们抬头?原来,她们为的只是残留几枝的麦穗。米勒对农民的热爱和悲悯,与郑炜对农民的热爱和怜悯就开始在我心中交结在一起,不分彼此。
  郑炜写汶川大地震的诗也集中体现了他那颗柔软而美丽的心灵。

    让我们活着时相互照应

  万间广厦
  转瞬间
  倾覆于八级地震

  到处残垣断壁
  没有人阻止得了
  伤亡数字的攀升

  汶川,一个苦痛的名字
  余波撕裂着
  无家可归的人

  一切都突如其来
  谁能掌握
  自己的命运

  伸出友爱之手吧
  让我们活着时
  相互照应

  这首诗写于地震后三天。诗人郑炜被地震的“余波撕裂着”,颤抖着手写下这些多情而温暖的诗行。一颗赤子之心毕然而现。

             六、郑炜的巨大成就、诗主张和文化活动

  郑炜的诗已经引起社会的巨大关注。对于郑炜来说,2008年是个不简单的一年。5月18日,由湖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武汉市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联合主办、武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李德复教授主持的“郑炜作品研讨会”在湖北《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会议厅举行,40余名来自北京、湖北的诗人、评论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副总编半岛、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刘益善、董宏猷、梁必文,著名诗人叶文福、管用和、田禾、谢克强、谷未黄,著名文学评论家古远清、高晓晖,著名作家洪洋、刘富道、赵金禾,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王庆生、著名学者尹均生、涂光雍及《长江文艺》副主编、著名诗人胡翔、《芳草》副主编、著名诗人阿毛等一一发言。据悉,这是湖北省、武汉市首次联合为外省市作者举办作品研讨会,也是台州诗人首次在外省市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诗国》丛刊主编、原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常务副主编、著名诗评家丁国成,浙江省作家协会及台州市作家协会分别发来贺电和贺信,对郑炜作品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等数家媒体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现场采访。专家们普遍认为,郑炜是小诗派中的一员,他的诗属“性灵诗”,是“灵魂在跳动”,题材广泛,指向丰富,许多诗不仅写得十分优美,而且留有相当大的空白。特别是他的四行诗,源于古典而不泥古,诗风简洁凝炼、明净单纯,可谓“简约而不简单”,在中国当代诗坛独树一帜。
  有人不理解,郑炜不过就写些什么小诗,为什么却引起社会的巨大关注甚至震动?
  高晓晖说,“郑炜每一首诗的指向都十分明朗,虽含蓄蕴藉,却并不云遮雾罩,不知所云。”话很简单,做起来却难。
  说起小诗,其实诗的源头也正是从所谓小诗发端的,而大多数卓越的诗人也是因“小诗”而突出出来的。屈原、陶渊明、卷帙浩繁的唐诗宋词、马致远的曲子、冰心、艾青、泰戈尔、裴多菲、普希金、雪莱、海子、北岛、卞之琳等等,无不如此。
  郭沫若曾说:“一般地说来,好的诗是短的诗。”而著名诗人艾青也曾说到:“我冒险提一个意见:多写短诗。”短诗实在不让于长诗。
  中国当今的诗很多人都不愿意看,要么是如口水话一样的垃圾,毫无诗意可谈,如郑炜大力鞭挞的“空玄诗”“口水诗”以及“器官诗”等;要么是故作高深,让人不知所云的所谓长诗、朦胧诗、意象诗,如郑炜大力否定的“制品诗”“背景诗”以及很多诗家和评家还有读者都头疼的“先锋诗”。
   请看被人誉为“诗坛的凡高” 的樊忠慰发表于1997年1月号的《诗刊》上的一首诗:

        祖国,我的姐姐

  祖国,我的姐姐
  我爱你,你真大
  你的美丽大善良大
  你的公鸡叫声大

  你的海大湖泊大
  你的龙大江河大
  你的星星比天空大
  你的蚂蚁比我大

  你的春天比乳房大
  你的冬天比雪花大
  你的苦难比洪水大
  你的思念比月饼大

  你的樱桃比小米大
  你的眼睛大发明大
  你的蝴蝶比裙子大
  你的国歌比地球大

  你的九百六十万皮肤大
  你的五千年大
  祖国,我亲亲的姐姐
  我爱你,你真大

  这就是“空玄诗”。这样的所谓诗,能算是好诗吗?
  再看著名诗人杨黎的《大声》:

  我站在河边上
  大声地喊河对面的人
  不知他听见没有
  只知道他没有回头
  他正从河边
  往远处走去
  远到我们再大声
  他也不能听见
  我们在喊

 还有被称为“梨花体” 代表的著名诗人赵丽华的名诗《想着我的爱人》:

  我在路上走着
  想着我的爱人
  我坐下来吃饭
  想着我的爱人
  我睡觉
  想着我的爱人
  想着我的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
  他肯定是最好的爱人
  一来他本来就是最好的
  二来他对我是最好的
  我这么想着想着
  就睡着了

  赵丽华还有一首《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她还有:

       有风吹过

  我看到柳枝摇动的幅度
  有些过分

  以上这几首就是所谓的“口水诗”。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也能叫作诗吗?简直是对诗的亵渎和践踏。如果这样的话也能叫诗,那全中国人都是诗人了,而且是著名诗人了!郑炜幽默讽刺道,如果赵丽华的那些也算是诗的话,那他可以随便的当场如此照作:

       天  空

  今日的太阳
  红得
  有些异常


       会议室门口

  这个小孩
  是不是
  哭得
  过于难听

  一比照,就见出那些“口水诗”简直可以说纯粹只是一种笑料,甚至是龌龊的东西。
  还有更为直接和爽快的所谓“器官诗”,请看登于《九龙诗刊》里的一首《赞美诗》:

        赞美诗

  我赞美你的发丝
  阴毛一样茂密
  我赞美你的鼻梁
  乳房一样凸起
  我赞美你的容颜
  性欲一样长久不衰
  我赞美你
  让男人们都
  怀疑自己的生殖器

  看见这样的文字,简直要怀疑的眼睛,是否看错了?如果这也算是诗,那简直是对诗的戕害和毒杀!不仅是龌龊,简直是卑鄙了。诗好歹还是应该有诗的面孔。
  不用再举列了,已经够说明问题了。而故作高深的先锋诗也不用我举列了,到处都是。对这样的诗,诗人郑炜是极力鞭挞的。郑炜的诗“含蓄蕴藉”,而“并不云遮雾罩”,含蓄而明朗,这是诗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含蓄”是因为诗是靠形象和意境说话的,不是直白的说理和教条;而“明朗”则是因为他的诗纯粹,干净,简洁(但绝非简单),自然,流畅,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常人都懂的的道理。诗人曾说,“一般来说,好诗可以离开背景,因为不同的读者会有相通的感情和体验。一首诗,表面一层,应该是极易进入的。我们即使不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脱离开具体背景,也会很容易读懂的。”但是,当今的诗坛,“涌现出众多的假诗人、伪诗人,他们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形成了诗歌的假象繁荣。他们写了大量费解、晦涩的诗歌,让读者望而生畏。”(夏泽奎语)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诗人郑炜奉劝大家,大可不必去理会这样的“大作”。
  郑炜是怎样使他的诗做到 “含蓄蕴藉”,而“并不云遮雾罩”的?这与他多年如一日的努力、坚持和他的诗歌主张密切不可分的。郑炜“主张有感而发,并像呼吸一样自然地写作,力求有所指,有所另指。追求以最简约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从高中到现在2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践行着这样的主张这样的追求。他的诗业已臻至含蓄而晓畅、明朗而委婉的化境。当然,也与诗人天生的极高的悟性有着紧密联系。他有几首代表作出自高中时年轻之手,便是明证。
  郑炜是诗的“性灵派”,对意象和意境尤其看重。他认为“一种激情,一种旋律,荡漾在心间,流泻于笔端,便是诗”,“意境的营造,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求达意。我总是兴之所至,随便写去。”委实是“性灵派”的极至追求者。
  说到“性灵”二字,我总觉得是诗的最好表达。诗是一种灵魂的颤音,是一种诗意的哲学,是大自然跃动的精灵,用“性灵”来概括它来要求它,是最恰当不过的。“性灵”者, “意”也。王夫之《船山遗书•夕堂永日绪论》里有一段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意”实为诗之灵魂。相传祖咏名篇《望终南余雪》乃应试诗,按规定得写12句,但祖咏写下四句就交卷了,问他为何如此,他答曰:“意尽”。把艺术的完美看得比功名的成败还重,诗人郑炜亦如此。
  郑炜的诗“简洁但不简单”,这是大家一致认为的。而他的“不简单”,并非来自于“复杂”,而是来自于“简洁”,这才是不简单之处。有不少诗人,为了追求所谓深度,以为追求繁复冗杂,弄得诗诘屈聱牙,面目可憎。鲁迅曾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郑炜就正应了“浅”字的真意。鲁迅所谓的浅并不是真的浅,而是说不故作高深。这里的浅其实兼具真善美之意韵。诗人郑炜的诗即是如此。可是很多人不懂得,实为悲哀。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郑炜写作,“从不考虑报刊编辑和诗歌评论家的感受,一向不逐潮流”。这与当下那些专嗅一些编辑的审美趣味而投其所好的写些媚俗文字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郑炜也大力批判这样的人,他说:“一些市县的地方刊物小编,热衷于搞稿件交换,大量发表外地大报大刊编辑老爷的狗屁诗,大可不必。”郑炜不仅这样大力批判,还在浙江文澜大讲坛•南官人文大讲堂上疾声呼吁,甚至奔走相告,为普及诗歌做着巨大的努力。郑炜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使他陷入被动和难堪的窘境,因为他站得很高。甚至他本人也说,他的诗和主张,可能要等他离开这个世界多年之后才会显示出真正的价值和影响。我相信他这样的判断,但我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这对一个真正的诗人和作家太不公平。这也正是我为他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希望我的文字有所作用。

                 七、郑炜的四行诗及其功勋和影响

  大家都知道,郑炜引得了社会不少的关注和报道,主要在于他对四行诗的贡献。在郑炜和夏泽奎的对话中,夏泽奎说到:“郑炜是当下诗歌界写四行诗最出众的诗人之一。”而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曾遍地搜寻国内国际四行诗的写手。我很失望,中国的四行诗写手,实在极少见,而那些写手,也实在难与郑炜比肩,无论是数量和质量,或者在影响上;当然我也很庆幸,有诗人郑炜在,四行诗的价值和地位便得以凸显。而郑炜的四行诗即使放大到国际,也足可和世界一流四行诗媲美——世界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赫赫有名,但当代世界的四行诗却并不有名。当然,这可以留给以后的专家和读者去作专门的甄别和评论。
  郑炜是从源头学起的,他说:“我的四行诗,既学中国古典的,也学外国古典的,只求意境和韵味,也希望能朗朗上口,平仄、押韵之道,基本上并未讲究。至于现当代诗人的类似作品,对我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从源头上学起,包括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盛唐诗歌和上古诗歌)和外国自由诗,如19世纪的拜伦、海涅、普希金、歌德、裴多斐、波特莱尔等人的诗歌和欧美意象派诗歌,以及外国古典诗歌(包括古西腊、古埃及、古波斯的诗歌)。”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生活在十至十一世纪的波斯诗人欧玛尔•海亚姆(或翻译成莪默•伽亚谟,奥马尔•哈亚姆等),他的四行诗集《柔巴依诗集》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字。
  诗人郑炜注意到,新诗有过于自由之嫌,有些新诗甚至比散文更散慢。青年人热衷写新诗,对读新诗并不热衷;而唐诗宋词在当今来说又过于严格和规则。于是他竭力创作适度自由的“四行诗”。而实际上,相比冯至的十四行诗、李季的两行一节诗、闻一多齐言体诗、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诗等等不同体式新诗,四行诗也的确是读者最为喜爱、认可和流行的。单此一种,足见郑炜是很聪明的。他又说到:“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是经济时代,不欢迎甚至不需要长诗。如果读诗成为一种负担,还不如去读小说、故事。诗歌也必须与时俱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道理谁都懂的,但更多时候,用四行来表达,也就够了。”实是睿智之语。他说“谁都懂”,实际上很多人是不懂的。
  但郑炜并不单纯写四行诗,他说,“四行诗只是我目前倾力最多的一种。当四行无以表达的时候,我就用更多的行数来表达。”而他之所以选择四行诗,也并不只是因为易于吟唱和传诵,他说,“我是因为四行诗最适宜于自己表达,而选择四行诗的。”这是我们确信的。就如你即使发现经商容易发财,但你是好钻研的科学家头脑,想必你不会去经商的,即使去也绝难成功。
  郑炜的一些四行诗往往化古典为绝妙,化腐朽为神奇,几可乱真于唐诗,却又不拘泥于唐诗,是唐诗在当今最好的复活。
  
    巾  山

     小憩巾山上,
     灵江渐去远。
     双峰夕照里,
     塔影相陪伴。

        过龙浦

     三月过龙浦,
     桃红逐水流。
     鸟去天空淡,
     林深草自幽。


    乘车入北方

     乘车入北方,
     四顾野茫茫。
     欲说苍凉意,
     一树遥相望。


        中  秋

     明月照海路,
     孤舟别此岸。
     浪峰波谷里,
     不问几时还。
      

       剡  溪

     剡溪今犹在,
     太白归何去?
     天姥吟别后,
     千载无人语。


      杭城旅宿

     劳作五亩地,
     换得千斤谷。
     西子宾馆里,
     不够一宵宿。

    这些诗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是在读唐诗。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诗作者功力深厚,入乎其里,出乎其外,是真的将唐诗融汇贯通,已臻至化境的结果;再是因为这些诗几乎都能让我们想到相对应的一首唐诗,《巾山》让我们想到“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过龙浦》则会想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秋》让我们想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问”字绝妙,“在‘问’与‘不问’之间,似乎深藏着事业与亲情不能两得的痛苦抉择?如果换成‘知’或者其他字,就流于一般的中秋吟别诗了。”(李异语)而《剡溪》一诗则会让我们忆起陈子昂的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让人对时空某种深邃的哲理无端生出慨叹之情。而《杭城旅宿》则把作者的批判之意通过短短20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而这些有格律调子的四行诗却又全不按照唐诗的格律去对仗、押韵,显示出一种活力,更让人耐读。
  当然,郑炜写得更多的也是最好的四行诗是那些随意挥发,连字数也不讲究的四行诗。比如上面提到的《赠》和《冰》等等诗歌,当然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佳作,比如:
   
        畅饮吧

     一只酒杯从我手中滑落,
     向酒柜里另一只酒杯发出响亮的声音:
     畅饮吧——
     与其蒙尘在柜,不如就此离去!


           那又怎样

       小草随风倒伏,
       大树说:那又怎样?
       蚁穴被水冲毁,
       浮云说:那又怎样?

            露

        嫦娥腮边的
        泪
        玫瑰们的
        香水


          太阳•月亮

        当你的太阳
        冉冉降落的时候
        我的月亮
        就将出现

    这些诗,诗人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直觉,表达人们对于事物的新颖印象以及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这些诗显然受到海亚姆《柔巴依诗集》巨大影响,同时也受到“意象派”诗的影响,《露》就是其中的代表。
郑炜的诗是不同凡响的,往往在“一寸短,一寸险”中追求着极至的哲学意趣和艺术美境。它突破了樊篱和桎梏,走向高妙绝伦。郑炜说:“我要尽量以最简约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纯朴、简洁、自然、流畅,是我一贯的追求。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既有诗情又有画意,而把作品写得至纯至美,更是我创作上的愿望。”他的诗也正是达到了如此的境界,至少是越来越接近。至于格律和形式,他说:“格律必须为诗歌服务,当格律妨碍了表达时,我们还要格律干什么?内容是身体,形式是衣服,如果太在乎形式,就有本末倒置之嫌。”所以,他的诗虽然主要用四行进行表达,也写一些浅近的四行格律诗,但是他的诗从来不会让人感到是在“带着镣铐跳舞”,因为他以内容而不是形式为本,追求灵感的自由表达,追求即兴之作。这使得四行的形式是为他灵感服务的,而不是羁绊。
    正是因为郑炜的竭尽主张和极力追求,使他的诗具有极高的哲学意义和审美价值。他对文艺的本真认识,是他对语言符号和内心世界的规律把握,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和指导意义。尤其是他对诗歌的评判标准,既简单又深刻,既个性又符合普遍认知。他的追求代表了诗的最高审美趋向,把握内容,是洞穿一切本质和根源的金钥匙。
  沉浸下来读郑炜的诗,常常容易让人想到李白的《忆秦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于是会想到周汝昌的评价,不知所因何故,短短的几十字,竟会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每一循吟,重生此感,以为这真是一个绝大的文学奇迹。我认为,郑炜的性灵四行小诗也是这样的奇迹。我认为,文坛必将承认这样的奇迹存在。
  同时,读郑炜的诗也极易让人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怎样的一曲千古绝唱?我总认为,最好的诗,是那些高度浓缩、无法增减一个字的诗歌。我觉得,《天净沙•秋思》和郑炜的一些诗如《两只小鸟》、《冰》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我每读郑炜的诗都会不由自主地萌生出这样强烈的感觉。
  郑炜的四行诗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引起了社会不断的关注和报道。最近,郑炜的诗集《双子叶集》就要出版了,而他的诗歌也即将在浙江全省进行巡展。这足以证明郑炜诗的影响。但是,由于诗在当今整体的尴尬局面,他的诗还没有引来社会的热流,这是让人悲哀的。不过,郑炜的四行诗具备了广泛流行的诸多因素,若假以时日,必引来社会的热烈关注和强度潮流。而我更愿意相信,也有这样强烈的直觉,这种关注和潮流,日子不会太长。
  对于郑炜这样从心灵出发来追求极致的诗人,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敬意。我一直在领受,也总是在敬奉着一颗真正的拳拳诗心和诗的赤子之心。诗人在他的诗国里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从不屈从于世俗的要求来作心灵至善至美的表达和追索。诗人郑炜,必将获得更新更高的飞越;郑炜的诗,必定会有令世界震动的那天。让我们拭目以待。
                                                             2009年5月23日于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54 , Processed in 0.0658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