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黎明评论:扎实作秀,秀出一个新东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9 01: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黎明评论:扎实作秀,秀出一个新东莞东莞, 黎明, 作秀, 评论

今年春运,东莞市石排镇政府与东莞日报社合作,开行9趟石排新莞人返乡专列。返乡专列以“温暖中国镇、关爱新莞人”为主题,寓意以温暖和关爱护送新莞人朋友平安返乡欢度春节,让新莞人感受到城市的温暖。2月3日,首发专列“东莞日报号”启动仪式举办后,春运期间将有九趟专列从东莞东站开出,分别开往湖北、河南、江西、安徽等地,可解决1.5万工人回家难题。

    或许此举也会遭遇几句指其“作秀”的批评,但理性分析各方利弊得失,实在看不出有损于谁。观察者“降低高度”从东莞打工族角度看待这件事才对头,而从“社会下层”的需求看,没什么理由否定这事。
        
    这确实是在做实事、做善事,同时也富有“秀”的效果且“秀色可参”。此“秀”因踏踏实实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而值得推广,也因其中表现的人文理念而值得由批评家赞扬一回。
        
    东莞石排镇的春运“返乡专列秀”并非始于今年,它是从2007年春运开始的,已运送过5万余名打工者返乡。今年,市领导和媒体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而后由警车开道护送返乡者乘坐的20辆大巴到火车站;主办方为每位搭乘列车的旅客准备了旅游帽、矿泉水、老婆饼和“东莞日报号”特刊,还有镇政府送给旅客家人的明信片;此外,专列沿线地区的一些媒体“结盟”报道此事。可见,今年这项工作的规格明显高于往年。
        
    为什么这种“秀”会出现在东莞?打工族春节返乡难问题最严重的地方,也就是从打工族身上获益最多的地方。中国社会“下层劳动者”的低福利与权利残缺,为打工族集中地的腾飞或崛起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而代表“中国制造”的东莞,对劳工的需求坚挺而持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具有持续吸引劳动力的能力与“品牌效应”,需逐步远离“血汗工厂”名声,塑造“善待劳工”的形象——这就是“东莞秀”背后的经济根源和客观需求。
        
    为什么今年此“秀”规格特别高?对“劳工需求”的认识提升到理性和政策的层面,并且由此领悟到“包容”与“聚贤”对于一个地区的意义,东莞近日的“画魂”活动促近了这个话语与理念的清晰过程。东莞日报推出《画魂》系列策划报道,“广聚民间新思维”,向全球有奖征集城市形象广告语、城市形象代言人、市歌、城市吉祥物,由是,“包容”这个词经常被东莞各界“主流人士”提及,他们表示“包容”即东莞“市魂”的主要内涵。且不论东莞“主流思想”原本是否如此清晰与开阔,东莞经济若不容则无容,这一事实倒也无可置疑(将这一事实加以“包容之魂”的描述,对扩大包容范围、提高包容质量显然没什么坏处,所以也应该给予正面肯定)。在这个东莞特有的“小气候”背景下,石排镇返乡专列的价值被重新估价,事情发生的自然而然。
        
    从企划技术的角度看,今年东莞“返乡秀”的策划细致而独到,我想特别指出,“警车开道”这一条是整个活动中的最大亮点。这一条好就好在特别罕见,似乎迄今为止还是孤例。警车不押送或监视民工,而是护送民工,这在中国社会太了不起、太伟大、太有新闻价值了。
        
    不是押送性质的警车陪护待遇,我也享受过多次。官方派出警车护驾,一种情况是对高级别官员的安保措施,还常有一种是对某项活动的特别安排。作为并非官员人士,由于参加一个被认为相当重要的活动而遭遇警车开道甚至特警护持,此情也时有发生。通常我认为这事做得相当夸张,我和同行人都不会逃跑,也不会有谁来伤害我们,为我辈之流出动警力实际上并无必要。可是,此举乃官方表示重视、加以特别重视之标识的独有方式,出警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形式价值”,也就是“象征意义”。了解这一点,有助于理性看待东莞警车为打工者开道——这里展现的形式,即便是夸张的形式,也是最有价值的形式展现。可以肯定,这类形式或“特秀”加到弱势群体身上,总不至于进一步降低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与整体评价。
        
    正面的秀,也总会有一些做的似乎夸张、似乎做的别扭。只要不是对弱势群体的“虚秀”,只要不是有悖公正、公理的“歪秀”,我认可其不失大节的夸张和别扭。事实上,许多积极的“扭转”与改变过程,难免伴随着积极的夸张与“出圈”,对其准备接受和认可,其实也是一种明智的心理准备。
        
    城市塑魂或塑造文明形象,在初级阶段需要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层出不穷的“实秀”,直到伴随着制度变更的林林总总的“实秀”将其内在的人文素质普及深入到人心,以至于原本所有的“实秀”失去秀感而成为无感觉的日常生活,谓之“修成正果”。

    自介:资深知名网友,民歌迷,杂文家,南都、东早、长江日报、凤凰周刊等报刊专栏作者,凯迪网络评论总监、首席评论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47 , Processed in 0.0895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