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0 09: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一、总则
1、为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和《安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2、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中小学教学工作规范,应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各项政策、借鉴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改革成果、按照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制定,是指导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通常性、基本性和基础性要求。
4、制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宗旨:
(1)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2)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持续性与均衡性之间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4)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改变过于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观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5、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工作秩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操作性原则。力求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便于运用,便于测评。
(3)发展性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6、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由校长负责,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督查、指导。
二、课程计划管理
7、学校按国省课程计划意见、规定等制度校历表、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每门课程,不随意调整科目和增减课时,不得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不占用早读和自习时间给学生讲课。
8、学校、教研组、教师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分析、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以及教研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9、立足学科 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全面安排德、智、体、美、劳、艺、卫等多项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0、学科教师有课程标准(或现行教学大纲),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要备有各学科课程标准,并要全面了解。
11、学科教师能够深钻细研课标(或教纲),对所任学科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要求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用其指导所任学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12、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教材体系,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13、教师要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验操作,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组织管理
14、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教学管理要为教师的发展和创造性劳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条件。
15、教学组织机构健全,教学指挥系统运作畅通,校长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明确,要代好一门课程,能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
16、培养选拔得力的教务主任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17、充分发挥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要求他们进行课题研究,开展教改实验,与其他教师结对子,传帮带。
18、课堂教学要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19、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有检查,检查结果能及时反馈,有效处理,实施教学计划结束有总结,总结时能作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管理
(一)备课
20、备课内容应包括研究课标和教材,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和兴趣,研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点,预测学生学习障碍和应对策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准备教具,实验课前预作实验,综合实践课前作好筹划安排。
21、教师编写教案一般应列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发展目标,德育培养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发展目标进行描述,重点要创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情景,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的课堂环节,教案形式灵活多样,实行教案编写的层次化管理。课后应对教案实施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并及时进行检查展览。
(二)上课
22、在教学理念上,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观,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变以教代学为以教导学,以练促学,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3、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出明确、适当、具体的要求,按照“立标--达标--测标--补标”的程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注重预设目标,尤其要兼顾教学过程中新生成的目标。
24、在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注意科学性、探究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用自己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在教法运用上,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案,根据教情和学情灵活变通。
27、在教学手段上,熟练运用常规教具、学具,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使教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实用、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28、在课堂仪表上,教师要衣着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关爱学生,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注意恰当使用情态语言。
29、各学科应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加强学科间整合,活动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
30、教学效果: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师生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作业
31、强化课内训练,精选课外作业,学科间注意协调让位,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作业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深化理解和掌握,以精为主,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作业要有弹性,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32、作业批改及时,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实效;讲评适时、全面;建立学生作业纠错制度,并严格要求;作业批改符号准确,批语富有激励性。
(四)辅导
3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课外辅导制度,培优转差,分类推进,重点辅导贫困生,要定时间,定对象,定方法,定要求。
34、各门学科每学期能开展2-3次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学科教育活动,学科教师对活动的组织辅导有计划、有成效、有总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高。
35、加强课外辅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愿组织多种科技小组,兴趣小组,在学校和教研组组织下开展课外集体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扩大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外活动中逐步提高。
36、要注重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保证综合活动在课堂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五)考评
37、学生学习评价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作用,要逐步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发展,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38、要认真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规律,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在平时检查与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操作技能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要指导学生建立并用好学生或成长档案。
39、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采用听、说、写、做等多种有效形式,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考评的唯一手段,更不得以考试成绩排队,建立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0、对学期、学年等阶段性水平测试,要严密组织,端正考风,严肃考纪,保证考试的信度与质量。对试卷要认真评阅,搞好质量分析,研究改进措施,学科结业考试应由市级主管命题,各县组织考试,阅卷分析评价。
五、学生学习管理
4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卫生防疫、教学用具、实验设施、图书报刊等),加强体能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身心素质。
42、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学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学法指导。
43、根据学科特点,归纳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学习技巧,强化训练,形成习惯,并对学习效果实行反馈控制,对照要求,找出差距,进行“再指导”,务求达标。
44、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课堂气氛严肃活泼,和谐民主,人人都能体验学生成功的愉悦。
45、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效率提高,每学年合格率高中达75%,初中达80%,小学达95%,学校有教与学的双项奖励制度或措施。
六、教育科研管理
(一)个人研修
46、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功,“三字”“两话(画)”“一机”过关;坚持写好教学札记,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经验总结或教研论文。
47、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学艺术,努力拓展专业领域,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对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能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
(二)校本教研
48、“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形成共识,“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形成制度,“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展开,学校领导班子对校本教研工作思想上重视,活动中投身,物力上投入,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业务活动,学科教研组织健全,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教研专题,根据专题制订教研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必须有详细记录,每学期有教研专题总结。
49、校本教研活动有层次性和实效性,有全校性专题研究(重点解决带着普遍性的问题);有学科性专题研究(重点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研究提高策略);有备课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分析);有教师个体研究(重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分析症结,对症下药)。
50、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建立教师研究档案,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课题实验
51、承担并完成相关部门的教育科研课题任务、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法步骤符合规定要求,研究成果具有示范和“增效”作用,学校对课题成果、教研论文有奖励措施。
52、有教法或学法改革实验项目、有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并取得一定成效,学校有奖励措施。
七、资料档案管理
53、学校教学档案、教师业务档案、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档案、学生学籍档案以及文书档案等册籍、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使用效率高。
八、仪器设备管理
54、学校领导重视教学设备建设,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益,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报刊,电教硬、软件、体育器材等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均有专(兼)职人员规范管理。
55、教师要创造性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课件学科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标准要求95%以上,学生分组实验达到标准要求90%以上,现代信息技术课上机率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
九、教学管理创新
56、各校要充分挖掘资源,加强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的整合,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校本教研模式的创新,在认真落实常规要求的前提下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
附件4
安康市中小学生学习常规指导意见(试行)

为了引导和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特制订《安康市中小学生学习常规指导意见》。
学校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实施办法,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研究教学策略,转换角色,积极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计划
1、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合理周密的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便于督促自己实施。
2、计划要突出重点,均衡发展,防止偏废。应把自己学习的弱门学科和学科难点部分作为主攻对象,强化突出。
3、计划里一定要安排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4、计划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根据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计划。
5、计划要体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特长的原则。
6、计划要体现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便利用各方面学习资源能力的原则。
二、课前预习
1、按照教学进度,提前一天或数天预习新课内容,语言学科应倾情朗读,遇到疑难问题,应先思考,并做出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以提高听课效率。
2、课前预习要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工具书、参考资料、上网查找)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观察、实验和调查。
三、课堂学习
1、注意课间休息,保持旺盛精力,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上课铃响后立即集中注意力,要注意老师的讲解、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做到眼耳手心齐到,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讲、练活动,不开小差。
3、做好听课笔记。内容要点,典型例题,重点提示及疑难问题,都要做简明记录。
4、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提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开拓新的思路。
5、乐于探究,愉快学习,主动的进行阅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
6、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同学合作学习,善于交流,倾听同学的见解、意见和建议,不嫉妒,不歧视,平等待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四、独立作业
1、作业要独立认真地完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形成不怕困难,顽强学习的意志和毅力。
2、对于难题,经过努力仍然不能解决时,可以通过询问老师和同学,开展讨论,以打开自己的思路。
3、老师批阅的作业,要认真仔细领会老师的批改意见,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找出原因,总结经验,避免重犯。
五、课后复习
1、功课要当天复习,注意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巩固提高。
2、复习后仍有不懂的问题,应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及时查漏补缺。
六、系统小结
1、小结一般分单元小结和阶段小结进行,小结时,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教材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整体理解教材,使知识条理化或系统化。
2、小结时可以用表格、提纲、提要等形式加以提炼,用准确的语言把所学的知识归纳表达出来。
3、小结中,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写一些小论文或做一些科技设计的实验。
4、通过小结,“薄化”教材,迎接考试时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才能反映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七、实践操作
1、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示范动作,注意听老师提示的实验要点,动作要领。
2、要按规定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积极动手操作。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获取数据和结论,认真写好实验报告。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安全。
3、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实践课要明确目的,确定主题,遵守规则规程,勇于探索,合作探究,大胆动手实践,完成好总结或报告。
八、规范考试
1、以正确的心态和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考试,恪守诚信。
2、要遵守考试规则,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严禁作弊。
3、仔细审题,从容作答,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注意认真检查。
九、学习卫生
1、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体育锻炼、休息和睡眠,按时作息。
2、科学用脑、护脑,使学习高效化,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连续看书学习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
3、科学用眼、读写姿势正确、坚持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
4、有效使用网络信息学会正确利用网络交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学会利用网络发展自己。不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传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和不相识的网友约会,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十、课外学习
1、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主动开展小科研、小实验、小制作等。
2、广泛阅读课外读物,通过各种媒体收集内容健康、知识性强、文笔优美的读物,自觉参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活动,主动承担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社会工作,广泛获取有益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科技活动,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提高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提高劳动技能技巧。
4、在课外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健康的兴趣爱好。注意课外观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十一、学习方式
1、自主式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的确定,寻求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有效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式学习。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要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对各已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完成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
3、探究式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独立、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情感体验。
4、新课程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但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各种学习方式,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十二、实施措施
小学中低年级由教师和家长协助实施,小学高年级由教师和家长引导实施,中学生由教师指导实施。
学校要落实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在抓学生学习常规教育中的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保证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09 , Processed in 0.0627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