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教育期待特色“自助餐”[z] | | | 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距离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李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中小学教材内容过于城市化的问题还比较明显,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多强调面向城市、面向外面的世界。农村学校教育乡土性被忽略,教材内容和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隔遥远,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疏离。
新课改要求增强课程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缺乏乡土教育的学校教育,造成乡土文化流失,也带来了课程和学生之间的隔膜和疏离。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健说,多年来,乡土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并以渗透式为主在相关学科中落实。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通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为乡土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拉近教育与学生的距离提供了机遇。
乡土课程让农村孩子更加喜欢上学
乡土课程所学的都是来自本乡本土、让教师和孩子们感到熟悉亲切的东西,这注定了它内在的吸引力。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的探索证明了乡土教育的巨大作用。这个县境内居住有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教育局组织师生和家长参与乡土课程的开发,在全县学生中开展家庭经济调查、宗教调查、历史文化调查、核桃和辣子的栽培及管理等活动,并变成校本课程。县教育局干部冯跃龙说:乡土课程带来了很多收获,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得到锻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学习环境、方式发生变化,感到轻松、愉悦,也在实践中学到了新知识,提高了能力;而每所学校因地域因素、文化环境、师生关系、办学理念的不同而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正在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满足个性化选择需加大师资和经费投入
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三级管理带来了中小学课程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刘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原来的课程资源比喻成定制的桌餐,新课程改革则把桌餐改为了自助餐,学校和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这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来讲,就需要做出更多样的“饭菜”,提供选择。
但自助餐远比桌餐难做。贵州省贵定县政协主席张敬超说,当地乡土教育面临的突出困难是“双缺”,缺乏师资、缺少经费。
最大的瓶颈还是在教材和教师,这相当于美味的自助餐用什么材料来做?谁来做?对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而言,严重缺乏自主开发教材的人才和经费,直接制约乡土教育的水平。从一些地区的经验来看,政府主导依然是解决教材问题的最好方式。
在乡土教育问题上,教师素质是最大的制约瓶颈。农村学校现有教师的时间精力、素质和水平都存在问题,一些学校邀请民间艺人作为补充师资,但时间久了,没政策、没经费,难以为继。由于缺乏师资,一些学校的乡土课程常常被学科教学所取代。贵州省毕节市教育局局长史学贵建议,政府要大力培训师资,还要实施课时工资制,保证从事乡土教育的教师有合理报酬。
目前,乡土教育还没有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师的考核无关,缺乏制度保障。同时,由于现行考试特别是高考的内容往往并不考查乡土课程这类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使得乡土教育缺乏有力的导向,严重削弱了学校组织乡土教育的积极性,使乡土教育往往成为点缀。这些瓶颈正成为中小学乡土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
|
|
|